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在北京舉行,諸多儒家學者、機構(gòu)和著作獲獎

        欄目:新聞快訊
        發(fā)布時間:2020-11-30 14:42:35
        標簽:全球華人國學大典

         

        儒家網(wǎng)綜合 西元2020年11月28日下午,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頒獎典禮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光啟劇場舉行。

         

        本屆國學大典主題為“致敬國學,繼承創(chuàng)新,文明互鑒,重建斯文”,在新冠疫情等特殊背景下,大典更加關(guān)注傳統(tǒng)文化如何應對現(xiàn)實危機。從高峰論壇、高端講座等系列主題活動,到各個獎項的評選,以及最終的頒獎盛典,體現(xiàn)了直面當下、匡時濟世的文化追求。

         

        其中,著名儒學家陳來榮獲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

         


        陳來師從國學家張岱年先生,也是近代新儒家代表性人物馮友蘭先生的學術(shù)助手。


         陳來教授


        2015年7月31日,陳來接受中紀委網(wǎng)站專訪,提出“執(zhí)政黨要中國化,要更自覺地傳承中華文明”。陳來認為,今天“以德治國”的思想根源就出自儒家。同時,陳來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根本就在中華文化,習近平總書記講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這六條,就是儒家的基本價值,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所本。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fā)展進行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陳來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并談了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的講解。

         

        中國文化書院、貴陽孔學堂等機構(gòu)獲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

         

        八十年代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中,中國有著名的三大民間文化團體:“走向未來”叢書編委會、中國文化書院、“文化:中國與世界”編委會。而中國文化書院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和首位院長是湯一介,梁漱溟、馮友蘭、張岱年、季羨林等都曾是書院導師。

         


        如陳越光先生指出:“中國文化書院是八十年代有全國性重要影響的民間文化團體中唯一保持活動至今的,它在今天代表了八十年代精神和思想的延續(xù);中國文化書院是八十年代文化熱中唯一提出以中國文化為本位的全國性文化團體,它代表了一個歷史的維度;中國文化書院匯聚了一批五四以來歷盡動蕩與政治風霜的學術(shù)老人和老中青三代學者,它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堅守學術(shù)尊嚴與夢想的傳承?!?o:p>

         


        孔學堂是一所以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宗旨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機構(gòu),是一座按照“省市共建共管、部門協(xié)同建設、社會廣泛參與”的創(chuàng)新思路,由貴州省、貴陽市傾力打造的多功能、復合型、地標性的大型公益性文化綜合體。


        內(nèi)設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及理事會、孔學堂發(fā)展基金會和由國內(nèi)知名文史哲專家組成的“孔學堂學術(shù)委員會”,重點出版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著作的出版社“孔學堂書局”,國內(nèi)唯一以中英文雙語形式宣傳、展示、交流傳統(tǒng)文化研究成果的學術(shù)刊物—《孔學堂》期刊,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研究重點的“孔學堂高等研究院”,以及孔學堂網(wǎng)站、孔學堂藝術(shù)團、孔學堂書畫研究院等機構(gòu)。

         

        24部學術(shù)著作榮獲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其中包括儒家學者郭齊勇所著《現(xiàn)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干春松所著《保教立國:康有為的現(xiàn)代方略》,曾亦、郭曉東所著《春秋公羊?qū)W史》(全三冊)。上述著作,都曾被儒家網(wǎng)評為當年度十大好書。


        干春松教授


         郭曉東教授


        曾亦教授


        入選“全球華人國學新秀獎”的趙金剛(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程蘇東(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研究員)、谷繼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是為當代儒家的后起之秀。趙金剛所著《朱熹的歷史觀:天理視域下的歷史世界》,程蘇東所著《從六藝到十三經(jīng):以經(jīng)目演變?yōu)橹行摹?,谷繼明所著《周易正義讀》,都曾被儒家網(wǎng)評為當年度十大好書。

         

        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新秀獲獎者 

         

        全球華人國學大典自2014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由岳麓書院、鳳凰網(wǎng)、敦和基金會聯(lián)袂主辦。九大學術(shù)支持單位代表和主辦方從海內(nèi)外聘請的200至300名國學領(lǐng)域?qū)<覍W者組成專家推薦委員會,共同評選出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和國學新秀獎等。

         

        附:第四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完整獲獎名單

         

        一、全球華人國學終身成就獎

         

        許倬云

        陳來

         

        二、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之海外影響力獎

         

        許淵沖

        中華文化促進會

         

        三、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之公共建設力獎

         

        馮驥才

        中國文化書院

        貴陽孔學堂

         

        四、全球華人國學傳播獎之卓越傳播力獎

         

        電視劇《清平樂》

        紀錄片《如果國寶會說話》

        凱叔講故事·國學系列音頻

        “東家·守藝人”App

        《戴老師魔性詩詞課》

         

        五、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

         

        《杜甫集校注》(全七冊),謝思煒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考據(jù)學論稿》,汪啟明著,巴蜀書社,2010年

        《中國古代文體學研究》,吳承學著,人民出版社,2011年

        《元代詩學通論》,查洪德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古文字構(gòu)形學》,劉釗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尚書注疏匯?!罚ㄈ艃裕艥蛇d主編,中華書局,2018年

        《喪服鄭氏學》,吳飛點校,上海書店出版社,2017年

        《王安石年譜長編》(全六冊),劉成國著,中華書局,2018年

        《終極之典:中古喪葬制度研究》,吳麗娛著,中華書局,2012年

        《秦漢兒童的世界》,王子今著,中華書局,2018年

        《大唐之國:1400年的記憶遺產(chǎn)》,葛承雍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年

        《20世紀中國史學編年》,王學典主編,商務印書館,2014年

        《思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中國近代思想史的再思考》,王汎森著,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2017年

        《中國兵學思想史》,黃樸民、魏鴻、熊劍平著,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

        《重塑中華:近代中國“中華民族”觀念研究》,黃興濤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

        《春秋公羊?qū)W史》(全三冊),曾亦、郭曉東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年

        《中國佛教文化史》(全五冊),孫昌武著,中華書局,2010年

        《儒道佛三教關(guān)係簡明通史》,牟鍾鑒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

        《王陽明年譜長編》(全四冊),束景南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

        《現(xiàn)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郭齊勇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

        《論語新注新譯》,楊逢彬著、陳云豪校,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

        《自然和人:近代中國兩個觀念的譜系探微》,王中江著,商務印書館,2018年

        《保教立國:康有為的現(xiàn)代方略》,干春松著,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5年

        《當代中國哲學史學史》(上、下卷),喬清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六、全球華人國學新秀獎

         

        仇鹿鳴,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謝湜,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博雅學院院長、教授

        陳侃理,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孫聞博,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胡鴻,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

        李巍,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孟琢,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趙金剛,清華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程蘇東,北京大學中文系長聘副教授、研究員

        谷繼明,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