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張慧敏】即身而思道

        欄目:書評讀感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0:58:18
        標簽:即身、思道

        即身而思道

        作者:張慧敏

        來源:《中華讀書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二月廿六日乙酉

                  耶穌2021年4月7日

         

         

         

        《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張再林、楊儒賓主編,中國書籍出版社2020年9月,99.80元

         

        在文化全球化和中國現(xiàn)代化的進程中,中國哲學的闡釋與創(chuàng)新問題一直都是學界關注的熱點。如何在西方哲學話語沖擊下凸顯中國哲學的聲音、闡發(fā)中國哲學的精髓在時代境遇中變得更加復雜和深刻。在哲學危機和現(xiàn)代性危機的雙重背景下,當代西方哲學發(fā)生了“面向生活世界”的生存論轉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轉向中,“身體哲學”所代表的新的價值取向和致思模式也引發(fā)了中國哲學研究中對生命維度、身體維度的關注。這一關注可以追溯至海外儒家研究者杜維明所提出的“體知”說以及吳光明對中國哲學身體思維特點的論說。與此同時,國內身體哲學研究亦風貌日彰。以張再林等人為代表的學者們立足于中國傳統(tǒng)哲學,對身體問題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由張再林和楊儒賓主編的《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一書作為身體哲學研究的專題性著作,具有不容忽視的文化意義和學術價值。

         

        該書有簡體版和繁體版兩個版本行世,簡體版本由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繁體版本由臺灣大學東亞儒學研究中心出版。其內容主要基于由杜維明教授發(fā)起、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舉辦的海峽兩岸“中國哲學的身體維度”研討會。全書收錄了楊儒賓、王慶節(jié)、張祥龍、張再林、彭國翔、陳立勝、貢華南、李明輝、何乏筆、張曙光等知名學者有關中國古代哲學身體意蘊的論述,理論根基延綿深厚,觀點獨辟蹊徑,從不同的視角對中國古代哲學中的身體思想進行了深刻而富有創(chuàng)見的解讀,揭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具有的獨特的身體哲學內涵,在海內外中國哲學研究領域產生了重要影響。從中國哲學的闡釋與創(chuàng)新角度來看,《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一書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研究的開放性和新進展,對中國身體哲學的研究進行了階段性的總結和呈現(xiàn),不失為近年來中國哲學研究的代表性成果。

         

        《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一書根據(jù)論題的不同,分為身體與倫理、體感與體知以及身體、語文與反思三個論域。在身體與倫理部分,學者們對身體與倫理的關系、儒家倫理的根據(jù)和特質、中西方哲學身體觀的差異、中國傳統(tǒng)倫理領域的“元倫理”之爭、中國思維的“身體隱喻”等問題進行了精深析辯,為我們重新理解中國古代倫理思想拓展了新的視域,亦為一種更為合理的倫理關系的構建提供了參考和啟發(fā);該書第二部側重于對身體相關的認識問題的探討。如編者所言,與西方傳統(tǒng)哲學的意識主義、重知主義相比,建立在身體基礎之上的體感與體知蘊含了更多感性和實踐性特點,而對身體主體的強調則建構了一種新的主體范式。學者們從日本近現(xiàn)代哲學中的感性論傾向、身體美學、體知的哲學意蘊、格物的新內涵等多個角度討論了體知與體感的哲學意蘊,深刻揭示了“體知”作為“中國哲學創(chuàng)造性轉化的一個典范”的重要意義,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探討空間;該書第三部分圍繞身體與語言的問題而展開。如果說西方語言帶有一種祛身性的抽象的、形式化的特點,在中國語言系統(tǒng)中,語言符號同身體的存在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者們探討了人的身體的生命活動與文化符號創(chuàng)造的本源性聯(lián)系,并指出了身體語言符號所內涵的生存論和認識論意義。該書的結尾部分對當代歐美學界和華文學界有關中國古代身體觀研究進行了回顧和總結,一方面有助于讀者了解當代身體哲學研究的境況,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哲學的身體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參考背景和資料。

         

        《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一書視野深邃而開闊,全書貫穿了一種植根于中國哲學本身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態(tài)度。學者們在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想的寶貴資源中鉤深致遠,抉發(fā)身體思想的價值和意義,開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生命哲學的精髓,在以深刻的哲學論說呈現(xiàn)身體豐富意蘊的同時揭示了中國哲學闡釋與創(chuàng)新的可能圖景,通過一種身體性解讀促使思維擺脫抽象意識的桎梏,從經驗的生活世界出發(fā)實現(xiàn)“下學而上達”之路。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大背景下,《中國哲學研究的身體維度》一書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哲學研究的繼承性、民族性和原創(chuàng)性,彰顯了中國哲學獨特的文化氣質,也為當代中國哲學在世界哲學領域內的發(fā)聲交流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