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民本思想芻議
作者:孔慶林(徐州市孔子學會顧問、中華孔子學會儒學促進會常務理事)
來源:《孔子文化》季刊 第44期
自古以來,人們大多認為孔子有民本思想。但具體到一些較小的問題時,會有爭議。比如有人認為孔子有愚民思想。如果從孔子的整體精神上加以考察,孔子是以民為本、實行教化的,并不存在愚民思想。
認為孔子有愚民思想的證據,是“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論語·泰伯》)這句話。否認孔子有愚民思想,一是因為斷句不同,注解和語義就全然不同,二是孔子實際主張教化民眾,壓根就不主張愚民。為了消除蒙在孔子身上的兩千多年的“冤案”,我們不妨從下三點依次做些了解:
一、歷代注釋中的誤讀
歷史上學者對這句話的解讀,皆主張愚民說。東漢經學家鄭玄注曰:“由,從也。言王者設教,務使人從之,若皆知其本末,則愚者或輕者而不可行?!保▌氶墩撜Z正義》引)認為,孔子的本意是統(tǒng)治者實施教化,讓老百姓聽從就行了。鄭玄是《論語》的早期注釋者,對后世影響很大。北宋政治家王安石也認為,孔子這句話里的“‘不可使之’,盡圣人愚民之意”(黎靖德編:《朱子語類》)。在以上兩人眼里,孔子的愚民思想是確定無疑的。北宋理學家程頤認為:“圣人設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戶曉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爾?!保ㄖ祆洌骸端臅ⅰ罚┠纤卫韺W家朱熹也說:“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當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保ㄖ祆洌骸端臅ⅰ罚┏讨熳鳛閮伤未笕澹騺肀徽J為是“四書”的權威注釋者,他們的看法也就成為權威的觀點了,對后世影響深遠。魯迅先生指出:“不錯,孔夫子曾經計劃過出色的治國方法,但那都是為治民眾者,即為權勢者設想的方法,為民眾本身的,卻一點也沒有?!保斞福骸肚医橥るs文二集·在現(xiàn)代中國的孔夫子》)南懷瑾說:“‘五四運動’的時候,他們打倒孔家店,這句話也是孔子的‘罪狀’之一?!保蠎谚骸墩撜Z別裁》)
現(xiàn)代學者解釋為:“老百姓,可以使他們照著我們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知道那是為什么”(楊伯峻:《論語譯注》),或解釋為“可以讓老百姓跟著走,不一定讓老百姓知道這是為什么”(李澤厚:《論語今讀》)等。兩種解讀按照句義注釋,也都是典型的愚民說教。
兩千多年來,對這句話的解讀可謂眾口一詞,以至成為傳統(tǒng)社會統(tǒng)治者實施愚民政策的根據,極大地損害了孔子的形象。
二、斷句不同,語義就完全不同
南懷瑾認為:“到了民國以來,‘五四運動’前后,有好幾個人改這兩句話??涤袨?、梁啟超他們說,孔子絕對民主,古人對這兩句話,圈點句讀錯了?!保蠎谚骸墩撜Z別裁》)康有為的斷句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康有為:《論語注》)意思就完全變?yōu)椋豪习傩赵敢庾龅氖?,就讓他去做;老百姓不愿做的事,要讓他們知道為什么不能做——這就變?yōu)榻袒囊馑剂耍瑤缀跖c鄧小平的名言“群眾贊成不贊成,群眾擁護不擁護”的說法相差無幾??涤袨槭沁@樣為孔子辯護的:“愚民之術,乃老子之法,孔學所深惡者。圣人遍開萬法,不能執(zhí)一語以疑之?!保涤袨椋骸墩撜Z注》)2004年4月29日《徐州日報》有篇文章,講到前幾年香港有位學者對這段話作了一番重新解讀。按照這位學者的見解,原來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及其御用文人在文字的斷句上做了手腳,即以語義貫通的兩個單句來表述的。正確的句讀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和康有為的斷句一致。
春秋時期,常用字是3800多個,而現(xiàn)在則是8000多個,顯然,思想的表達8000字要比3800字準確得多。那時,一字多義是很正常的,而用現(xiàn)在8000字解讀3800字所表達的思想,就難免出現(xiàn)“誤讀”“誤解”的情況,加之那時還沒有標點符號,斷行的不同,意義自然大相徑庭。
三、孔子主張教化,無愚民之意
對民眾實施教化,是孔子的一貫主張,也是他思想的一大亮點之一??鬃拥慕袒枷?,源于他仁者“愛人”(《論語·顏淵》)的民本思想。他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保ā缎⒔洝なブ握隆罚┰诮堂駟栴}上,他主張先“富之”,后“教之?!保ā墩撜Z·子路》)就是先解決生計問題,讓百姓吃飽穿暖,再實施教化就容易多了。在談到對民施行“七教”時,他說:“雖有國焉,不教不服,不可以取千里?!保ā洞蟠鞫Y記·主言》)他引《詩·小雅·節(jié)南山》“天子是毗,俾民不迷”句談教民,謂輔佐天子,使百姓不迷惑?!吨芤住ゅ枭蟼鳌べS》:“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也反映了孔子以文化人的思想。
孔子教民思想,是把人視為出發(fā)點和目的,即重視人之素質的提高。有了高素質的人,才能應對包括戰(zhàn)爭在內的一切事情。他認為:“以不教民戰(zhàn),是謂棄之?!保ā墩撜Z·子路》)孔子以“蒲盧”(《中庸》)喻人之教化。蒲盧是一種易于生長的草本之物。人有向善的德性,為政者只要像蒲盧那樣順遂人之德性,就可達到教化的目的。在他看來:“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論語·為政》)對犯有死罪者,他主張先教后誅,目的是讓犯人和他人都受到教育,認為:“不教而殺謂之虐?!保ā墩撜Z·堯曰》)他還提出“敦禮教,遠罪疾”(《孔子家語·賢君》)的觀點,意思即是施以禮樂教化,讓百姓遠離罪惡??鬃舆€引《詩經·小雅·大東》篇中“東有開明”句談到教化民眾的問題,即東方天上出現(xiàn)啟明星的意思?!吨芤住は笊蟼鳌づR》:“君子以教思無窮。”意思是:君子以教育和思念人民以至無窮。這是孔子或他的門人對《周易》“臨”卦卦辭的象征含義所作的解釋。在新發(fā)現(xiàn)的郭店楚簡中,其中的《成之聞之》篇記孔子話曰:“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币庵^對于民眾只能引導,而不可強迫。這顯然是尊重民眾的思想,哪里有什么絲毫的愚民思想?
王夫之說,在遠古時代人與禽獸差別不大,后來經“孔子垂訓之后”,和以前那種“茹毛飲血,茫然于人道”(王夫之:《讀通鑒論》)的情況相比進步巨大??飦喢髡f,兩千多年來在中華民族的智力發(fā)展上,孔子發(fā)揮了“巨大作用”。(匡亞明:《對孔子進行再研究和再評價》,《光明日報》1982年9月13日)韓國學者趙駿河說:“孔子、孟子的人間教育不僅能夠解決全球化時代產生的問題,而且能夠實現(xiàn)全球化永久的和解和和平?!保ㄚw駿河:《儒家思想在全球化時代的作用》,《中國儒學年鑒》,2003年,第306頁)周有光先生說,“孔夫子提倡平民教育”,孔孟學說“反對迷信,重視現(xiàn)實;反對愚民,重視知識;反對暴力,重視和平”(周有光:《107歲的年輕思想者》,《年年歲歲有光》,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年)。
教化的反義詞就是愚民。儒家有個用語叫“愚民奸”,即指斥愚弄民眾者為奸邪之人?!洞蟠鞫Y記·虞戴德》記載孔子這一主張:“天事曰明,地事曰昌,人事曰比,兩以慶。違此三者,謂之愚民,愚民曰奸,奸必誅。是以天下平而國家治,民亦無貸?!薄百J”是失誤。意思是,違此三者,叫做愚民,愚民的做法叫奸邪,必受法律懲處。這樣,天下平而國家治,百姓沒有過失。從這段話里,可見他對統(tǒng)治者的愚民政策是深惡痛絕的。
——這些話,哪里有絲毫的愚民思想?
如果再聯(lián)系到孔子“志于學”(《論語·為政》)和“茍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論語·子路》)的進取思想;“學則不固”(《論語·學而》),“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周易·系辭下傳》)的變化開放思想;“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的獨立人格思想;“四十而不惑”(《論語·為政》),“君子貞而不諒”(《論語·衛(wèi)靈公》)的人生智慧;“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論語·衛(wèi)靈公》)和“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論語·子罕》)的事在人為思想等,所以這些,都是和“愚民”說風馬牛不相及的,兩者格格不入,豈能混為一談?
兩千多年來,后人卻把孔子的“教化”說解讀為“愚民”說,把本來是精華的思想恰好說成是糟粕了?,F(xiàn)在,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糾正過來,發(fā)揚光大孔子對民眾不斷實施教化的思想,借以提高國民素質,進而讓“原始”的人,經過后天教化,成為一個為促進社會的進步而有所作為的君子,這是踐行孔子民本思想的必由之路。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宋立林老師在《論語》通講的分享
【下一篇】《四書通講》出版師友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