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田心】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21-11-30 00:45:58
        標簽:事因于民者必成、謀度于義者必得

        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作者:田心

        來源:《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一年歲次辛丑十月廿二日戊寅

                  耶穌2021年11月26日

         

        中國古人說:“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弊屛覀儼讶嗣駥γ篮蒙畹南蛲旁谛念^,把維護和平、促進發(fā)展的時代使命扛在肩上,攜手前行,接續(xù)奮斗,構(gòu)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創(chuàng)更加繁榮美好的地區(qū)和世界!

         

        ——1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guān)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的講話

         

        “謀度于義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出自《晏子春秋》?!蛾套哟呵铩酚墒妨虾兔耖g傳說匯編而成,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的言行和政治活動,反映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品格。書中內(nèi)容可與《左傳》《國語》《呂氏春秋》《論語》等書相互印證,作為反映春秋后期齊國社會歷史風貌的史料。

         

        這句話的背景是:齊景公問晏子,有什么辦法能做到謀事必得、做事必成?晏子回答,謀事符合于道義就一定能實現(xiàn),做事順從于民心就一定能成功。

         

        “義者,宜也”,義是符合一定社會道德標準的正當、正義行為。古代思想家將義看得十分重要,《禮記》中記載哀公問孔子:儒者的德行是怎樣的?孔子回答:“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把忠信作為甲胄,把禮義作為盾牌,頭戴仁而行,懷抱義而居。對于儒者來說,忠信和禮義都是不可或缺的。孟子對義的論述,更是作為經(jīng)典流傳至今:“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重義輕利、見利思義的價值取向,“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的義利選擇?!疤斓刂?,黎元為本”,為人民、為家國是最大的義?!暗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古往今來各家學說關(guān)于民本的表述雖然不盡相同,但闡明的是同樣的道理——“民心所歸,大事可成;民心所離,立見滅亡”。

         

        傳統(tǒng)文化理念中對道義的推崇、對人民的重視,影響了無數(shù)志士仁人,他們?yōu)樘煜律n生、家國大義,愿舍生取義、死而后已。他們踐行的義,表現(xiàn)為“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理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境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志向。

         

        “共產(chǎn)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敝袊伯a(chǎn)黨傳承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心懷大義、舍生取義的民族氣節(jié)和心懷大我、以民為本的家國情懷。百年來,從小到大、由弱到強,中國共產(chǎn)黨始終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并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靠的正是堅信“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作為最大的正義、道義。

         

        從“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慷慨高歌,到“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視死如歸,從“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難,共產(chǎn)黨來干什么”的鏗鏘誓言,到“幫老百姓干活、保障群眾利益,怎么干都不過分”的價值取舍,肩擔道義,心懷人民,便能無私無畏,無怨無悔,困難壓不倒,敵人嚇不倒,誘惑不迷路,挫折不動搖。

         

        “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jié)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既是我們黨領(lǐng)導現(xiàn)代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fā)展理念的‘根’和‘魂’?!?o:p>

         

        事因于民者必成。今天我們自信的底氣,不僅在于用幾十年時間就走過了西方國家?guī)装倌曜哌^的路,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更在于我們站在了“人心”這一邊——14億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團結(jié)凝聚起的磅礴力量,就是我們戰(zhàn)勝挑戰(zhàn)的最大底氣;經(jīng)濟全球化的浩蕩潮流、世界人民求發(fā)展求合作求繁榮的需要,就是我們勇毅前行的不竭動力。一個占世界1/5人口的民族,創(chuàng)造了人類發(fā)展奇跡,更讓發(fā)展成果惠及全球,這就是響當當?shù)恼x。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篇,以“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結(jié)語,彰顯了新時代中國共產(chǎn)黨的道義擔當。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寫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個明確”的第三條,將“堅持人民至上”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百年奮斗歷史經(jīng)驗的第二條。從“為人民服務”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走過再長的路,走到再遠的未來,“人民”都是我們永恒的關(guān)鍵詞。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