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教育的耕讀大義
——四??鬃訒汗扔觊_耕側記
來源:“四海孔子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三月廿一日甲辰
耶穌2022年4月21日
今天,四海孔子書院全體師生一年一度的“耕讀園谷雨開耕儀式”如期舉行。首先是祭祀,隆重地向天地表達誠敬之意。書院用青、赤、黃、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谷物作為祭品,代表天地四方。之后,院長馮哲帶領大家行三拜之禮,并由老師恭讀祝文。最后,由五位老師首鍬播種,五位學生分別配合移苗、培土、灌溉。
(師生入場)
(祭拜農神)
(恭讀敬獻祝文)
(祝文大意:四季輪回,春天已經(jīng)來了。這是傳說中的春神勾芒所統(tǒng)御的時節(jié)。禮器一一陳列,里面裝滿了各類潔凈的谷物。偉大的大地?。》饰制秸?。農業(yè)是國家的根本,土地養(yǎng)育了萬民。我們在春天努力除草、耕種,期望在秋天獲得豐收。那千萬座糧倉中的糧食,是人們耕耘培育的結果。我們在此精誠祭祀,祈禱神賜降豐收之福?。?o:p>
(全體師生聆聽主禮官恭讀有關重農文章:《孝經(jīng)》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jié)用,以養(yǎng)父母?!豆茏印吩唬阂晦r不耕,民有饑者;一女不織,民有寒者。倉廩(lǐn)實,知禮節(jié);衣食足,知榮辱。夫珠、玉、金、銀,饑不可食,寒不可衣。粟米布帛生于地,長于時,聚于力,非可一日成也。一日弗得而饑寒至。春耕,夏耘,秋獲,冬藏,夏不得避署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無日休息。是故君子貴五谷而賤金玉。)
(首鍬播種)
(節(jié)目表演:四??鬃訒河變簣@手語舞蹈《聽我說》)
(節(jié)目表演:四??鬃訒河變簣@手語舞蹈《把未來點亮》)
馮院長開耕儀式致辭:
(開耕)
中國農耕文化的人文意義概述
古人云:“谷雨莫等閑,春耕到眼前?!惫扔陼r節(jié),氣溫回升,萬物生發(fā),繁花似錦,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已進入春種春播關鍵時期。從中原糧倉到魚米之鄉(xiāng),農民搶抓農時,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
(四??鬃訒和瑘@)
而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農業(yè)文明國家,在古代以農為本,在每個需要播種的季節(jié),舉行開耕儀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從商代開始,中國便有了為重視農業(yè)而舉行的“籍田禮”。到周代,籍田禮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變?yōu)樘熳佑H耕的勸農、豐產(chǎn)禮儀,《國語?周語上》記載說:“及籍,后稷監(jiān)之,膳夫、農正陳籍禮,太史贊王,王敬從之,王耕一坺,班三之,庶民終于千畝?!蔽髦軙r期的籍田大禮,有農官后稷、農正,以及膳夫、太史等參與,周王象征性地耕作,通過“天子稼穡”最終引領庶民們耕種。周昭王時期的《令鼎》銘文記載“王大籍農于諆田”,即是記載周天子在諆地舉行大型籍田禮儀。
(四??鬃訒洪_耕儀式祭壇)
在如今的漢字文化圈,日本和越南還仍然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籍田禮”開耕儀式。如剛退休不久的明仁天皇,在位期間每到春天也要履行“親耕”之禮,在“皇居”的水稻田中插秧和種植稻米?,F(xiàn)在日本的德仁天皇,仍會在春天穿著長筒雨靴插秧籍田。日本的皇后,則仍在履行古老的“親蠶禮”。不久前,越南主席阮春福在越南的河南省參加了2022年的“籍田禮”,手扶耕牛的犁頭在田中象征性地耕作,背后的旗幟上用漢字書寫“神農”“非農不穩(wěn)”等字。
儀式是一種象征,是文化精神的象征。我國幾千年的農耕文化孕育了豐富的耕讀精神。故而有“耕讀傳家”之說。古代的很多讀書人都是半讀半耕,即使是朝廷官員在退休之后,也是希望有幾畝田,在勞作之中安度晚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陶淵明了,其隱居之后,真正與大自然為友,歸園田居,每日“帶月荷鋤歸”,儼然一農夫,自得其樂。
農耕的意義是深遠的。在書院看來,農耕可以養(yǎng)成勞謙之德。一個人愿意俯下身子勞動,去接觸大地,感受大地的饋贈,他的內心便會有所觸動。一個愿意為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而任勞任怨的人,一定是謙虛的。農耕,就一定要接觸土地,接觸大自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天地以無限的包容來養(yǎng)育萬物,她會吸收消化萬物所廢棄之垃圾,形成循環(huán),毫無怨言。論語所言,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天何言哉?作為一個人,就要學習天地生生不息、謙卑包容的大德。
單純的田間勞作,創(chuàng)造了物質極大地豐富,而加一個“讀”,意義得到提升。中國的圣人善于融入自然,參贊天地,通過與天地的感通,而創(chuàng)造文明。因此,耕讀具有了更加深刻的形上之義,一個人體察天地,培育天地的情懷,中和位育,精研詩書禮樂,修齊治平,而化成天下。我們的飲食從一粒種子播種到土地,經(jīng)歷無數(shù)日夜,最后端上餐桌,十分不易。讓孩子親身參與到播種過程中,體會天地之美德,思考萬物生長之艱難,從而培養(yǎng)節(jié)約精神,并體會天地大美。只有當孩子對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才會有家國情懷,從而愛你的家族,愛你的國家。
因此,四海孔子書院并不認為,學習就一定在教室里,在大自然中,在耕讀園里,同樣也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境教場域。孩子們了解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萬物生長成熟之不易,一種感恩天地,惜福惜物的美德自然而養(yǎng)成。在春天這個萬物生發(fā)的季節(jié),讓孩子們涵泳在天地生生大德之中,抒發(fā)情志,感通天地,亦是一種課堂。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北大“未來記憶”第十九講,張新國主講“陸九淵心學是有體而無用嗎?”
【下一篇】【吳鉤】宋人結婚重資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