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楊德俊】王陽明龍崗書院弟子陳文學(xué)

        欄目:往圣先賢
        發(fā)布時間:2023-01-06 19:10:41
        標(biāo)簽:王陽明、陳文學(xué)

        【楊德俊】王陽明龍崗書院弟子陳文學(xué)

        作者:楊德俊

        來源:《文史天地》2023年第1期

         

        在王陽明的黔中弟子中,有一位“得文成之和,并擅詞章”“承良知之派以開黔學(xué)”的著名弟子,他因傳播陽明心學(xué)之功,被錢德洪記入《王陽明年譜》一書中。他就是黔中王門的重要代表人物——陳文學(xué)。

         

         

         

        ▲陳文學(xué)像,浙江余姚王陽明故居博物館提供

         

        一、王陽明贈詩

         

        陳文學(xué)(1482—1558),字宗魯,號五栗山人,晚年號孏簃生,貴州宣慰司(今貴陽)人,比王陽明小10歲,比王陽明得意門生徐愛大7歲。少年陳文學(xué)非常喜歡詩文,史稱“自少能文章”,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怎樣寫好詩文之上。

         

        正德三年(1508)王陽明流放貴州,完成龍場悟道,隨即修建龍崗書院,聚徒講學(xué),遠近數(shù)百里的學(xué)子紛紛前往請教就學(xué),地方文獻稱:“先生與群弟子日講良知之旨,聽者勃勃感觸”“人人聞風(fēng)慕道,欲問業(yè)龍場者,絡(luò)繹不絕?!蓖蹶柮鼾垗彆褐v學(xué)成為貴州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吸引了眾多慕名而來的年輕學(xué)子。在他們之中,就有這位喜歡舞文弄墨的陳文學(xué),他引起了王陽明的注意。對王陽明來說,陳文學(xué)一心沉溺于文學(xué)技巧,可能會偏離圣賢之道。王陽明于是作《贈陳宗魯》詩一首,指示陳文學(xué)為學(xué)途徑。詩云:

         

        學(xué)文須學(xué)古,脫俗去陳言。 

        譬若千丈木,勿為藤蔓纏。 

        又如昆侖派,一瀉成大川。 

        人言古今異,此語皆虛傳。 

        吾茍得其意,今古何異焉? 

        子才良可進,望汝師圣賢。 

        學(xué)文乃余事,聊云子所偏。

         

        這首詩被收錄在王陽明的第一本《居夷詩》中,這是黔中弟子中唯一得到王陽明親自贈詩的人,可見他在王陽明心目中的地位。

         

         

         

        ▲這是陳文學(xué)在耀州任知州時撰書碑刻,現(xiàn)保存完好。

         

        正德三年(1509)十二月,王陽明三年流放期滿,離開貴州。陳文學(xué)等弟子在貴陽南門蔡氏樓餞別王陽明,并于大風(fēng)雪中將王陽明送到60里外的龍里驛,師徒依依惜別。除夕之前,王陽明趕到鎮(zhèn)遠府,在即將離開貴州之際,王陽明在鎮(zhèn)遠旅店中給黔中弟子寫信——《鎮(zhèn)遠旅邸書札》,以示感謝,并鼓勵黔中弟子“努力進修”“以俟后會”。陳文學(xué)不負陽明先生之望,最終學(xué)有所成,進入王陽明著名弟子之列。

         

         

         

        ▲陳文學(xué)題詞與詩碑,現(xiàn)存陜西耀州

         

        二、為官一方

         

        正德十一年(1516),王陽明巡撫南贛之時,陳文學(xué)與龍崗書院同門湯冔前往云南參加鄉(xiāng)試,同時中舉,他們成為王陽明黔中弟子中最早考中舉人的兩人。陳文學(xué)當(dāng)年34歲,此后為政十余年,清廉自守,于嘉靖九年(1530)出任陜西耀州知州(今陜西銅川市耀州區(qū)),官至五品。

         

        陜西耀州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的家鄉(xiāng),耀州城東三里的藥王山就因祭祀藥王而得名。耀州還是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為政教化之地,他創(chuàng)建有“文正書院”,為耀州培養(yǎng)人才無數(shù)??梢娨萑宋乃C萃,人杰地靈。

         

        陳文學(xué)任耀州知州三年(1530—1532),閑暇之余,游覽名勝古跡,吟詩作賦?,F(xiàn)耀州藥王山北洞西玄門右側(cè)墻壁上,還嵌有保存完好的陳文學(xué)撰書詩碑一塊,其云:

         

        正月二日登太玄洞一首

         

        絕嶺云橫石洞深,綠崗古柏正森森。 

        回廊泉活春長在,斷碣苔封字漫滅。 

        垂世幾言歸正論,活人千載著仁心。 

        肩輿偶為宜民發(fā),瞻拜遺容仰德欽。

         

        再游太玄洞

         

        入望千峰矮,凌虛兩閣飛。 

        洞深云氣濕,春暖藥采肥。 

        方技病唐史,清風(fēng)為布衣。 

        綿綿香火地,不獨耀人依。 

        嘉靖庚寅仲春五栗山人識。

         

        陳文學(xué)詩碑在《陜西金石志》一書中有載:“該碑詩文和書法俱佳,為藥王山石刻之上品。”此外,在藥王山,還有陳文學(xué)正楷題書的“白云深處”四大字,碑高60厘米,寬1.14米,上款為“嘉靖辛卯六月望日”,下款為“陳文學(xué)敬題”,鈐印“五栗山人”。陳文學(xué)的詩碑和題詞能幸存至今,為黔中王門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料,實屬彌足珍貴。

         

        另外,陳文學(xué)還重修了范仲淹的“文正書院”,并特意書寫《陽明先生文明書院教條》一文,刻碑于重修的“文正書院”內(nèi)?!蛾柮飨壬拿鲿航虠l》碑刻現(xiàn)出土于耀縣塔附近的“步壽原”(步壽宮)南沿,對探究陽明心學(xué)在陜西地區(qū)的早期傳播,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陳文學(xué)在耀州期間,還新修廟宇。嘉靖《耀州志》載:“嘉靖九年(1530),知州陳文學(xué)奉命修八蠟廟。”又載:“喜文士,以詩酒自娛,然政事多疏?!庇纱丝梢?,陳文學(xué)具有文人氣質(zhì),喜歡詩酒自娛,導(dǎo)致政事有所荒疏。

         

        三、“承良知之派以開黔學(xué)”

         

        嘉靖十一年(1532)陳文學(xué)因?qū)彴复蛩婪溉?,被仇家舉報而辭官,是年50歲。王陽明江右著名弟子郭子章在《黔記》中作有《耀州知州陳文學(xué)傳》一文,記載他晚年的悠然生活:

         

        陳文學(xué)……知耀州。三年調(diào)簡,不果赴。杜門養(yǎng)疴,一切世故罔預(yù),稍閑即與圣賢對,倦則覓故紙,臨古法帖以自娛。賓或至,下榻清話,論文談詩,博弈嘯歌,隨意所適,至忘晷刻。雖嗇于治具,亦未嘗不歡洽也。

         

        由上可見,陳文學(xué)辭官回家后,靜對圣賢,接待詩友,仍然沉醉在詩文之中。郭子章對陳文學(xué)詩文高度評價,他總結(jié)說:“五栗之學(xué)有自來矣,五十作《自志》,宛然五柳家風(fēng)。晚年自名孏簃生而自序曰:沙中淘金,簸中取粲,入眼不煩,于時有補?!惫诱路Q陳文學(xué)為“黔中一詩翁”。

         

        陳文學(xué)晚年居家二十余年(1532—1558),將其詩文編為《耀歸存稿》《余歷存稿》《孏簃閑錄》三集,門人統(tǒng)匯編為《陳耀州詩集》,又稱《五栗山人集》。明代普安州(今盤縣)人、曾任四川按察僉事的邵元善作《序》云:

         

        先生之詩,大半在溪山花月、杯酒游覽間,觸趣而發(fā),不強作;其沖澹如栗里、蕭散如蘇州、沉郁蘊藉如少陵;而平生落落不偶于時,偃蹇寂寥以終。先輩言詩能窮人,其果然哉!

         

        可惜的是,陳文學(xué)的詩文集并沒有流傳下來,《嘉靖貴州通志》《黔記》《黔詩紀略》《黔詩紀略補編》等書中,保留下來的陳文學(xué)詩文只有10余篇,從中可以看見其詩文的風(fēng)格和特點。

         

        陳文學(xué)晚年除了編寫詩文之外,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傳播陽明心學(xué)。陳文學(xué)與同門弟子葉梧、湯冔等搜集和整理陽明先生遺著,先后編刻《居夷集》《陽明先生文錄》《陽明先生文錄續(xù)編》《陽明先生遺言集》等書,這些貴州刻印的珍貴的陽明學(xué)文獻有的還收藏在國內(nèi)外圖書館中。

         

        嘉靖十三年(1534),王陽明浙中私淑弟子王杏巡按貴州,陳文學(xué)聯(lián)合黔中王門弟子數(shù)十人請求王杏建“陽明書院”及“王公祠”于貴陽,“以慰士民之懷”。于是王杏贖貴陽城東白云庵舊址修建書院和祠堂,這是全國最早的“陽明書院”和“王公祠”之一。鑒于此事的重要性,錢德洪將之記入《王陽明年譜》一書中。陳文學(xué)與湯冔、葉梧等同門弟子,多次搜集陽明遺文,先后編刻《居夷集》《陽明先生文錄》《陽明先生文錄續(xù)編》等著述。其中黔刻本《陽明先生文錄》三卷、《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xù)編》三卷流傳至今,為后世保存了十分珍貴的陽明學(xué)文獻資料。

         

         

         

        ▲《新刊陽明先生文錄續(xù)編》三卷,現(xiàn)藏上海圖書館

         

        嘉靖三十年(1551),江西王門弟子胡堯時任貴州按察使,增修貴陽“陽明書院”,主持刻印陽明著作,頒行貴州學(xué)校、書院以作教材之用,“令學(xué)徒知所景仰,士風(fēng)為之大變”。同年,巡撫劉大直與浙中王門弟子趙錦等重修龍崗書院,并派人到江西請陽明學(xué)大師羅洪先、鄒守益撰寫《新建龍崗陽明祠碑記》和《龍崗書院祭田記》。陳文學(xué)作長詩《何陋軒歌》以紀其盛,這是陳文學(xué)見于史料的最后一首詩,再過七年,即嘉靖三十七年(1558),陳文學(xué)安然去世,卒年76歲。郭子章在《黔記》中這樣評價“宗魯?shù)梦某芍?,并擅詞章”;莫友芝在《黔詩紀略》一書中稱其“承良知之派以開黔學(xué)”。這些都是比較準(zhǔn)確的定位,肯定了陳文學(xué)在貴州繼承陽明心學(xué)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還有許多人不承認王陽明在貴州有弟子群體,認為沒有黔中王門這一學(xué)派,這值得大家繼續(xù)仔細挖掘史料,以解其誣。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