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如何阻礙你過有意義的生活
作者:邁克爾·羅斯 著 吳萬偉 譯
來源:譯者授權儒家網(wǎng)發(fā)布
哲學家科斯提卡·布拉達坦(Costica Bradatan)在《失敗頌》中認為,因為癡迷于取得成功,我們往往沒有認真考慮死亡問題。
在其最新著作《失敗頌:謙遜的四個教訓》中,哲學家科斯提卡·布拉達坦注意到,說起人類的起源和最終命運,人的表現(xiàn)實在一點兒都不出彩。不過,他倒是沒有多么懊惱。他強調(diào)說,我們命中注定要失敗,我們創(chuàng)造自我的任何嘗試都在死亡這個框架下進行的。在其前一本著作《生死之間:哲學家實踐理念的故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8年---譯注)中,他認為所有時代的哲學家都在死亡問題上掙扎。作者在《失敗頌》中考察了形形色色的思想家---塞涅卡、甘地、西蒙娜·韋伊(Simone Weil)、蕭沆、三島由紀夫等,闡述他們是如何面對失敗和死亡的,如何與令人癡迷的世俗成功動機保持距離。布拉達坦想讓我們明白,竭力追求成功阻止我們認真對付死亡,因而阻礙我們過一種更有意義的生活。
如今,人們可能聽說過很多人贊美失敗,但是,我們不應該將布拉達坦與喋喋不休地談論“迭代過程”(iterative process)旨在“更漂亮的失敗”的硅谷名流混淆起來。這些家伙喜歡引用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名言片段“曾經(jīng)嘗試,曾經(jīng)失敗,沒關系,再試一次,再失敗一次,更漂亮的失敗,這是你的世界”,但是,布拉達坦注意到嚴肅的貝克特的建議其實更加悲觀得多:“再次更糟糕的失敗,更大的失敗,敗到永遠好不起來,永遠嘔吐不止。”布拉達坦贊賞地引用這段話,因為他對那些將失敗觀念納入終極進步的大團圓故事者感到絕望。閱讀這位最有意思的哲學家讓我想起鮑勃·迪倫(Bob Dylan)的抒情詩:“沒有像失敗一樣的成功,失敗根本算不上成功。”
法國思想家西蒙娜·韋伊的故事并不讓人覺得幸福。她受到痛苦的吸引,也因為沒有能找到任何令人滿意的東西而令讀者獲得某種滿足感。韋伊在感動之余總想幫助陷入困境中的人,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她是在納粹占領期間寫作的,周圍有很多令人痛苦之事。在很多讀者看來,她認同痛苦的行為是可敬之舉,布拉達坦認為,她有一種神秘的洞察力使其看到事物是如何崩潰的。無論什么事,無論什么時候都是如此。韋伊提出了一種觀念“去創(chuàng)造”(decreation),即“使某種創(chuàng)造物進入一種去除創(chuàng)造的狀態(tài)”從而更接近上帝。我們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人們墮落后的產(chǎn)物,通過放棄物質世界,我們能夠“把原本屬于上帝的東西歸還給上帝?!辈祭_坦覺得韋伊徜徉在痛苦中的舉動體現(xiàn)出一種極端的謙遜,其他人可能發(fā)現(xiàn)在她堅持認定通過貶低自己而接近神圣的過程中透露出一種神秘兮兮的傲慢。
《失敗頌》英文封面
第二個失敗故事涉及到政治,布拉達坦在此特別擅長揭示政治領袖的偽善,他們往往無比驕傲地展示自己的謙遜。甘地是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核心人物,他竭盡全力顯示出他已經(jīng)放棄了物質世界的成功。他的禁欲生活是公開的,光明正大的,激勵身邊人從貧困中發(fā)現(xiàn)意義。布拉達坦引用了這位偉大的印度領袖的一個助手的話,此人抱怨說,維持甘地的貧困形象需要花費很多錢。布拉達坦強調(diào)說,擁有極大權力的政治領袖是那些善于講故事的人,善于講述那些能滿足共同體尋找意義的渴望的故事。除了甘地之外,作者還顯示出,最危險的故事讓人們看到暴力襲擊敵人和替罪羊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領袖是那個敵人的對立面,體現(xiàn)了共同體渴望擁有的愛國主義美德。本故事的道德寓意在于尋找政治純潔性的探索總是十分危險。
《失敗頌》的第三個故事探索了我們評價“失敗者”的框架,他們往往無視周圍世界的評價標準。在這方面,宿命論的教義影響特別大,因為它認定失敗者是上帝在救贖時沒有被揀選的人。失敗者無能為力,雖然很多人最終取得了世俗上的成功,因為他們意為這是證明他們躋身得救者行列的證據(jù)。本章的核心人物是怪癖的羅馬尼亞作家蕭沆( Emil Cioran),布拉達坦對他充滿同情。就像韋伊一樣,蕭沆的判斷力也很糟糕,除了寫作,在其他任何方面似乎都笨拙得不得了(尤其擅長寫自己如何笨拙)。不過,韋伊從自己的失敗中發(fā)現(xiàn)某種神圣性,而蕭沆則滿足于追蹤人類維度的蹤跡,為何把什么事都搞砸了。他寫到“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學習成為失敗者?!蔽也幻靼撞祭_坦為什么覺得擁抱失敗就擁有某種救贖的力量,但他描述的蕭沆的確是引人入勝的警句作家,他的悲觀主義往往喜感十足,在布拉達坦看來,有能力在不可避免的失敗面前笑出聲來的確非常好。
本書的第四個和最后一個故事是有關死亡的,這一點你可能已經(jīng)猜測到。對于死亡問題的關注一直是布拉達坦作品的主題,在《失敗頌》的這一章,他特別強調(diào)“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比得上我們面臨的終極失敗的體驗:自己的死亡?!边@是很多偉大思想家一直以來都說過的事。布拉達坦選擇了兩個人:一位是羅馬斯多葛派哲學家塞涅卡(Seneca),一位是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Mishima)。兩人雖然相差一千年,卻都有一種強烈的欲望---好死。布拉達坦向我們讀者講述了兩者的復雜性和偽善,講述了雖然經(jīng)過多年的精心準備,但他們的自殺都搞得一塌糊涂,即便不是不堪入目,至少是血肉模糊,令人毛骨悚然。雖然在臨終時刻到來之時,兩人設計的死亡細節(jié)(甚至舞蹈動作)似乎沒有多大的幫助,但作者對其意愿表示出了某種尊重。
布拉達坦知識淵博,舉重若輕。閱讀他的著作實在是一種快樂的享受,在面對人生難以避免的種種矛盾面前,他的文筆表現(xiàn)出一種幸福的活力。他的謙遜教訓提醒我們認識到,我們追求成功常常是因為害怕失敗。我們的創(chuàng)造嘗試常常不過是竭力避免死亡的努力而已。斯多葛派認為死亡恐懼讓人軟弱無力,布拉達坦則強調(diào)失敗恐懼能吞噬我們生活的意義。他向我們保證,其實人生本來不該這樣的。無論我們的源頭和終極命運到底如何,承認我們注定要失敗,反而引導我們?nèi)ミ^一種更快樂和更有意義的生活。
本文評論的書:
In Praise of Failure Four Lessons in Humility By Costica Bradatan Harvard. 273 pp. $29.95
作者簡介:
邁克爾·羅斯(Michael S. Roth ),美國衛(wèi)斯理安大學校長,最新著作《足夠安全的空間:大學校園里的包容、言論自由和政治正確的實用主義途徑》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作者的其他文章:
Don’t Dismiss ‘Safe Spaces’ By Michael S. Roth
http://www.lfshouyuan.com/article/17118
Can Matthew Crawford Deliver Us From Distraction? By Michael S. Roth
http://www.aisixiang.com/data/86617.html
譯自:How success gets in the way of a meaningful life by Michael S. Roth
www.washingtonpost.com/books/2022/12/28/failure-humility-review-bradatan/
本文得到作者的授權和幫助,特此致謝?!g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