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羊?qū)W”第五次會讀記錄
來源:“春秋公羊讀書會”微信公眾號
時間:西元2019年12月19日
時間:2019.12.15
地點(diǎn):文科實(shí)驗(yàn)樓209
1、冬,十月,公子遂如晉,葬晉襄公。
結(jié)合上文“八月,乙亥,晉侯讙卒?!敝颂幵崾牵翰患皶r而不日,慢葬也。按照《春秋》之例,諸侯五月而葬,大國卒日葬月。然而現(xiàn)實(shí)中有很多異常的情況,《春秋》有不同的書法,祥下:
★不及時而日,渴葬也:不及時,即不滿五個月,五個月的計算,是連帶諸侯去世之月的??试幔奔毕略?,孔廣森認(rèn)為渴葬的原因是遭遇變故。
★不及時而不日,慢葬也:怠慢不依禮而葬,孔廣森認(rèn)為,慢葬是“無故不用葬時之正,不日者,從失禮略也”。
★過時而日,隱之也:過時,即超過五個月。隱,痛也。何休以為過時而日,是“痛賢君不得以時葬,丁亥葬齊桓公是也”。此種情況,亦因突遭變故。詳見僖公十八年。
★過時而不日,謂之不能葬也:不能葬,何休云:“解緩不能以時葬”??讖V森以為,不能葬亦屬無故怠慢。
★當(dāng)時而不日,正也:大國卒日葬月,是禮之正法。
★當(dāng)時而日,危不得葬也:有危險而險些不能下葬??讖V森云:“水火兵寇,危之小者也。適嗣不定,國有爭禍,危之大者也?!?/span>
2、諸侯薨,關(guān)于會葬的問題:
⑴禮,諸侯薨,使大夫吊,自會葬。(魯文公六年)
⑵禮,天子七月而葬,同軌畢至;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大夫三月而葬,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魯隱公二年)
⑶禮,天子崩,諸侯奔喪、會葬;諸侯薨,有服者奔喪,無服者會葬。(魯定公十五年)
《左傳》中諸侯五月而葬,同盟至。《周禮》中諸侯無需親自會葬。
3、關(guān)于吊喪和會葬的區(qū)別:吊喪是在小斂的時候;而會葬是在大斂、小斂結(jié)束之后,埋葬。
4、坐殺:“坐”這里表示承擔(dān)的意思。
5、據(jù)“晉殺其大夫陽處父。晉狐射姑出奔狄?!边@一條,討論上文晉襄公是否應(yīng)該去葬的問題:
案例:魯國國君殺大夫:大夫有罪,殺時不記日;大夫無罪,殺時記日。
其他諸侯國國君殺大夫:殺無罪大夫,國君葬時不書葬;殺有罪大夫,葬時書葬。
在此處:何休認(rèn)為陽處父是因?yàn)榫┭员粴?,歸罪于君;陳立接著何休的意思,認(rèn)為君漏言而殺非君親自殺的,所以不去葬。
徐彥疏引《穀梁傳》認(rèn)為陽處父是在晉襄公葬后被殺的,所以不得追去葬。
疑問:《春秋公羊傳》中是否存在傳在前而經(jīng)在后的情況?
6、閏月是否告月、朝廟:
《春秋公羊傳》認(rèn)為閏月不告月、不朝廟,且告月和朝廟是同一個禮。
《左傳》認(rèn)為閏月告月,朝廟,且告月和朝廟是兩個禮,分別在不同地點(diǎn)進(jìn)行。
記錄人:張雪麗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