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十九先生 李善旺】朱子在晉安

        欄目:廟堂道場(chǎng)
        發(fā)布時(shí)間:2024-03-06 13:44:21
        標(biāo)簽:

        朱子在晉安

        作者:十九先生 李善旺

        來源:《福州日?qǐng)?bào)》

        時(shí)間:西歷2023年3月12日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又字仲晦,號(hào)晦庵,晚號(hào)晦翁,又稱紫陽先生、考亭先生等。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縣),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尤溪縣)。宋紹興十八年(1148)進(jìn)士。歷任樞密院編修官、秘閣修撰,煥章閣待制、侍講,知南康軍、漳州、潭州。慶元六年逝世,后被追贈(zèng)為太師、徽國公,賜謚號(hào)“文”。朱熹是理學(xué)集大成者和閩學(xué)代表人物,后世尊稱朱文公、朱子。

         

        福州市晉安區(qū)山水相依,轄內(nèi)鼓山、鳳丘山、蓮花峰等名山鼎立,宋代福州晉京孔道大北嶺古驛道與小北嶺古驛道浸潤千年,景色秀美,文風(fēng)興盛。朱子熱愛大自然,講學(xué)之余,常與文人志士徜徉于山水之間。自然與勤思巧妙兼容,山光水色賦予了他無窮的詩情與哲思。登山臨水、探幽訪勝、吟詠風(fēng)物成為其生命活動(dòng)的重要部分。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jì),朱子在晉安游歷講學(xué)史跡多達(dá)十余處,極大地推動(dòng)了福州文教的發(fā)展與繁榮,對(duì)閩都文化產(chǎn)生廣泛而深遠(yuǎn)的影響。他在晉安的這些足跡,為福州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成為閩都重要的自然和人文景觀。

         

        閩山第一亭

         

         

         

        閩山第一亭是鼓山登山古道的起點(diǎn),原名“通霄亭”,意為由此通往高聳霄漢之絕頂。后朱子題匾“閩山第一”,遂稱閩山第一亭,簡稱“第一亭”,為鼓山“七里七亭”之首。

         

        靈源洞

         

        鼓山靈源洞蹴鰲橋下西壁上有朱子“壽”字摩崖榜書,東向。楷書,縱2行,字高4.15米,寬3.05米。字跡剛勁敦厚,是鼓山單字最大的摩崖石刻,也是福建省內(nèi)罕見的巨字摩崖榜書。

         

        先秦《尚書·洪范》列舉“五?!保骸耙辉粔郏桓?,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眽壅撸甯V?。靈源洞“壽”字藏在橋下,“藏壽”諧音“長壽”,寓意美好。朱子靈源洞“壽”字摩崖榜書,是福州乃至福建重要的福文化資源。

         

        水云亭

         

        宋淳熙十四年(1187)正月,因受謗而隱晦多年的朱子,辭去江西提刑職務(wù),在赴莆田吊陳俊卿途中,經(jīng)過福州,本想拜訪知州趙汝愚,不料其已于一年前調(diào)任四川制置使。于是,朱子便率門人王子合、陳膚仲、潘謙之、黃子方四人,登鼓山拜謁趙汝愚禮請(qǐng)來主持涌泉寺的元嗣方丈。又登水云亭,在亭外朱子見到趙汝愚調(diào)離閩都前的題刻,睹物思人,感慨萬千。于是,在靈源洞觀音閣東邊石門附近的巖壁上留下一段行書題刻:“淳熙丁末,晦翁來謁鼓山嗣公,游靈原,逐登水云亭,有懷四川子直侍郎。同游者清漳王子合,郡人陳膚仲、潘謙之、黃子方,僧端友?!弊舟E一氣呵成、瀟灑飄逸,表達(dá)了強(qiáng)烈的思友之情。

         

        三年后,趙汝愚再度入閩知福州。次年他又登鼓山,看到朱子留下的題刻,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到遠(yuǎn)方的摯友和已逝世的元嗣禪師,思緒萬千,遂在朱子題刻旁留下自己的詩文:“幾年奔走厭塵埃,此日登臨亦快哉。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fēng)直送海濤來。故人契闊情何厚,禪客飄零事已灰??皣@人生祗如此,危欄獨(dú)倚更裴回?!贝嗽姺从沉粟w汝愚在多年政治生涯中壯志未酬的惆悵心情和對(duì)師友朱子、鼓山住持元嗣等人的深深思念,被歷代文人墨客所贊賞,成為游鼓山的絕唱。

         

        今水云亭內(nèi)東壁正中鑲有一塊青石,上面陰刻朱子對(duì)鏡自畫像,為清道光十四年(1834)閩都名仕魏杰捐資重修時(shí)敬刊,是為數(shù)不多留存于世的朱子自畫像。故水云亭也被稱為“朱子亭”。

         

        絕頂峰

         

        宋紹熙元年(1190)十一月,朱子赴知漳州,途經(jīng)福州,攜黃榦等人游歷鼓山??吹阶约侯}刻旁邊有趙汝愚的新詩,心潮如海,就從“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fēng)直送海濤來”詩句中,節(jié)選“天風(fēng)海濤”四字,鐫刻于鼓山絕頂峰,題款特別注明:“晦翁為子直書”。趙汝愚,字子直。朱子的“天風(fēng)海濤”題詞,被認(rèn)為是描繪石鼓名山最有氣勢(shì)的佳句。

         

        岳峰浦下

         

        黃榦(1152-1221),字直卿,號(hào)勉齋,福州東門外浦下村人,祖籍長樂。宋乾道二年(1168),黃瑀逝世,朱子為其撰寫墓志銘載:“公諱瑀,字德藻,其先世居福州長樂縣青山下,后乃徙家郡城之東,為閩縣人,六世矣!”黃榦為黃瑀第四子,乃其先祖自長樂遷居浦下第七世。清鄭祖庚《閩縣鄉(xiāng)土志》亦有描述:“迎春亭,在迎春鋪……鋪舊名行春,里社鄉(xiāng)賢黃勉齋生長處?!?/span>

         

        黃榦是朱子“四大門生”之一,也是其女婿。他繼承朱子理學(xué)并積極傳播和推廣,為朱子理學(xué)的盛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xiàn)。明萬歷中,黃榦與朱子、李寬、韓愈、李士真、周敦頤、張栻同祀石鼓書院,世稱“石鼓七賢”。

         

        朱子曾十余次來榕,嘗居浦下黃榦家中。相傳宋淳熙十年(1183),朱子前來訪婿,適逢黃榦外出未歸。女兒朱兌留父親在家里吃飯,因家里太窮,一時(shí)又拿不出好吃的,只得端出蔥湯和麥飯。朱子見女兒面露不安之色,安慰道:“儉樸度日,是我們的好家風(fēng)。這樣的飯菜不僅吃得飽,還能滋補(bǔ)身體,我有什么不高興的呢?”隨即揮筆寫下名詩《蔥湯麥飯》:“蔥湯麥飯兩相宜,蔥補(bǔ)丹田麥療饑。莫謂此中滋味薄,前村還有未炊時(shí)?!?/span>

         

        黃榦歸家后看到朱子題寫的詩句,想到岳父如此崇尚儉樸,感悟良深,在墻壁邊上自題詩曰:“愚夫飽欲死,志士常苦饑。但能守簞瓢,何事不可為。”此后便將朱子的詩作為家訓(xùn),懸掛書房,垂訓(xùn)后人。

         

        竹林書院

         

        竹林書院位于今岳峰鎮(zhèn)竹嶼村。宋慶元二年(1196年),朱子避“偽學(xué)”之亂曾居于東門外浦下,受高徒和女婿黃榦之托,講學(xué)于竹嶼。清《閩縣鄉(xiāng)土志》載:“竹嶼村有東野竹林書院,宋時(shí)建。朱子避‘偽學(xué)’禁,講學(xué)于此。有丹井一,雖大旱仍水膏肥美。又有文光塔,已圮?!庇州d:“竹林山,又曰竹嶼。在治東,距城二里東山區(qū)內(nèi)。舊名雙髻,朱子改一峰名講堂山。”民國陳衍《閩侯縣志》亦載:“朱子作竹林精舍成,遺榦書,有‘他時(shí)便可請(qǐng)直卿代即講席’之句?!秉S榦,字直卿??梢娭熳优c黃榦都曾在此講學(xué)。

         

        明代,晉安詩派代表人物鄧原岳在書院舊址上改建“竹林精舍”,與謝肇淛、曹學(xué)佺、徐熥等七人在此結(jié)社吟詠,被譽(yù)為“竹林后七賢”。后人又將精舍擴(kuò)建為“東野竹林書院”,附設(shè)“名師祠”,祀朱子、陳孔碩、葉向高、翁正春四人。時(shí)竹林又有八景,皆朱子命名,御史鄧秉修各系以詩。

         

        鳳丘山

         

        鳳丘山又名鳳邱山,今稱牛崗山。在竹嶼東北。明萬歷《福州府志》載:“趙汝愚守福州,時(shí)熹避‘偽學(xué)’禁入福州,名山勝跡,杖履殆遍,若鼓山、方山、烏石、鳳丘諸處,皆有題刻,至今存焉?!敝熳又v學(xué)竹林期間,曾登鳳丘山,書“鳳丘”“鶴林”四字,刻于巖壁。字跡清晰,筆法遒勁。在“鶴林”題刻巖石頂端,還有無名氏“朱界”榜書,疑為后人所刻?!傍P丘鶴林”摩崖題刻為福州市第一批市級(jí)文物保護(hù)單位。今有福州市人才公寓建于其前,寓意筑巢引鳳。

         

        康山

         

        康山位于浦下村東面,是拱衛(wèi)古代福州東門的屏障,是兵家必奪之地。清《閩縣鄉(xiāng)土志》載:“康山,有天香臺(tái),為古孝子進(jìn)香祝親處。旁刻朱子所書‘康’字,山因此名?!?/span>

         

        相傳,朱子居城東時(shí),多游于東禪寺一帶。一日走在鄉(xiāng)間小路上,只見兩只狗相對(duì)狂吠,他心里不禁一沉:兩犬爭(zhēng)言是為“獄”,不祥之兆!于是,急步直上東禪寺西南小山坡“秉蘭堂”,舒緩緊張的心情。友人見朱子到,不明就里呈上紙墨請(qǐng)其題字,朱子有感而發(fā),疾筆書寫個(gè)“康”字,以祈求安康,避兇趨吉。從此,這座小山得名“康山”。

         

        福州民間有說法:朱子在福州地區(qū)寫有“福壽康寧”四個(gè)大字。其中“福”在烏山,“壽”在鼓山,“康”在長樂,“寧”在福清。其實(shí),此處“長樂”指的是東禪寺所在的長樂山,而非今天的長樂區(qū)??瞪郊撮L樂山之南。

         

        紫陽

         

        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汪應(yīng)宸知福州,招朱子至福州,擬由福建帥司差遣,未能如愿。隆興二年(1164)二月,朱子到延平吊祭老師李侗后赴榕向汪應(yīng)宸問安。同年四月,汪應(yīng)宸特地派兵丁到崇安延請(qǐng)朱子到福州商討政事。因滯留較長時(shí)間,朱子得以在福州東郊創(chuàng)辦“紫陽講堂”。他親自講學(xué),吸引了大批學(xué)子前來聽講,盛況空前。因朱子號(hào)“紫陽先生”,為表敬意,人們將其講學(xué)之地稱為“紫陽”。

         

        今王莊街道紫陽村講堂路旁有“講堂勝境”,正殿有聯(lián):“東周孔子創(chuàng)儒家學(xué)派;南宋朱熹成理學(xué)大師?!卑ㄋ_鎮(zhèn)冰等許多名人,都曾來此祭拜過朱子。“福州之學(xué),在東南為最盛?!弊详柕孛难永m(xù),是朱子思想的延續(xù),也是閩都文脈的千年延續(xù)。

         

        庖羲谷

         

        庖羲谷位于壽山鄉(xiāng)江南竹村,亦稱庖犧谷。庖羲,即中華人文先始伏羲。此地山環(huán)水繞,一谷天成。宋慶元三年(1197)七月,黃榦母親病逝,朱子參加吊喪,并以太極為理,親自為其定穴。黃榦門生鄭元肅等錄編的《勉齋先生黃文肅公年譜》有載:“八月,改扦御史公墓合葬葉宜人于長箕山之庖羲谷。朱子至為定穴,今墓是也?!?/span>

         

        嘉定十二年(1219),黃榦在庖羲谷附近創(chuàng)建高峰書院,福州城內(nèi)和大小北嶺各處弟子聞聲而至,一時(shí)成為學(xué)子云集之地。兩年后黃榦去世,亦葬于庖羲谷,其墓為福建省第五批省級(jí)文物保護(hù)單位。

         

        栗山書院

         

        栗山書院在北峰。黃榦《勉齋集》有述:“州之山自北而來著,曰雪峰,曰居儒,曰芙蓉、壽山、九峰,皆巖谷嵌谽、巔崖崒?shí)?,可喜可愕,栗山?dāng)其中……”宋時(shí)禁“偽學(xué)”,朱子辟地講學(xué)于前洋、石牌周環(huán)。有鄉(xiāng)人林憲卿,天資莊重,篤實(shí)淵粹,受業(yè)朱子之門,創(chuàng)栗山書院。黃榦曾講學(xué)其間,諸生云集。朱子去世后,其孫朱鉅、朱鈞亦從學(xué)于此。

         

        蓮花峰

         

        蓮花峰位于大、小北嶺古驛道之間,“山形高峻,上銳下圓,若菡萏然”,故名,又名永福山。朱子講學(xué)北峰期間,曾游于此,賦有《題蓮花峰》一詩:“群峰相接連,斷處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流云繞空山,絕壁上蒼翠。應(yīng)有采芝人,相期煙雨外?!?/span>

         

        歷代以來,蓮花峰被視作福州城的“主山”,守護(hù)著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皣悦駷楸荆琊⒁酁槊穸??!卑ㄖ熳游幕趦?nèi)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亦如一座高峰,指引著有福之州更好地造福于民。

         

         

         

        “鳳丘”“鶴林”題刻

        劉茂洪攝

        第2068期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hào)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