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常飛】鰲峰書院山長朱仕琇

        欄目:往圣先賢
        發(fā)布時間:2024-03-14 20:15:36
        標簽:

        鰲峰書院山長朱仕琇

        作者:陳常飛

        來源:《福州晚報》

        時間:西歷2019年12月19日

         

        清乾嘉時代,考據學是學術主流。當時學者多重視實證,一字之訛,下筆萬言,援引群籍,數(shù)千百條。雖一本經史為正道,而學術趣味主要專注于對典籍審音辨字、訓詁考證以成箋疏傳注。各大書院不乏漢學大師,多以考據之學教授生徒,視古文為小技。這樣的背景下,能自覺用力于古文者甚少,姚鼐言“近日后輩才俊,講考證者猶有人,而學古文者最少”,誠屬事實。朱仕琇有感于古文之式微,效法韓愈“文起八代之衰”理想,獨立于當時儒林,不懈傳授古文,遂形成一股古文思潮,成為閩省最著名的古文家。朱仕琇教授鰲峰書院十年間,指導弟子甚眾,“凡閩人治古文者,不問知為仕琇弟子否,則亦聞之于仕琇弟子者”。著名學者陳壽祺曾說:“建寧朱梅崖之文,張亨甫之詩,皆足以雄視天下”。陳衍亦頷首肯定,曰:“福建人以古文詞名家者絕尠,先生(朱仕琇)敝精力于為文,在吾鄉(xiāng)千百年來當首屈一指”。

         

        (一)

         

        朱仕琇(1715~1780),福建建寧楊林人,字斐瞻,學者稱之為梅崖先生。自幼秉承父、兄之教,故童齔好學,稍長即讀書于“柴門依澗立,崖草當窗蕪”的溪西松谷別業(yè),以其敏慧,十一歲時,為文即援筆立就。雍正七年(1729),入縣學、補諸生,以文受知于河南程元章先生,深得贊賞。后奉父命從學江西名孝廉汪世麟,汪勉勵曰:“子但通習諸經,可以推倒一世豪杰矣。”仕琇聽聞此言,志氣備受鼓舞,于是沉潛百家九流,歷覽卷帙萬千。

         

        乾隆八年(1743),清廷委任翰林院編修吳華孫視察邵武教育情況,并主持考試。仕琇以諸生資格應歲科試,所作文章得到考官激賞。吳華孫喜其才華,稱許備至,欲循例保舉仕琇為知縣,被其婉言謝絕。

         

        乾隆九年(1744),仕琇年值而立,蕓窗苦讀終獲鄉(xiāng)試第一。翌年,進京參加會試,卻落選不第。蓋因制義之文,要“代圣人立說”,試者不允許自由發(fā)揮。乾隆帝有言:“國家設科取士,首重者在四書文”。中選與否,取決于應試者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與駕輕就熟的句式結構安排,舍此無他途。而仕琇“應舉制藝,亦純以古文之法行之,不肯稍降其格”,并認為讀書不能只自固于經圣之書,曰:“然一志六經,不讀非圣之書,此恐過泥?!绷頁肚迨犯濉ぶ焓爽L傳》載,其“記誦拙”,可知他的記憶力要遜于常人,如此則對于死記硬背的科考文章,自然無優(yōu)勝處。于是,他遂生歸去之心,欲躬耕田園。還家后,仕琇并無封筆棄文,反而愈加發(fā)奮。翌年三月,再試京師,終于高中進士,繼而選任翰林院庶吉士,“當是時,天下人無不知有梅崖者,名公卿咸刮目焉”。

         

        庶常館實習期滿后,仕繡歷官山東,出知夏津縣令,在任七年,廉潔奉公,體恤百姓,縣內民安無事,深受民眾感戴,為之謠曰:“夏津清,我公能”。仕琇在任雖吏事繁蕪,而古文之研習無廢,案牘勞形中亦學足三余之力,心志不敢落后于恒人。他每以古賢自期,嘗語友人曰:“仕琇受性迂疏,無他技能。少志為文辭,入都來思覽天下豪英以相激發(fā),自視不敢望如唐宋諸名賢,亦庶幾姚牧庵、虞伯生、王道思、歸熙甫之徒。今雖出吏,此志猶躍然胸膈間,未嘗衰歇也。”

         

        乾隆二十一年(1756),漳水沖決夏津堤防。仕琇耽于詩書,向往名山事業(yè),自覺吏事非其所長,曾云:“為吏連蹇,志每羈而不申,有如鴻鵠折翮,無復湖海之騁,仰視天云,空長嘹唳也。”遂以河事不能勝任為由,決意拂衣歸去。朝廷憐惜其才,改其職為福寧府學教授,因念家母年老且疾,遂決意假歸,以奉侍終養(yǎng)。乾隆三十二年(1767),母離世,朝廷復補其為福寧府學教授,仕琇欲“居喪三年”以盡孝道,又借足疾不瘳為托,辭不復命。次年,當事者多重仕琇之學識、道德,認為其修為足為多士楷模,于是禮請其掌教福建鰲峰書院,他推讓再三,不能遂愿,終就講席之位。

         

        (二)

         

        在主持鰲峰書院期間,慕名者比肩接踵,索文不斷。他學而不厭,遍讀群書又以謙恭自持,更誨人不倦,皆本其所學以教生徒。他曾與人論學文之心得,云:“經濬其源,史核其精,諸子通其指?!段倪x》、辭賦博其趣,左氏、太史勁其體,孟、荀、楊、韓正其意,柳、歐以下諸子參其同異,泛濫元明近世以極其變,歸諸心得以保真,要諸久遠以俟其化。”教人作文,要求“綜其要,以立誠為本,以文從字順,各識職為旨歸,以中有所得而能自為為究竟?!敝鲝垺盀槲漠斚雀咂渲?,使其心有以自置,以觀古人之言猶吾言也。然后辨其是非焉,察其盈虧焉,糾其誠偽焉,定其高下焉,如黑白之判于前矣?!边@是“文以載道”的作文觀,強調行文的目的在于對內要能安己潤身,對外要能“安人,安百姓”,一言蔽之,乃通過作文進行人格塑造、境界提升與對儒家志業(yè)的實現(xiàn)。仕琇教人讀書之法,首重對古文的研習,曰:“古文雖難,然隨人材質習之,即其所得淺深,皆可以正心術,導迎善氣”。乾隆三十五年(1770)八月,適逢弘歷皇帝六十壽辰,又值皇太后八十千秋,清廷特開恩科,鰲峰書院中學生多有躬逢此幸而選去者。他們懼仕琇平日所課之文年久散佚,便欲擷集刊刻保藏,以便流傳詠誦。書成,名曰《鰲峰課藝尤雅編》,仕琇序于書前。

         

        清代,中國書院進入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正處于全面普及的歷史階段,各地書院林立,致知進學之風氣頗為濃厚,鰲峰書院作為閩省最高學府,生員中頗多學人智士。而其時清廷雖明示“書院之制,所以導進人材,廣學校所不及……若僅攻舉業(yè),已為儒者末務”。然因科舉考試為讀書人仕進的唯一階梯,故而在考課之外,有志于學者屈指可數(shù)。仕琇認可八股文取士制度,并不薄其為非孔孟正道。對它的功利一面卻并不在意,認為“夫傳圣賢語義,行以古人之法者,科舉文之正鵠。至于遇否,固系有司識之明暗,而亦作者之命也?!彼M一步道:“制義亦宜究心……至科名得失,身外事耳,何足縈心乎!”“望繼在學問行誼,卓犖追古人,不在外來科名?!弊允爽L主持書院以來,造就人才甚眾,門生里亦多有得中鄉(xiāng)試、會試者,但也不乏經明行修之士。乾隆四十四年(1779),朱仕琇因病辭去書院教職。其學生龔景瀚一則擔憂仕琇“一旦忽以急去,諸生有不釋然者”,一則寓難舍之離情,于是作《送朱梅崖師歸里敘》,闡析仕琇的文章風格及思想觀點,使書院諸生及私淑人者,有所述焉。

         

        (三)

         

        回到建寧,仕琇并未因健康欠佳而棲身林下,不等身體好轉,便又執(zhí)教于當?shù)劐〈〞骸K耙晕臅?,以友輔仁”,暇日常與朋儕切磋琢磨,以同促互進。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廿九日,朱仕琇因病情加劇,卒于里舍,享年66歲。閩城中嘗問業(yè)于仕琇者,聞訊皆中心慘惻,“不克人,人自哭”。同年十月,從學者請為位于西湖宛在堂詩龕中。十一月,諸生奔走學使院、巡撫及諸主事官員,僉言曰:“梅崖先生主我鰲峰講席者殆十年,厥教在諸生之心,儷古大師。諸生于其在也敬以愛;于其去也思;于其沒也極哀。請入神主院中,歲月日薦,如先生也?!?/span>

         

        朱仕琇為人謙和有禮,平易近人,一生深研古文,為文以“立誠”為本,“人如其文,藹然仁義,淳古淡泊,終有至味”。他早年推崇韓昌黎,又博采秦漢諸家之長;其后追慕歸有光,晚歲遣詞造句極自然之境,其調古雅蕭散,自成一家。身后有《梅崖居士文集》三十卷,《外集》八卷等行世。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