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王欽偉 高尚君 陳國華】儒家文化與榮氏家族的淵源關系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4-03-23 22:09:42
        標簽:

        儒家文化與榮氏家族的淵源關系

        作者:王欽偉 高尚君 陳國華

        來源:《文化示范報》

         

        孔子與榮氏鼻祖榮啟期暢談“三樂”的故事,2500年來一直傳唱不衰,也成為“知足常樂”之典;榮氏一世祖榮旂,自幼親炙洙泗,從游孔子,幫助孔子刪詩、贊易、序書、定禮,共維斯道與不墜,為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榮氏后裔,秉承儒家文化,實業(yè)興國救國,積德行善,扶弱濟貧,兼濟天下,成為一代儒商。

         

        古之中都,今之汶上。公元前501年,孔子被魯定公任命為中都宰?!爸朴嗮B(yǎng)生送死之節(jié)。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孔子家語》)不久,被擢拔為魯國司空,再升大司寇。這一時期,汶上境內有兩位榮氏先賢與孔子有著很深的交集,在創(chuàng)立儒家文化思想的過程中貢獻了自己的智慧。

         

        孔子與榮啟期

         

        榮啟期,字昌伯,春秋時期郕邑(今汶上縣西北)人,被榮氏后裔尊稱為“鼻祖”。他精通音律,博學多才,是春秋時期著名學者,思想很有見解。然而他沒能逃脫文人才高常失意的歷史規(guī)律,在政治上并不得志??雌茣r局而無能為力,榮啟期干脆“值衰世季末,王道頹凌,遂隱居窮處,天子不得而臣,諸侯不得而友”,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士。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榮啟期生于周定王十二年(公元前595年),卒于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鬃由谥莒`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榮啟期長孔子44歲。

         

        戰(zhàn)國列御寇著《列子·天瑞篇》記載:孔子游于泰山,見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鬃訂栐唬骸跋壬詷?,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薄犊鬃蛹艺Z·六本》,也記載有這段故事。

         

        意思是說:我的快樂太多了,數(shù)也數(shù)不完。天生萬物,人最尊貴,我恰好是人,而不是牛馬等等,這是第一大快樂;人間是男尊女卑,我恰好是男的,這是第二大快樂;人生在世,有的嬰兒連太陽、月亮都沒見到,在襁褓中就已夭亡,而我竟然已經活到了九十歲了,這是第三大快樂。貧窮是修道士的常態(tài),死亡是人生完美的結束。我得到了人生的常態(tài)并完美地走到終點,哪里還有憂愁呢?孔子聽聞后敬佩地說:“您說得好??!您可真是一位既知足又快樂的人??!”

         

        孔子與榮啟期暢談“三樂”,成為后世“知足常樂”之典。榮氏后人尊稱榮啟期為鼻祖,稱堂號為“三樂堂”。2500多年來,“三樂”文化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皇親國戚、文人墨客,贊美“三樂風高”的詩詞歌賦數(shù)百余首(篇),至今傳頌不衰。1991年,陜西省西安市東南三環(huán)出土唐代“榮啟期問曰答孔夫子”銅鏡,構圖自然、恬靜、精雅,描繪了榮啟期與孔子談“三樂”的故事,被人們稱之為“孔子拜師圖”或簡稱“三樂鏡”“三樂銅鏡”。

         

        榮啟期“三樂”文化思想直接滲透影響著儒家思想的形成。例如,儒家“天地之性人為貴”則體現(xiàn)了孔子的“人本”思想,也體現(xiàn)了榮啟期“人為貴”的文化思想。孔子遇榮啟期談“三樂”,贊賞和接受了“天生萬物,唯人為貴”的思想,認為人在天地萬物中最為珍貴。據(jù)記載,有一次孔子家中馬棚失火,外出回家的孔子知道后,最為關注的是“傷人乎?”而“不問馬”(詳見《鄉(xiāng)黨》)。在當時社會,馬匹十分珍貴,有“匹馬束絲”換五名奴隸和三十田換四匹馬的記錄??鬃影疡R夫和馭者一視為“人”,而且只關注他們而“不問馬”,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十分可貴的。因此,孔子提出了“天地之性人為貴”(《孝經·圣治章》),“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衛(wèi)靈公》)的論斷。在天地萬物中,人最為珍貴。在1973年10月湖北省荊門市郭店村出土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文獻《楚墓竹簡·語叢一》中記錄:“夫天生百物,人為貴?!币陨蟽蓜t同出于孔門弟子的記錄,可以相互印證。

         

        孔子與榮啟期交談時,儒家學派尚在形成之中。對于相信“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特別善于學習的孔子來說,必然會吸收榮啟期談話的思想精華。可以說,榮啟期的人生智慧,不僅令孔子感慨不已,而且對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也必然產生積極的影響。“三樂”思想的表述和人生經歷中所體現(xiàn)出的人生哲理,與儒家人本觀、生死觀、貧富觀都是相一致的。按孟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標準,榮啟期無疑是一位“窮則獨善其身”的典型。

         

        孔子與榮旂

         

        榮旂,字子祺,生于周景王三年(前542年),卒于周元王六年(前470年),終年73歲,安葬于曇山西北麓厭次嶺(今汶上縣白石鎮(zhèn)曇山西北麓)。榮旂被榮氏后裔尊稱為“一世祖”。

         

        榮旂自幼即親炙洙泗,從游孔子,幫助孔子“刪詩、贊易、序書、定禮,共維斯道與不墜。”孔子去世后,廬墓三年。后回到曇山腳下,抱道自處,設帳授徒,教化后人,存心養(yǎng)性,成就自己完美的人生。為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立作出了突出貢獻,名列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中。

         

        漢章帝元和二年(85年),下詔命繪像于太學;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雩婁伯,并配享孔廟,牌位列東廡第二十位;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厭次侯;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年)追稱先賢榮子;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皇帝下圣旨祭祀孔子七十二弟子,建祠堂于今汶上縣苑莊鎮(zhèn)演馬村,并“欽賜奉祀生四員,蠲免一切差徭”;同治年間,兗州地方官員將榮氏“三樂社”與孔子“圣澤社”、孟子“亞圣社”并列,優(yōu)渥有嘉。

         

        儒家文化與榮氏后裔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儒家文化思想,是我國本土先哲總結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滋養(yǎng)著國人走過2500多年,一代又一代地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社會、哲學,也形成了成熟的治國理政安民之道。榮氏子孫,始終繼承了儒家文化思想,無論為人處世,還是經商辦企業(yè),處處事事踐行著儒家文化思想。

         

        中國傳統(tǒng)家訓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根源最為深厚的部分。以儒家思想為主流的榮氏家訓內容與儒學精神的耦合,使得傳統(tǒng)儒學借重于傳統(tǒng)家訓得到廣泛傳播。

         

        榮氏十二則家訓:圣諭當遵,孝悌當先,祠墓當展,族長當尊,宗族當睦,蒙養(yǎng)當豫,閨門當肅,禮節(jié)當知,職業(yè)當勤,節(jié)儉當崇,賦役當供,爭訟當息。十二則家訓,既有律己修身、讀書治學、教育子女,又有睦親齊家、出仕為官、普惠相助等,無不體現(xiàn)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文化思想。因此,榮氏家訓也一直被后世所稱頌。

         

        榮子第74代孫榮熙泰,繼承祖訓善及社會,以“治家三身”教育后人?!耙砸簧碇?,即顧一家;一家有余,顧一族一鄉(xiāng),推而一縣一府。皆所應為?!薄氨M力做事。”使之走上了企業(yè)家的道路。75代孫榮德生,繼承祖訓,立下榮氏家規(guī):發(fā)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此后榮氏家族企業(yè)不斷發(fā)展壯大,既有創(chuàng)富之道,又有散財之道,充分展現(xiàn)了休養(yǎng)身心與服務社會,這些令人們困惑糾結的問題,在榮德生身上自然融合,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

         

        古語有云“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痹谌祟愇拿魇飞希瑹o論世族大家還是普通百姓,表面上看是財富、地位、品貌、認知、格局等方面的差異,實際上從孕育開始,家庭、家教、家風便深深影響著個體發(fā)展軌跡,從內里決定著個體及家族的興衰榮辱??v觀古今中外,世族大家、名門貴胄多以文字化的家訓、家譜來鑄就家族成員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和價值取向。

         

        儒家文化與榮氏企業(yè)

         

        近代以來,榮氏家族靠實業(yè)興國、護國、榮國,積德行善,扶弱濟貧,“達則兼濟天下”,在中國乃至世界寫下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是中國民族企業(yè)的前驅。榮氏家族支持中國政府的“三大改造”,對新中國建國初期的經濟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后來的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fā)展,也無不浸透著榮氏家族的心血。第三代榮智健等人對中國市場經濟、新興民族企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上海解放后,榮氏企業(yè)面臨困難,不僅資金緊張,原料也供應不足,國家通過發(fā)放貸款、供應原料、收購產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對榮氏企業(yè)予以大力扶持,實現(xiàn)了新的復蘇。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將他的產業(yè)實行公私合營,這一舉動為上海對私營工商業(yè)的改造工作起了積極帶頭作用。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馬戎在接受《時代人物周報》采訪時說:“榮家是愛國的典型代表,解放后,獲得重視有加也是理所當然?!?/span>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高德步評價說:“從近代開始,榮家三代對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榮宗敬和榮德生兄弟創(chuàng)辦的企業(yè)是中國民族企業(yè)的前驅;解放后,榮毅仁支持中國政府的三大改造,對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后,榮家第三代榮智健等人對中國市場經濟、新興民族企業(yè)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