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宋]游酢 撰 郭曉東 點(diǎn)校《游定夫先生集》(八閩文庫·要籍選刊)出版暨前言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5-03-02 17:48:53
        標(biāo)簽:

        [宋]游酢 郭曉東 點(diǎn)?!队味ǚ蛳壬罚ò碎}文庫·要籍選刊)出版暨前言

         

         

         

        書名:《游定夫先生集》(八閩文庫·要籍選刊)

        作者:[宋]游酢 撰,郭曉東 點(diǎn)校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12月

         

        內(nèi)容簡介

         

        游定夫先生集六卷,宋游酢撰。

         

        本次整理,以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藏同治六年和州官舍本為底本,以清抄本與四庫本為校本,并他校相關(guān)文獻(xiàn)。

         

        同治六年,新化游智開任和州知府,延請桐城方宗誠重新校理游酢著作。方宗誠據(jù)乾隆十一年游文遠(yuǎn)本重編卷次,補(bǔ)訂缺誤,成游定夫先生集六卷,另有首一卷,末一卷,此即和州官舍本。和州本首卷收錄本傳、墓志銘、年譜、諸儒論述,卷一論語雜解,卷二孟子雜解,卷三中庸義,卷四易說、詩二南義,卷五錄二程先生語,卷六遺文、遺詩,末卷附錄。

         

        方宗誠所校編和州官舍本游定夫先生集最稱精善:第一,方宗誠移用莫友芝中庸集解輯文,代替輯自中庸輯略的中庸義,較其他諸本完整。第二,論語雜解、孟子雜解、中庸義并附朱子四書或問相關(guān)文字,便于讀者參考。第三,別擇師語、師訓(xùn),刊去疑非游錄者,較舊本精嚴(yán)。

         

        作者簡介

         

        游酢,字定夫,建州建陽人,生于仁宗皇祐五年(1053),卒于徽宗宣和五年(1123)。酢初從程顥學(xué),后又從學(xué)程頤,為二程門下四大弟子之一,學(xué)者稱廌山先生。

         

        郭曉東,復(fù)旦大學(xué)哲學(xué)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兼任中國哲學(xué)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儒家經(jīng)學(xué)與宋明理學(xué),近年尤專注春秋學(xué)與四書學(xué)研究。

         

        整理前言

         

         

         

        郭曉東(復(fù)旦大學(xué)哲學(xué)學(xué)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游定夫先生集》六卷,宋游酢撰。酢字定夫,建州建陽禾平里(今福建建陽麻沙鎮(zhèn)長坪村)人,生于仁宗皇祐五年(1053),卒于徽宗宣和五年(1123)。初從程顥學(xué),后又從學(xué)程頤,為二程門下的四大弟子之一,學(xué)者稱廌山先生,又稱廣平先生。神宗元豐五年(1082)進(jìn)士,調(diào)越州蕭山尉。哲宗元祐元年(1086),召為太學(xué)錄,改宣德郎,除博士。二年,以食貧待次,奉親不便,就擬知河清縣。四年,范純?nèi)适貪}昌,辟為府學(xué)教授。七年,范純?nèi)嗜胂?,?fù)為博士。紹圣二年,純?nèi)柿T,酢亦請外,除簽書齊州判官廳公事,元符二年(1099)調(diào)泉州簽判,三年,召為監(jiān)察御史?;兆诔鐚幵辏?102),出知和州。四年,管勾南京鴻慶宮,居太平州。政和元年(1111),知漢陽軍。七年,知舒州。宣和元年,知濠州。罷歸,寓歷陽。五年,卒,年七十一。謚“文肅”。

         

        楊時在《御史游公墓志銘》中稱游氏的著作有“《中庸義》一卷、《易說》一卷、《詩二南義》一卷、《論語、孟子雜解》各一卷、《文集》十卷,藏于家”。王稱著《東都事略》稱游氏有“《中庸義》《易說》《二南義》《論孟新解》各一卷,《文集》十卷”。游氏有關(guān)易、詩、中庸、論語、孟子之解說,宋代均有刊行。惟《文集》十卷,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與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均不見著錄,或晁、陳兩人均未經(jīng)眼。南宋尤袤《遂初堂書目》著錄有《游定夫集》,不錄卷數(shù),但至少說明宋代當(dāng)有文集的刻本傳世。元人所編的《宋史·藝文志》錄游酢文集十卷,與楊時在墓志銘中所說的正合。不過,宋元所刊的游氏著作,均未有流傳。

         

        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建陽知縣魏應(yīng)時重修縣志,延請閩縣藏書家徐參贊其事。徐氏于《紅雨樓題跋》卷一中稱:庚子歲,建陽令魏公命修縣志,將以游、劉、朱、蔡、熊作五世家。游氏子孫抄錄祖先事實,送余采擇。廌山先生為吾閩道學(xué)之祖,其所著作,固不止此,此特百之一也。又《徐氏家藏書目》著錄《游酢廌山集》二卷,此二卷本很有可能是徐氏據(jù)游酢子孫所送呈的游氏著作中的文集編輯而成,然此書亦不傳。

         

        傳世游酢的文集均為清人輯刊而成。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福建巡撫張伯行始編輯刊刻游酢文集,民國《福建通志·藝文志》引陳衍《石遺室書錄》云:“張伯行原刊本?!比粡埐锌静灰娪谡x堂全書,亦不傳于世。乾隆七年(1742),游酢二十世孫游廷馨在建陽廌山書院刊游氏文集,此書原刊本已不存。十一年,游氏十九世孫游文遠(yuǎn)及其子游端柏增補(bǔ)重修,題名《游廌山先生集》八卷,其中卷首四卷,本集四卷,附錄一卷。三十七年,游端柏及其子游上衢重刻于建陽廌山書院。道光二十一年(1841)重修,同治三年(1864)補(bǔ)刊,增益為十卷。同治九年,裔孫游鳳臺重刊《宋游文肅公全集》八卷。以上諸本,雖多次重刊補(bǔ)刻,但并無明顯增益,今人方彥壽認(rèn)為均源于建陽廌山書院刊本,此說是。

         

        同治六年,新化游智開任和州知府,延請桐城方宗誠重新校理游酢著作。方宗誠據(jù)乾隆十一年游文遠(yuǎn)本重編卷次,補(bǔ)訂缺誤,成《游定夫先生集》六卷,另有首一卷,末一卷,此即和州官舍本。和州本首一卷收錄本傳、墓志銘、年譜與諸儒論述,卷一為《論語雜解》,卷二為《孟子雜解》,卷三為《中庸義》,卷四為《易說》《詩二南義》,卷五為《錄二程先生語》,卷六為《遺文遺詩》,末一卷為《附錄》。此外又有四庫全書本。四庫本共四卷,首以《論語雜解》《中庸義》《孟子雜解》為一卷,次《易說》《詩二南義》為一卷,次《師語師訓(xùn)》為一卷,次以文七篇、詩十三首,附以墓志、年譜為一卷,四庫館臣定名為《游廌山集》?!端膸烊珪偰俊分洖楦=ㄑ矒岵蛇M(jìn)本。四庫本的底本為游氏家藏本,即今國家圖書館所藏之清鈔本,此本多一卷首,收錄本傳、御史游公傳略并贊。

         

        上述各本雖有四卷、六卷、八卷、十卷之不同,但基本上都是雜取游氏經(jīng)解、語錄、遺文、遺詩裒合成篇,正如四庫館臣所稱,“蓋后人掇拾重編,不但非其原本,且并非完書矣”。諸本之中,建陽廌山書院刊各本相對蕪雜,方宗誠所校編的和州官舍本《游定夫先生集》最稱精善。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稱其“較清整”,胡玉縉《四庫提要補(bǔ)正》謂“是集當(dāng)以是本為最完善”。與各本相較,和州本的特色有如下幾個方面:第一,以清代莫友芝從《禮記集說》中所輯出的《中庸義》代替各本從《中庸輯略》中所輯出的《中庸義》。游氏《中庸義》無單獨(dú)傳本,南宋石子重將該書編入《中庸集解》中。后朱熹編《中庸輯略》,對石氏《集解》作了大量刪節(jié),使得游氏《中庸義》所存者逮不及半。所幸南宋衛(wèi)湜作《禮記集說》,相對完整地保留了石氏《中庸集解》的原貌。莫友芝據(jù)《禮記集說》輯成《??杏辜狻罚阶谡\校編游氏遺著,又移用莫氏輯文以代替輯自《中庸輯略》的《中庸義》,從而使得和州本的《中庸義》較其他諸本要完整得多。第二,和州本卷一至卷三所收的《論語雜解》、《孟子雜解》與《中庸義》,方宗誠均附上朱子《四書或問》相關(guān)條文,從而使讀者在閱讀游氏遺著時可以更方便地參考朱子對游氏說的評價。第三,諸本有《師語師訓(xùn)》一卷,其中師語分五節(jié),分別輯自朱子編《二程遺書》的四、五、六、七、八卷,方宗誠以為“卷四原題游定夫所錄,則其為先生書無疑”,但卷五、卷六、卷七、卷八,朱子明說“不知何人所記”,非游酢所錄無疑,是以為方氏所刊去。

         

         

         

        和州官舍本《游定夫先生集》

         

        本次整理《游定夫先生集》,以復(fù)旦大學(xué)圖書館藏同治六年和州官舍本為底本,以清鈔本與四庫本為校本,并他校《龜山先生集》(明萬歷十九年林熙春刻本)、《重校鶴山先生大全文集》(四部叢刊本)、《四書或問》(清康熙寶誥堂刻本)、《朱文公文集》(宋浙本)、《論孟精義》(清康熙寶誥堂朱子遺書二刻本)、《朱子語類》(明成化九年陳煒刻本)、《中庸集解》(清道光莫氏影山草堂本)、《大易粹言》(宋淳熙三年舒州公使庫本)、《程氏遺書、外書》(明嘉靖三年廣西提學(xué)副使李中刊本)、《張南軒先生文集》(清康熙四十五年華氏劍光書屋本)、《勉齋先生黃文肅公集》(元刻延祐二年重修本)。底本避清諱,如改“弘”為“宏”、“胤”為“允”、“寧”為“甯”、“淳”為“湻”,皆回改不出校。底本多用篆文楷化字,如“”“”“?”“”“等,適當(dāng)統(tǒng)一為通行字體。由于整理者學(xué)力所限,疏漏略多,亦于此就正于方家。歲次癸卯霞浦郭曉東于復(fù)旦大學(xué)工作室。

         

        目錄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