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堂義學:喚醒傳統(tǒng)文化
作者:王莉
來源:原載于 《三角洲·濠河》雜志2014年12月刊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十四
西歷2015年1月4日
2014 年年底,《一體微行——知止堂義學五周年回眸》一書即將公開出版。這本書是知止堂義學將五年來的教學日記進行的整理與歸納。清華大學哲學系唐文明教授在為該書所作的序中感慨:“我遺憾我的家不在南通,我家中七歲的兒子沒有機會到知止堂義學去學習,沒有機會跟隨知止堂義學的老師們去領略傳統(tǒng)文化中的真、善、美?!?/p>
讓唐教授稱贊不已的知止堂義學是南通市區(qū)一個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公益團隊。6 年來,有300 多名孩子在這里接受過免費的中華經(jīng)典文化學習,3000 多人參加過“我們的節(jié)日”系列民俗活動。
于經(jīng)典誦讀中感悟傳統(tǒng)
11 月中旬的一個周日下午,記者和知止堂義學發(fā)起人胡暉瑩相約在北濠橋東村的社區(qū)禮堂見面。這里是知止堂義學的活動場所。從2008 年知止堂成立起,幾乎每一個周日下午,胡暉瑩都是在這里和孩子們一起度過。
下午兩點半,胡暉瑩跟往常一樣提早到達教室,打開窗戶通風透氣,等待孩子們的到來。兩點四十五分,陸續(xù)有孩子到來?!昂蠋熀谩薄昂蠋熛挛绾谩?,問好聲不絕于耳,而她總是笑容滿面地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也跟他們問好。
交代輪值班長收家庭作業(yè),給學生們簽到,和家長們交流……胡暉瑩有條不紊地做著課前準備工作。這節(jié)課她帶大家學習《孟子·萬章》,孩子們紛紛舉手要求領誦,“萬章問曰:‘敢問交際何心也?’孟子曰:‘恭也?!唬骸畢s之卻之為不恭,何哉?’”……清脆響亮的誦讀聲充盈了整間禮堂。
知止堂的學員年齡從4 周歲到14 周歲不等,在國學課堂上,孩子們能學到《弟子規(guī)》《大學》《中庸》《笠翁對韻》《孟子》《詩經(jīng)》等經(jīng)典篇目。小學員們能理解其中內涵嗎?胡暉瑩笑答:“日常生活中,很小的孩子常常念出一連串廣告詞,讓大人捧腹大笑,但是其實他們并不知道廣告詞的含義。這說明小孩子的記憶力強、模仿力強。讓孩子從小讀經(jīng)典,并不奢求他們立刻領悟,但這些有意義的內容一定會在將來的某一天成為他們?yōu)槿颂幨赖闹腔郏@是一種精神反芻?!?/p>
起初,知止堂義學只有胡暉瑩1 位老師和3 名學生。如今,這里吸引了4 位義工老師和30 余名學生。不少步入中學的孩子舍不得離開知止堂,胡暉瑩又針對這批孩子開辟了小班教學,每月第一個周六開課。
在言傳身教中凝聚人心
知止堂義學吸引的不僅是孩子們,還有他們的家長。當孩子們在前排聽課時,不少家長們就在后排落座旁聽。有的孩子年齡小,家長干脆坐在孩子身邊一起上課。孩子與家長同堂學習,這也是國學課堂的一大特色。
當天課上,陳嘉儀媽媽坐在最后排位置,她是義工家長之一。有孩子遲到了,她把孩子領入座位,幫他打開書本到相應章節(jié),幫助他及時跟上課堂進度;有家長過來咨詢課程情況,她熱心回答,并邀請他們來聽課……每周日的課堂上,都會有兩位學生家長像陳嘉儀媽媽這樣義務為課堂服務。
而知止堂義學的義工老師們也是從學員家長中發(fā)展而來。義工老師陳華茂最初只是陪孩子在知止堂上國學課,參與久了,對傳統(tǒng)文化同樣熱心的她加入了義工老師的隊伍。另一名義工老師劉艷萍,也是因孩子與知止堂結緣,今年10 月,經(jīng)學堂推薦,她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專家?guī)臁?nbsp;首批向社會公開征集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優(yōu)秀人才。
“基本上每節(jié)課,我們每位老師都會來。如果采用輪流講課制,對于老師來說會輕松很多。但考慮到老師經(jīng)常變更對孩子們的學習會有不利影響,所以我們拋棄了這一想法?!焙鷷煬摻榻B。
知止堂義學還依托學堂家長QQ 群成立了“子不語網(wǎng)絡讀書會”,讀書會由網(wǎng)絡義工輪值,每天在群里與大家分享經(jīng)典片斷。讀書會成立兩年來,每天學習不間斷,家長們在這里凝結成一股力量,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同時,也關注自我學識的提升,關注自我人格的培養(yǎng)。
在經(jīng)典演繹中傳承文化
2012 年,知止堂義學組建了小小小劇社,社名來源于藝術家趙丹幼年時和伙伴們在南通組建的“小小劇社”。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我創(chuàng)新節(jié)目,自我管理,自我排練。胡暉瑩將劇社定位為“知止堂義學的后花園,孩子們的自留地”。
當天誦讀課結束后,小小小劇社的成員們留下來排練。老師們退到了講壇一側,孩子們站到了講臺中央。正副社長都由大孩子擔任,他們有模有樣地組織社員們列隊,練站姿。
之后,孩子們分A、B 組、分角色排練劇社的經(jīng)典劇目《理想》。5 周歲的杜琳是B 組的演員,登臺表演的她許是有些害羞,胡暉瑩不斷鼓勵她提高音量。每一組排練完后,胡暉瑩都會就演員的站位、語言、表情等方面,引導他們互相點評、自我點評。
“小小小劇社采用大學生社團的模式,放手讓孩子們去發(fā)揮,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特長,鍛煉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使他們在劇社中能得到更快的成長?!焙鷷煬摴膭钭尯⒆觽內L試,并為每一個孩子的每一點進步而驕傲。
每一次排練與演出都讓孩子們歡欣雀躍。在小小小劇社的微博上,成員們常常會更新個人感悟。胡沈楠說:“上周日,胡老師又在選拔兒童劇《理想》的演員。我發(fā)現(xiàn),第二組的同學們越來越棒了,和我們第一組有一拼。哎,真不知道乙的位置還能不能保住?!鳖櫲嗡加暾f:“上周日的排練,所有人都上臺表演了。胡老師說:‘ 劇社要的不是觀眾而是演員?!@句話似乎激勵了大家,演員角色之爭也激烈起來?!薄高^這一行行或活潑或質樸的文字,看到的是孩子們對演出的認真與期待。
小小小劇社的演出早已走出課堂,面向社會,收獲各方褒揚。胡暉瑩說,如果說在國學課堂,孩子們是受助者;那么在小小小劇社,孩子們便是助人者。他們的文藝演出,展示著經(jīng)典的魅力,喚醒了城市的文化因子。
圖1:身著漢服的知止堂學員們
圖2:知止堂師生冬至節(jié)感受傳統(tǒng)禮儀風俗
圖3:知止堂的傳統(tǒng)節(jié)目《經(jīng)典連誦》
圖4:“小小小劇社”的社員們演出原創(chuàng)兒童劇《孫小空不見了》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