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賀明】獨特的哲學思想: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

        欄目:散思隨札
        發(fā)布時間:2015-01-16 15:37:39
        標簽:

         

        獨特的哲學思想: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

        作者:賀明(獨立研究者、獨立撰稿人)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甲午年十一月廿六

                 西歷2015年1月16日

         

         

         

        哲學是什么?

         

        大家一聽這個,都覺得頭疼,因為哲學確實在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

         

        但實際上,哲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它代表著一個人、一個民族最根本的思維方式,他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分析問題。

         

        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它時時刻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近些年廣為流傳的大量“心靈雞湯”,實際上大部分是哲學話題,它們通俗易懂,貼近生活,因此大家對它們非常喜愛。

         

        這說明:不是哲學不可愛,而是西方哲學家們把哲學給毀了。

         

        今天我們就來談?wù)務(wù)軐W這個生澀的話題。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它指導著你的所有行為,也許你并沒有意識到,也許你并不知道它就是哲學,但它就在你的頭腦里。

         

        每個民族的哲學則全面反映這個民族最根本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哲學本應(yīng)該是很親民的,但被西方哲學家們給弄壞了。他們把它無限的分割化、概念化、精確化、數(shù)量化,啰啰嗦嗦,越來越高深難懂,最后沒人對哲學感興趣了。

         

        前面我們說了,信仰是對“終極問題”的一種解釋,而哲學,則是對“終極問題”的思考。

         

        也就是說,哲學在想這些事情,在不斷的探究和爭論這些問題,試圖找到答案,而信仰則是告訴你答案,不許再懷疑了。

         

        我們還可以說:哲學是宗教的源頭,因為是哲學不斷地想啊想啊,想出了宗教,讓它成為“終極問題”的一種解釋。

         

        現(xiàn)在又有人說:中國其實沒有哲學!(說這話的是黑格爾。他基本上可以算是馬克思的導師,他的思想對近代西方影響很大。)

         

        這種說法其實也很有幾分道理,問題在于“哲學”的定義是什么。

         

        本篇我們就說說中國人獨特的哲學思想?;蛘吒纱嘟校赫f說中國為什么沒有哲學。

         

        由于中國人長期使用漢字,形成了整體化、宏觀化的思想,這種思想就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整體哲學”,中國的“整體哲學”并不研究“終極真理”,而是尋找一種和諧的處世方式;

         

        而由于拼音文字的作用,西方人的思維是邏輯的,精確地,他們的思維注重微觀,注重分割,西方哲學的研究目的是尋找“終極真理”,他們的思考方式是注重分割和思辨的。

         

        因此,站在西方人的角度,中國人的“整體哲學”就不是哲學。

          

        一、中國的整體哲學與西方的細節(jié)哲學

         

        (首先聲明:“整體哲學”和“細節(jié)哲學”的提法是我自己創(chuàng)造的。學術(shù)界好像沒有這個提法。如有不妥,歡迎批判。)

         

        中國人由于漢字的作用,思維具有整體性、宏觀性、模糊性,這個思維習慣首先就反映在了哲學上。導致中國哲學具有整體化的特征。

         

        西方人由于拼音文字的作用,思維具有細節(jié)性、微觀性和精確化的特點,他們的哲學就是一種細節(jié)哲學。

         

        哲學到底是什么?我們通俗地說,哲學就是“你怎么看世界”。

         

        你怎么看待世界這個問題決定了你今后所有的思維和行為。

         

        西方哲學理論把“你怎么看世界”這個話題又給細分成兩部分:一個叫“世界觀”,一個叫“方法論”。

         

        ·中國的整體哲學認為世界是整體的、關(guān)聯(lián)的,中國人采用關(guān)聯(lián)的、綜合的方法來研究世界。

        ·西方的細節(jié)哲學認為世界是分割的、獨立的,他們用精確的、邏輯的方法來研究世界。

         

        這就形成了兩大哲學體系。

         

        二、中國的整體世界觀與西方的微觀世界觀

         

        我們可以簡單通俗地說:哲學就是研究“終極問題”的,把任何問題一直延伸下去,走到頭,差不多就是哲學了。

         

        哲學首先要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樣的。(學術(shù)名詞叫“世界觀”)

         

        中國人認為世界是整體的、關(guān)聯(lián)的,所有事物互相依存,相互關(guān)聯(lián),沒有絕對化的真理

         

        西方人則認為世界是分割的、獨立的、絕對的,存在某種絕對真理。

         

        我們先來看西方哲學:

         

        “西方哲學”這種東西由西方式的思維方式產(chǎn)生:一根筋走到頭。

         

        西方人的思維比較單向,注重邏輯關(guān)系,他們認為:存在某種“終極真理”,這種終極真理就是“世界是XX的”這么簡單、單向的表述。

         

        這就是西方哲學的目標:他們在尋找“終極真理”。

         

        所以你會看到在西方世界,不斷地有一個個哲學家站出來,號稱自己找到了“終極真理”,然后拿出一大摞繁復的論證過程,比如:

         

        世界是水組成的

        世界的本質(zhì)是數(shù)

        人是萬物的尺度

        世界是物質(zhì)的

        真理在人的內(nèi)心

        存在就是被感知

        自由乃意志的必然

        我思故我在

         

        ……

         

        等等等等。 類似這樣絕對化的命題,都是曾經(jīng)的西方哲學家認為他們找到的“終極真理”。后來又出現(xiàn)一個個新的哲學家,推翻前面那個,又號稱自己才找到了終極真理,就這樣不斷宣布,不斷推翻……

         

        這就是西方哲學。到今天依然如此。

         

        而中國人完全沒有這樣的思想,中國人的思想是整體的,宏觀的,關(guān)聯(lián)的,中國人研究的終極問題大多是一些“關(guān)聯(lián)”性的問題,中國人不喜歡“因為A所以B”這樣的邏輯論斷,中國人更喜歡“A既是B也是C”這樣的關(guān)聯(lián)性表述。

         

        所以,從研究對象上看,中國哲學都是在研究“關(guān)聯(lián)”,而不是在尋找“終極真理”。中國哲學著眼于整體的和諧穩(wěn)定,不認為存在絕對的真理。

         

        中國的儒家思想研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guān)系;道家研究人與自然的關(guān)系;而佛教則研究人與內(nèi)心的關(guān)系。他們都希望建立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整體,他們并不互相排斥,也不讓為自己就是絕對真理。

         

        中國的哲學從古到今都是在研究“各種關(guān)系”,而很少去割裂開研究某一個現(xiàn)象,更不喜歡去追根溯源。

         

        即使面對矛盾,中國哲學家也不回去絕對地認定誰對誰錯,中國人認為矛盾雙方是互相依存,互相轉(zhuǎn)換的,“相生相克、共生共存”。

         

        至此,我們發(fā)現(xiàn):中國哲學完全是在研究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關(guān)系”,因此,按照西方的標準,中國可能就沒有“哲學”這種東西,黑格爾認為中國古代有偉大的思想家,但沒有哲學家,就是這個道理。

         

        他們認為尋找“絕對真理”的學問才是哲學!

         

        他們認為:“世界是A而不是B”,這個叫哲學,你說“世界受AB共同影響”這個就不是哲學。

         

        (但實際上,黑格爾的思想深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尤其受道家思想影響深刻,有學者評論:黑格爾只不過是把老莊的思想,用西方的語言翻來覆去不斷論證不斷定義,啰啰嗦嗦地變成了自己的“哲學”,然后號稱自己找到了“終極真理”。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不是沒有哲學,而是被黑格爾偷到西方去了。)

         

        三、哲學的研究方法:綜合方法與分割方法

         

        在哲學的研究方法上,中國人和西方人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思維的特點是“細分”,或者叫“分割”。從古希臘的“三賢”開始,這種細分的思想就把西方哲學帶入了辯論、邏輯、數(shù)學等領(lǐng)域,越分越細。

         

        西方的拼音文字本身接近于符號,因此西方哲學喜歡采用精確的定義、符號、甚至數(shù)學、幾何的方式來進行研究。

         

        西方哲學研究中,有幾個代表性的步驟:

         

        ·一個是精確定義。也就是“概念化”。自己造一個哲學名詞,然后翻過來掉過去的反復論述。(比如“存在”,這一個詞,爭論了幾百年,還不知道是什么。)

        ·一個是辯論。把這個名詞和他對立的概念、相關(guān)的概念進行論證,又是翻過來掉過去,不斷論證,不斷重復。

        ·還有就是推導。有邏輯推導,還有數(shù)學推導,西方有很多哲學著作和數(shù)學著作沒什么區(qū)別。聽說過《數(shù)學原理》么?它是一本哲學巨著。它的作者羅素本身既是哲學家也是數(shù)學家。

         

        西方哲學家發(fā)明了無數(shù)個新名詞,比如“物質(zhì)、意識” “存在、形而上學”“理性、感知” 等等,每發(fā)明一個名詞,就花很大篇幅給它精確定義,然后再把它分隔開,變成兩個對立的名詞,繼續(xù)定義,繼續(xù)論證,最后越來越細,越來越深。

         

        到后來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新名詞有的毫無意義,有的根本就是一回事。西方哲學家的任務(wù)似乎就是把大家搞糊涂。

         

        西方哲學家們認為哲學應(yīng)該是脫離世俗的,是“智慧的皇冠”。他們可以完全不關(guān)心現(xiàn)實的問題。哲學著作大多晦澀難懂,甚至有不少哲學家堅持認為哲學著述就應(yīng)該這樣,不應(yīng)該是人人都看的東西。

         

        就這樣,西方哲學著作大多枯燥無味,在一些概念里無休止的定義、論證、反駁,有時甚至借助數(shù)學公式、邏輯推導的方法反復論述。完全和現(xiàn)實世界沒有關(guān)系。

         

        很多西方哲學家以自己的文章“沒幾個人能看懂”為榮。

         

        這就是西方哲學的方法論。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找一些西方哲學專著來看看,能看懂十部的至少可以申請博士學位。

         

        再看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中國哲學則關(guān)注“關(guān)聯(lián)”而不會刻意地去分割。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諸子百家開始,這種“聯(lián)系”的思維方式就伴隨著中國人。

         

        中國哲學思想總體上是模糊的、宏觀的,中國人從來沒有執(zhí)著于精確的定義,無休止的辯論,更沒有采用符號化、數(shù)學化的方式去思考哲學問題。

         

        中國哲學家的思考都是著眼現(xiàn)實的,他們的文章直觀明白,能夠解決現(xiàn)實問題。往往還借助一些實際生活的例子,去解釋很多深奧的道理。

         

        比如“莊周夢蝶”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這些,其實都是哲學話題,但讓讀者覺得很貼近生活。再比如《論語》《莊子》這些哲學著作大部分是在講故事,你很少看到大段的論述,更不會出現(xiàn)數(shù)學公式。

         

        換到西方哲學家,恐怕就要寫幾十萬字的概念建立和推導過程了

         

        所以,中國哲學的研究方法不精確,不做數(shù)學推導,并且不會給你“絕對化”的結(jié)論,中國人最推崇“因地制宜”“世易時移”,一切都是在變化,沒有絕對真理。

         

        ·西方哲學的方法論服務(wù)于它的世界觀,他們認為世界存在絕對哲理,于是就不斷推論,精確計算,希望找到它;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則與中國人的世界觀高度一致,注重思考整體的和諧,采用關(guān)聯(lián)的方法去思考問題,不追求絕對真理。

         

        四、兩大哲學體系的意義: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哲學是一個民族思維的起點,它指導著這個民族未來的方向。

         

        從歷史的角度看,中西方哲學各有利弊,他們各自有自己的獨特優(yōu)勢,也存在重大缺陷,盲目推崇西方哲學是不客觀的。

         

        西方哲學是西方人獨特的思維產(chǎn)物,它強調(diào)質(zhì)疑、探究,希望找到絕對真理。

         

        如果我們機械地認為這種思維絕對正確,包辦一切,是人類的唯一明燈,那就大錯特錯了!西方哲學是西方思維的基礎(chǔ),它給西方世界帶來的有成就,也有痛苦。可以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讓他歡喜讓他憂。

         

        前面我們說了,西方哲學家們把自己越來越脫離開塵世,把哲學弄得越來越?jīng)]人懂。哲學這個東西幾乎就要變成沒有意義的東西。

         

        但,兩千多年來,西方哲學產(chǎn)生了兩個重要的成果,不僅影響了西方,而且改變了世界!

         

        西方哲學家們在尋找“絕對真理”的道路上,發(fā)明了兩個最重要的東西:一個是宗教和中世紀、一個是“科學”,其中一個帶來了痛苦,另一個帶來了人類的進步。

         

        首先,西方哲學思維給西方世界帶來的最大的災難是:宗教和中世紀!

         

        在古希臘時期,人們研究哲學,探究未來,希望找到“絕對真理”。

         

        那時候,人們曾經(jīng)以為水、數(shù)、邏輯這些是絕對真理,后來發(fā)現(xiàn)都不對,直到他們找到了上帝!

         

        從此,人們認為上帝是一切的解釋,它代表最終的真理,于是出現(xiàn)了中世紀,上帝掌管了一切,哲學成了“神學的婢女”,沒什么用處了,因為絕對真理已經(jīng)出現(xiàn)。

         

        這一下,就是一千年?。ㄏ胂褚幌拢阂磺辏。。?/p>

         

        這就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成果,有點拿不出手。直到今天,西方人都不愿意回憶這個慘痛的年代。

         

        在痛苦中度過了一千年,人們發(fā)現(xiàn)這個不對,上帝好像不是絕對真理,又重新回來思考,希望重新找到絕對真理。這次他們似乎成功了!

         

        西方自文藝復興之后,從上帝的壓抑下解脫出來,重新開始哲學思考,通過不斷探索,不斷質(zhì)疑,創(chuàng)造了“西方科學”體系!這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成果!至今影響著全人類的生活!

         

        西方科學的源頭也是西方哲學。此外,西方人還創(chuàng)造出了現(xiàn)代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自由民主政治,這些也都是西方哲學的產(chǎn)物。

         

        我們可以說:“西方哲學”這種思維模式,給人類創(chuàng)造了兩大成果: 第一是基督教以及中世紀,第二是西方科學、現(xiàn)代西方文化。

         

        這都反映了西方哲學的“極端性”、“線性”,它容易“一條路跑到黑!”

         

        此外,西方哲學這種絕對化的思維還讓西方人普遍具有很強的對抗性,喜歡爭論,不懼沖突,這也是當今世界充滿戰(zhàn)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應(yīng)該全面客觀地分析“西方哲學”這種思維體系,既要看到它對于探索未知,改造世界方面的巨大力量,也要看到它的“絕對化”弱點。不能機械的說它好或者不好,而應(yīng)該去學習它的優(yōu)點,拋棄它的極端化傾向。

         

        需要警惕的是:當今世界,西方人的這種極端化思想是不是又在走向另一次極端呢?

         

         對科學的盲目崇拜,對“自由民主”制度的不容置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絕對維護,會不會把西方又推到另一次中世紀?我們不妨耐心觀察。

         

        再看中國哲學:中國的哲學思維注重綜合平衡,注重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注重和諧,它的好處是維持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但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在鼓勵個性和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方面確實偏弱。

         

        中華文明綿延5000年,成為當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中國在歷史上也呈現(xiàn)出高度的穩(wěn)定狀態(tài),中華民族有著超強的凝聚力和生命力,這些都得益于中國人這種整體化的哲學。

         

        但中國這種哲學在創(chuàng)造力上偏弱,在細節(jié)問題上過于模糊,這是導致西方在17世紀開始迅速超越中國的重要原因。

         

        到了今天,中國哲學思維仍然在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科學和教育領(lǐng)域,需要不斷加以調(diào)整,揚長避短。

         

        中國人勤勞勇敢,包容平和,中國人的哲學就是兼收并蓄,我們沒有絕對化的觀念!當我們發(fā)現(xiàn)自身的弱點后,沒關(guān)系,我們可以學!

         

        這其實是中國哲學的精華所在!

         

        五、結(jié)論:中國到底有沒有哲學?

         

        經(jīng)過上面的比較,我們可以這么看:

         

        西方哲學思想是人類文明的偉大瑰寶,中國哲學思想同樣是人類文明的寶藏!二者各有特點,各有利弊!應(yīng)該取長補短,共同造福于人類世界。

         

        西方哲學思想偏向極端化,絕對化,這讓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現(xiàn)代科學體系,但也讓它們走入中世紀,讓他們具有對抗的天性。

         

        中國的哲學是一種獨特的關(guān)聯(lián)哲學、包容哲學,注重維護社會的整體和諧,這種思想對于維持中國從古到今的穩(wěn)定起了巨大作用,對當代中國的發(fā)展也正在發(fā)生積極的推動作用!但中國哲學忽視細節(jié)的問題也很突出。

         

        總之,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很獨特,正是這種獨特的思想讓中國人顯得與眾不同,并且在這種思想建立下,建立起了豐富而獨特的的文明成果。

         

        我們沒有必要糾結(jié)于“中國有沒有哲學”這樣的話題,如果按照西方語境下,“尋找絕對真理的才是哲學”,那么中國就沒有哲學。

         

        不過這無關(guān)緊要,中國人還是會按照自己的哲學思想,同時借鑒西方哲學中的優(yōu)秀成果,讓中華民族繼續(xù)繁榮發(fā)展下去!

         

        中國哲學具有包容西方哲學的能力!這一點,也許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最大優(yōu)勢。

         

         

         

         

        附:中西方哲學對“人和世界”的不同看法

         

        以下對比是比較雙方的一個具體成果,對哲學沒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不看。

         

         

        中西方哲學從研究對象到研究方法都有很大差別,我們不妨比較一下在“人與世界”這個話題上,雙方的差別。

         

        在世界起源、人的起源方面,中華文明認為自然界是無始無終、無邊無界的。這是一種很模糊的思想,符合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它并不刻意地去“分割”人與自然,也不去精確的追索世界的起源、世界的盡頭。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人都是天然存在的,與自然界同時存在,并且遵循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人體內(nèi)的經(jīng)絡(luò)、五行的運行和自然界的運行規(guī)律是一致的),因此,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中華文明在思考“人”的問題時比較注重整體,把“人”放置在一個環(huán)境中去思考和觀察。這仍然是一種“整體哲學觀”。

         

        正如我們在第三篇中的分析,中國人認為:人是關(guān)聯(lián)的。

         

        因此,中華文明全面思考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的內(nèi)心這些問題。是全面的把“人”放在一個整體的環(huán)境中,以關(guān)聯(lián)的眼光全面思考人與周圍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

         

        但中國哲學思想的缺陷也就存在于此:由于過于關(guān)注人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因此忽視了單獨研究“個人”本身!對于人自身存在的意義,個人的權(quán)利意識等等,缺乏深入思考。

         

        儒家、道家中雖然都有關(guān)于人自身修身、養(yǎng)性等方面的思考,但這種思考更多地還是著眼于如何通過自身的修養(yǎng),建立與外界和諧相處的環(huán)境,本質(zhì)上還是在處理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對于單獨屬于“個人”自身的人格、權(quán)利、財產(chǎn)、尊嚴等方面的思考則非常的罕見。

         

        在西方哲學思想中,人和自然最早就被分割開了。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上帝是看不見的,又是無處不在的,人類今后是會滅亡的。

         

        西方人認為:人是個有始有終的東西,自然界也是有始有終的,還是有邊界的(直到今天,有很多西方科學家仍然在研究宇宙的邊緣,研究宇宙的起源),這種追求精確的思想是西方人的思維習慣。

         

        西方文明首先把人從社會中分離出來,從自然界中分離出來,而單獨專注于思考“個人”。

         

        人只思考人自己,而周圍的環(huán)境、自然界這些東西都是上帝管轄的范疇。西方文明的哲學,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人”以外的東西是次要的,人與其他的關(guān)系更是次要的。這是西方哲學的基礎(chǔ)起點,也是中西方哲學在起點上的差異!

         

        西方哲學似乎分成了兩支:一支專門研究“人”,他們逐漸演變成了當今的“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另一只專門研究“自然”,最后演變成了當今的“自然科學”。中國從古至今就沒有把人和自然分割開。

         

        在這個分割的基礎(chǔ)上,西方產(chǎn)生了極其豐富的有關(guān)“人”自身的哲學,從古希臘哲學開始,就單獨研究人的存在,人的意義,一直到后來的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學說等等,全都是圍繞人的意義、存在與意識等等領(lǐng)域在深入探究。

         

        這種哲學思想導致整個社會在政治、經(jīng)濟、社會等各個領(lǐng)域都是圍繞人本身而思考,形成了大量的文明成果。如人人平等,保護個人權(quán)利,重商主義,民主政治,人權(quán)理論等等。

         

        西方文明的基礎(chǔ)是“人”,西方文明的成果圍繞著“人”,但西方文明的缺陷也在于此!

         

        西方文明中缺乏關(guān)于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之間關(guān)系的思考。這種對于“人與其他的關(guān)系”的思考和研究的缺失構(gòu)成了西方文明的主要特點和重大缺陷。

         

        西方人熱衷辯論、喜歡對抗,不怕沖突,注重個人利益,這些都影響著當今世界的和平穩(wěn)定,而究其根源,是西方哲學思想的過于注重細節(jié)、追求絕對真理的習慣。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