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楊明】儒學與現(xiàn)代社會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5-05-20 19:06:32
        標簽:

         

        儒學與現(xiàn)代社會

        主講:楊明

        來源:中國江蘇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三月廿七日辛卯

                   耶穌2015年5月15日

         


        中國江蘇網(wǎng)5月15日訊 為認真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倡導優(yōu)良學風,提升干部素質(zhì),培養(yǎng)“三寬四有”人才,建設學習型市級機關,提高市級機關服務發(fā)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市級機關開展“周一大講堂”活動。從本周起,東方生活報與市相關部門聯(lián)合,將專家學者的講座內(nèi)容整理于每周五刊出,讓更多讀者分享專家們的學術思想,從中汲取智慧,拓寬視野。

         

        主講人:楊 明

         

         

        圖為楊明在大講堂上作講座。記者 郜野喬 攝

         

        哲學博士,教授,現(xiàn)任江蘇省委黨校副校長、江蘇省行政學院副院長、江蘇省社科聯(lián)副主席,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理事、中國倫理學會理事、中國青年倫理學會副會長、江蘇省倫理學會執(zhí)行會長等學術職務。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首屆“中國倫理學十大杰出青年學者”。

         

        儒學的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孔子創(chuàng)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華民族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記載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建設家園的奮斗中開展的精神活動、進行的理性思維、創(chuàng)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重要滋養(yǎng)?!?/p>

         

        楊明教授認為,儒學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根干。儒、道、佛共同構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色。而儒學是根干,它的根源最深厚,名稱最獨特,歷史最悠久。

         

        人們常說,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那么公理何在呢?這就是道德。儒家的核心議題是倫理道德。倫理是關于人倫的基本原理,道德是關于倫理的形而上論證。所謂道德,其實也就是天地良心。道是宇宙的最高法則,即為天地;德,即是良心。

         

        在儒家倫理中,五倫是核心關系?!熬家玻缸右?,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保ā吨杏埂罚?nbsp;達道即“天下古今所共之路”(《四書集注》)。處理五倫的總原則是“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對于其中的每一德目,儒家都提出了具體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比如對于孝,儒家提出孝養(yǎng)和孝敬兩個范疇。孝養(yǎng)就是奉養(yǎng)雙親,滿足他們生活中的物質(zhì)需要。做到這步,僅僅止于孝養(yǎng),并不能稱之為孝。孔子批評當時人們對于孝的錯誤理解時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論語·為政》)意思是說,僅僅是養(yǎng)活自己的父母而缺少對父母的尊敬的話,那么這和養(yǎng)活犬馬又有何區(qū)別呢?

         

        這樣就有了孝敬的概念。如何才是孝敬父母呢?孔子提出“無違”和“色難”兩說。無違,指父母生前,事之以禮,父母死后,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色難,是指在事奉父母時,惟色為難。朱子《四書集注》對此的解釋是:“蓋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親之際,惟色為難耳,服勞奉養(yǎng)未足為孝也?!?nbsp;孝敬,就是對父母需要始終做到和顏悅色。

         

         

        2006年9月23日,中國孔子基金會在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向全球正式發(fā)布了孔子標準像。(資料圖)

         

        儒學的智慧

         

        儒學的智慧包括,中和之道的思維觀、為政以德的政治觀、取之有道的財富觀、忠恕之道的處世觀、重視人倫的價值觀、剛?cè)嵯酀娜松^等。

         

        中和之道的思維觀,就是東方的辯證法,說的就是中庸之道?!吨杏埂匪v的道理就是中和?!爸小笔且?guī)律,“和”是結(jié)果。晏子說,把各種相異的東西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整合起來,就是“中和”。古人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對歷史、傳統(tǒng)的信仰和敬畏,就沒有對先人的信仰和敬畏。

         

        今天,我們強調(diào)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jié)合,也是為政以德的政治觀的體現(xiàn)??鬃诱f過,為政以德,就像北斗七星被眾星圍拱一樣。老子說,治大國如烹小鮮,意思是治理一個大國不容易,要謹慎。為政以德,就是要樹立一種最高的信仰,有恥感。有了恥感,社會就有了向上的力量,必須從最高統(tǒng)治者自己做起,加強最高統(tǒng)治者的德,提高其道德修養(yǎng)。

         

        取之有道的財富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講義,小人講財”,這些儒家傳統(tǒng)的財富觀,也提醒著今天的人們,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財富。

         

        忠恕之道的處世觀,“忠”就是要盡一切力量全力去做事,“恕”就是要想成就自己,得先成就別人。儒家的這些思想對于我們今天做人處事,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凹核挥?,勿施于人”,仍是當今世界道德的顯規(guī)則。

         

        重視人倫的價值觀,人活一輩子,最大的價值是在人倫中實現(xiàn)不朽。如何不朽,那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結(jié)合當今,就是黨員干部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時刻把老百姓裝在心中,讓人民富裕起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當中去。

         

        剛?cè)嵯酀娜松^,是說人在面對得失時的態(tài)度。既有《易經(jīng)》說的“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拼搏,也有失意時“采菊東籬下”的悠然,進退有據(jù),才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

         

        儒學的發(fā)展

         

        1994年10月5日,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宣布成立,這是由中國、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越南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qū)與儒學研究有關的學術團體和個人發(fā)起成立的國際學術聯(lián)合組織,永久會址設于北京。宗旨是:研究儒學思想,繼承儒學精華,發(fā)揚儒學精神,以促進人類之自由平等、和平發(fā)展與繁榮。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首爾建立。如果說經(jīng)濟增長與其背后的文化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的話,有人把“東亞經(jīng)濟模式”稱之為東方“儒家資本主義”。 1995年11月19日,《華盛頓郵報》載文說:“亞洲的政治家、學者和商界領導人自豪地宣稱,他們有孔子文化模式,認為他們的文化價值比我們的好。”

         

        在德國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孔子名言。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德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美國人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說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么對待自己,就應該怎么對待別人。”這兩句名言在西方被稱為“黃金律”,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chuàng)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并論。

         

        隨著儒學在國內(nèi)外受到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其現(xiàn)實價值也日益得到彰顯。對于今天的我們來說,儒學的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顯得尤其重要。

         

        我們在閱讀學習傳承傳統(tǒng)經(jīng)典的同時,也要寫出當今中國的經(jīng)典。在歷史的長河中,幾十年上百年不過是一剎那,最重要的是留下一段燦爛的文化。儒學在中國經(jīng)歷了曲折的發(fā)展過程,在國外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應繼續(xù)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豐富發(fā)展我們的文化,成為中華文化優(yōu)秀傳統(tǒng)的一分子。(感謝市委市級機關工委對本欄目的大力支持?。?/p>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