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汪桂梅】怎樣讀經(jīng)典:《后漢書》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5-08-06 09:34:51
        標簽:

          

         

         

        怎樣讀經(jīng)典:《后漢書》

        作者:汪桂海

        來源:中華讀書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六月廿二日甲寅

                   耶穌2015年8月6日

         

         

         

        怎樣讀《后漢書》

         

        《后漢書》是南朝劉宋時范曄撰寫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紀、傳九十卷。現(xiàn)在通行的《后漢書》版本都收入晉司馬彪撰《續(xù)漢書志》三十卷,填補了范書無志的缺憾?!逗鬂h書》記載了自光武至獻帝195年的史事。這部史書規(guī)模宏大,編次周密,記事簡明扼要,疏而不漏,議論深刻,詞采壯麗,將史學(xué)與文學(xué)融為一體,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和重視,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范曄其人

         

        范曄字蔚宗,出身于世族之家。范曄“少好學(xué),博涉經(jīng)史,善為文章,能隸書”。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冬,彭城王劉義康之母病故,出葬的前一夜,范曄在王府值宿人員所住室內(nèi)飲酒,開窗聽挽歌以取樂。劉義康大怒,范曄被貶為宣城太守,時年三十五歲。他在宣城太守任內(nèi),組織人員編纂了《后漢書》。數(shù)年,遷他職。后被召回任左衛(wèi)將軍、太子詹事,參與機要。元嘉二十二年(445)十一月,因參與擁戴劉義康為帝的活動,入獄,十二月,以首謀之罪被處死,終年四十八歲。其子范藹、范遙、范叔蔞,外甥謝綜、謝約等皆被株連。

         



        范曄畫像

         

        范曄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他恃才傲物,敢于“稱情狂言”,曾撰《和香方》,借陳述各種香料、藥物的性能與特征,對朝中權(quán)貴遍加諷刺。

         

        范曄編纂《后漢書》的目的和史源

         

        司馬遷撰寫《史記》,班固撰寫《漢書》,都是通過史書證明漢朝的建立是符合天命的,以此來崇揚漢朝,使?jié)h朝的功德“揚名后世,冠德百王”。范曄所處時代的史學(xué)思想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東漢之后諸王朝的短命與頻繁更替,使天命論貶值,史學(xué)家撰寫史書的目的更多的是要總結(jié)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范曄《獄中與諸甥侄書》說自己撰寫《后漢書》“欲因事就卷內(nèi)發(fā)論,以正一代得失”,總結(jié)東漢衰亡的原因,為人們提供歷史的借鑒。

         

        范曄撰寫《后漢書》時,上距東漢建國有四百多年,距東漢亡國(220)也已有二百多年。這數(shù)百年中,記載東漢歷史的著作出現(xiàn)了很多,體裁多樣,不乏名作。其中,最基本的史書是東漢官修紀傳體《東觀漢記》。該書具有國史的性質(zhì),其材料來源十分豐富,可視為東漢史料的總匯。魏晉以后出現(xiàn)的許多東漢史書,如三國吳謝承《后漢書》、薛瑩《后漢記》,晉司馬彪《續(xù)漢書》、華嶠《漢后書》、謝沈《后漢書》、張瑩《后漢南記》、張璠《后漢記》、袁宏《后漢紀》、袁山松《后漢書》等,大都取材于《東觀漢記》。范曄《后漢書》在史料方面也主要依據(jù)《東觀漢記》。范曄對其中的材料做了大量剪裁、訂正、潤色工作。在諸家后漢書中,華嶠《漢后書》是出類拔萃的,“文質(zhì)事核,有遷、固之規(guī),實錄之風(fēng)”。范曄對此書十分欣賞,在撰寫《后漢書》時,較多利用了華嶠《后漢書》殘存的三十余卷。范曄對其他諸家史書也多取其長,后來居上,以至于除袁宏《后漢紀》外,諸家《后漢書》相繼散亡。

         

        《后漢書》的編纂體例和方法

         

        范曄作《后漢書》時曾制定過凡例。《獄中與諸甥侄書》中說:“《紀傳例》為舉其大略耳,諸細意甚多?!薄都o傳例》又稱《序例》。隋唐時,《序例》還在,李賢注《后漢書》,三次引用《序例》。后來亡佚。劉知幾稱范曄《序例》“定其臧否,懲其善惡”,“理切而多功”,“序例之美者”。確定了好的著史凡例,是范曄《后漢書》成功的基本前提。

         

        《后漢書》的體例繼承了《史》《漢》,采用紀傳體。范曄《后漢書》原本計劃編纂十紀、十志、八十列傳,合為百篇,以與《漢書》篇數(shù)相應(yīng),但實際完成的只有本紀、列傳,從這兩部分看,其編纂方法別具匠心。

         

        1、改《外戚傳》為《皇后紀》

         

        自從司馬遷創(chuàng)立紀傳體以來,皇后在史書中通常入外戚傳。但東漢的情形較為特殊?!痘屎蠹o》序說:東漢“皇統(tǒng)屢絕,權(quán)歸女主。外立者四帝,臨朝者六后”。二百年內(nèi)先后有六位皇后或皇太后臨朝聽政,這個現(xiàn)象在歷史上確實是少有的,皇后在東漢政治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然不同于以往。因此,在《后漢書》中專立《皇后紀》是合乎這段歷史實際的。

         

        2、類傳新增七種

         

        類傳的設(shè)立,始于《史記》,有刺客、循吏等列傳。《漢書》里也有類傳。范曄沿用了這種編纂方法,于《后漢書》立類傳,分別敘述同屬某一類的人物事跡。《后漢書》的類傳比較多,除循吏、酷吏、儒林三列傳與《史》《漢》名目相同外,另有七個為《史》《漢》所無,它們是黨錮、宦者、文苑、獨行、方術(shù)、逸民、列女。七個類傳的設(shè)立完全是根據(jù)東漢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特點,不是憑空虛造。范曄在《后漢書》增入《列女傳》,記載才行高秀的婦女,這在正史中是第一次出現(xiàn),應(yīng)給予較高的評價。

         

        3、運用合傳

         

        合傳是把時代未必相同而性情行事很相近的較為重要的人物,采取以類相從的方法,合為一個列傳。這也是仿效《史》《漢》的做法。例如郭伋、杜詩、孔奮、張堪、廉范皆東漢初人,王堂、蘇章皆安帝時人,羊續(xù)、賈琮、陸康皆桓、靈時人,而合為一傳,因為他們都是品行卓著的人等等?!逗鬂h書》列傳人物僅見于目錄者就有五百人左右,很多采用了合傳的方法敘述,全書編次雁行有序,避免了雜亂。

         

        4、運用類敘法

         

        東漢歷史上有許多名位不很顯著的人物,不能每個人或幾個人單立一傳,但他們的人品值得稱道,他們的某一兩件事跡值得記載流傳,《后漢書》對這一類的人物采用類敘法來編次,把他們附錄在同事的一個重要人物的傳內(nèi)。這樣敘事可起到簡潔周密的效果。

         

        5、一事不兩載

         

        在史料的剪裁運用上,《后漢書》處理得詳略得宜,當同一件史實涉及到不同列傳里的傳主時,絕不用大量篇幅重復(fù)敘述,而是有所側(cè)重,見于此則不見于彼,疏而不漏。例如《吳漢傳》敘其破公孫述之功,《公孫述傳》則不詳細記載;張儉奏劾中常侍侯覽之家,事見《侯覽傳》,而《張儉傳》不復(fù)記載……這種情況很多,可見作者是經(jīng)過悉心核訂,避免繁復(fù)的。

         

        《后漢書》的優(yōu)點

         

        1. 體例方面沿襲《史》《漢》,吸取了其他史書的一些創(chuàng)新,有不少改進,編次更加周密。

         

        2. 包舉一代,首尾完整,文贍事詳,史料豐富。《后漢書》對東漢人重要的文章、奏章和詩賦,大多直接選錄,東漢的許多重要政論和文學(xué)作品,賴以保存下來。

         

        3. 是非分明,不以成敗論人。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說:“今讀其書,貴德義,抑勢利,進處士,黜奸雄。論儒學(xué),則深美康成,褒黨錮,則推崇李杜。宰相多無述,而特表逸民,公卿不見采,而惟尊獨行?!薄逗鬂h書》中對魚肉人民的外戚、宦官等豪強惡勢力,表示了極端的厭惡,而對不畏強暴、剛直不阿、敢于同閹宦等惡勢力斗爭的黨錮人士和太學(xué)生,表示了強烈的同情,對他們極力表彰、歌頌。馬融是一代學(xué)者,但他阿附外戚梁冀,為梁冀打擊正直的李固而起草奏章,又為梁冀作《大將軍西第頌》,喪失氣節(jié),范曄在書中進行了嚴正批評。難能可貴的是,《后漢書》不以成敗論人。例如隗囂是和光武帝斗爭失敗的人,而范曄給予很高評價。清人趙翼肯定《后漢書》“立論持平,褒貶允當”。

         

        4. 議論精彩。范曄《后漢書》各紀、傳大都作序、論、贊,綜述所記人物,總結(jié)他們的特點,闡明事情的前因后果,大都很精當。例如《黨錮列傳序》綜述說:“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學(xué),懷經(jīng)協(xié)術(shù),所在霧會。至有石渠分爭之論,黨同伐異之說,守文之徒,勝于時矣?!敝该鼽h錮之獄的遠因。又說:“逮桓靈之間,主荒政謬,國命委于閹寺,士子羞與為伍,故匹夫抗憤,處士橫議,遂乃激揚名聲,互相題拂,品核公卿,裁量執(zhí)政,婞直之風(fēng),于斯行矣?!边@是黨錮之獄的近因。然后,敘述黨錮之獄的經(jīng)過。最后論其后果是“朝野崩離,綱紀文章蕩然矣”。敘述議論兼?zhèn)洌刃蚓弧?/p>

         

        范曄《后漢書》貫穿著一個宗旨,即總結(jié)東漢由盛而衰、由統(tǒng)一走向分裂的深層原因。他認為,東漢一代的得失,幾乎與儒學(xué)的盛衰、儒士的榮辱息息相關(guān),故而,他的許多史論,皆意在崇經(jīng)學(xué)、扶名教、進處士、振清議。他專立《儒林列傳》,述儒學(xué)師承源流。其他如《列女》《循吏》《獨行》《逸民》《文苑》等傳,也都貫穿這一思想。他還總結(jié)認為,東漢的衰亡,一是由于羌戎之患,一是由于宦官之禍,這兩個問題沒有處理好,直接導(dǎo)致了國家的衰落、滅亡。他還認為,曹操代漢,乃水到渠成,是自然之勢,如《荀彧傳》論所說:“方時運之屯邅,非雄才無以濟其溺,功高勢強,則皇器自移矣?!边@都是他對歷史的精彩總結(jié)。他的議論每有獨創(chuàng)之見,因此而備受后人的重視和欣賞。

         

        5. 有很高的文學(xué)成就,后人論及《后漢書》文辭之美,異口同聲。

         

        推薦《后漢書》的兩種重要注本

         

        1. 李賢注。李賢,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后所生。初封雍王。上元二年(675)六月,立為皇太子。永隆元年(680)八月,廢為庶人。文明元年(684),武則天臨朝,逼令自殺。睿宗即位,追謚章懷太子。李賢是從他立為太子開始組織人注《后漢書》的,到他被廢為庶人,注書工作可能還沒有結(jié)束。協(xié)助他作注的有太子左庶子張大安、洗馬劉訥言等。李賢注著重于文字音義、名物制度等方面的訓(xùn)詁。除此之外,對史實的補充也不少,當時,東漢以來,各家有關(guān)后漢史的著作還都有傳本可供檢閱,故注文得以多所征引,其中引《東觀漢記》和謝承《后漢書》較多。范曄撰史,曾對不少史籍有所借鑒,其文字的繼承之處,李賢等人往往在注中加以標明。這一類的注無論對研讀范書,還是作古書輯佚工作,都很有幫助。后人對李賢注一直比較重視,王先謙評價說:“詳觀章懷之注范,不減于顏監(jiān)之注班?!卑堰@部注和顏師古的《漢書注》同等看待。

         

          


        李賢注本《后漢書》(全十二冊,二十四史繁體豎排,中華書局)

         

        現(xiàn)在李賢注本最通行的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版的點校本。這個本子以商務(wù)印書館影印的百衲本《后漢書》為底本,用汲古閣本和武英殿本來對校,同時參考了前人的??笨加喅晒m正了許多錯誤,每一卷后都附錄??庇?,說明校改的依據(jù),或補充其他的校改意見,以備參考。這是迄今為止較好的《后漢書》讀本。

         

        2. 王先謙《后漢書集解》。清代學(xué)者對《后漢書》做了很多考證、注解,其中,以成書于清末的王先謙《后漢書集解》一百二十卷最為完備。王氏在門弟子的協(xié)助下,以汲古閣本為底本,廣收唐宋以來尤其是清代學(xué)者有關(guān)《后漢書》的注解考訂,排比入注中,??碑愅?,糾正訛誤,資料豐富,對研究后漢的學(xué)者極為方便。不過里面屬于王氏自己的心得不多,不如他先出的《漢書補注》功力深。該書較通行的本子是商務(wù)印書館1940年排印的“萬有文庫”本和中華書局據(jù)1915年虛受堂刊本影印本。

         

        責(zé)任編輯:葛燦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