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特點
作者:李學勤
來源:《光明日報》(2015年09月07日16版)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七月廿五日丙戌
耶穌2015年9月7日
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主辦的建議是非常有希望實施的,我想用八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實至名歸、水到渠成”。
為什么說是“實至名歸”呢?因為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舉辦很長一段時間。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具備幾個特點:
第一,在新鄭黃帝故里舉辦的拜祖大典是有充分的歷史支持,不是空說的。從文獻記載、中國歷史傳統(tǒng)、民間傳說來看,都有充分的支持。常常有人問我黃帝跟新鄭的關系從什么時候開始,我覺得至少從西晉時期皇甫謐講“有熊,今河南新鄭也”就開始了。如果把黃帝時代作為中國文明起源和早期發(fā)展代表性符號的話,那么在新鄭這個地方拜黃帝更是當之無愧的。不管是從傳世文獻還是考古文物來說,都有充分的支持。
第二,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有了足夠的組織經驗。大典已經做了十年,從各方面來講,組織大典都具備了充分經驗,而且規(guī)模越做越大,參加的海內外華人越來越有代表性,拜祖大典越來越有普及意義。在新鄭拜祖更是當之無愧。
第三,對于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的重大政治和文化意義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
第四,舉辦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已經有了成熟完整可行的實施方案。
以上幾點合在一起,就可以說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上升到國家層面主辦是“實至名歸、水到渠成”。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教授 李學勤)
責任編輯:葛燦
【上一篇】【李伯謙】祭拜黃帝要達成共識
【下一篇】【劉慶柱】國祭也是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