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敬中華傳統(tǒng)文化,點亮青春奉獻星光
——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支教團隊冒雨赴阜南國學支教
作者:唐霞
來源:儒家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初五日辛卯
耶穌2016年7月8日
儒家網(wǎng)訊(通訊員 唐霞)傳統(tǒng)文化薪火相傳,青春奉獻的星光熠熠生輝。近日,安徽師范大學文學院赴阜南國學支教團隊冒雨趕赴育蕾小學,開始了為期15天的“師大學子踐行國學支教,仁愛之心構(gòu)筑精神家園”暑期國學支教之行。
實踐團隊出發(fā)前的集體合影
堅守:美好也許會遲到,但從未缺席
洪水的侵襲,連綿的大雨,出于對隊員們的安全考慮,團隊面臨著被叫停的困境。去年和孩子們的約定久久回響,“老師,你們今年還來嗎?”稚嫩的童聲一遍遍叩問著每一顆焦灼的心。美好也許會遲到,但是它從未缺席。團隊會議之后,隊員們一致決定:即使延期,我們也不放棄。
這支由安徽師范大學十七名師生組成的實踐團隊,囊括不同學院的學生,延期一周之后整裝待發(fā),都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聚集在一起——沿襲師大青春奉獻精神,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實踐與育蕾小學的工作交接會議
堅持:聽習大大的話,做“四有”好老師
十三門傳統(tǒng)文化系列課程,十幾萬字的教案材料,十五個隊員的“增刪五次”,隊員們用扎實的知識功底彌補講臺前經(jīng)驗的不足。《論語》溫厚而儒雅的為人處世,中華孝故事的孝行之道,文字課中的指事象形之義,隊員們把國學經(jīng)典之中深蘊的道德涵養(yǎng)析于教材。
用國學經(jīng)典,教之以愛;以仁德之心,授之以愛。堅持青春奉獻,充分展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文化風采,認真貫徹習大大所倡導(dǎo)的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四條標準。
團隊成員在制作開學第一課的老師名片
堅定:揚傳統(tǒng)之正,守童心之真
三尺講臺伴成長,孜孜不倦育英才。七月七日早晨七點團隊從學校出發(fā),經(jīng)過七個多小時的奔波,終于抵達阜南育蕾小學。楊校長熱情的迎接了團隊隊員,副校長孫老師親切地安排了隊員們的食宿。隨后,雙方進行了工作交接,孫老師詳細地問詢了團隊此次國學支教的詳細策劃并告知了注意事項。
大大小小的行李滿載著沉甸甸的關(guān)懷,晨讀手冊、毛筆、宣紙、手工剪刀和紅紙等為孩子們準備的學習用品。接下來豐富多彩的國學經(jīng)典和傳統(tǒng)文化課程即將漸次拉開帷幕,生動有趣的剪紙課、淺唱低吟的《詩經(jīng)》吟誦、古典優(yōu)雅的漢舞教習、筆走龍蛇的書法等系列活動課程吸引了前來報名的孩子們濃厚的興趣。
一方天地,師大學子齊聚首;一脈傳統(tǒng),中華兒女競相承。弘揚傳統(tǒng)之正,守護童心之真,莘莘學子躬身力行國學支教,用一顆仁愛之心構(gòu)筑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家園。
小老師創(chuàng)意名片展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