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歐陽輝純】天志、兼愛和明鬼——墨子自然觀的價值構建與審視

        欄目:思想探索
        發(fā)布時間:2016-07-08 21:09:33
        標簽:
        歐陽輝純

        作者簡介:歐陽輝純,男,西元1976年生,湖南永州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博士?,F任貴州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著有《理念與行為的統(tǒng)一:中國倫理思想論集》《傳統(tǒng)儒家忠德思想研究》《中國倫理思想的回顧與前瞻》《朱熹忠德思想研究》《儒家忠德思想與實踐研究》等。

          

         

         

        天志、兼愛和明鬼——墨子自然觀的價值構建與審視

        作者:歐陽輝純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原載《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第6期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六月初五日辛卯

                   耶穌2016年7月8日

         

         

         

        摘要:墨子的自然觀是對前人的繼承和發(fā)展,實現了從“天命”、“天德”到“天志”創(chuàng)造性的轉變。其自然觀主要包括“天志”、“兼愛”和“明鬼”三個基本價值結構體系?!疤熘尽笔腔A,“兼愛”是核心,“明鬼”是實踐監(jiān)督力。從歷史價值的向度來看,墨子的自然觀具有正義性、平等性和道德性。從現實價值的向度來看,墨子的自然觀是“雙重失敗”,既是自然科學主義“不科學”的失敗,又是沒有實現自然人文精神“超越性”和“突破性”的失敗。

         

        關鍵詞:墨子;自然觀;價值構建;價值審視

         

        墨子的哲學體系雖然是以“兼愛”為核心,但卻是從自然觀入手的。盡管他的自然觀今人看來顯得有些荒謬,但是卻在中國哲學發(fā)展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孟子說:“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薄?〕272錢穆也說:“先秦學派,不出兩流:其傾向于貴族化者曰‘儒’,其傾向平民化者曰‘墨’。儒者偏重于政治,墨者偏重于民生。法家主慶賞刑法,原于儒;道家言反樸無治,原于墨?!薄?〕59墨子的思想產生了如此巨大的影響,其自然觀應當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墨子自然觀的理論背景和價值體系是什么,如何審視其價值,這是本文要討論的問題。

         

        一、從“天命”、“天德”到“天志”的轉變

         

        “天”在先秦思想語境中主要指自然?!疤臁奔醋匀唬敢环N自然存在的客體。我國古代是以農業(yè)立國,農業(yè)特別依賴自然。自然界的陰、晴、雨、雪、霜等現象對農業(yè)生產和發(fā)展會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人們自然就產生了對“天”的性質、功能、特征等各種臆想和猜測。這就形成了“天命”觀。我國天命觀可追溯到夏朝,《禮記》中說:“夏道尊命,事鬼神而遠之?!薄?〕1309

         

        夏商時代的“天命觀”認為,人在“天命”面前只有臣服、順從,不能抗拒。如夏朝開國之君啟與有扈氏戰(zhàn)于甘時,就以代表天命者自居:“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恭行天之罰。”〔4〕207《尚書》也說:“有夏服天命”〔4〕471,“有殷受天命”〔4〕471。只是“有夏昏德,民墜涂炭” 〔4〕P234,才導致滅亡。商朝最后也是因為君王“暴殄天物,害虐烝民”〔4〕345,才使得國祚不繼。這兩個王朝的統(tǒng)治者往往是以“天命”的代理者而自居,其實這只是統(tǒng)治者通過“天命”來

         

        維護其統(tǒng)治合法性的一種工具。

         

        西周的統(tǒng)治者汲取了夏商失敗的教訓,在奉行“天命”的同時,提出了“天德”觀。周

         

        公特別強調“德”的價值,他要求統(tǒng)治者要“明德慎罰”、“敬德保民”,“以德配天”。因此,西周初期就出現了“以德配天”的“天德觀”,因為當時統(tǒng)治者已經意識到了“天命靡常”〔5〕1127,“皇天無親,惟德是輔”〔6〕309。這在傳統(tǒng)天命神學觀中打開了第一個缺口?!?〕132

         

        春秋時期,一些思想家已經對傳統(tǒng)天命觀提出了質疑和拷問,墨子就是這樣的思想家,他提出“天志”觀。墨子的“天志”觀是從“天命”和“天德”觀轉變和改造而來。那么,墨子的“天志”與“天命”和“天德”有何異同。相同之處有兩點:一是宗教性。宗教性主要體現在信仰層面。天志、天命、天德都具有信仰性,都認為天是人間的最高主宰,人應當相信天,順應天的規(guī)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二是道德性。道德性主要體現在善的層面。天是抑惡揚善、賞善罰惡,具有正義性、公平性和善性。

         

        與兩者不同的是,墨子的“天志”賦予了“天”以自主性(即能動性)、智慧性和思辨性。自主性,指天能自我圓融、自我更新、自我圓善。智慧性,指天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惡。思辨性,指天能根據人們的行為來判定善惡美丑。他說:“順天之意,得天之賞”,“反天之意,得天之罰。”〔8〕205同時,這種自主性、智慧性和思辨性,不是因為是統(tǒng)治者作惡,天就網開一面,也不因為百姓是被統(tǒng)治者行善就不獎賞,天能賞善而罰惡。

         

        總之,墨子的“天志”由“天命”、“天德”轉變而來,他在“天命”和“天德”具有宗教性和道德性的基礎上,進一步賦予了天的自主性、智慧性和思辨性的特征。

         

        二、墨子自然觀的價值構建

         

        墨子自然觀的價值構建包括“天志”、“兼愛”和“明鬼”三個基本價值要素?!疤熘尽笔腔A,“兼愛”是核心,“明鬼”是實踐監(jiān)督力。

         

        1.“天志”是墨子自然觀的理論基礎

         

        前文論述了“天志”的特點。這里筆者主要論述“天志”的價值內涵。“天志”是墨子的創(chuàng)造,在先秦其它經典文獻中找不到這個詞?!?〕360那么,“天志”的內涵是什么?大致說來主要是:天是具有意志的人格神;天無時不在、無時不有、無所不能;天至高、至貴、至智;天是天下的主宰,政治的最高權源;天是義之所出,是人類言行的標準;天是造物主,能賞善罰惡?!?0〕246

         

        墨子認為,“天志”就是自然界給自身“立法”和給社會秩序立“規(guī)矩”的原則和理論基礎。他說:“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輪匠執(zhí)其規(guī)矩,以度天下之方圓,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裉煜轮烤又畷豢蓜佥d,言語不可盡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其于仁義則大相遠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薄?〕197“天志”是“天下之明法”,這就等于為整個自然和人類社會“立法”和定“規(guī)矩”。

         

        “天志”不僅是自然界構成和運行的基本“明法”,而且“天志”時時處處體現自然正義的意志。墨子說:“天欲義而惡不義?!薄?〕193統(tǒng)治者如果不珍惜被統(tǒng)治者的生命,任意踐踏道德和社會正義。這違背了“天志”的正義性,是要受到“天志”懲罰的。

         

        總之,墨子以“天志”為理論基礎的自然觀,已經突破了“天”的宗教性,賦予了“天”以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使得“天”具有了“義理”的性質。正如侯外廬所說:“在這里,‘天志’實際上成為被神化了的墨家理想的最高法則,而根據這個法則執(zhí)行賞罰的鬼神,則不過是適應傳統(tǒng)意識而設想的一種超自然的監(jiān)督力罷了。從這個意義上看,墨子的天道思想已經具有義理之天的含義,而不僅僅是宗教之天了?!薄?1〕46

         

        2.“兼愛”是墨子自然觀的理論核心

         

        “兼愛”的含義,“指一種不分差別、不分等級的愛”〔12〕56,是消除了“血肉之親”和“貴賤之別”的“愛”,是“要求打破親疏、遠近、貧富、貴賤之別的傳統(tǒng)等級界限”〔11〕47,是一種自然、社會和人類整體的愛。

         

        墨子認為,人類政權的更迭、王位的繼承與篡逆、社會秩序的混亂,主要原因是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等不相愛引起的。他說:“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薄?〕102-103如果人人排除私利,人人相愛,那么,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就會太平。墨子說:“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暼思胰羝浼?,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薄?〕101

         

        墨子認為,“兼愛”是自然界本身的價值體現。這種自然之愛,不是出于私利、權勢或者其它利益,而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正義”的意志?!凹鎼邸弊詈蟮摹膀寗诱摺笔亲匀灰庵镜捏w現。墨子說:“義者,正也?!枪适瞬坏么渭憾鵀檎?,有士正之。士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大夫正之;大夫不得次己而為正,有諸侯正之;諸侯不得次己而為正,有三公正之;三公不得次己而為正,有天子正之。天子不得次己而為政,有天正之?!薄?〕209-210

         

        在墨子看來,人往往違背自然“兼愛”之“正義”的意志,為了權勢、私利,往往相互攻伐。如果“處大國不攻小國,處大家不篡小家,強者不劫弱,貴者不傲賤,多詐者不欺愚”〔8〕196,那么,“此必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薄?〕196假如天下人人“兼愛”,不違背自然意志,那么,自然界就會運行有序,人類也不會飽受戰(zhàn)亂之苦。

         

        3.“明鬼”是墨子自然觀的實踐監(jiān)督力

         

        “明鬼”觀點是墨子對他之前萬物有靈論的繼承。他認為鬼神是“天”對人事的監(jiān)督。墨子說:“鬼神之所賞,無小必賞之;鬼神之所罰,無大必罰之?!薄?〕248鬼神的作用就是監(jiān)督天的“正義”是否能夠貫徹和實現。墨子說:“吏治官府之不絜廉,男女之為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退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8〕243

         

        鬼神隨時隨地都在監(jiān)督天意在人間是否實行。他舉例論證了這個觀點。他說:“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杜伯曰:‘吾君殺我而不辜,若以死者為無知,則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淙辏苄鹾现T侯而田于圃,田車數百乘,從數千,人滿野。日中,杜伯乘白馬素車,朱衣冠,執(zhí)朱弓,挾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車上,……伏弢而死”〔8〕224-225周宣王屈殺大臣杜伯,三年后,杜伯的鬼魂在數千人中殺死了周宣王。又如,“昔者,燕簡公殺其臣莊子儀而不辜,……期年,燕將馳祖?!f子儀荷朱杖而擊之,殪之車上?!薄?〕228-229燕簡公冤殺莊子儀,一年后莊子儀的鬼魂荷朱杖而擊殺燕簡公。所以,墨子認為:“鬼神之能賞賢而罰暴也?!薄?〕222

         

        鬼神是站在誰的立場呢?墨子認為,鬼神懲惡揚善是為了老百姓的利益。他說:“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8〕73其實,這里墨子是用自然界的“鬼神”去震懾、懲罰和制裁那些殘暴的統(tǒng)治者。他說:“吾所以知天之貴且知于天子者,有矣。曰:天子為善,天能賞之;天子為暴,天能罰之;……然吾未知天之祈福于天子也,此吾所以知天之貴且知于天子者?!薄?〕198因此,墨子主張:“上尊天,中事鬼神,下愛人。”〔8〕195

         

        在現代人看來,墨子的“明鬼”十分荒謬。但是,我們應當回到當時的歷史語境中去看待墨子的“明鬼”觀。因為當時萬物有靈論的觀點,被當作“真理”彌漫在整個思想界中,所以,墨子提出“明鬼”觀并不奇怪。任繼愈指出:“這種萬物有靈的觀點,便是原始人最早形成的自然觀。這種觀點暫時解釋了自然現象的多樣性和變動性,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被當作普遍真理?!薄?3〕52-53這個“相當長的時間里”一直延續(xù)到墨子時代。所以,墨子相信“鬼神”,呼吁人們“明鬼”,是很容易理解的。

         

        不過,墨子超越前人的地方是,他不是把“鬼神”當作純客觀的存在物,而是將其改造成維護老百姓的利益,去震懾和宰制統(tǒng)治者的一種超人的自然力量。任繼愈說:“墨子心目中的天鬼善良愛民、主持正義,是人間最公正的裁判者。這種神學對于官方正統(tǒng)神學來說,無疑是一種異端神學,是對傳統(tǒng)宗教觀的大膽沖擊和背叛,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薄?3〕225

         

        總之,如果依據現代科學來說,鬼神是不存在的,墨子提出“明鬼”顯得十分荒謬,因為自然界“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4〕306-307但是墨子相信“鬼神”并將其改造成維護老百姓利益的一種力量,這種改造既帶有強烈的宗教情懷,又具有現實的正義性和道德性,具有進步意義。

         

        三、墨子自然觀的價值審視

         

        墨子的“墨”,江瑔在1917年出版的《讀子卮言》中說,“墨”的意思是指戶外勞動被太陽曬黑的一群苦工,并不是“姓”。錢穆在1931年出版《墨子》一書中認為,墨子的“墨”指的是“墨刑”,即“黥面”之刑。日本渡邊卓在《墨家思想》一書中認為,“墨”指木匠的墨繩,認為墨家的弟子大部分是木匠。〔15〕112不論“墨”是指一群勞工,還是“墨刑”,或者是木匠的“墨繩”,但都指下層人或勞動者。這說明,墨家思想烙刻著勞動階層的屬性。他在某種程度上代表普通勞動者的利益,其自然觀也無法跳出自身的歷史條件。因此,我們在審視其自然觀的價值時,應從兩個方面來分析。

         

        1.歷史價值向度的審視

         

        “天志”、“兼愛”和“明鬼”構成了墨子整個自然觀的價值系統(tǒng)。他以“天志”為自然觀的基礎,“兼愛”為核心,“明鬼”為監(jiān)督力,來震懾和宰制統(tǒng)治者,使得統(tǒng)治者在面對強大的“自然存在物”時,不敢為所欲為。在墨子的自然觀價值體系中,自然“釋放”出來的“天志”、“兼愛”和“明鬼”是代表了老百姓的利益。如果統(tǒng)治者為所欲為,是要受到“天”的懲罰的。他說:“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瓙廴死苏撸毂馗V?;惡人賊人者,天必禍之?!薄?〕22

         

        在墨子的自然觀中,自然不是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種客觀存在,而是被賦予了高尚的、正義的和道德的特性,具有強烈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這種自然“釋放”出來的力量,往往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這是墨子自然觀的歷史進步。任繼愈說:“在宇宙觀上,墨子是有神論者,他相信并論證有意志的‘天’存在?!臁吒咴谏?,能賞善罰惡,能為下民設置王公侯伯,是社會和自然的最高主宰;他還相信鬼,認為鬼神無處不有,……能在冥冥之中監(jiān)視人類的行為,并賞賢而罰暴。”〔13〕223可以這樣說,“墨子的‘天’是經過改造的下層勞動者理想的‘天’,‘天志’也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神秘的天命,而是下層勞動者利益與愿望的神圣‘外化’?!薄?6〕569

         

        墨子代表下層勞動者的自然觀,對后世產生了重要影響,尤其是在中國古代農民起義中產生了積極影響。侯外廬說:“中國農民戰(zhàn)爭的口號,應溯源于戰(zhàn)國末年墨俠一派之下層宗教團體所提出的一條公法,即《呂氏春秋》所載:‘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墨者之法也?!薄?7〕25直到19世紀天平天國農民起義,我們還能看到墨子自然觀中“天志”的影響。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訓》中提出:“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人,盡是姊妹之群?!边@與墨子說的“天必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裉煜聼o小大國,皆天之邑也。人無幼長貴賤,皆天之臣也”〔8〕22,具有驚人的相似性。

         

        總之,墨子的自然觀為整個墨家理論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為監(jiān)督統(tǒng)治者提出了超越人類社會的理論設計,為維護老百姓的利益提供了理論支持。這在歷史上具有進步意義。

         

        2.現實價值向度的審視

         

        秦漢之后,墨子作為“顯學”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了。墨子的式微(包括自然觀)是多種原因引起的,最重要的原因還是與墨子自身的理論體系有關。反映在自然觀上也是如此。從現實的角度來說,墨學的凋零和墨家最后分崩離析,是墨子自然科學精神和自然人文精神的“雙重失敗”。

         

        第一、自然科學精神的失敗。墨子的自然觀是一種不符合科學認知和科學精神的?!疤臁笔强陀^的,而不是主觀的。任何人和任何事,如果不將人本身的價值建立在客觀自然的基礎之上,其失敗是必然的。墨子的“天”是主觀的,墨子的自然觀將“天”視為具有人格意志的神,自然不符合科學精神。盡管我們能理解,墨子為了老百姓的利益,良苦用心地改造了“天”的“意志”和“功能”,但是他的這種良苦用心,并不能改變自然界“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的客觀規(guī)律。可以說,墨子自然觀只是對了“后半截”,而“前半截”卻是荒誕的。墨子自然觀的“后半截”主要是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為老百姓的利益進行理論論證,如人類社會應當具有正義性、道德性和善性。但是他把這種正義性、道德性和善性的基礎建立在“天志”、“明鬼”等“天”的基礎之上,將“天”這種客觀存在物作為正義性、道德性和善性的“驅動力”或者“策源地”,這本身就找錯了方向,這是違背自然科學精神的。因此,其失敗是自然科學精神的失敗。

         

        第二、自然人文精神的失敗。墨子的自然觀并沒有實現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和突破性,一切圍繞功利或實用在運轉。金觀濤說:“在孔子之前,中國文化尚未定型,直到孔子才完成了中華文明以道德為終極關懷的文化創(chuàng)造,使中華文明成為區(qū)別與世界其他文明的一種文明類型,并且延續(xù)至今。在文化哲學上,這種根本性的文化定轉化叫做‘超越突破’。”〔18〕15墨子的人文主義是一種自然人文主義,這種自然人文主義并沒有實現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和突破性,因為墨子將這種人文精神的限定在“實用主義”的層面,并沒有如儒家那樣確立終極的價值追求。有人對《墨子》一書中公認的最能代表他本人思想的23篇(從《尚賢上》到《非命下》)中出現的“利”字的不同含義做了統(tǒng)計:在肯定意義上指整體利益的“利”字出現了160次;在否定意義上指損人利己的私利出現44次;在肯定意義上指不違背整體利益的個人利益出現11次;指非道德意義的利出現31次?!?9〕116葛兆光指出:墨子的思想的確很實在,它以對當時社會的有用與無用、有利與無利為唯一的標準,作為他思索的理性。〔20〕99胡適也評論說:“墨子在哲學史上的重要(性),只在于他的‘應用主義’。他處處把人生行為上的應用,作為一切是非善惡的標準?!薄?1〕118因為墨子的自然觀一切以“功利”或“實用”為標準,并沒有實現自然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和“突破性”,所以,墨子自然觀的失敗也是一種自然人文精神的失敗。

         

        總之,墨子自然觀的價值與其說是在于“成功”,不如說是在于他的“失敗”。從自然科學精神來說,失敗也是一種成功。它向人們昭示了一種成功的“失敗”的自然哲學。這為后世的進步和成功提供了一個絕好理論嘗試失敗的教訓。他的自然人文精神的“失敗”是因為僅僅圍繞“功利”或“實用”而運行,沒有實現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和“突破性”,這也為后世人文精神的“超越性”和“突破性”提供了有價值的“失敗”的啟示。這些大概就是墨子自然觀的價值所在吧!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2〕錢穆.國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孫希旦.禮記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9.

         

        〔4〕《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尚書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0.

         

        〔5〕《十三經注疏》整理委員會.毛詩正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0.

         

        〔6〕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9.

         

        〔7〕席澤宗.中國科學思想史(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8〕孫詒讓.墨子間詁[M].北京:中華書局,2001.

         

        〔9〕羅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先秦篇)[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3.

         

        〔10〕周富美.救世的苦行者——墨子[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13.

         

        〔11〕侯外廬.中國思想史綱[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

         

        〔12〕張祥浩.中國哲學思想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

         

        〔13〕任繼愈.中國哲學發(fā)展史(先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4〕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

         

        〔15〕錢新祖.中國思想史講義[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6.

         

        〔16〕劉云柏.中國管理思想通史(第一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17〕侯外廬.我對中國社會史的研究[J].歷史研究,1984(3).

         

        〔18〕金觀濤、劉青峰.中國思想史十講(上卷)[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

         

        〔19〕黃偉合.墨子的義利觀[J].中國社會科學,1985(3).

         

        〔20〕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

         

        〔21〕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葛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