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許嘉璐】王陽明屬于活潑潑的現(xiàn)在 振聾發(fā)聵一聽就懂

        欄目:演講訪談
        發(fā)布時間:2016-10-17 16:55:01
        標簽:

        許嘉璐:王陽明屬于活潑潑的現(xiàn)在 振聾發(fā)聵一聽就懂

        作者:許嘉璐

        來源:鳳凰國學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六日辛未

                   耶穌2016年10月16日

         

         

         

        鳳凰國學編者按:10月15至16日,主題為“人類智慧與共同命運”的中國陽明學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論壇由中國文化院和北京三智文化書院共同主辦,杜維明、樂黛云、王守常、安樂哲等中外知名學者參加。15日上午的首場演講,由中國文化院院長、第九、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開講,題為“陽明心學的意義及當代價值”。以下為文字實錄:

         

          


        10月15日許嘉璐先生在首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主旨演講

         

        欲考察和認識王陽明思想(亦即陽明心學)的意義,就需要把它放到陽明所生活的那段時間的社會背景中,以及我們這些后來觀察、研究、體悟和弘揚其思想者身處的環(huán)境中去思考。雖然任何關于過往的敘事無論是即時的記錄,還是事后的尋蹤,都不可能完全恢復其原來的景象,即使是自己所身處的社會環(huán)境,我們也不可能敘述得全面而精確。但是,考察一個學術的首創(chuàng)者和踐履者尤其應該如此。

         

        眾所共知,明朝中葉可以說是有明一朝由盛轉衰的過渡期。史家所說的“仁宣之治”,在經(jīng)濟繁榮的背后,卻彌漫著朝野越來越嚴重的奢侈浮華、享樂荒淫、貪污腐化之風;帝不問政,宦官專權,奸佞當?shù)?,魚肉百姓,社會矛盾愈演愈烈。與此同時,學術思想領域,程朱理學既為“官學”,八股取士,習之者目的在于登科、被選用,青年王陽明也曾經(jīng)走過這條路。士子唯程朱傳注、語錄是聞,不能也不敢越雷池一步,一言以蔽之,“近世所謂道德,功名而已;所謂功名,富貴而已?!?王陽明《與黃誠甫》)缺少了正視現(xiàn)實、引導社會尋找出路的理論和思想,任由齷齪腐朽流暢,于是社會上就充斥著王陽明所描述的這樣的情景:“外假仁義之名而內以行其自私自利之實,詭辭以阿俗,矯行以干譽,揜人之善而襲以為己長,訐人之私而竊以為己直,……妒賢嫉能而猶自以為公是非,恣情縱欲而猶自以為同好惡?!保ā秱髁曚洝废拢┯⒆谀┠臧l(fā)生“土木堡之變”,進一步加劇了朝野的危機。王陽明出生于成化、弘治年之間,目睹了大明帝國情事每下愈況,朝野信仰空白,唯利是圖,道德淪喪,他歸結出“人心陷溺已久”的結論,人文亟需振揚孔、孟之學;而欲振揚孔、孟之學,則必須走出程朱之學的域囿,更須擺脫后期理學僵化支離瑣屑的牢籠,改變“日偷”之士風,召喚讀書人不要再“茫茫度日,譬如一塊死肉,打也不知道痛癢”,而應該通過“一棒一條痕,一摑一掌血”的反省、“致良知”功夫,“立個必為圣人之心,”為社會趟出一條適合時代、能夠拯救人心于污濁,從而使天下達至太平的新路。

         

          


        許嘉璐先生在首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發(fā)表主旨演講

         

        明代中葉出現(xiàn)王陽明這樣一位思想偉人,可以說是帶有必然性的。中華民族在幾千年的文明史中,幾乎每到一個需要選擇道路的時候,都會于千萬人中涌現(xiàn)出一批智者,超越現(xiàn)實,超越自身,為民族著想,為世界尋求社會和人生的真理和真諦。宋之張載、周敦頤、程氏伯仲、朱熹、陸九淵等大家,已經(jīng)在繼承孔、孟、子思一派思想成果,總結了晚唐、五代的絕倫荒謬、無恥骯臟的教訓,在不斷的爭議聲中,疑古創(chuàng)新,格物致知,于是就有了彪炳千年的理學。及至歷史走到15世紀中葉,中國又陷進了貪欲遮蔽良心、獸性超過人性的泥坑。因而陳獻章(白沙)、湛若水等前輩和時賢多有拋棄科場,轉入張大儒學傳統(tǒng)者。他們的傳承、積累和探索,終于造就了偉大的王陽明!

         

        歷史的軌跡往往是螺旋式上升的;人類的思想史同樣如此。人類進入到21世紀,當今中國又面臨著道路“選擇”的拷問:是振興中華,還是任由中華淪陷?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是扔進垃圾堆,還是拭去蒙于其上的歷史塵埃,使之重見天日?我們對古圣賢的教誨和警示,是亦步亦趨?還是依照我們“臨在”的情況,以創(chuàng)新思維推動中華文化順利地通過歷史發(fā)展的門檻,轉上更高的層面?中華民族所有的智者,所有心存良能、良知的人們,早已感到民族危機之所在,有的人在一段時間里甚至出現(xiàn)了悲觀的情緒,世態(tài)似乎在某種程度上就要隨時準備重演五代、南宋、清末的歷史鬧劇和悲劇了。危機在前,中華民族不會懵然不曉,因為民族的良知和智慧已經(jīng)化為億萬人民的文化基因。整個民族都在思考如何選擇明天的路徑和方向。今天,我們在這里研討陽明心學,就是要大聲疾呼:必須大力加強對陽明心學的研究和普及,這并不僅是學術界的職責,也是所有干部、教師、傳播媒體應該承擔起來的天職。

         

        我們可以或應該從陽明及其心學中汲取什么精華?對其思想的核心,似乎各界有著明顯的共識,這就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所謂“良知”,即孟子所說的人“所不慮而知者”。大家都知道,所謂“致良知”的“致”,在古代漢語中是“使之至”的意思。陽明用一“致”字,意思是良知本在人心,“本心之明,皎如白日?!彪S時都可能大放光明,也可能被物質所遮蔽,要拒絕做惡人的可能,要走做好人的大路,就需使深存于自己心底的良知走出來。所以他說:“良知本是明白,實落用功便是。不肯用功,只在語言上轉說轉糊涂?!保ā秱髁曚洝罚傲贾皇莻€是非之心,是非只是個好惡,只好惡便盡了是非,只是非就盡了萬事萬變。” (《傳習錄》)

         

           

         

        首屆“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開幕式現(xiàn)場

         

        說到這里,請允許我說前天的一件小事。今天“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開幕,媒體12日已經(jīng)報道,次日我收到一位臺灣老友的夫人發(fā)來的微信,說:“王陽明所提倡的良知,就是不用教你,你心里本來就有的知善知惡,所有人在做錯事時,心里都是清楚的?!蓖瑫r一位臺灣的年輕朋友也發(fā)來微信,說:“請問爺爺,如果有些人連最基本的知善知惡的能力都喪失了,那陽明心學對這樣的人還適用嗎?現(xiàn)在好多壞人,最可怕的就是不知他自己錯在哪里,堅信自己是對的信念,而一直做下去?!彼∥沂孪葲]有征得來信朋友的同意就在這里公之于眾了——好在我隱去了他們的其他信息。這兩封信給我以啟發(fā),在王陽明身后500多年,他的信念、學說仍然活在人們心里。這將給予我們信心,王陽明屬于人民,屬于中國,屬于活潑潑的現(xiàn)在。

         

        王陽明把良知由對個體自身推廣到無邊無際的空間。所以他說:“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萬物,本吾一體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無是非之心者也。……世之君子惟務致其良知,則自能公是非,同好惡,視人猶己,視國猶家,而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求天下無治,不可得矣?!?(《傳習錄》)顯然,在陽明的頭腦里有著孔子、孟子、張載、陸九淵等人的胸懷氣象和精神遺產,但是,像上面所引的這幾句,何等明快,何等直接!似乎就是陽明在對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進行他當代的解說。

         

        王陽明是中國儒學的集大成者。這里所說的“集”和“大成”,并非像《十三經(jīng)注疏》、《(正、續(xù))皇清經(jīng)解》或“三通”那一類集成之作,而是他抓住了中國儒學的精神核心并予以升華,他以明代的日常語言對儒學種種“關節(jié)”,下至“愚夫愚婦”的精神生活,上至形而上論述,做了創(chuàng)造性的闡釋和發(fā)揮。如此,非集大成而何!

         

        從另一個方面看,王陽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而其跌宕多難的一生,不停追求真理的一生,就是踐履“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古今楷模。且不言其為人攻訐、讒陷,即使率兵平叛息亂屢建奇功,也沒能繞過被人誣毀一節(jié),也不必言其險些死于奸臣之手,以及貶謫龍場所吃的苦頭,單看他貶謫龍場前后,思想學術各經(jīng)三次演變(依《明儒學案》),這些自我變革,每一次都是否定自己、超越自己。何苦如此?這是因為他對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而這種執(zhí)著沒有一絲一毫自利的影子。這正是中華民族的品格。不但如此,他在學生和友人面前從來不掩蓋昨日之我的缺陷,反而常常以認錯的口吻舊事重提。試問,在中國文化史上,若非大家,誰能如此?僅就這一點已經(jīng)足以引起我輩的深思。

         

        此外,他兼承多家,尤以陸九淵為繼孔孟之后第一人,而對朱熹、程頤多有批評。但是他說:“吾于象山之學有同者,非是茍同;其異者,自不能揜其為異也。吾于晦庵之論有異者,非是求異;其同者,自不害其為同也?!边@是他以自己的良知和履踐作為衡量諸人所以為的真理的標準,活脫脫的一位“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典型。這與正在增長學閥蹤影的今天,不是很有振聾發(fā)聵的意義嗎?

         

        王陽明作為一代大儒,縱觀自古以來儒家與非儒的爭論,一直采取是則是,非則非的態(tài)度。例如他對楊朱、墨翟,佛家、道家以及儒門中主張性惡的荀卿,都沒有徹底否定的言辭,反而多次指出眾家中可取之處。他甚至借用佛經(jīng)詞語以達己意。這又是何等胸懷!

         

        至于王陽明一貫提倡講學時語言要簡約明白,要“愚夫愚婦”都能一聽就懂,懂則記牢,而且他身體力行,作為一個學者尤為難得,更值得當今儒學界同仁仿效之。

         

        以上所述當然不能窮盡陽明心學的意義和在今天的價值,拋磚引玉,期待各位專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以期陽明心學的研究日益深化,盡快地普及到兒童、少年、青年、老人的心里。我們正在全力促進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達、法制完善、軍事過硬,其背后都需要有先進的文化作為支撐。而先進的文化,說穿了就是民族的古老智慧和時代精神的完美融合。以此來衡量,中華民族恐怕是民族之林中最當之無愧、最有資格創(chuàng)造這一世界急需的先進文化的民族之一。讓我們努力!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