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磐安羊氏:訓子孫以孝悌忠信 肅家政以敬慎勤儉
作者:余蔚(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導,中國宋史研究會理事)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站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十八日癸酉
耶穌2016年10月18日
磐安大皿羊氏
磐安雙峰大皿羊氏,為漢末羊續(xù)、羊祜的后裔。唐武宗會昌四年(844年),河東都將楊弁在太原發(fā)動兵變。羊續(xù)后人、嘉州夾江(今四川樂山市北)縣尉羊愔,因兵亂棄官入皿川隱居,迄今已有1170多年的歷史。羊氏族人生息于此,繁衍出江南一支重要的羊氏分支,人才輩出、代出忠良。代表人物有:
羊愔(805-?),大皿羊氏始祖,唐武宗侍御史羊鶚之三子,祖籍山東泰山。曾任嘉州(今四川夾江)縣尉,因遭楊弁之亂,棄官到皿川隱居。羊愔性唯沉靜,薄于世榮,雅尚逍遙,食蕈而不進五谷,游無蹤,后人尊其為“菇仙”或“菇祖”。
羊永德(1069-1128),幼時好學,師從著名理學大師呂祖謙,深受器重。羊永德深得師法,亦精通左氏之學,乃集其心得,撰成《春秋左傳發(fā)微》百篇。羊永德仕宋累官至奏議郎、徽州通判,卒于任上。
羊同生(1325-1385),字原會。羊原會才氣英烈,沉毅宏重,為一方推重。他生當元末,烽火四起,而浙江為四戰(zhàn)之地,兵戈不止。羊原會組建地方武裝,抵御亂兵,保全一方,使處州一帶在大動亂中得免屠戮。
羊煥文(1881-1961),字永昌,號珠軒。幼讀圣賢之書,秉性聰慧,考取佾生。青壯時開始學牙科,后成為上海十里洋場一位著名牙醫(yī)。有人贊之“智圓行方,德藝堪欽”。
羊氏宗祠
●視頻腳本
在浙江省中部,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這里的人們善良、淳樸、勇敢、智慧。他們從先祖那里傳承下來的,不僅有延續(xù)千年的奇特風俗——磐安煉火,還有一項讓他們引以為豪的,那就是“清德為本,以廉傳家”的家規(guī)家訓。
浙江磐安羊氏:清德為本 以廉傳家
磐安縣雙峰鄉(xiāng)大皿村,古稱皿川,因四周山川如同環(huán)抱一個巨大的器皿而得名。大皿村現(xiàn)有人口3095人,羊姓是這里的大姓,占95%以上。據《皿川羊氏宗譜》記載,大皿羊氏乃漢末羊續(xù)、羊祜的后裔。唐武宗時,嘉州夾江縣尉羊愔及其族人遷居至此,至今已有1170多年。
千百年來,羊氏族人在此繁衍生息,遵循先祖清德家風,耕讀傳家,先后出了8名進士、1名武亞元,而中舉人、貢生、秀才的更是不勝枚舉。
懸魚門庭 九世清德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愿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 蜢铩墩]子書》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意思是說恭敬是修養(yǎng)品德的開始,謹慎是做事為人的基礎。說話務必忠實誠信,行為務必篤厚恭敬。大皿羊氏先祖羊祜的《誡子書》,既是對羊氏家規(guī)家訓的總結,更是對子孫后代的諄諄教誨,在這里代代相傳。
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出身于漢魏名門士族,是當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稌x書·羊祜傳》中記載:“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聞?!币馑季褪钦f,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當官之人,到了羊祜這一代,已有連續(xù)九代之多,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稱。這正是羊氏家族“九世清德”美譽的由來。
說到羊祜,不得不提到他的祖父,大皿羊氏的另一位先祖——羊續(xù)。羊續(xù)(142年-189年),字興祖,歷任揚州廬江郡太守、荊州南陽郡太守,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廉吏。
東漢中平三年(186年)的一天,初任南陽郡太守的羊續(xù),正在衙門內堂處理政務。
【情景再現(xiàn)】
下人:“稟報大人,門外有郡丞求見?!?/p>
羊續(xù):“有請。”
(開門,郡丞提著鯉魚走進大門,走過過道,來到中堂,禮畢)
郡丞:“羊大人初來乍到,肯定是沒有品嘗過我們南陽的特產——白河鯉魚,剛好抓了一條,請大人品嘗?!?/p>
羊續(xù)觀賞后說:“南陽鯉魚之肥美我早有耳聞,不過這個魚你還是帶回去吧!”
郡丞:“羊大人,此乃小人的一點心意,不過是一條鯉魚嘛,請羊大人不要過慮哦?!?/p>
羊續(xù):“不可!我若要吃魚命下人去買便是了。這魚你趕緊帶回去吧!”
郡丞面露難色,“這個……大人,在下有要緊事去辦,”迅即把魚塞給下人,“來來來,拿著拿著,大人告辭,不送不送!”說完扭頭就走。
羊續(xù)對著下人說道:“為官之道,不可取百姓一針一線,一分一毫。這魚掛到那門庭上去。”
下人:“是,大人?!保ㄏ氯税阳~掛在內宅門的大梁上)
【黑場】(一日,羊續(xù)在大門外邊走邊看書,郡丞又送來大魚)
郡丞:“羊大人,我們南陽的土特產名不虛傳吧?今天我又抓到一條更大的魚給你送來了!”
羊續(xù):“你且隨我來。”
郡丞:“哦,好好。”
羊續(xù)把他拉到了內堂,指著魚干說道:“這是你上次帶來的魚,你這次來把兩條魚一起帶走!不然,不得走人!”
郡丞:“這個……”
(甚感羞愧的郡丞,一左一右拎著兩條魚灰溜溜地走了。)
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羊續(xù)懸魚”的故事。從此,羊續(xù)廉潔之名不脛而走,而南陽的百姓們,私下里都尊稱羊續(xù)為“懸魚太守”。
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過勇:
我覺得“羊續(xù)懸魚”這個故事啊,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從這個故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廉潔它不是為了虛名,是一種價值追求,我想對于當代的領導干部來說,建立廉潔的這種觀念,對于提高我們的威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前園三層樓牛腿雕刻圖案
清風入皿 懸規(guī)植矩
“家之有規(guī)猶如國之有典也,國有典,則賞罰以飭臣民;家有規(guī),寓勸懲以訓弟子?!毖蚴弦蛔暹w徙來到磐安后,大皿村的先祖羊愔(805年-?)便以《誡子書》為藍本,將其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與羊氏先祖的家規(guī)家訓相結合,提煉總結出了“懸規(guī)、植矩、詒勤、師儉、有孚、謙益”十二字家規(guī)箴言。
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 過勇:
我覺得這十二個字總結得非常到位,尤其是“懸規(guī)”、“植矩”,所謂“懸規(guī)”就是把規(guī)矩建起來,建立權威。所謂“植矩”,就是讓這些規(guī)矩深入到大家的心靈當中,這個更難。
因為羊愔的言傳身教,羊愔之子羊藥(844年-903年)也成為了當時有名的清吏。羊藥擅長丹青,任長沙太守時,鄉(xiāng)紳們?yōu)榱税徒Y討好他,都想高價購買他的字畫,都被羊藥一一謝絕。有一次,一個同僚上門跪求字畫,想送給權貴,以求晉升。羊藥知道后,畫了一張“鯉魚躍龍門”送給他。同僚以為畫作乃“飛黃騰達、步步高升”之意,十分欣喜??赡没丶乙豢?,發(fā)現(xiàn)羊藥所畫的鯉魚沒有鱗片。細細品味,才醒悟“鱗”即“廉”,無鱗意為無廉,無廉又何以躍龍門高升呢?同僚感念羊藥以此來警醒自己,最終放棄了行賄的念頭,并以羊藥為榜樣,最后也成為了一名清官。
家規(guī)傳世 歷久彌新
眼前的這位老人,名叫羊耀周,大皿村人,今年81歲,平時以種菜、賣菜為生。前來買菜的市民從來不和他討價還價,因為他們知道,正是這位瘦弱的老人,十多年來,將每天的收入,慢慢積攢起來,撐起了九名素不相識的貧困學子的大學夢。他常常念叨的一句話,便是“做好事不吃虧”。
2014年,羊耀周被評為“浙江驕傲”年度人物,榮獲第四屆浙江省道德模范稱號。
他,叫羊元高,也是大皿羊氏后裔,現(xiàn)執(zhí)教于浙江紡織服裝學院美術專業(yè),對于教學工作嚴謹細致、一絲不茍,是學生心目中的一位好老師。羊元高安分守己,兢兢業(yè)業(yè),在書法上也很有造詣。而像羊元高這樣拿到研究生、博士學歷的,大皿村已有16位之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默默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干。
浙江紡織服裝學院教師 羊元高: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親忙于生計也沒有很多的閑暇時間告訴我人生的大道理,他們只跟我講,要做個好人。然而他們言傳身教、潤物無聲對我產生極大的影響。我想,這也許就是家規(guī)家訓最好的一種傳承方式吧。
大皿羊氏的家規(guī)家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如同羊耀周、羊元高這樣普通的羊氏后人。他們也許并沒有像先人一樣的豐功偉績,卻用自己勤勞、淳樸的一言一行賦予了“懸魚門庭、九世清德”新的含義。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博導 余蔚:
羊氏名人輩出,除了羊續(xù)、羊祜、羊藥之外,還有東郡太守羊茂、青州刺史羊篇、北魏時期廣平太守羊敦等等,他們都以清廉名著史冊,為羊氏后人樹立典范。家族歷代名人的廉潔自律,無疑是家規(guī)家訓傳承下來的力量。毫不夸張地說,它同時也是兩千年來中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體現(xiàn)。
如今,以“懸規(guī)、植矩、詒勤、師儉、有孚、謙益”為核心的羊氏家規(guī)在大皿村薪火相傳,也悄然影響著當地的民風社風,正彰顯著越來越深遠的影響力,生生不息,歷久而彌新。
“中華羊氏第一村”牌坊
●羊氏家規(guī)家訓摘編
懸規(guī)植矩①
凡同宗務宜恪守正業(yè),毋得入娼優(yōu)隸卒四字貽害子孫?!浴睹蟠ㄑ蚴献谧V》
【注釋】
①懸規(guī)、植矩出自南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辟禮門以懸規(guī),標義路以植矩?!睉乙?guī)就是公布規(guī)矩,植矩就是把規(guī)矩植入人心。
【譯文】
凡是宗族人員要恪守正業(yè),不能做娼優(yōu)隸卒這四個行當,禍害子孫。
同宗下祀孫日繁,倘有人心不齊,日夜盜竊貨物、窩藏盜賊及盜賣祖產者,定行革族?!浴睹蟠ㄑ蚴献谧V》
【譯文】
同宗子孫日益繁多,如果有人心術不正,偷竊別人貨物,窩藏盜賊以及偷盜私賣祖宗產業(yè)的,一定在族譜中予以除名處理。
宗族果同一氣所出,雖流離失所亦不得棄;非我族類,即貴為王侯不宜扳附。——摘自《皿川羊氏宗譜》
【譯文】
同宗同族都是來自同一個祖先,即使有人流離失所,我們也不能舍棄他;如果不是同宗同族,即使他貴為王侯將相,我們也不要諂媚巴結。
節(jié)孝坊
詒①勤師②儉
事親則慕孝德,居家則師儉德。——摘自《皿川羊氏宗譜》
【注釋】
①詒(yí):傳給,遺留。
②師:學習。
【譯文】
服侍父母長輩要向有尊祖愛親品德的人看齊,居家過日子要向有儉約品德的人學習。
訓子孫以孝悌忠信,肅家政以敬慎勤儉。——摘自《皿川羊氏宗譜》
【譯文】
教育子孫要孝、悌、忠、信,管理家庭要敬、慎、勤、儉。
古圣賢有若《虞書》①之克明峻德者,有若《商書》之慎乃儉德者,有若《周書》之勤用明德者。所以,以之修身而身修,以之齊家而家齊,以之治國而國治,以之平天下而天下平。——摘自《皿川羊氏宗譜》
【注釋】
①《虞書》:《尚書》組成部分之一,相傳是記載唐堯、虞舜、夏禹等事跡之書?!渡虝?、《周書》皆取自《尚書》。
【譯文】
古代圣賢,有像《虞書》中說的能發(fā)揚大德的人,有像《商書》中說的非常重視節(jié)儉之德的人,有像《周書》中說的勤奮不懈弘揚光明品德的人。所以,憑此修身能夠正品立身,憑此齊家能夠家庭和睦,憑此治國能夠國泰民安,憑此平天下能夠天下太平。
謙益①有孚②
恭兄友弟殷;酬酢于友朋,言詞誠信篤;交游于宗族,情性平和?!浴睹蟠ㄑ蚴献谧V》
【注釋】
②謙益:謙卑自守。
②有孚:有信用。
【譯文】
兄弟之間互愛互敬,感情才會深厚;交際應酬于朋友之間,說話用語要誠信、忠實;在同宗族兄弟之間交往要性情平和,不急不躁。
然諾有信,其謙遜也效子產①?!浴睹蟠ㄑ蚴献谧V》
【注釋】
①子產:春秋時鄭國大夫,治鄭多年,頗有政績。
【譯文】
允諾、答應過的事一定要講信用,以子產為榜樣,謙遜不自大不虛夸。
存心剛直,處世平和,取與必嚴,然諾有信?!浴睹蟠ㄑ蚴献谧V》
【譯文】
內心要剛強正直,處世要溫和、不偏激。收受和給予必須嚴肅對待,做出的承諾一定要兌現(xiàn)。
傳志之立,所以信今而傳后也,其生平有可稱者,理合名實相當,毋得過為溢美,倘一無可稱、作虛詞以欺世者,概不收錄?!浴睹蟠ㄑ蚴献谧V》
【譯文】
在宗譜中之所以立傳寫志,是因為譜志是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而傳于子孫后世的。一個人的生平事跡有值得大家稱贊的地方,必須名副其實,千萬不要贊譽過分。如果本來一無是處,不值得贊美或編謊話以欺世盜名的,譜志中一概不予收錄。
忠信篤敬
恭為德首,慎為行基。愿汝等言則忠信,行則篤敬。無口許人以財,無傳不經之談,無聽毀譽之語。聞人之過,耳可得受,口不得宣,思而后動。若言行無信,身受大謗,自入刑論,豈復惜汝?恥及祖考。思乃父言,纂乃父教,各諷誦之?!蜢铩墩]子書》
【譯文】
恭敬是修養(yǎng)品德的開始,謹慎是做事為人的基礎。希望你們言語忠信,行為篤敬。不要隨便許給別人財物,不要傳播沒有根據的謠言,不要偏聽詆毀或贊譽的言詞。聽說了別人的過錯,耳朵可以聽,但不要再去宣揚,凡事先思考后行動。如果言行不講信用,勢必遭受很多指責唾罵,甚至落得以刑罰論處,到那時誰還會憐憫你們呢?而且你們的祖先也會蒙受恥辱。好好想想你們父親的話,繼承你們父親的教誨,每個人都要認真溫習和背誦它。
磐安縣城鳥瞰圖
●專家觀點
羊氏家族的氣質
時權豪之家多尚奢麗,續(xù)深疾之,常敝衣薄食,車馬羸敗。府丞嘗獻其生魚,續(xù)受而懸于庭;丞后又進之,續(xù)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后漢書·羊續(xù)傳》
懸魚之內涵
“懸魚”作為闡揚中國古代廉政精神的典故,是羊續(xù)生平最具代表性的故事,結合正史的記載,它還具備更深層次的的內涵。首先,廉潔的背后,是清貧的生活。史書載其“敝衣薄食,車馬羸敗”,也就是說,衣著破舊,食物清淡,出行惟有疲馬破車,只是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全無高官鮮衣怒馬的奢華。妻兒來到任所,發(fā)現(xiàn)這位太守的生活條件極其艱苦,不足以養(yǎng)活他們,只能返回老家。所以他的廉潔,是扛住了清貧生活的壓力,擋住了貪腐最原始的誘惑,尤為不易。
其次,羊續(xù)的廉潔,是家族的傳承。從羊續(xù)往上推七代,代代都有九卿、郡守。成長于這樣的顯赫家族,羊續(xù)本人卻“敝衣薄食”,他的家人也一樣清貧。安貧樂道,是這個家族的傳承。
再次,這個傳承不僅僅是文字的灌輸,而且是全方位、刻骨銘心的教導。身為平民,缺少誘惑,清貧不難做到,但作為高級官員,面對諸多的物質誘惑,能夠風清云淡,必定是自小受到言傳身教,才能時時刻刻保持一顆敬畏之心。一條魚、兩條魚并非豐厚的饋贈,很難稱得上“賄賂”,但風起青萍之末,在最初的細枝末節(jié)上把持住,防微杜漸,也就不難與貪腐絕緣了。羊續(xù)“懸魚”看上去過于謹慎,但也體現(xiàn)了人生的大智慧。
羊氏家族的氣質及傳承
羊續(xù)所處的時代,已經是東漢朝政大亂之后,而在亂世中能執(zhí)念如此,他的操守,確實值得嘉嘆。而家族在此后一個世紀的動蕩歲月中綿綿不絕、日臻極盛,世代傳承的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
與羊續(xù)同時的族人羊陟,和郭泰、范滂等當代名士,同列“八顧”之目,為一時之俊秀。為冀州刺史時,舉發(fā)貪枉,整肅官場。后升任河南尹(京師行政長官),日常以干飯蔬菜為食,對豪族嚴加彈壓,京師風氣為之一清。羊祜無子,以侄羊篇為嗣。羊篇為官清廉謹慎,有羊續(xù)之遺風。自家的牛在官舍產犢,離任后,將牛犢留于任所,公私分明,絕不逾矩。西晉的羊氏家族刺史、太守累累不絕,儼然門閥士族,但仍以清廉傳家,后世子孫深受其益。
以某一種精神氣質傳諸后代,是中國古代家族發(fā)展史上的共同現(xiàn)象。漢魏以來的大家族,政治地位普遍較高。但是政治地位只是最表層的東西,強大的文化基因才是有力支撐。而更深一層,則是一種家族氣質。它往往可以從家族成員在政壇和生活中的表現(xiàn),以及家規(guī)、家訓中覓出線索。
羊氏家族的氣質,是極度的謙和、謹慎、自律、低調,是歷代所謂“循吏”的氣質——循規(guī)蹈矩的“循”,也是循循善誘的“循”?!把簟钡膬群茇S富,《漢書·循吏傳》是這樣概括的:“謹身帥先,居以廉平,不至于嚴,而民從化”,也就是說,謹慎自律,為民作則,廉潔平和,不至嚴苛,則百姓翕然聽命。其中“廉平”是核心內容,清廉是其中最直觀的表現(xiàn)。羊續(xù)身上體現(xiàn)的潔身自好的作風,便是“循吏”之中的典型。其孫羊祜同樣極其謹慎、雍容大度。他守御晉、吳邊境多年,享有極高的威望,去世之后,雙方人民皆為之落淚。
謙謹自律,做事規(guī)矩,做人低調,不求一時聞達、而追求長久平穩(wěn)發(fā)展的氣質,在西晉盛極一時的“務虛”之風下,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卻合乎兩千年來的主流價值。但凡能守住“廉平”之風的家族,后人總能承接先世的輝煌。羊愔所總結的十二字家規(guī),就是先人對家族發(fā)展前景高瞻遠矚的寫照。也惟有世世代代的堅守,才能打破“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的魔咒,使家族綿綿不絕地傳承下來。兩千年過去了,家族已經開枝散葉,遍布四方,但幾十代人蘊積下來的氣質、精神力量和人生智慧,比起先祖的名聲,更值得子孫守望。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