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分國界10國留學生背論語免費游“三孔”
來源:濟寧新聞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二十日乙亥
耶穌2016年10月20日
10月19日上午,參加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第一屆“孔孟文化節(jié)”的17名外國留學生來到曲阜萬仞宮墻前論語背誦廳,報名參加“背論語免費游三孔”活動。
濟寧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韋群 丁磊)10月19日上午,參加山東理工職業(yè)學院第一屆“孔孟文化節(jié)”的17名外國留學生來到曲阜萬仞宮墻前論語背誦廳,報名參加“背論語免費游三孔”活動。據(jù)了解,17名外國留學生分別來自哈薩克斯坦、韓國、津巴布韋、盧旺達、越南、蘇丹、土耳其、摩洛哥、摩爾多瓦和貝寧10個國家,本次到曲阜參觀朝圣是“孔孟文化節(jié)”活動的一項內(nèi)容,以后每屆“孔孟文化節(jié)”都將組織留學生到曲阜進行文化體驗。
留學生們在大廳里邊準備邊背誦,由于這些留學生漢語水平均過五級,有較深的漢語功底,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里,17名外國留學生全部順利過關(guān)。第一個背誦的是來自土耳其的二十二歲留學生王成明,他性格開朗,在團隊中十分活躍。獲得榮譽證書的王成明顯得很輕松,他用地道的漢語與工作人員攀談起來。王成明已經(jīng)在中國生活了四年,本科在西安交通大學就讀,現(xiàn)在讀研一,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非常感興趣。當問他的漢語名字為什么叫“王成明”時,他解釋說“王,有尊嚴。成,有成就。明,就是光明磊落”,散發(fā)著濃濃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思維。為什么喜歡儒家文化呢?王成明說,他是信奉伊斯蘭教的,接觸儒家文化后,發(fā)現(xiàn)儒家文化與伊斯蘭教有很多相通之處。至于如何看待儒家文化與傳統(tǒng)國家現(xiàn)代化的關(guān)系問題,年紀輕輕的王成明侃侃而談,也有不俗之見。他說,儒家有兩千多年的文化積累,人與國家很像,既要保留自己的文化,也要學習別人的精華。應(yīng)該從今天的角度去解讀孔子,《論語》的道理如何兼容到現(xiàn)代社會,關(guān)鍵在于傳統(tǒng)向現(xiàn)代的轉(zhuǎn)化,不要迂腐。他認為孔子最大的貢獻在于教育,學、思、行三者結(jié)合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表示,以前在書本上學《論語》,了解孔子,現(xiàn)在到曲阜,近距離地感受儒家文化,非常高興,很珍惜這次來曲阜的機會。
自2014年12月26日“外國游客背5句《論語》免費游三孔”活動實施以來,背論語活動受到了世界各地儒學愛好者追捧,目前已有來自德國、美國、英國、新西蘭、奧地利、丹麥、日本、韓國、蒙古等46個國家的228名外國游客參加了論語背誦活動,其中198名順利通過測試取得了免費游三孔的文化大餐。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