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胡發(fā)貴】 國學的新聲——簡評《國學新講——吳光演講錄集粹》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6-10-24 19:16:10
        標簽:

        國學的新聲——簡評《國學新講——吳光演講錄集粹》

        作者:胡發(fā)貴(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

        來源:《光明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九月廿四日己卯

                  耶穌2016年10月24日

         

         

         

        吳光先生是治中國哲學的著名學者,雖已從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退休多年,但治學不已,筆譚之外,舌耕不輟。剛剛出版的《國學新講——吳光演講錄集粹》,就是從他30多年來、200多場有關國學講演中選取的38篇講稿整理而成。如此大跨度和多場次的講錄,在某種意義上,既折射了當代國學熱的風貌與走勢,也客觀記錄了作者國學認知與體悟的心路歷程,這部“新講”之書,實際上也是作者解讀國學的“新聲”。

         

        這部國學演講集,從學術的角度看,下述幾點尤令人印象深刻:

         

        其一是講題廣泛。既包括了儒學,道家思想,浙學,陽明學,以及老子、荀子、黃宗羲等;又涉及當下的一些熱門話題,如解讀國學內(nèi)涵與核心價值,全球化,儒商精神,廉政文化等等。如此豐富的學術領域,琳瑯滿目的話題,正所謂“會眾合一”,顯示出作者治學興趣的廣博;而學問品相的多面多向,想必將更宜于契合不同的讀者,滿足不同的閱讀需求。

         

        其二是現(xiàn)實關切。“新講”固然傾心于國故之學與問道之論,但也始終縈懷人倫日用的經(jīng)世關切,多個講題更直指我們生活的當下。如國學熱興起后,“國學”是否應在大學教育中擁有合法身份,一直是一個頗有爭議的話題,而《國學應該列為一級學科》的文題,就旗幟鮮明地顯示出吳先生的立場和態(tài)度,用他的話說,他是“強烈主張恢復大、中、小學的國學教育”,要求建設“以經(jīng)學、史學、子學、小學、文學、藝術為基本學科的國學學科體系”。而文中吳先生真切而犀利的論辯,既顯示出對國故的眷顧,也表達了對盛世稽古創(chuàng)制的期待。又如對當下的反腐敗,作者也給出了極大的關注和積極的呼應,在有關廉政的講題中,作者超越了一般的“官德”局囿,而擴展至“廉政文化”的層面,從“政局”“政制”“政策”“政德”四個向度,深刻分析了廉政建設中諸社會因素的辯證統(tǒng)一,探討了其間的系統(tǒng)性和復雜性。

         

        其三是守正開新?!秶鴮W新講》的書名,即表達了作者的一種自期:于舊學添新思,于國故立別意。吳光先生浸潤中國哲學多年,飽讀經(jīng)史,早在攻讀碩士研究生時,就以其黃老之學探索深得前輩嘉許,其后更以黃老研究聲聞學術界;在其他研究領域,吳先生也常發(fā)一家之聲,立一己之說。如在國學研究上,他提出了“國學六大精神”論;在儒學研究上,他提出了“一道五德”說;在浙學研究上,他倡導突破“浙東學派”或“浙東學術”的視野,提出了“大浙學”概念,并援經(jīng)入史,認為“浙學”是史學與經(jīng)學兼綜,道與器兼顧之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吳先生應時勢變革,熱情宣揚“新仁學”,創(chuàng)設了“民主仁政”一說。主張發(fā)展儒學,正是要從傳統(tǒng)儒家的“道德仁學”提升到當代儒學的“民主仁學”,融合儒學之“仁愛”價值觀與西學之“民主”價值觀,成為“民主仁愛”之新道體,從傳統(tǒng)“民本”走向現(xiàn)代“民主”,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民主仁政”?;蛴幸娪诖耍瑓窍壬庠诙啻窝葜v中表揚陽明哲學的“明德親民”特質(zhì),贊揚黃宗羲思想對“民主仁政”的啟示意義。吳先生自號“青溪逸民、子陵鄉(xiāng)友”,偏愛浙江鄉(xiāng)賢自在情理之中。他曾說清末三大儒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我還是比較喜歡黃宗羲”,因為黃氏富有“民主啟蒙思想”。盡管我們可能并不認同吳先生的見解,但不可否認這是一種舊學新知,是對儒家文化當代意義的新揭示,而他對國學、對儒學的深思,也有助于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和把握國故,特別是其間所蘊藏的有益于當代中國發(fā)展的思想資源。

         

        其四是文化溫情。翻讀這本演講集,可感受到一種時淡時濃的文化溫情,可概之為對傳統(tǒng)文化的同情的理解,以及基于這種理解之上的“好之、樂之”的自覺辯護。實際上吳先生并不回避自己的這一溫和的文化保守主義姿態(tài),他明確地說過:“我主張現(xiàn)在要尊孔、尊儒,但不要獨尊,不要罷黜其他各家,要堅持多元和諧的文化觀?!痹谂c學人商榷是否應“倡導國學”的辯論文中,吳先生酣暢淋漓地論證了國學雖是歷史的,卻仍有著當代的生命力,其間有著恒久價值的思想,不僅不是歷史發(fā)展的阻力,相反將成為我們追求現(xiàn)代化的重要精神動力。在此文中,以及在文集所載的許多演講中,吳先生都流露出對國學的珍惜、欣賞和喜愛。當然,這種文化溫情,并非是濫情,更不是非理性的偏愛,而是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使命的審慎選擇。或許也正是為此,吳先生傾注大量心血于歷史文獻整理之中,主持整理了《黃宗羲全集》《王陽明全集》《劉宗周全集》《馬一浮全集》等兩千余萬字的文獻編校輯存工作,這也可謂其文化溫情的一個實際標志。

         

        雖然作者謙稱《國學新講》只是一個“學術補白”,但這一“補白”卻也客觀記錄了一位斑白長者上下求索的足跡,好學深思的心聲,修齊兼濟的情懷。古詩有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眳枪庀壬m已年逾古稀,但壯心猶然,故讜論可待,雄文可期。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