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雋永德潤金陵"之二:清白做人 自強不息
整理者:金戈、翁宏業(yè)(南京市紀委)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四月十四壬寅
耶穌2016年5月20日
萬竹園鄧廷楨:清白做人自強不息
“大海有能容之度,明月以不滿為懷”,這是曾任清代兩廣總督的老南京人鄧廷楨寫下的一副對聯(lián)。鄧公曾與林則徐一同禁煙。他家教甚嚴,要求子侄輩“清白做人,自強不息”。
【家訓解讀】
“清白做人,自強不息”——鄧氏家訓,提煉自《鄧嘉縝行述》
① 清白做人
【解讀】要求子孫后代務必遵循法度,不做非法之事。
② 自強不息
【解讀】嚴格要求自己,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而奮斗不息。
【家風故事】
力主禁煙的兩廣總督
在金陵老城的西南隅,曾經(jīng)有座“萬竹園”。該園方池似鑒,雉堞如屏,修竹萬竿,上下掩映,儼然名門大族的居所。清初,鄧廷楨五世祖鄧旭即定居萬竹園。鄧旭(1609—1683年),字元昭,順治四年(1647年)進士。他在“萬竹園”中建有藏書樓“青藜閣”,藏書萬卷。從那時候起,鄧氏便是金陵的顯赫家族。與民族英雄林則徐一同禁煙的鄧廷楨,就出生在這里。鄧廷楨(1776-1846),字嶰筠,晚號妙吉祥室老人,又號剛木老人。17歲考中秀才,26歲參加鄉(xiāng)試,中第4名舉人。第二年殿試二甲翰林改庶吉士,授編修職。自此,從翰林院文學侍從累官至安徽巡撫等職。道光十五年(1835年),鄧延楨時年62歲,任兩廣總督。
上世紀50年代,“萬竹園”舊址由于籌建南京第一棉毛紡織廠而不復存在,鄧廷楨的五世孫鄧佐舉家遷至老門西學智坊10號。鄧氏家族宗祠遺留的5塊石刻,由于被鄧佐鑲?cè)刖幼√梦莸膲Ρ诙玫酵咨票Wo。碑文記載了鄧廷楨對禁煙堅定而又積極的主張:“道光十五年,授兩廣總督。時方議鴉片煙禁,公奏議以為,法行于豪貴,則小民易從;令嚴于中土,則夷(外)貨自絀?!彼e極協(xié)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走私,收繳鴉片,整頓海防,成為林則徐的親密同僚。
“深林種竹見高節(jié)”
鄧廷楨貴為封疆大吏,權傾一時,但家訓甚嚴,要求子侄輩“清白做人,自強不息”。據(jù)鄧佐介紹,鄧家世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鄧廷楨發(fā)現(xiàn)一個21歲的孫子吸食鴉片,便在“萬竹園”的祠堂里召開族人大會,對其公開嚴懲。鄧廷楨大義滅親的舉動對鄧氏族人觸動很大,警醒子孫后代務必遵循法度,不做非法之事。
鄧氏家訓蘊含著嚴格要求自身、為國家強盛、民族振興而努力奮斗的家國情懷,對鄧氏后人如何做人做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鄧廷楨的曾侄孫鄧邦述(1868-1939年),近代詩人、藏書家。鄧邦述以鄧廷楨手書條幅“大海有能容之度,明月以不滿為懷”為座右銘,激勵自己濟世安邦成就一番作為?!吧盍址N竹見高節(jié),繞屋栽梅發(fā)古香”,鄧邦述堅持恪守祖訓,矢志不移。1901年,鄧邦述進入端方幕府。1903年,考取經(jīng)濟特科。1905年,任考察政治大臣二等參贊官,隨端方出訪西歐10國。通過考察,鄧邦述在抄本《澳門新聞紙》題記中寫道:“海通以后,外人進步日猛,吾國則退步亦日甚,可勝嘆哉。”他在撰寫的《寒瘦山房鬻存善本書目》里大聲疾呼:“吾病夫亦欲奮臂其間矣”,倡導中國人能更多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呼吁獨立自強,奮發(fā)有為。
而鄧邦述的父親鄧嘉縝同樣深諳家訓要義,鄧邦述之孫鄧浩藏有《鄧嘉縝行述》,上面記載“府君嘗誡不孝等曰:士患不獨立”。
【今人風采】
牢記家訓教誨 律己敬業(yè)愛國
歷史學家鄧之誠(1887年—1960年),他的叔曾祖便是鄧廷楨。抗戰(zhàn)時期,燕京大學被日軍封閉,鄧之誠潔身自好,秉持民族大義,因拒絕為日軍建立燕京研究院而被囚禁了一百多天。獲釋后,他將在囚時寫下的詩作105首,集成組詩《閉關吟》。雖然生活窘迫,但是鄧之誠不忘“清白做人”的家訓,始終拒絕為日偽工作。退休之后,他在家著述。1956年,出版了《中華二千年史》,全書5卷9冊,逾二百萬言,煌煌巨制,是獨具特色的史學經(jīng)典。鄧之誠稱,他撰寫此書的目的,就是要揭示中華民族治亂興衰的原因,高揚群策群力自強不息、締造民族業(yè)績的團結(jié)進取精神。鄧之誠從事教育五十年,對中國歷史有著精深研究,培養(yǎng)了一大批文史工作者,不少人已成為海內(nèi)外知名學者。
鄧廷楨六世孫女鄧潔說,新中國成立之后,值得鄧氏家族驕傲的事情,莫過于1997年7月1日在靜海寺,由鄧廷楨的六世孫鄧源敲響了香港回歸鐘聲的第一響!
時至今日,鄧氏后人仍牢記家訓教誨,堅持做到律己敬業(yè)愛國。鄧廷楨的第六代、今年91歲的鄧光正老人,作為語文教師,從事教育工作30余年。他69歲時隨同女兒鄧瑩去歐洲參觀,在日記里以《勤勞認真的人》為題寫道,“當?shù)爻鲎馑緳C、營業(yè)員等都認真負責,和善有禮貌,一絲不茍,動作熟練,效率很高,沒有看到馬馬虎虎,隨隨便便,有問不答懶洋洋的樣子”。還寫到“歐洲人很喜歡中國古董,中國城到處都有,中國的文化在世界已經(jīng)占有重要一席”。鄧光正老人對照先進當自強的胸懷值得稱道。
鄧瑩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批外貿(mào)工作者。她說:“當年我們因公出國,雖然沒見過什么世面,但我們接受過嚴格的禮儀訓練,深深知道在國外,自己的行為舉止就是代表了祖國的形象。如今,中國人到國外旅游,更要時時處處管好自己,接人待物注重文明修養(yǎng),把泱泱大國的風采氣韻傳播到世界的每個地方。”鄧瑩稱,自己作為外貿(mào)工作者,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世界經(jīng)貿(mào)方面實力增強的全過程,她為今天祖國取得的成就由衷感到自豪。
鄧廷楨曾寫有一幅對聯(lián):繹史誦經(jīng)思在古昔,登高望遠顯于今時。斯人已去精神長存,“清白做人,自強不息”的鄧氏家訓歷經(jīng)歲月洗禮而日久彌新,值得后人謹記踐行。
責任編輯: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