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吳鉤】宋朝也有一位“范雨素”

        欄目:鉤沉考據(jù)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17:06:33
        標簽:

         宋朝也有一位“范雨素”

        作者:吳鉤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四月初二甲申

                  耶穌2017年4月27日

         

         

        這兩天,朋友圈被“范雨素”刷了屏。范雨素的那一句自白:“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弊x來令人感慨。如果我們將“范雨素”當成一個被命運捉弄的文學女性的代名詞,那么我們倒想講述一個宋朝的“范雨素”。


          

         

        她就是朱淑真。

         

        朱淑真“幼警慧,善讀書,工繪事,曉音律”,在文學史上,是與李清照齊名的女詞人,與李清照一起構(gòu)成了宋代女性文學家的雙子星座。但我們對朱淑真身世的了解非常有限,她究竟是北宋人還是南宋人,父母是何身份,夫婿又是什么人,這些問題,就如《生查子?元夕》的作者到底是不是她一樣,都是無頭公案,至今都未有定論。

         

        目前關(guān)于朱淑真的資料介紹,大多說朱氏為南宋人,甚至還有人言之鑿鑿地稱她是朱熹的侄女,曾師從李清照學詩。但清人況周頤的《蕙風詞話》卻考證說:“朱淑真詞,自來選家列之南宋,謂是文公侄女,或且以為元人。其誤甚矣。淑真與曾布妻魏氏為詞友。曾布貴盛,于元祐以后、崇寧以前,大觀元年卒。淑真為布妻之友,則是北宋人無疑。李易安時代猶稍后于淑真?!?/p>

         

        查朱淑真《斷腸集》,也收錄有一首絕句詩,題目注明“會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終,求詩于予,以‘飛雪滿群山’為韻作五絕”。一部分學者相信,詩中的“魏夫人”便是北宋徽宗朝宰相曾布的妻子曾玩。看來朱淑真生活的時代應(yīng)該在北宋哲宗—徽宗朝。

         

        對朱淑真的出身,后人的說法也是莫衷一是。明人徐伯齡《蟫精雋》稱,“宋朱淑真,錢塘民家女也,能詩詞。”不過況周頤《蕙風詞話》則說朱淑真出身于官宦之身,“父母宦浙西”。不管朱淑真的父親是官員還是平民,有一點可以確定:這對父母對女兒婚事的專斷包辦,給朱淑真造成了一生的痛苦。

         

        為朱淑真編輯遺作的魏仲恭在《朱淑真斷腸詩詞序》中說,朱淑真“早歲不幸,父母失審,不能擇伉儷,乃嫁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詩中多有憂愁怨恨之語。每臨風對月,觸目傷懷,皆寓于詩,以寫其中不平之氣。竟無知音,悒悒抱恨而終。”根據(jù)這一記載,朱淑真的丈夫是一名粗鄙、庸俗的市井之徒,完全無法理解文青妻子敏感而浪漫的情感世界。

         

        不過,《蕙風詞話》卻載:朱淑真“夫家姓氏失考。似初應(yīng)禮部試,其后宦游江南者。”按這一說法,朱淑真的丈夫并不是市井商民,而是一名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士大夫。但不管怎么說,朱淑真與她的丈夫之間毫無共同語言、也沒有多少感情,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朱氏的“斷腸詩詞”也隱諱地透露了其婚姻的不幸,如這一首《愁懷》詩:“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p>

         

        讀朱淑真的詩詞作品,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這位女詞人很可能還有一位情郎。她有一首《清平樂?夏日游湖》寫道:“惱煙撩露,留我須臾住。攜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黃梅細雨。嬌癡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最是分攜時候,歸來懶傍妝臺?!庇魏畷r,公然睡倒在情郎懷抱里——想來朱淑真年輕之時,可是很豪放的。

         

        如果那首《生查子?元夕》確系朱淑真所寫,小詞的內(nèi)容也應(yīng)該是講述她對去年與情郎共度元夕的回憶。清代學者崔述的《考信錄》,據(jù)此認為朱淑真婚后有外遇:“朱淑其遇人不淑,其本傳云‘時牽情于才子?!鳌渡樽印吩~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則固有外交矣?!泵魅藯钌髟凇对~品》中也評曰:“朱淑真《元夕?生查子》云云,詞則佳矣,豈良人家婦女所宜邪?又其《元夕》詩云……,與其詞相合,則其行可知矣?!?/p>

         

        朱淑真與丈夫的結(jié)合純屬包辦婚姻,婚后又長期不和,她心內(nèi)另有所屬也是毫不奇怪的事情。她英年早逝,也跟婚姻不幸有關(guān)。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說,由于所嫁非人,朱淑真“抑郁不得志”,最后“抱恚而死”。如此說來,朱淑真是死于疾病,抑郁而終。

         

        但從《朱淑真斷腸詩詞序》隱諱的記述看——“其死也,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朱淑真很可能是死于自盡,蹈水而亡,尸身漂沒,以致未能入土下葬。而朱淑真之所以投水自盡,很可能是因為婚后不貞、為人所察,迫于坊間物議的壓力而跳了水。死后,她的父母大概認為女兒的詩詞作品有辱門風(也可能是不想睹物思人),竟然將它們“一火焚之”,以致“今所傳者,百不一存”。

         

        朱淑真的人生,如同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她“裝訂得極為拙劣”。在她去世之后,有一位叫做魏仲恭的南宋人,對朱淑真的命運十分感慨,不但輯錄了朱氏的遺作編成《斷腸集》,還給朱淑真寫了一篇序文:“旅邸中好事者,往往傳誦朱淑真詞,每竊聽之,清新婉麗,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豈泛泛者所能及,未嘗不一唱而三嘆也”;“觀其詩,想其人,風韻如此,乃下配一庸夫,固負此生矣”,“予是以嘆息之不足,援筆而書之,聊以慰其芳魂于九泉寂寞之濱,未為不遇也”。

         

        這位魏仲恭,堪稱是朱淑真的隔代知音。

         

        朱淑真工寫詩,在非自由狀態(tài)下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婚后與丈夫毫無共同語言,從這一點來看,朱淑真的人生更像是余秀華。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