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女德”問題
作者:康茜(女,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生)
來源:“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五月十四日丙寅
耶穌2017年6月8日
“欽明書院”微信公眾號編者謹按:
近來,丁璇女士宣傳的“女德”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然而,其人所宣講的當然不是女德,而是一種披著傳統(tǒng)文化外衣的凈宗教義。而對“女德”最激烈的批評則來自女權主義者,她們批評的聲勢雖大,卻也只是在用一種錯誤觀念批評另一種錯誤觀念。
“丈夫是前世養(yǎng)的馬”、“三精成一毒” 、“挨揍不生病”之類,人稍有常識,便知道丁女士在信口開河。相比之下,女權主義者的言論卻總披著一種文明的、現(xiàn)代的、進步的外衣——它簡直就是一種常識。
在許多時代和許多地方,女權是有必要爭取的,追求女權也絕不只是女子的事。但從女權主義誕生的第一天,它就注定是一種非??尚Φ臇|西。
女權主義從沒有過一個像樣的哲學構架,只有一些想象的起源論——在女權主義者看來,全部人類史就是男性對女性的壓迫史或者說女性的自我犧牲史,在她們看來,一如拷貝在不同電腦上的同一個操作系統(tǒng),男性女性在心靈層面是完全一樣的,兩性的唯一區(qū)別就是生理區(qū)別(而據(jù)說男性也正是憑借這微弱的體能優(yōu)勢堅持壓迫著女性)。像純潔、敏感、溫柔等等這些女性共通的心靈特質從來沒有過,如果一個女子有這些特質,那么這正是漫長的男權史中男性對女性洗腦的結果——有時候你真搞不清女權主義者要消滅的是“男權主義”還是女性自己。
大部分女權主義者就像一群約定不跟男生講話的小學女生,人們可以從其論調中看出一種小女孩獨有的天真、一種迷糊的認真勁兒,但你又很難說服一個女權主義者,因為你常得一邊為她補課一邊同她辯論。而作為男性,尤其是一個明確反對女權主義、一個至少在歐美屬于政治不正確的男性,你在她們心目中就是個愚昧而蠻橫的壞蛋,她們不會聽你講的每一句話,而你講的每一句話又都可以激怒她們,跟女權主義者討論女性問題,不比說服一場暴風雨來得容易。
而今國人為丁璇事件聚訟紛紛,其所執(zhí)則或為佛教教義、或為西洋女權思潮而已,并沒有一種代表中國文化的聲音出現(xiàn)。丁璇事件會慢慢過去,而佛教和女權主義卻都會長期存在,能有一篇持儒家觀點又以女性身份對此事進行平議的文章,實在彌足珍貴。
——孫奧麟
近日,一位女講師在江西某學院宣講“女德”的言論,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除了邀請這位講師的學校之外,對丁璇女士言論中對女性在生活準則的表述,人們的意見是一致的——都是極力反對,而且也大都認為丁璇女士所宣講的是傳統(tǒng)文化中的糟粕。隨著事件的持續(xù)醞釀,眾多網友開始對這位講師的背景加以發(fā)掘,明眼人漸漸發(fā)現(xiàn),她也不過是許多披著傳統(tǒng)文化外衣的生意人中的一個。
確實,從這位講師的言論中,人們看不到任何與德性有關的說法,倒是有不少佛教色彩,很難以“學者”這樣一個稱呼來指稱這位講師,她到底有什么學問呢?從這個事件的延展新聞來看,這樣的“女德”宣講會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所到之處也不僅是學校,在企業(yè)、婦聯(lián)和工會中也很受歡迎。
筆者剛看到這一新聞時并沒有太在意,在“國學熱”中,渾水摸魚的人固然多,但是這么“滿嘴跑火車”的講法,應該很容易戳穿才是。不過,作為邀請方的江西某學院對此事件的回應卻讓筆者驚訝,第一次看到學校辦講座邀請的不是學者,而是身份復雜的生意人,這個學院的教育質量很可疑呀。
對這個事件,筆者的著眼點有三處,第一,從所謂的女權主義者的角度對“女德”講座的反對理由;第二,從維護現(xiàn)代平等價值觀的角度,對“女德”講座的反對理由,從這個角度來反對此番言論者,一般都認為這位講師所宣揚的是傳統(tǒng)中的糟粕,是前輩在反傳統(tǒng)的時候早就拋棄的東西,對于這一點,筆者的疑問是,這些內容在古人看來是不是糟粕的?就是說,在我們批評中產生這些東西的時代,它是不是作為糟粕的東西?如果這些東西在它產生之時之地就不是好東西,那就不能說它是傳統(tǒng)本身的糟粕——它不屬于應被傳承的內容,因而不屬于傳統(tǒng),它是屬人的,是人身上的糟粕,因此它的沉渣泛起不干傳統(tǒng)一點兒事。不能再走反傳統(tǒng)的老路,正確的思路應該是反思我們現(xiàn)在的“人學”,對人性的認識和培養(yǎng)是否到位。
第一處,筆者對女權主義的了解不多,但是先從字面上即可以看出,權是權利的意思,女權主義者是把女性看做利益主體,一個為了實現(xiàn)女性各方面利益的實現(xiàn),尋求社會、法律等方面保障及理論支撐的群體。竊以為,這樣一個關于女性的概念,是伴隨世界現(xiàn)代化過程中形成的,她反映出大量的女性從家事中走到各種工作崗位中,服務于現(xiàn)代化建設所經歷的新的經驗,這一概念的形成對于法律之正義、社會之公平觀念的維護是有幫助的,因為公平正義這些理念也將由這些過著不一樣的歷史生活的女性來表達,更加推進了正義作為道理在普遍人性中的根基,因此,女權主義者在西方應該有很嚴肅、正當?shù)陌l(fā)展和成熟的表達途徑,且同時應當具有自限性,它作為利益的主體是女性,而女性是確定的,除非發(fā)展女性的定義,否則它所主張的利益不會是無窮的。
但另一面,由于女權主義的理論根底是把女性看做利益主體,而利益何其多端,這很容易讓它自身失去“初心”,而在沒有女權主義傳統(tǒng)的中國,只要受侵害主體是女性,就有人拉著女權主義的大旗說一番。其實,現(xiàn)代中國的立法所吸收的西方法律體系,大概已經包含了女權主義發(fā)展的成果,因此有人說中國的法制在男女平等的問題上是根正苗紅的。
在中國,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偽女權主義,筆者用一件事情來說什么是偽女權主義吧。有一個女孩子去健身房鍛煉身體,她進門看見一則優(yōu)惠廣告:“凡是來本店訓練的男士,練出八塊腹肌者,贈送三個月會員?!边@項只針對男性的優(yōu)惠讓女孩子覺得很不公平,里面剛好有一位身材很好的女性很熟練的在器械上揮灑汗水,于是她問前臺工作人員:“為什么只有男士有優(yōu)惠,你看你們這里也有女會員,你們這是性別歧視!”工作人員告訴她:“廣告是老板打出來的,你可以找老板給你解釋。哦,對了,那不是女會員,她是在我們這里的工作的教練?!迸⒙犃撕荏@訝,轉去問那個女教練:“教練,我要是跟著你在這里健身,以后身上會不會有一塊一塊凸起的肌肉?那樣好難看?!苯叹氂行o語,就說了一句:“你看看我就知道了。”筆者和朋友在旁邊休息,相視一笑,姑娘讓我說你啥好呢。
后來另一個堅持健身的朋友也遇到相同問題,她的回答是:“姑娘,你練的是林黛玉的量,操的可是施瓦辛格的心呢!”即使在女權主義理論中,女性是利益的主體,而不是利益的俘虜,順從利益的誘惑而成就自己作為一個女性的人,恐亦為女權主義者所不齒。
其實,我們可以仔細想想,當我們看到女講師的言論,生出一定要反駁的心思的時候,我們是不必然會找到女權主義的,有些聲稱以女權主義的角度提出的批評也是很牽強,而往往多是出于對女同胞的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將這些做法視為人的品德教育的絕對的不可接受。在這里,正義作為德性已經從我們對這件事情的判斷中呈露出來,作為我們言論的理由,它比女權主義的利益計較出現(xiàn)得更早。
比如一位稍有省思的論者,在順著女權主義的論調發(fā)表評論之后,會引申說:“‘德’如果還分男女,那良心分不分男女?”(參見網絡文章《說什么“女德”,不過是教人茍且》)關注德性的問題,表明作者已經溢出了女權主義理論的束縛了?!昂伪卦焕嘤腥柿x而已矣”,下面筆者將順著這個引申,試著說一說。
德性當然是儒家學問始終之追求,也是儒者平治天下的定本,因此,從儒家的角度來看,德性怎么會是一個女性選擇容忍家暴,委身于一個殘暴的人的理由呢?基于德性的生活,是有成己成物的追求的,也就是說在遵從德性的生活中,自有抑制一個家庭出現(xiàn)暴力與不公的機制,這樣的機制始于人自身,始于一個人辨別是非判斷力以及對于被是非混淆所遮蔽者的不忍。從《詩經》里面,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很多對女性品德及生活的描述,我們可以略舉幾篇,看看她們是怎么做的(對于詩文的理解皆從朱子《詩集傳》)。
《周南·關雎》是《詩經》中的第一首詩,也出現(xiàn)在初中課本之中,大家應該不陌生。詩中可見淑女“悠閑貞靜”之德,文王以禮相待結為夫婦,生活得很歡樂。古人對于一個出于“悠閑貞靜”之德的女子的所作所為看得極重,“后夫人之行,不侔乎天地,則無以奉神靈之統(tǒng)而理萬物之宜”,這樣的女子所成就的是大如天地的事業(yè)。《系辭》有言:“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坤是天、地之性,乾坤作為大化之元氣,乾主生,坤主成;男女是天地生生之德,流行發(fā)現(xiàn)之見于實體者。
未取嫁時稱男女,成家之后稱夫婦、父母,女性的存在在儒家的表述中始終是具體的,理學家張橫渠說:“乾稱父,坤稱母”,父母之德可配天地,在這種具體性中,女性作為與男性有別者,亦始終得以保有自身的存在地位而不為人倫中的對待關系所取消瓦解。
因此,在存在論方面,儒家是賦予女性與男性同等的地位,他們所秉承的是同一個形而上的根據(jù),而男尊女卑的尊卑觀念,當是上承“天尊地卑”的自然等級觀念而來,尊卑是在說上下之位,而不是在言說德性,“咸有一德”,德只是一,既不可分如何更有上下之序,即使儒家在男女問題上說一個尊卑,也與女性在其他傳統(tǒng)中,從存在論上講已是作為男性的附屬,絕不類似。
從儒家德性倫理角度來說,一個女性應當承擔不可謂不重,只怕當代女性對自己身上最寶貴的東西視而不見,而以其一身之私自小其身份、事業(yè)。
《召南·采蘋》講的是一個大夫的妻子操持祭祀之事的過程。詩中可見大夫妻“循序有常,嚴敬整飭之意”。朱子贊嘆道:“祭祀之禮,主婦薦豆,實以葅醢,少而能敬,尤見其質之美,而化之所從來者遠矣”。
《召南·行露》這首詩隱含了一個故事,大蓋是說一個女孩子自尊自愛又聰慧,一個男生想把她娶回家,卻草率粗略的準備婚禮,女子怕日后有強暴欺陵之患,即使對方已經開始舉行婚禮,也不跟從他,后來男子起訴女子,這也坐實了女子怕自己受到欺陵的擔憂,因此無論如何,就算是進監(jiān)獄也不會答應男子的求婚。朱子說:“女子有能以禮自守,而不為強暴所污者,自述己志,作此詩以絕其人。”
《邶風》前五首詩大概都與衛(wèi)國夫人莊姜有關,且為變風之首,變風即為正大德行風化遭遇窒礙而有者。在今天,我們不能以一個普通女性的視角來看待這些詩,因為莊姜是一個有身份的女性,她身上不僅有家庭責任還有對于國家的責任,她的哀嘆憂思中有不限于男女之私者,而作為一個妻子的莊姜,依然可以說是一個“悠閑貞靜”的女子,對于自己的丈夫是沒有任何委屈而順于其暴慢無常的情況的,朱子言:“莊公暴慢無常,而莊姜正靜自守,所以忤其意而不見答也。”而身負國家責任的衛(wèi)夫人,是希望得到國君重視的,她對于國家發(fā)生的不仁之政有話要說,責任要求她必須去勸諫自己的夫君。朱子引楊氏之言,說到:“州吁之暴,桓公之死,戴媯之去,皆夫人失位不見答于先君所致?!睆脑娢膩砜矗f姜辭氣卑順柔弱,沒有直斥其夫君之無德,然而亦未被夫君無良的行為所惑亂,與其共同淪為一個放蕩暴躁無常的女人,依然秉持著自己美好德性,不失君夫人之身份。
對一個容忍家暴的女人來說,最讓人痛心的大概是面對這樣一個事實的時候——一個女人面前這個張牙舞爪的男人竟是她曾經深愛的人,而她是如何的殘忍的讓自己心愛的人一步一步的至于此地,而從來沒有反省過。在這個善變的世間,一個女人能夠憑借天賦德性與一個男人始終保持他們相遇相愛時候的美好,并且與他一起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家庭生活,實現(xiàn)成己成物之道德,這哪里是女權主義者所敢想敢做的!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女人的定義是始終要被普遍的人性所貞定,或者說,這個定義就是一個人作為一個女人,在具體的生活中充盡其德性本質而達到自己的邊界時所形成而不為任何形而下的理論設施所束縛;一個女人越是彰顯了普遍的人性,越是能夠讓人感嘆天地造化之莊嚴美妙、生活的活潑多彩,而不是在抽象的權利義務言說中將女性的生活搞得四分五裂。作為一個女性,這個男人是我的丈夫,這個孩子是我的孩子,這個家是我的家,在這樣的人倫生活中,我無法將自己或對方抽象為一個利益主體來安排自己的生活,家對一個人來說永遠是造就品德的道場而不是出于利益而結成的共同體,正因為家庭奠基在道德的理想之上,所以家成為人出于本性的內在要求,進而漸漸凝結成具有人文價值的道德實體,因此,家庭成員雖彼此依賴,卻沒有束縛于彼此生而為男女氣稟的特殊性,一個妻子或丈夫總是可以對對方說,為了這個家好,你要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責任編輯:柳君
【下一篇】【計瑋】中國國民黨儒黨化與三民主義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