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黃玉順著《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增補(bǔ)本)》出版暨目錄、前言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shí)間:2017-11-12 17:57:15
        標(biāo)簽:


        黃玉順著《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增補(bǔ)本)》出版暨目錄、前言

         

          


        書名:《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增補(bǔ)本)》

        作者:黃玉順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shí)間:2017年06月01日

         

        【內(nèi)容簡介】

         

        作為“生活儒學(xué)”的代表作,本書致力于儒學(xué)的“還原”與“建構(gòu)”。本書的宗旨在于:既拒絕西化派的立場,也拒絕儒家原教旨主義的立場;對于后現(xiàn)代主義、現(xiàn)象學(xué)本身,雖然在一定意義上采納其“還原”的觀念,但是拒絕其“后哲學(xué)”“反形而上學(xué)”的觀念。此次出版,作者在原書的基礎(chǔ)上進(jìn)行了增補(bǔ),細(xì)化了生活儒學(xué)的總體理論結(jié)構(gòu),增加了五篇作者近年來對于生活儒學(xué)*的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更加深入。

         

        【作者簡介】

         

        黃玉順,山東大學(xué)儒學(xué)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山東“泰山學(xué)者”特聘專家,當(dāng)代中國“儒學(xué)復(fù)興運(yùn)動”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生活儒學(xué)講錄》等學(xué)術(shù)作品多部,主編有《儒學(xué)與現(xiàn)代社會叢書》等。

         

        【目錄】

         

        第一講 觀念的層級(1)

         

        第一節(jié) 等同與對應(yīng):定名與虛位(4)

         

        第二節(jié) 觀念的層級(9)

         

        一、海德格爾(10)

         

        二、老子(13)

         

        三、儒家(17)

         

        第三節(jié) 是、有、在:儒家“存在”觀(27)

         

        一、是:判定形而下存在者(28)

         

        二、有:追溯形而上存在者(32)

         

        三、在:生活(39)

         

        第二講 愛的觀念(51)

         

        第一節(jié) 性(52)

         

        一、性與情:儒家的形而上學(xué)架構(gòu)(53)

         

        二、性與生:儒家形而上學(xué)的本源(56)

         

        三、性與主體性(61)

         

        第二節(jié) 情(64)

         

        一、人之情(64)

         

        二、事之情(66)

         

        三、生活情感(70)

         

        第三節(jié)愛(74)

         

        一、本源之愛(74)

         

        二、本源之仁(95)

         

        第三講 思的觀念(100)

         

        第一節(jié) 西方哲學(xué)的“思”:認(rèn)識論困境(101)

         

        第二節(jié) 中國思想的“思”:愛與思(107)

         

        一、漢語“思”或“思想”的本源性意義(109)

         

        二、思與愛:情感之思(115)

         

        三、思與詩的本源性言說(119)

         

        四、想象·形象·表象:領(lǐng)悟之思(129)

         

        第三節(jié) 思的建構(gòu)性:從形而上到形而下(136)

         

        一、形上之思:形而上學(xué)的重建(137)

         

        二、形下之思:形而下學(xué)的重建(141)

         

        第四講 境界的觀念(147)

         

        第一節(jié)功夫問題(147)

         

        第二節(jié)孔顏樂處(153)

         

        一、安樂(154)

         

        二、有所樂與無所樂(157)

         

        三、樂(lè)與樂(yuè)(163)

         

        第三節(jié) 境界問題(170)

         

        一、自發(fā)境界:在生活(174)

         

        二、自為境界:去生活(177)

         

        三、自如境界:回歸生活(181)

         

        附論一:漢語“觀念”論(190)

         

        上篇 觀念是念(190)

         

        一、情感之念(190)

         

        二、意欲之念(194)

         

        三、認(rèn)知之念(197)

         

        下篇 念出于觀(200)

         

        一、形下之觀(200)

         

        二、形上之觀(202)

         

        三、本源之觀(204)

         

        附論二:生活本源論(214)

         

        第一節(jié) 生活本身:生活之為生活(214)

         

        一、生與生生:生—活(215)

         

        二、生活即是存在(224)

         

        三、生活之為渾淪(230)

         

        四、自然:生活自己如此(235)

         

        第二節(jié) 本源情境:我們在生活中(237)

         

        一、在生活中(237)

         

        二、人生在世:我們在生活中(239)

         

        三、本源之仁:共同生活(242)

         

        四、本源之物:事情(252)

         

        第三節(jié) 本源結(jié)構(gòu):在生活并且去生活(258)

         

        一、生活之為際遇:在生活(258)

         

        二、本源之圣:天命的傾聽(260)

         

        三、生活之為超越:去生活(265)

         

        四、良能:本源性的能(271)

         

        五、生活之為自由:在生活并且去生活(274)

         

        第四節(jié) 生活顯現(xiàn)樣式:生活方式(276)

         

        一、生活之為顯現(xiàn)(276)

         

        二、顯現(xiàn)樣式(278)

         

        三、生活方式的本源(280)

         

        四、文化、歷史、民族的本源(282)

         

        參考文獻(xiàn)(291)

         

        增補(bǔ)

         

        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

         

        ——“生活儒學(xué)”問答(295)

         

        形而上學(xué)的黎明

         

        ——生活儒學(xué)視域下的“變易本體論”建構(gòu)(328)

         

        生活儒學(xué)與中國正義論

         

        ——從我研究儒學(xué)說起(342)

         

        中國正義論綱要(356)

         

        國民政治儒學(xué)

         

        ——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380)

         

        【前言】

         

        增補(bǔ)本序

         

         

        作為“生活儒學(xué)”的代表作,本書《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本來是一個(gè)系列講座的錄音整理稿,講于2005年5月,初版于2006年12月。黃玉順:《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12月版。雖然當(dāng)時(shí)的講座是沒有講稿的“即興講演”(當(dāng)時(shí)只列了一個(gè)提綱),但此書出版之后卻受到了學(xué)界的關(guān)注。確實(shí),盡管此書問世之前,我已出版了《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黃玉順“生活儒學(xué)”自選集》黃玉順:《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黃玉順“生活儒學(xué)”自選集》,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6年5月版。,但那只是一本文集;而此書則可以說是一本專著,而且迄今為止仍然是“生活儒學(xué)”的唯一專著。唯其如此,此書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2013年度“中華學(xué)術(shù)外譯”項(xiàng)目,其英文本Love and Thought:Life Confucianism as a New Philosophy即將在美國出版。

         

        盡管此書對于“生活儒學(xué)”來說是如此之重要,然而初版卻只印了1000冊,坊間早已絕跡,以致經(jīng)常有朋友向我索要此書時(shí),我卻無能為力。因此,許多朋友建議重印此書。

         

        其實(shí),在我看來,此書不僅需要重印,而且需要增補(bǔ)。這是因?yàn)椋鹤?004年正式提出“生活儒學(xué)”以來,我又陸續(xù)發(fā)表了一系列關(guān)于“生活儒學(xué)”的文章,并結(jié)集為《儒家思想與當(dāng)代生活——“生活儒學(xué)”論集》黃玉順:《儒家思想與當(dāng)代生活——“生活儒學(xué)”論集》,光明日報(bào)出版社2009年9月版?!度鍖W(xué)與生活——“生活儒學(xué)”論稿》黃玉順:《儒學(xué)與生活——“生活儒學(xué)”論稿》,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渡钊鍖W(xué)講錄》黃玉順:《生活儒學(xué)講錄》,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4月版。《從“生活儒學(xué)”到“中國正義論”》黃玉順:《從“生活儒學(xué)”到“中國正義論”》,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7年版。;此外,我還頗為詳盡地展開了生活儒學(xué)的形下學(xué)層級——倫理學(xué)的理論建構(gòu),即“中國正義論”,出版了文集《中國正義論的重建——儒家制度倫理學(xué)的當(dāng)代闡釋》黃玉順:《中國正義論的重建——儒家制度倫理學(xué)的當(dāng)代闡釋》,安徽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英文本Voice From The East: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Huang Yushun.Voice From The East:The Chinese Theory of Justice,Paths International Ltd,2016.、專著《中國正義論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倫理學(xué)傳統(tǒng)》黃玉順:《中國正義論的形成——周孔孟荀的制度倫理學(xué)傳統(tǒng)》,東方出版社2015年7月版。。對于“生活儒學(xué)”來說,這些文章和著作不僅深化了主題、拓展了論域,而且導(dǎo)致了“生活儒學(xué)”基本觀念的一些微妙變化。

         

         

        在此,我趁撰寫“增補(bǔ)本序”的機(jī)會,澄清一下“生活儒學(xué)”的基本觀念。

         

        我過去將人類的所有觀念概括為“三個(gè)層級”的架構(gòu),以此突破人類哲學(xué)兩千年來的“形上-形下”二級架構(gòu),而圖示為:

         

        生活感悟→形而上者→形而下者黃玉順:《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生活儒學(xué)”問答》,見《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黃玉順“生活儒學(xué)”自選集》,第77頁。

         

        或圖示為:

         

        無物(生活感悟)→形上之物(絕對存在者)→形下之物(相對存在者)黃玉順:《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敘說》,第2頁。

         

        這其實(shí)是得自海德格爾的:

         

        科學(xué)←形而上學(xué)←生存領(lǐng)會黃玉順:《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生活儒學(xué)”問答》,見《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黃玉順“生活儒學(xué)”自選集》,第77頁。

         

        海德格爾的這種三級奠基觀念,出自其《存在與時(shí)間》,尤其是我多次引用的以下這段著名論述:

         

        存在問題的目標(biāo)不僅在于保障一種使科學(xué)成為可能的先天條件,而且也在于保障那使先于任何研究存在者的科學(xué)且奠定這種科學(xué)的基礎(chǔ)的存在論本身成為可能的條件。海德格爾:《存在與時(shí)間》,陳嘉映、王慶節(jié)譯,三聯(lián)書店1999年第2版,第13頁。海德格爾自己并未明確地意識到這種三級架構(gòu)的奠基關(guān)系,但他的論述實(shí)際上蘊(yùn)含著這樣的架構(gòu)。參見黃玉順:《論生活儒學(xué)與海德格爾思想——答張志偉教授》,見《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黃玉順“生活儒學(xué)”自選集》,第129-133頁。

         

        然而這種三級架構(gòu)的描繪遇到了一些疑難問題。后來,我加以修正,提出了“觀念的生成”與“觀念的奠基”及“境界”的區(qū)分。大致情況如下:

         

        觀念的生成:生活感悟→形而下存在者→形而上存在者

         

        觀念的奠基:生活本源→形而上學(xué)→形而下學(xué)參見黃玉順:《愛與思——生活儒學(xué)的觀念》,第150-152頁。

         

        從觀念“生成”的角度看,在生活感悟中,首先形成的是形而下的相對存在者的觀念,即“萬物”的觀念;然后,一些人尤其是哲學(xué)家去尋求所有這些形而下存在者背后的終極根據(jù),尋找萬物背后的一種終極支撐,于是找到一個(gè)形而上的存在者,如“本體”“天理”“道之為物”或“上帝”之類,這種“支撐”關(guān)系就是觀念層級之間的“奠基”關(guān)系,即形而上學(xué)為形而下學(xué)奠基。

         

        總起來說,我過去的觀念大致是這樣的:

         

        ①形而上者→形而下者(軸心時(shí)代以來的“奠基”觀念)

         

        ②生存領(lǐng)會→形而上學(xué)→形而下學(xué)(海德格爾的“奠基”觀念)

         

        ③生活感悟→形而上學(xué)→形而下學(xué)(筆者過去的“奠基”觀念)

         

        ④生活感悟→形而下者→形而上者(筆者過去的“生成”“境界”觀念)

         

        ⑤生活感悟→形而下學(xué)(當(dāng)代政治哲學(xué)的觀念)我的“中國正義論”就沒有明確給出形而上學(xué)的層級,而是直接由生活感悟(仁愛情感及正義感)給出正義論的倫理學(xué)及政治哲學(xué)。當(dāng)然,“中國正義論”實(shí)質(zhì)上蘊(yùn)含著某種“存在論承諾”,只不過沒有加以明確的揭示。

         

        這種線性的、單向的觀念架構(gòu),實(shí)際上并不完全符合生活及觀念的復(fù)雜情形。

         

        生活的復(fù)雜實(shí)情,或許用下面這個(gè)圖示才能夠大致加以描繪:

         

        形而上存在者

         

        生生成—↑↓—奠基存

         

        形而下存在者

         

        活生成—↑↓—奠基在

         

        ……生活感悟……

         

        生活=存在

         

        上圖的方框表示生活或存在;之所以用虛線,是為了表示:生活盡管在主體視域下可被視為一種對象化的有限存在者,然而其實(shí)卻是“無限”的存在。圖中的“生活感悟”兩邊的“……”,也是表示:生活感悟乃是“無限”的存在。箭頭是表示觀念層級之間的生成關(guān)系或奠基關(guān)系。

         

        這個(gè)圖示似乎仍然還是一種“三級架構(gòu)”,但不再是原來那種線性的、單向的關(guān)系了。此圖示的大致意思是:

         

        存在即生活,生活即存在;生活之外,別無存在;一切存在者皆由存在給出,即皆由生活生成,亦即一切皆源于生活而歸于生活;

         

        生活顯現(xiàn)為生活感悟——生活情感與生活領(lǐng)悟;然而卻很難說生活感悟與生活是兩回事,兩者其實(shí)是在觀念的同一層級上的事情;此事難以言詮,這是語言的對象化特征所決定的;

         

        生活感悟并非主體性存在者的感悟,而是前主體性、前存在者的感悟,因?yàn)樽鳛橹黧w性存在者的人,也是由生活、生活感悟生成的;

         

        生活情感盡管“復(fù)雜”,但說到底就是愛的情感,或者叫作本源性的仁愛情感,在這個(gè)意義上,愛即存在、存在即愛;也是在這個(gè)意義上,生活儒學(xué)乃是儒學(xué);

         

        生活感悟的存在者化——主體化、對象化,這是“無中生有”,形成主客架構(gòu)、時(shí)空觀念,這是一切形而下存在者的基本架構(gòu),存在者、物的觀念由此成為可能,科學(xué)與倫理亦由此成為可能;

         

        主體性的絕對化,形成了形而上存在者的觀念,諸如本體、上帝之類的觀念;

         

        在主體的視域下,生活的衍流顯現(xiàn)為生活方式的變遷,所謂歷史、文化的觀念即由此成為可能;

         

        從形而下者到形而上者,是觀念層級上的生成關(guān)系,被說成“境界論”或“功夫論”問題;從形而上者到形而下者,是哲學(xué)上的奠基關(guān)系,被說成“本體論”問題;

         

        生活生成主體性存在者,謂之“在生活”(being in life),即所謂“被拋”;主體改變自己的生活,謂之“去生活”(going to live),即所謂“自由”:此即生活的本源結(jié)構(gòu);

         

        在本真情境中,形而上者和形而下者、主體和對象都消融為生活感悟,復(fù)歸于存在或生活,即“有歸于無”,亦即“復(fù)歸于無物”;

         

        如此等等。

         

         

        此次增補(bǔ),盡量保持初版的原貌,只做了這樣的處理:

         

        1.原來的隨文夾注(古籍文獻(xiàn)出處)一律改成了腳注的形式,以免妨礙閱讀時(shí)的順暢性;

         

        2.增補(bǔ)了五篇論文,作為附錄,以展示這些年來“生活儒學(xué)”更為詳盡地展開的幾個(gè)最重要方面的內(nèi)容,它們細(xì)化了“生活儒學(xué)”的總體理論結(jié)構(gòu):

         

        (1)“生活儒學(xué)”的總體論述:《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學(xué)——“生活儒學(xué)”問答》。這是對“生活儒學(xué)”基本觀念的另一番闡明,可與本書正文的講法相互補(bǔ)充。

         

        (2)“生活儒學(xué)”的形上學(xué)“變易本體論”建構(gòu):《形而上學(xué)的黎明——生活儒學(xué)視域中的“變易本體論”建構(gòu)》。此文的寫作時(shí)間實(shí)際上是這五篇文章里最晚的,但從觀念“奠基”的角度看,它理應(yīng)放置于下面的形下學(xué)之前。

         

        (3)“生活儒學(xué)”的形下學(xué)“中國正義論”建構(gòu):《中國正義論綱要》。此文只是形下學(xué)當(dāng)中的一個(gè)側(cè)面的展開,就是儒家倫理學(xué)的領(lǐng)域形下學(xué)除了倫理學(xué)的領(lǐng)域,還有知識論的領(lǐng)域。。關(guān)于“中國正義論”的更為詳盡的論述,可參考筆者的這兩本書:《中國正義論的重建》《中國正義論的形成》。

         

        較之通常的正義論,“中國正義論”具有三個(gè)特點(diǎn):其一,它是一種“倫理學(xué)”,而且是“基礎(chǔ)倫理學(xué)”;其二,它是一種“制度倫理學(xué)”,即是關(guān)于社會規(guī)范建構(gòu)及其制度安排的理論,所以是“正義論”;其三,它是一種普遍正義論,即是適用于古今中外一切社會規(guī)范建構(gòu)及其制度安排的一套原理,而非羅爾斯正義論那樣的僅適用于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代正義論。因此,本文可以與筆者的另一篇文章聯(lián)系起來閱讀:《作為基礎(chǔ)倫理學(xué)的正義論——羅爾斯正義論批判》黃玉順:《作為基礎(chǔ)倫理學(xué)的正義論——羅爾斯正義論批判》,《社會科學(xué)戰(zhàn)線》2013年第8期。。

         

        (4)“生活儒學(xué)”從形上學(xué)到形下學(xué)的過渡:《生活儒學(xué)與中國正義論》。此文是筆者對“生活儒學(xué)”及“中國正義論”的一次階段性總結(jié),其中特別涉及了方法論問題。

         

        (5)“生活儒學(xué)”的現(xiàn)代政治哲學(xué):《國民政治儒學(xué)——儒家政治哲學(xué)的現(xiàn)代轉(zhuǎn)型》。如果說前面的“中國正義論”是倫理學(xué)的普遍原理,那么,“國民政治儒學(xué)”就是這套原理在現(xiàn)代社會政治中的具體演繹。

         

        通過以上五篇文章的增補(bǔ),讀者可以更為全面深入地了解“生活儒學(xué)”。

         

        黃玉順

         

        2016年10月序于濟(jì)南

         

        責(zé)任編輯:姚遠(yuǎn)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