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等著《心即世界:王陽明傳》出版暨目錄、前言
書名:《心即世界:王陽明傳》
作者:梁啟超等
出版社:紅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01日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胡越、王勉三、梁啟超、太虛法師四位民國大師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王陽明的生平經(jīng)歷;梁啟超和太虛法師從不同視角,闡釋了王陽明的學說精髓。本書是集王陽明平生事業(yè)與思想要旨于一體的權(quán)威讀本,此四位民國大師對王陽明本人及其思想、學說的闡述,能使讀者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了解到一個更全面、更立體的王陽明。
【作者簡介】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廣東新會人,近代知名學者、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著有《飲冰室合集》。
胡越,江蘇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民國時期知名陽明學者、作家。
王勉三,民國時期知名陽明學者,其《王陽明生活》一書,被后來出版的許多重要的王學著作廣泛證引,影響深遠。
釋太虛,法名唯心,字太虛,俗姓呂,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xiāng))人,中國近代知名高僧,在佛學上有很高造詣。
【目錄】
第一部分 生平
讀胡君越所著《王陽明》,因題二絕句
編述大意
一、陽明出世
二、金山賦詩
三、塞外出游
四、江西招親
五、回姚讀書
六、會試下第
七、學習兵法
八、進士及第
九、九華求道
十、筑室陽明洞
十一、始授徒講學第一部分生平
讀胡君越所著《王陽明》,因題二絕句
編述大意
一、陽明出世
二、金山賦詩
三、塞外出游
四、江西招親
五、回姚讀書
六、會試下第
七、學習兵法
八、進士及第
九、九華求道
十、筑室陽明洞
十一、始授徒講學
十二、忤旨下獄
十三、佯狂避禍
十四、謫居龍場
十五、初講“知行合一”
十六、升治廬陵
十七、論朱陸異同
十八、與徐愛論學
十九、遨游山水
二十、警誠學者
二十一、留居京師
二十二、巡撫南贛
二十三、江西平寇
二十五、布告教育宗旨
二十六、平定宸濠
二十七、昭雪冀元亨
二十八、詔封新建伯
二十九、作業(yè)教育的證明
三十、家居講學
三十一、恩田平苗
三十二、陽明逝世
第二部分 生活
例言
一、導言
二、幼年生活與其家庭
三、不凡的童子
四、少年時代之陽明
五、應試生活
六、初入仕途的政治生活
七、改過自新的生活
八、貶謫中的虎口余生
九、龍場生活
十、謫限滿期后的升遷
十一、剿平諸寇
十二、討逆戡亂
十三、晚年的生活
第三部分 知行合一之教
一、引論
二、知行合一說之內(nèi)容
三、知行合一說在哲學上的根據(jù)
四、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第四部分 王陽明論
一、緣起
二、陽明道學之來歷
三、陽明道學之宗綱
四、陽明道學之流傳
五、余論
附之一:王陽明格竹衍論
附之二:王陽明與新中國哲學
【前言】
王陽明(公元1472—1529年),本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考中進士,最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不僅精通儒學、佛學和道學,還能帶兵打仗,在“文治”和“武功”兩個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在“文治”上,他于明朝中期創(chuàng)立“王陽明學派”,風靡一時,死后被追贈“文成”的謚號;在“武功”上,他先后平定漳南山賊之亂、贛南山賊之亂、寧王朱宸濠叛亂和廣西少數(shù)民族叛亂,戰(zhàn)功顯赫,死后被追贈“新建侯”的爵位。史書評價他“有明三百余年江山,以文臣治軍者,無出守仁之右。上馬為將,下馬為師,文能安邦定緯,武能保家衛(wèi)國”。王陽明(公元1472—1529年),本名王守仁,浙江余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考中進士,最終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他不僅精通儒學、佛學和道學,還能帶兵打仗,在“文治”和“武功”兩個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在“文治”上,他于明朝中期創(chuàng)立“王陽明學派”,風靡一時,死后被追贈“文成”的謚號;在“武功”上,他先后平定漳南山賊之亂、贛南山賊之亂、寧王朱宸濠叛亂和廣西少數(shù)民族叛亂,戰(zhàn)功顯赫,死后被追贈“新建侯”的爵位。史書評價他“有明三百余年江山,以文臣治軍者,無出守仁之右。上馬為將,下馬為師,文能安邦定緯,武能保家衛(wèi)國”。
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王陽明因得罪權(quán)宦劉瑾,被發(fā)配到貴州龍場驛。在貴州期間,他提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思想發(fā)生質(zhì)的轉(zhuǎn)變,由“學者”成為“大師”。之后,他突破朱熹“格物窮理”的“格物致知”之說,逐步創(chuàng)立自己的學術(shù)體系。王陽明的思想與陸九淵接近,在觀點上強調(diào)“心與理一”,在方法上強調(diào)簡單直接。他雖然發(fā)揚了陸九淵的“心學”,卻并非單純地繼承,而是有所創(chuàng)新,提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最終創(chuàng)立自己的學派。
王陽明生活的年代距今已近五百年,他的赫赫戰(zhàn)功已經(jīng)塵封于歷史,但他的思想歷久彌新,依然煥發(fā)光芒。在世時,他“立德”、“立言”、“立功”,叱咤風云;去世后,他作為“心學”的集大成者,與儒學的創(chuàng)立者孔子、儒學的集大成者孟子、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齊名,冠絕古今。在當代社會,王陽明的思想不僅聞名于中國,還流傳到日本、朝鮮半島和東南亞,深得推崇。
本書收錄了胡越、王勉三、梁啟超、太虛法師四位民國大師的文章和著作。胡越和王勉三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王陽明的生平經(jīng)歷;梁啟超和太虛法師從不同視角,闡釋了王陽明的學說精髓。本書是集王陽明平生事業(yè)與思想要旨于一體的權(quán)威讀本,相信此四位民國大師對王陽明本人及其思想、學說的闡述,能使我們汲取精神養(yǎng)分,了解到一個更全面、更立體的王陽明。
責任編輯:姚遠
【上一篇】【劉釗】王陽明的圣人之路——評《心即世界:王陽明傳》
【下一篇】【吳鉤】哪一個朝代的階層固化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