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節(jié)宜祭祀曾文正公
作者:張德付(民間儒生)
來源:作者賜稿
時間:西元2017年12月24日
數十年來,耶教的各種流派在民間秘密傳播,潛流暗涌,目前已然如火如荼。每年耶誕,全國大小商場都紛紛借機促銷,于是處處如教堂,人人小紅帽,舉國皆狂。長此以往,中國將有淪為耶教化的危險。我們該如何應對此事呢?
盡管有識之士呼吁抵制耶誕節(jié),喚醒了部分國民的文化意識,然而商業(yè)挾宗教之利,宗教乘商業(yè)之力,全國上下依然會按時上演一場年度荒誕大劇。茲事體大,關系中國文化命脈,我們不得不起而應對,思考更積極的對策。
竊以為在耶誕節(jié),我們應該舉行大型祭祀曾文正公(諱國藩)的禮儀活動,來沖淡耶誕節(jié)的影響,彰顯文化主體意識。其理由是,曾文正公挽救了近代第一次文化危機,而這場危機正是由耶教(其次生品“太平天國”)帶來的。
“太平天國”,在當時稱為粵匪或洪楊之亂,這樣的定名是合理的。洪楊打著“奉天討胡”的旗號,以宗教思想夾雜民族主義起事。討胡,或無可厚非。奉天,則是奉所謂上帝,則大不可。因為,其所到之處,搗毀文廟、武廟,焚毀經書,認為“孔孟諸書,其旨多悖圣教(指拜上帝教),必不可用”,視孔孟諸書為“妖書”,明確頒布禁令:“凡一切妖書,如有敢念誦教習者,一概皆斬?!迸c暴秦焚書相比,可謂有過之無不及。攻下金陵后,洪楊宗教極端政策略作調整,乃篡寫史書,刪改經書。試想,如果洪楊獲得了成功,其結果必然是中國文化滅絕,中國必然徹底耶教化。試問那時中國何以為中國?
曾文正公對洪楊有清醒的認識,說:“士不能誦孔子之經,而別有所謂耶穌之說、《新約》之書,舉中國數千年禮義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蕩盡?!币虼?,他認為洪楊之亂“豈獨我大清之變,乃開辟以來名教之奇變。”這種定位是非常準確的。這已超越了民族立場,站到了文化立場上。
自古以來,中國之所以為中國,就在于道統(tǒng)(斯文),而不在血統(tǒng)。于是,他打著挽救文化危機的旗號來號召士大夫,“凡讀書識字者,又烏可袖手安坐,不思一為之所也”。(見《討粵匪檄》)也正因此,才感召很多忠義俊杰團結在他周圍,共赴文化之難。艱苦卓絕,歷時十四年,終于翦滅了洪楊,挽救了近代第一場文化危機。
民國建立以來,由于受民族主義的影響及意識形態(tài)的統(tǒng)攝,對這場戰(zhàn)爭未能給予合理定性:揄楊“太平天國”,美其名曰“起義”;貶斥曾文正公,詆之為“曾剃頭”。這無異于歌頌邪教,長此以往,恐釀巨禍。這樣的歷史敘述必須加以更正。
按照古代祭祀的原理,凡對人群做出偉大貢獻的人,都應該加以祭祀。(《禮記·祭法》) 我們可以說,曾文正公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其功不在禹下,如何評價都不過分。因為大禹治水,挽救的是我們民族的生理生命。曾文正翦滅洪楊,挽救的是我們民族的精神生命。
青年毛澤東說:“有辦事之人,有傳教之人。前如諸葛武侯、范希文,后如孔、孟、朱、陸、王陽明等是也。宋韓、范并稱,清曾、左并稱。然韓、左辦事之人也,范、曾辦事而兼?zhèn)鹘讨艘??!保珴蓶|筆記《講堂錄》,見《毛澤東早期文稿》)毛澤東說曾文正公是辦事兼?zhèn)鹘讨?,其評價可謂精切。
因此,在耶誕日祭祀曾文正公等人,實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與戰(zhàn)略意義。即便國家一時未能將此祭祀列入祭典,民間或儒生們也應該先組織起這樣的祭祀、紀念活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