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寒鳴等】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三大政治思潮

        欄目:批評爭鳴
        發(fā)布時間:2010-07-03 08:00:00
        標簽:

        危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三大政治思潮
        作者:韓西雅   張勤德   陳寒鳴
            

        文章發(fā)于:烏有之鄉(xiāng)    2010-4-9  

        文章全文: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04/143111.html

         

        部分摘錄

        ……

        三是文化保守主義的“大陸新儒學”思潮。這是上世紀90年代以后逐漸形成發(fā)展起來的一股思潮。九十年代“放棄激進的社會/政治批判話語,轉(zhuǎn)而采取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話語”,回歸傳統(tǒng)、反對近現(xiàn)代社會變革,主張漸進改良,疏離主流文化的意識形態(tài)等等,出現(xiàn)了所謂文化保守主義思潮。在這股思潮中,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公開標舉現(xiàn)代新儒學旗幟的“大陸新儒家”的出現(xiàn),他們表述了各種各樣的“復興儒學”觀點:“有人公開主張要用儒家的‘天人合一’哲學、‘仇必和而解’的調(diào)和哲學、‘兩端執(zhí)中’的中庸哲學來取代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它被歪曲成為只講斗爭不講同一的‘斗爭哲學’);有人認為‘以仁為體,以和為用’的儒家思想是東亞國家和地區(qū)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主要思想資源,因此也可以作為中國現(xiàn)代化的思想基礎(chǔ)和‘動力源’;有人全盤肯定儒家倫理道德,認為它不是在個別方面,而是整個說來‘在今天仍有用處’,主張以儒家倫理為基礎(chǔ),來重建今日中國的道德體系。有的大陸學者無條件地認同全面認同港臺新儒學,主張認港臺新儒學‘反哺’大陸,以實現(xiàn)儒學‘返鄉(xiāng)復位’的目的;有的學者則呼喚在大陸形成‘有異于港臺地區(qū)的新儒家群體’,并認定‘大陸新儒家的出現(xiàn)為勢所必然’;還有個別學者提出了建立‘馬克思主義新儒學’或‘社會主義新儒學’的構(gòu)想。發(fā)表上述觀點的學者的立場、感情、態(tài)度可能很不一樣,但有一共同趨向,即高度評價儒學的現(xiàn)代意義和價值,認為它能夠解決中國現(xiàn)代化的精神動力和指導思想問題,有人甚至樂觀地估計21世紀將是‘儒學的世紀’?!保ǚ娇肆ⅲ骸对u大陸新儒家“復興儒學”的綱領(lǐng)》,原載《晉陽學刊》1997年第4期,今收入《方克立文集》,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版)這些形形色色的“新儒家”,經(jīng)過15年的醞釀、準備和分別發(fā)展,到2005年貴陽“儒學會講”(即“中國文化保守主義峰會”),以“南蔣北陳”為代表的各派經(jīng)過整合,終于以“大陸新儒家學派”的姿態(tài)正式浮出面。“大陸新儒家”有四大基本立場:一是文化保守主義。他們認為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體系尚未解體的當代世界,文化保守主義是應對全球化沖擊和實現(xiàn)民族認同的有效途徑。他們主張要“從中國歷史的內(nèi)在性和一貫性來理解和認識中國,積極揮索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表達式”,更提倡“一種超越民族國家的文化保守主義”,認為文化保守主義必須完成整理國故、社會動員與制度化三大任務,并為此提出要使儒學教育進入正式學校教育體系;國家要支持儒教,將儒教定為國教,國家支持、精英領(lǐng)導、全民參與,建立組織體系,實行民間自治;要使儒教進入日常百姓生活,成為全民性宗教;要通過非政府組織向海外傳播儒教。二是重建儒教。他們鼓倡要“把儒學重塑為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相適應的、遍及全球的現(xiàn)代宗教”,認為面對今天西方文明的全方位挑戰(zhàn),必須全方位地復興儒教,以儒教文明來回應西方文明才能完完成中國文化的全面復興。而“當今中國儒家學派的建立、儒學體系的建構(gòu)、儒家文化的回歸都是為了復興中國獨特的儒教文明”。為了“重建儒教”,他們不僅提出“上行絡線”(即通過儒者的學術(shù)活動與政治實踐將“堯舜孔孟之道”作為國家的立國之本寫進憲法,上升為國家的意識形態(tài),從而使儒教的義理價值成為中國占主導地位的統(tǒng)治思想,建立中國式的“儒教憲政制度”;建立新的科舉制度與經(jīng)典教育制度,用儒教經(jīng)典取代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過時的意識形態(tài)經(jīng)典,使其成為各級黨政干部思想品德教育與歷史文化教育的主要內(nèi)客,同時在國民教育系統(tǒng)中恢復小學中學的“讀經(jīng)科”、大學則恢復“經(jīng)學科”)和“下行路線”(即在民間社會中建立儒教社團法人,成立有參與政治、獲得國家土地與財政撥款和實物饋增、設計國家礎(chǔ)教育課及國家重大禮儀、代表國家舉行重大祭典諸多特權(quán)的“中國儒教協(xié)會”,以之為組織形式從事儒教復興的事業(yè)),而且還擬定了內(nèi)容涉及政治形態(tài)、社會形態(tài)、生命形態(tài)、教育形態(tài)、慈善形態(tài)、財產(chǎn)形態(tài)、教義形態(tài)、傳播形態(tài)、聚會形態(tài)、組織形態(tài)等十個方面內(nèi)容的儒教復興方案。三是反對民主政治。他們一方面認為民主是一種普適的價值觀念,另方面又認為其不具有超越歷史文化的普遍性,故而得出自相矛盾的結(jié)論:“現(xiàn)代儒學開新外王純以民主為標準,在政治制度的建設上郎與主張西化者無別?!彼麄儾粌H以其“王道政治三重合法性”理論來否定民主政治(包括社會主義民主)的合法性,而且更干脆拒絕民主化,如康曉光就認為現(xiàn)代民主已成了一種“迷信”,民主化只是一個禍國殃民的選擇,民主政治根本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當代中國應該實行的只應是“儒士共同體專政”。四是反對馬列主義。在他們看來,“在中國大陸,一種外來的異族文化-----馬列主義------在國家權(quán)力的保護之下取得了‘國教’的獨尊地位”,“有馬統(tǒng)則不能有儒統(tǒng),有儒統(tǒng)則不能有馬統(tǒng),二者不可得兼”。為了達到其崇儒反馬的目的,他們竭力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性,貶斥“馬列主義只是一種狹隘的個人學說,而不是從神圣本源中產(chǎn)生出來的普遍真理……馬列主義只是一種個人理性構(gòu)想出來的偏激的意識形態(tài)”;“馬列主義表達的只是一種反對早期工業(yè)文明帶來的后果的極端情緒”;“馬列主義是一種具有破壞性的社會批判學說……不具備建設性的功能的功能,既不能安立國人的生命,又不能維護社會的和諧”;“馬列主義是一種政治批判哲學……而不是一種道德學說或者說倫理思想,馬列主義中沒有安身立命、修道進德的成分,只有批判否定、造反革命的內(nèi)容”。所以,他們明確宣示“‘儒化’的原則是‘和平演變’。儒化的策略是‘雙管齊下’,在上層,儒化共產(chǎn)黨,在基層,儒化社會”,而“儒化共產(chǎn)黨”就是要“用孔孟之道代替馬列主義”。(詳參張世?!侗尘啊⒘?、問題及其命運------評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大陸新儒家》,見《大陸新儒學評論》,線裝書局2007年版。)

        “大陸新儒家”以“復興中華文華”、“復古更化”等為標榜,很能迷惑人,并且,正如方克立同志在《甲申之年的文化反思------關(guān)于大陸新儒學問題的三封信》中所指出的:“很多人分不清弘揚優(yōu)秀民族文化與‘復興儒學(教)’的界限,分不清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傳統(tǒng)文化批判繼承綜合創(chuàng)新與無批判地認同傳統(tǒng)、頌古非今的界線”;“有些媒體記者并不全面了解大陸新儒家的學術(shù)觀點和政治主張,就康價地做了他們的義務宣傳員。許多同志對自由主義‘西化’思潮有一定警惕,而對保守主義‘儒化’思潮同樣可以顛覆、毀滅社會主義卻認識不足,警惕性不高。這種情況繼續(xù)發(fā)展下去確實是十分令人擔憂的?!?

        ……

         

         

        文章全文: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17/201004/143111.html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