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林怡、林敬東】八朝科甲“螺江林”

        欄目:家風家訓(xùn)
        發(fā)布時間:2018-08-15 20:22:34
        標簽:


        八朝科甲“螺江林”

        作者:林怡、林敬東

        來源:《福建日報》

        時間:孔子二五六九年歲次戊戌七月初三日丁丑

                   耶穌2018年8月13日

         

        在福建,人們常常聽到“九牧林”的稱謂,可追溯至唐代林萬寵三子。其長子林韜,唐天寶三年甲申(744年),授諫議大夫、遷禮部侍郎;次子林披,太子詹事;季子林昌,官中憲大夫。

         

        林披九子,皆任唐州牧,即唐“九牧林”之所指;林韜之后至宋代一支“父子十知州”,即宋“九牧林”之所指。林昌一支移居龍溪游洋莒村,成為“游洋林”始祖,明代遷居臺灣霧峰,成為臺灣人口眾多的“霧峰林”。無論唐九牧,還是宋九牧,其源相同,皆為閩林始祖“晉安林”林祿之后。

         

        “螺江林”的由來

         

        “闕下林”由林欑衍派而成。林欑居莆田北螺澄渚烏石山下,時為有名的孝子。他出任福唐縣尉,因母病,棄官還家侍奉晨昏。及母喪,守制墓廬,有“甘露三降,白烏再翔”的瑞兆,觀察使李若初上奏朝廷,唐德宗降詔褒獎,命立雙闕于其宅,旌表門閭,舉族皆免徭役,鄉(xiāng)里以此為榮,欑家門被稱為“義門”,所居地被稱為“孝里”,其衍派世稱“闕下林”。

         

        與韓愈同榜進士歐陽詹著《甘露述》,詳述此事。朱熹曾為“闕下林”題聯(lián)道:甘露白烏孝感猶傳雙闕下,朱衣象笏精神如在百年前。

         

        福州螺洲“闕下林”衍派于林文茂。林文茂生于南宋紹興庚午年(1150年),后從莆田澄渚移居福州螺洲東際境(即洲尾),為“螺江林”第一世祖。其性倜儻,好學(xué)能文,因愛螺洲山水,遂移居螺洲。

         

        明初,螺洲“闕下林”已聞名于福州。林岊、林巒和林頳叔侄三人,在明永樂年間被稱為“三才子”?!叭抛印睒?gòu)讀書樓于烏龍江畔,讀書論道,享譽一時?!叭抛幼x書樓”,即螺洲林氏觀瀾書院的前身。

         

        林岊,號括囊子,志不同于人,好立一己之見。他擬將出仕時,為自己占了一卦,遇坤之豫,曰:“地道之窮,上下不通。紛紛溶溶,君子括囊。可晦以藏,莫之與京?!庇谑?,他打消了出仕的念頭,退事一室,面山臨水,花竹媚好,琴書左右,偕同宗兄弟子侄討論其間。明初福州“十才子”之一王偁,明翰林院檢討、《永樂大典》副總裁,游螺洲,與林岊一見如故,相談甚歡,日夜傾談不息。王偁有所問,林岊立答如響,雖夸辯莫能窮其舌。王偁瞠然視之,曰:“以子之才辯如此,而號‘括囊’,吾恐子終當脫穎而出也!”

         

        清代名宦林洪音

         

        螺江林氏,迄清已枝繁葉茂,各支脈迭相屢有中舉者。林洪音(1679年—1751年),是清康雍兩朝的名士名宦,入列《福建通志·循吏傳》。洪音少孤,伯父林增撫之如子??滴豕锼饶辏?713年),林洪音中舉,于雍正己酉年(1729年)充廣東同考試官,所得皆名下士;雍正乙卯年(1735年),授山西沁源縣令,素持清介,子弟在官者尤束之嚴;謹法守正,樂與民無事。

         

        公余則披勘縣學(xué)所藏書,以授諸生,當?shù)厥孔幼源酥獖^。清例:縣令十年稱職則升職。林洪音以年老辭歸,萬民跪送衣傘,勒碑歌頌德政。年屆七旬,尚練制藝,下筆滾滾不窮,自擇其尤者百首藏于家。

         

        林洪音歷康熙、雍正兩朝,之后,其子侄后代經(jīng)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六朝,連續(xù)不間斷中舉,代不乏人,甚至兄弟叔侄屢屢同榜中舉,直到1903年清廷最后一次鄉(xiāng)試,其后代依然榜上有名。林洪音一門,堪稱八朝科甲簪纓世家,是福州公認的文化望族。

         

        林雨化遇事敢言

         

        林雨化(1744年—1811年),即林洪音的侄孫,乾隆戊子科(1768年)舉人。幼承家學(xué),刻苦自勵,為文本《左傳》,參以太史公《史記》之潔筆,故其所著,體格近于柳宗元。年十七,試童子軍,太守李拔奇之,置前茅。不久,紀曉嵐入閩為學(xué)政,深被賞識。中舉后,大挑二等,署惠安、韶安、南平等縣學(xué)教諭,授寧德縣學(xué)教諭。寧德多火葬,為文以誡。

         

        其生平清剛耿介,遇事敢言。閩巡檢錢氏為“民害”,被雨化彈劾而落職,福建督糧道錢氏為巡檢的族親,因此懷恨雨化;寧德縣學(xué)諸生林芳杰,富而驕劣,人莫敢奈之何,叔母投訴于縣學(xué),雨化作為教諭,對林芳杰進行懲罰約束,民心大快,該生因此銜恨在心;寧德知府全某奉閩省制軍伍拉納令,舉鹺商,追大比,下令知府拘留縣學(xué)諸生二十人,雨化反對,不讓地方官員亂抓人,說:“朝廷命教官送士子入闈,奚拘為?”全姓知府因此也懷恨雨化。林芳杰因此用三百金收買全知府,與錢氏等上級官員一起構(gòu)陷雨化,雨化因此在1792年被下獄,抵以重罪。

         

        但林雨化威武不屈,1793年被遣戍新疆,沿途屢被設(shè)害,九死一生。至平?jīng)觯矣隹h令、同年鄉(xiāng)親龔景瀚(字海峰),龔與雨化同年舉于鄉(xiāng),為林雨化脫去囚車,慰問有加。至烏魯木齊,都統(tǒng)知林雨化蒙冤,派他掌義學(xué)。公昌明正學(xué),作《中庸代講文》,烏魯木齊士子習其書,深受雨化的影響。

         

        1796年,新登基的嘉慶皇帝開始肅貪,參與構(gòu)陷林雨化的閩督伍拉納、巡撫浦霖、按察使錢受椿等都因長期貪污瀆職被處死,貪污受賄的全知府也被發(fā)配新疆,雨化得以在1797年冬賜還福州。途中,他遇被流放的知府全某,賦詩諷之曰:五百紋銀亦少哉,忍將名教掃塵埃。好還天道君知否?我卻回時爾又來。

         

        林雨化從新疆歸來,在福州開元寺、吉庇巷魁輔里、烏山、曉岐等城內(nèi)外各處講學(xué)授徒,直聲亮節(jié),為鄉(xiāng)邦所重。每講學(xué),門外聽者常滿,雖顓愚亦咸能領(lǐng)其意而去。其道德文章深深影響了陳若霖、林瑞春、梁章鉅、林則徐、陳功等,這些人后來都中進士并成為清朝中葉的名臣重臣。

         

        林雨化目能識杰士于風塵微賤中,經(jīng)公品題者,后果一一不爽,如陳若霖、林瑞春、陳功、梁章鉅、林則徐等。嘉慶十一年丙寅(1806年),雨化六十三歲,自訂其詩文,命梁章鉅、林則徐等為之序跋。道光十年庚寅年(1830年),族人刊印他的詩文集四冊,號為“燈花窗藏版”。

         

        萃一門之鴻彥

         

        林雨化第三子林金緘,道光己亥(1839年)舉于鄉(xiāng),時已年屆六十,一試春官,即就翰林院典簿。歸而復(fù)理青氊,曰:“此吾家故物也!”遂以講學(xué)授徒、造就后進為己任,而寬嚴互用,說經(jīng)到活潑處,動解人頤,其淵源有自焉。晚歲善病,每焚香手執(zhí)《周易》一卷,消遣世慮。家有小園,蒔花種竹,病間則邀數(shù)老輩煮茗談劇,其中或賦詩,彼此相酬唱以為樂,卒年七十三。

         

        林金緘之子林云章,有父祖之風。少承庭講,長于詩,喜歡董思翁(董其昌)行書。孫子出世時,他留下“家無遺物難窮我,世有存書喜得孫”名句。以邑諸生設(shè)塾課徒,為文不茍趨時好,喜宋儒性理之書。清太傅陳寶琛子侄輩皆受業(yè)焉。六十歲壽誕時,陳寶琛送賀聯(lián)祝賀,聯(lián)曰:“淘江變酒,方山作屏,天與閑身消老福;誕近荷花,筵開荔子,人從長日祝修齡?!苯窳粲锌讨坝渍澳」拧钡那嚆~墨盒。

         

        林覲光為林洪音一脈。中舉時,主考官在他的履歷考卷之后加總批語道:“精理為文,秀氣成采。八十字清新俊逸,二三場博洽詳明。揭曉后知生世居螺渚,譽重鰲峰。累試冠軍,早知文中有價;頻登優(yōu)等,共徵名下無虛。族孫曾父子赴七度之鹿鳴,伯叔侄弟兄萃一門之鴻彥。此日秋風桂子黃絹題詞,明年春雨杏花紅綾賜宴。”可見當時閩省鄉(xiāng)試主考官對螺洲林氏科甲世家子弟贊譽有加,并寄予厚望。林覲光的孫輩在清末民國間多有作為,其孫林庚白尤有功于民國之草創(chuàng)。

         

        林肇沅于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舉,是清廷最后一科的舉人。從林洪音中舉,經(jīng)其侄孫林雨化,迄林肇沅中舉,螺洲林氏洪音一門從康熙至光緒八朝科甲世代連綿,從未有間斷過,這在福州科甲史上堪稱蔚為壯觀。

         

        棄仕授徒為生

         

        林洪音長子林佐之后,四傳至林光譜,與林覲光為堂兄弟。林光譜戰(zhàn)藝(參加科舉考試)于邑,有司拔置第一。未試,將入場,聞螺洲家中鄰居火災(zāi),疾馳回鄉(xiāng),不與試。自是絕意名場,獨于書院之課則應(yīng)之勤。光譜與陳寶琛同學(xué),擅詩文,更攻經(jīng)、史,中年專以課徒為事。

         

        林步瀛(1878年—1934年),是林光譜的次子,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舉人。少以詩鳴于鄉(xiāng),以鹽官職歷滇南、浙江等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一度回鄉(xiāng),在福州女子師范學(xué)校授徒,冰心即其學(xué)生。冰心晚年在《我的故鄉(xiāng)》一文中寫道,“1912年,我在福州時期,考上了福州女子師范學(xué)校預(yù)科……我們的作文老師是林步瀛先生”。

         

        步瀛在浙江舟山、黃巖等地任職多年,與僑居杭州的宗親、辛亥元老林之夏最親近。曾以詩示僑居杭州的同光體著名詩人陳三立(伯嚴),陳評其詩“澄澈幽雋,不染葷血。詩境出入子蒼唐卿間”。1927年,步瀛從浙江歸里,居南禪山邊,加入陳衍的說詩社,以授徒為生,不久因貧病交加而卒。

         

        由于林密在明初開螺洲科甲之先,所以螺洲陳氏多以螺洲林氏為師,如雍正朝進士陳芳楷的業(yè)師即“螺洲林”林振先。陳芳楷的侄孫陳若霖,其業(yè)師即林鎰。至陳寶琛,依然聘請林雨化的孫子林云章為陳家子侄的老師,且螺洲陳林二氏長期聯(lián)姻,如林雨化的夫人即陳若霖的堂姐。

         

        螺洲“闕下”林氏,從明清至今,六七百年來一直文風鼎盛,名士高人輩出,無論出仕或隱逸,皆能好學(xué)成風,持身清直,奉獻于社會,服務(wù)于民生。螺洲“闕下”林氏享譽士林,名重閩都,良有以也。

         

        責任編輯:姚遠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