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慶平著《朱子門人與朱子學》出版暨簡介目錄
書名:《朱子門人與朱子學》
作者:鄧慶平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12月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為“朱子門人后學研究叢書”的第一部專著,由作者的博士論文與國家課題部分成果修改而成,共57.4萬字。
朱子門人是朱子學派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朱子門人的考訂已有不少成果,但系統(tǒng)研究朱子門人群體學術(shù)思想的專著,在國內(nèi)外這還是第一部。本書認為,伴隨著朱熹學術(shù)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逐漸聚集在朱熹周圍的所有朱子門人,構(gòu)成了一個南宋中后期最為龐大復雜的學術(shù)群體,在朱子學形成、發(fā)展以及推廣傳播的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多重角色。其中現(xiàn)存留有姓名的朱子門人至少有492位,他們極大拓展了朱子學的問題體系,深入?yún)⑴c了朱子學學術(shù)思想體系的形成與發(fā)展,豐富與完善了朱子學的經(jīng)學哲學研究,推動和實現(xiàn)了朱子學義理詮釋的精致化與規(guī)范化。在重建朱熹歷史形象的同時,憑借同門間的學術(shù)交往等活動凝集散居各地的朱子門人,并通過道統(tǒng)論建構(gòu)從理論上確證朱子學的正統(tǒng)地位,使得朱子門人與親近朱子學的社會力量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合力,以各種具體方式和途徑實際促進朱子學的社會推廣,最終實現(xiàn)朱子學與國家制度的良性互動與結(jié)合,在朱子學的歷史傳承和海外傳播等諸多方面具有重要影響。
【目錄】
序
緒論
一、研究現(xiàn)狀與價值
二、概念界定與資料分析
三、研究視野與方法
四、章節(jié)說明
第一章 朱子門人群體概況
第一節(jié) 朱子門人從學過程的階段分析
第二節(jié) 朱子門人群體特征
第三節(jié) 朱子私淑
小結(jié)
第二章 朱子學問題體系的拓展——以《朱子語類》為中心
第一節(jié) 朱子學的體系結(jié)構(gòu)與《朱子語類》
第二節(jié) 朱子門人與《朱子語類》的編輯過程
第三節(jié) 《朱子語類》對朱子學問題體系的拓展
小結(jié)
第三章 經(jīng)學哲學的豐富與完善——以蔡氏父子為中心
第一節(jié) “領(lǐng)袖朱門”的蔡元定
第二節(jié) 家學傳衍朱學干城
第三節(jié) 蔡沉的《書集傳》
第四節(jié) 其它門人的經(jīng)學哲學研究
小結(jié)
第四章 義理的精致化與規(guī)范化——以陳淳為中心
第一節(jié) 上達而下學的思想進程
第二節(jié) 朱子學義理的精致化
第三節(jié) 朱子學概念的規(guī)范化
第四節(jié) 《北溪字義》的編排結(jié)構(gòu)再論
第五節(jié) 《北溪字義》的概念詮釋思路
小結(jié)
第五章 朱熹歷史形象的重建——以《朱子行狀》為中心
第一節(jié) 《朱子行狀》之前的朱熹形象重建
第二節(jié) 《朱子行狀》對朱熹的全面總結(jié)
小結(jié)
第六章 門人群體的凝集與朱子學道統(tǒng)的論定——以黃榦為中心
第一節(jié) 門人群體的凝集
第二節(jié) 朱子學道統(tǒng)的論定
小結(jié)
第七章 朱子學的社會推廣
第一節(jié) 以身體道的模范
第二節(jié) 童蒙教育的義理化
第三節(jié) 學校與書院教育
第四節(jié) 編輯刻印圖書
小結(jié)
第八章 朱子學的制度化
第一節(jié) 朱子學制度化的三條路徑
第二節(jié) 朱子學制度化的內(nèi)在根源
第三節(jié) 朱子學制度化的影響
小結(jié)
第九章 朱子學傳承
第一節(jié) 黃榦門人
第二節(jié) 饒魯師承黃榦考辯
第三節(jié) 朱子其他主要門人的弟子簡況
小結(jié)
第十章 朱子門人在海外——以韓國為例
第一節(jié) 對朱子門人的整體評價
第二節(jié) 黃榦在韓國
第三節(jié) 陳淳在韓國
小結(jié)
結(jié)語
附錄:朱子門人基本情況表
參考文獻
后記
【作者簡介】
鄧慶平,1977年11月生,男,漢族,江西安義人。先后在南昌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求學,分別獲得哲學學士(2000)、哲學碩士(2004)和哲學博士學位(2011),其中博士論文以評閱、答辯全優(yōu)的成績被評為中國人民大學優(yōu)秀博士論文。現(xiàn)為江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校聘),碩士生導師,江西師范大學江右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南昌大學江右哲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西省朱子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曾為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訪問學者(2014/3)與韓國建國大學哲學系客座研究員(2014/8-2015/8)。近年來,主要從事朱子學尤其是朱子門人后學研究,主持完成國家社科一項、省級課題四項,現(xiàn)主持在研國家課題兩項、省級課題六項,參與國家社科重大招標課題多項,多次受邀赴韓國、日本、香港等地進行學術(shù)交流,在《中國哲學史》、《湖南大學學報》、《孔子研究》、(韓)《退溪學報》等刊物發(fā)表論文50余篇,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zhuǎn)載多篇。
責任編輯:近復
【上一篇】【楊祖漢】朱子與康德敬論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