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陳建華】重新認識荀子和儒家傳統(tǒng)——魏承思著《荀子解讀》讀后

        欄目:書評讀感
        發(fā)布時間:2019-08-17 18:21:02
        標簽:儒家傳統(tǒng)、荀子、荀子解讀、魏承思

        原標題:重新認識荀子和儒家傳統(tǒng)

        作者:陳建華

        來源:《中華讀書報》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七月初七日丙子

                  耶穌2019年8月7日

         

         


        《荀子解讀:人生修養(yǎng)的儒家寶典》,魏承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98.00元

         

        與魏承思兄暌違已久,不是他在洛杉磯,就是我在上海,碰不到一起。前月在香港見到,他精神極佳,像以往一樣,海闊天空,大談學問,告我近數(shù)年他專注上古經典,關于《中庸》與《管子》的著作已經出版,《荀子解讀》也將付梓。我知道數(shù)年前承思曾患眼疾,又大病一場,卻擋不住他向學傳經之心,且斗志彌堅,成果累累,不禁為老友高興,也敬佩不已。

         

        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給我遞來他的《中庸解讀》與《管子解讀》。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令我頓生向學之心。其實孔孟老莊我也讀過一些?!吨杏埂窞槿寮摇八臅敝唬T子中《管子》以艱深著稱,雖然心知其重要,卻未曾涉略。這次懷著補課心理開始讀起來,愈讀愈覺有味。

         

        《管子解讀》共10講,150篇。從政治哲學、養(yǎng)生與處世之道、經濟、管理與法治方面的論述,到陰陽五行思想等,每篇一兩千字,精義紛披,抽絲剝繭一般把博大精深的《管子》講得通體透徹,且語言精簡,結合一己生活體驗遠譬近喻,因此讀來輕松愉悅,心智洞開,收獲滿滿。

         

        《管子》是奇書,《管子讀解》也是奇書。乍看可說是一種近年流行的“國學”普及讀物,但魏承思不離書生本色,舉重若輕,以嚴格的學術規(guī)范一以貫之。其實這是一種新的富于創(chuàng)意的解經方式,對《管子》一段段原文講解,原本而實在,詞義辨析簡明而扼要。書中對于《管子》的作者、版本源流及所以難讀的因由皆一一交代,都屬于“考鏡源流、辨章學術”的乾嘉工夫,若不是沉潛積學多年,決難臻此境界。

         

        《管子解讀》封面上印有“領袖需要的智慧”的字樣,固然是宣傳賣點,卻也凸顯了管子思想和魏承思向來重視實踐的特點??鬃诱f:“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也?!笨鬃涌隙ü茏釉谥螄矫娴慕艹霾拍?,甚至把他看作文明的捍衛(wèi)者?!豆茏咏庾x》中150個小標題很有意思,如“德治不是空洞的教化”“施政要靠制度”“不擾民,不折騰”等,管子處處貫徹“人本主義”,常用歷史教訓作比方,強調“道、德和理”“義、禮和法”的重要性,這些當然對于今天各行各業(yè)的“領袖”精英當然有啟益與警示作用。

         

        同樣的解讀方式貫穿于《中庸解讀》中。首附原文,共27章,與朱熹的33章略有不同,重新分章斷句分50節(jié),逐字逐句作“釋字與通義”法解讀。承思表示要學習儒家經典,《論語》是“基礎課”,《孟子》是“提高班”,《中庸》代表“儒家文化的精微處”,不啻是“研究班”。“《中庸》有3544個字,要一字不繞地讀出其微妙處,頗難。但真能這樣去讀,則樂在其中且其樂無窮,一輩子受用。”所以作者字字斟酌,務求平實,宛現(xiàn)“中庸”的精神。書末有三個“附錄”。一是從《禮記正義》中輯出古本《中庸》,二是朱熹的《中庸章句集注》,可供學者比較參究,三是《中華現(xiàn)代禮儀》。

         

        封面上“我們時代的中庸”一行字表達了古為今用之意,第三個附錄《中華現(xiàn)代禮儀》正體現(xiàn)了這一點。魏承思根據(jù)《中庸》的精神提煉出能夠為我們今天借用的十條禮儀規(guī)則,從儀容、儀態(tài)、應對到婚喪儀式等,我覺得非常切合日常日用,若能實行,禮義之邦將容光煥發(fā),善莫大矣。

         

        魏承思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師從楊廷福先生,打下國學根底,陸續(xù)發(fā)表了《佛教的現(xiàn)代啟示》《佛教與人生》等著作,后來因緣際會成為南懷瑾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太湖大學堂任教,講授國學經典,著述不斷,有《中國佛教文化論稿》《國學演講錄》等,更傳承了南師的文化通觀、兼容并包的世界襟懷,而新問世的《荀子解讀》更顯出他的“國學”精進不已,別有一番重估傳統(tǒng)的氣概。

         

        《荀子解讀》三十萬字原是在同濟大學的授課講稿,共10講84節(jié)。講法上不像前兩種對文本逐句講解,而以問題著手,大氣開合,不乏某種論爭風格。我們知道,歷來對于《荀子》聚訟紛紜,荀子雖屬儒家,但被儒家正統(tǒng)所排斥。在諸子中,與《管子》同樣難讀,內容更為廣泛,涉及哲學、倫理、政治、法律、經濟、軍事、教育、文學、邏輯各個領域。魏承思探究《荀子》的動力之一就是要做到“通觀”,這也是南懷瑾的教導。他指出,迄今對于《荀子》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個方面,或片言只語,“很少有人能把整部書打通了,來解讀荀子完整的思想體系”。

         

        第一講討論荀子的“性惡論”,充分表明《荀子解讀》的問題意識及其挑戰(zhàn)性。魏承思指出,戰(zhàn)國時期禍亂相尋、弱肉強食,孟子的“性善論”雖然動聽,但無濟于事。荀子揭示“性惡論”,正是基于對人性弱點的透徹理解。他強調“禮”與“法”的辨證關系,主張在禮義的原則下輔之以法治,才是振作人性、重振社會秩序的有效方案。荀子以性惡論為基礎重構禮樂制度,真正繼承了孔子的思想,為儒家發(fā)展帶來新的契機。

         

        魏承思表示:“我所以選擇講《荀子》,就是要顛覆今天的儒家觀,讓你們了解統(tǒng)治過去二千多年思想的儒家本來面目是什么?!蓖ㄟ^廣征博引、條分縷析的講解,我們看到一個嶄新的荀子:其禮法并舉的思想開創(chuàng)了漢代儒法合流的先河,以孔子的儒家思想為本,也吸收了道、法、名、墨、兵諸家之長。根據(jù)魏承思的精辟總結,荀子思想具有博學深思、批判精神、兼容并包與重視實踐的特征。他說:“最后一點,與思孟、程朱一派儒學大師相比,荀子思想更接地氣。他的全部學說都是圍繞著當時政治展開的,關注社會現(xiàn)實,面對社會矛盾,力圖解決社會問題,以達到國治民安的實效?!边@些闡述不僅大大翻新了我們對荀子、對儒家傳統(tǒng)的既有認知,對于我們當下的文化建設也必定帶來新的思想能量。

         

        近年來承思身居香江一隅之地,大隱都會,坐觀云起,秉承大師遺志,繼續(xù)傳播“國學”,卓然有成,對于發(fā)揚經典是一份珍貴,對時代也是一份福祉。

         

         

        責任編輯:近復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