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寇丹】人性良知與文化根脈

        欄目:書評讀感
        發(fā)布時間:2019-08-17 19:06:08
        標簽:人性良知、文化根脈

        人性良知與文化根脈

        作者:寇丹

        來源:“許石林”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七月十六日乙酉

        ??????????耶穌2019年8月16日

        ?

        現(xiàn)在報刊或電視諸如《鄉(xiāng)土》、《記住鄉(xiāng)愁》,包括味道鄉(xiāng)情一類的節(jié)目多了起來。不過總覺得在多姿多彩和新奇的表象之余,少了點中華各民族、地域都該有的一條根。沒有根,就像不少旅游景點外豎著一塊大木板,畫上龍袍錦衣,添上冠冕霞披,只在頭部挖了個洞,讓你花錢把自己的腦袋伸進去拍一張照,讓你得到一刻的虛榮之快,似乎自己真成了皇權(quán)在握,恩寵在身的人物可慰一生來騙騙自己。

        ?

        有這么個想法是從許石林先生好幾本書里啟發(fā)思考得來的。幾年來他陸續(xù)寄來寫他家鄉(xiāng)陜西蒲城的山土草木、瓜李桃杏、面條蒸饃、攪團烙餅……幾筆略過其形質(zhì)特色之后,說的是人對它們的感情,又借它們在人際迎來送往,接茶敬酒的聲色中,傳達出一種中華的美德,也就是民族文化的總根子——禮。有禮就有了理,有了規(guī)矩秩序,就體現(xiàn)了一個人或一個村子的德行。

        ?

        我平時床頭總有幾摞書,睡前不看上一時半會就睡不著覺。許石林的書是常住戶口不更換的,因為每篇都精短,又耐咀嚼,能把司空見慣最平常的東西,通過他幽默俏皮,古今穿越,乃至拍案怒罵的犀利筆鋒來宣泄不平,讓人看了共鳴解氣,痛快酣暢。更讓人思考為什么人們會失去生活中該有的禮教德化后還渾然無知跟著嚷嚷。他曾告訴我,有一年回老家組織安排了一次純傳統(tǒng)的當?shù)匕輭鄱Y儀。這種失傳或已簡化的禮儀讓老人們參與得老淚縱橫,讓年輕的一代觸摸,感知到了“根”的可貴必要。中國各地各民族的人,往往就是通過一碗手搟面,一個蒸饃,一雙筷子或盤碗的安放位置來讓無形的禮與根在開枝散葉,根莖延綿。

        ?

        我是北方人久居杭嘉湖地區(qū)。逢年過節(jié)也禮尚往來。有時手上提幾個漂亮的大禮盒上門互道幾句客套空話,打開禮盒一看是一大塊厚厚的泡沫上剜幾個洞,里面塞幾個果子或二兩裝的酒或油,那重量遠不如許石林老家的一個精心巧制的禮饃。就跟伸頭拍照片一樣,騙人矇己的作偽當下正大行其道,禮失,誠何在?

        ?

        有文必應(yīng)化于人的言行才于人有益。許石林的書一版再版,說明國人大多是良知未泯,他才情橫溢,洞察了當下社會的頑疾,他對比歷史會讓人驚醒出汗。

        ?

        許石林居深圳鬧市,慣聽八面來風,卻不忘陜西黃土撲面的淳樸鄉(xiāng)村,不忘那里的種種生活細節(jié)與待人接物的傳統(tǒng)禮儀并為之歌之頌之。一飲一啄,婚嫁喜喪在日常用度上符之于禮,才顯偉大深厚。這不是攬一些贊助造個祖廟碑,鄉(xiāng)賢祠,豎立幾根功名旗桿可以取代的。生活中的禮教智慧,一地的鄉(xiāng)土宗風,都要良知與根脈,才能滿街皆學問,道與德無處不在。

        ?

        寇丹2019.3八十六于湖州

        ?

        ?

        責任編輯:近復

        ?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