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到底長什么樣
作者:李友生(山東工藝美院教授。作者創(chuàng)作的“智者行仁”孔子雕塑榮獲首屆山東省外事禮品展一等獎)
來源:《齊魯晚報》
時間:西元2013年01月22日
▲“智者行仁”孔子雕塑
孔子的風貌是多面的,他既有儒雅博學的一面,又有威而不猛的一面。溫良是外在,剛毅是內涵。要把這二者統(tǒng)一起來,確實是一個難題。
在我?guī)资甑乃囆g生涯中,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了不同的孔子形象,尤其是近期所創(chuàng)作的“智者行仁”孔子像,突破了兩千多年來孔子的固定形象,通過對孔子的理解,我想和讀者朋友們分享一下創(chuàng)作孔子像的歷程,尤其是“智者行仁”孔子像的創(chuàng)作思路。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我大約先后創(chuàng)作了十幾尊大小不一的孔子像。隨著閱歷的加深,對孔子的理解逐漸有所變化,雕塑塑造手法也與過去有所不同,創(chuàng)作的孔子藝術形象自然有所差異了。
大眾對孔子的形象認知基本是比較統(tǒng)一的,因為他是一個社會公眾人物。歷史上,有宋版,也有元版,但大眾熟知的還是相傳為唐代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像。這些先人創(chuàng)作的形象為我創(chuàng)作孔子像提供了有益的參考。傳為吳道子版行教像的孔子比較謙恭,大家更傾向于他比較謙恭一點。但是從藝術的個性來講,宋、元兩個像的藝術成就在某些方面更有氣象,豪氣更盛。并不是說它們比吳道子版的藝術成就高,只能說彼此有不同的風格、不同的神韻。
最初我創(chuàng)作的幾個孔子像,比較尊重社會公眾對孔子像的認知,比如泉城廣場我所創(chuàng)作的孔子像,強調恭而安、威而不猛,追求嚴謹,比較傳統(tǒng)。
但去年在創(chuàng)作雕塑“智者行仁”時,我腦子中出現(xiàn)了孔子的多個形象:一是質樸的、平民的孔子,二是博學大家、氣象萬千的孔子。一方面,孔子是中國文化的集大成者。如果說中國文化要找一個符號型的人物,那就是孔子,這是無可替代的。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這并不是孔子個人形象的問題,而是代表中國文化先賢、哲人的問題,代表中國氣派的問題,這就對藝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孔子的風貌是多面的,他既有儒雅博學的一面,又有威而不猛的一面。溫良是外在,剛毅是內涵。要把這二者統(tǒng)一起來,確實是一個難題。
如上所說,創(chuàng)作孔子像的時候,既要表現(xiàn)出他的溫良恭儉讓,又要威猛;既要表達出他表面上的謙恭,又要表達出他“蕩胸生層云,胸中有丘壑”的哲人形象。這種矛盾的統(tǒng)一,是處理孔子像最困難的地方。
雕塑得過于謙恭,跟街上一個笑瞇瞇的退休老頭一樣,那就傳達不出孔子的氣概;倘若把它做得過于威嚴,那又與儒家的本真、最容易理解的“溫良恭儉讓”相去甚遠。怎么使這二者結合起來,是我從一開始就考慮的問題,也是我所竭力表達的形象。創(chuàng)作出來之后,我感覺作品傳達出了幾分。
從去年開始,我在頭腦中打破了孔子形象的既定模式。從動態(tài)、臉型到各個方面,打破人們腦子中固有的孔子形象?!爸钦咝腥省笔亲鹦∠?如果處處雕琢得精巧細致,那就會流于淫巧,格調就會比較低。所以越是做小像,越是要放開,越是要強調藝術感。
為此,我做了幾個方面的努力:第一,打破孔子像寫實的比例關系。一般地說,按現(xiàn)代通行做法做標準孔子像,身長一般都在7.5—8.5個頭,這是雕塑的常識性知識。這個像大概在4—5個頭左右。這種雕塑夸大了頭部特征,強調孔子面部神態(tài)。由于強調了重點,更好地烘托出了孔子整個人物的神韻氣質。
第二,從手法上,盡量放松,不求面面俱到,除面部外,其他盡可能簡約。匠人與藝術家的區(qū)別在于藝術家懂得“知止”。此像整體味道簡約古樸,衣飾處理很概括放松。越是不確定的東西,越能誘導觀者的想象力,使人們用自己的想象和經驗去補充孔子的形象。這也可以說是有些“寫意”吧。寫意一點,交代得似是而非一點,手法盡可能放松、自然、質樸,這樣就讓人容易感覺到一種拙樸之氣。越是拙樸,在審美層次上就越高。
第三,鄭板橋總結畫石藝術技巧為“丑而雄,丑而秀”,這在平常人看,就有幾分“丑”的意味了。“智者行仁”像也追求幾分“丑”的表現(xiàn)手法,這更彰顯了孔子的“瑰麗大觀”。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里面人們都喜歡美的形象,藝術恰恰相反,應該尋求幾分脫離生活常規(guī)的、略帶缺陷的形象。這種殘缺的美往往就具有更強的藝術感染力和震撼力。曲阜大成殿供奉的那個很“丑”的孔子像就是很典型的。
第四,“智者行仁”像還有幾分怪異。所謂“人有異相必有異能”,“奇人異相”,很多長相怪異、奇特之人,往往都是經綸奇才。而且放到藝術角度講,要想讓作品叩擊心靈,必須要有突出的藝術特征,如果藝術沒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表現(xiàn)力將是很單薄平庸的。所以綜合這幾個方面,“智者行仁”孔子像就得讓它有幾分丑,有幾分奇,質樸里面帶著大家氣象,看似漫不經心卻又暗藏著許多訴求。手法盡可能輕松、自然,不矯揉造作,不拘謹小氣,不著痕跡,大方無隅,感覺把孔子的精神氣質基本勾畫出來的時候,戛然而止。從動態(tài)上講,動作不大,頭稍微一轉,身體是很完整的一個結構,十分質樸的動作。恬淡自然的衣紋,不加任何定義的刻畫和描繪,整體感覺傳達出孔子的精神氣度來,點到為止。
所以,孔子“智者行仁”像的一個重要社會功能就是人們因欣賞孔子像而聯(lián)想到儒學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對中國傳統(tǒng)精神的流失是一種反思,能使公眾更好地返璞歸真,向儒學汲取精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從大的方面來講,有利于社會穩(wěn)健,有方向地前進。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