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筆書院2023年第十三期讀書簡報
來源:“海南落筆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初三日戊申
耶穌2023年10月17日
2023年10月15日上午九點,落筆書院舉行了本學(xué)期第三次讀書會。全體師生向大成至圣先師行禮后,一同繼續(xù)研讀并讀完《經(jīng)解》和《哀公問》篇。本次書會由王立葳同學(xué)對本次所讀內(nèi)容進行串講,隨后,其他師生依次分享自己的闡釋和觀點。
體育學(xué)院康體2101的王立葳同學(xué)首先對“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進行解讀,孔子通過觀察民情、民風(fēng)來推斷是哪種禮樂教化的結(jié)果,可以看出孔子認(rèn)為民眾是可以教化的,這與后世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責(zé)孔子是愚民思想不符。并通過“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dāng)?;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庇纱私忉尶鬃訛楹瓮瞥缰芏Y,孔子生活在禮樂崩壞的時代,文化危機,但沒有新的文化和制度可以引領(lǐng)天下太平和國家安定,此時恢復(fù)周禮以維持社會穩(wěn)定是一種道路。并認(rèn)為孔子對魯哀公說“大昏為大”是出于“正名”的考慮,以此來勸諫哀公。
已畢業(yè)留三亞市工作、特意周末返校讀書的包玉辰學(xué)長認(rèn)為《經(jīng)解》一章主要講了六經(jīng)的教化作用,并重點闡述了禮的重要作用。長幼,君臣,父子有序需要統(tǒng)治者自己做好表率,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栋Ч珕枴穭t進一步具體講了如何做君,即君以身正,則百姓通。并表示在閱讀完《經(jīng)解》后感覺現(xiàn)在的信息太多且太雜,不能像古人那樣只通過六經(jīng)就能達到一個和諧純真的狀態(tài)。
社會學(xué)院行政2101的潘梓晨同學(xué)認(rèn)為,“五經(jīng)”是教化人的不同方面,目的是培養(yǎng)“完人”。教化存在一個“度”,這個“度”是一個界限、一個標(biāo)準(zhǔn)。超過了“度”就會達到一個極端,若不及,也無法達到教化的效果。因此,只有把握好了“度”,才能達到中庸的效果??鬃诱J(rèn)為“人性本善”,所以教化的目的是引導(dǎo)人們棄惡揚善。她認(rèn)為,求真向善是“人性”區(qū)別于“動物性”最本質(zhì)的特征。當(dāng)人性的善良受到了惡的因素影響,人們會與其抗?fàn)帯1热?,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個完美的人,所以撒謊者后會尋找另一個謊言去找補,這就是人們在潛意識中的善惡抗?fàn)帯?o:p>
盛寶學(xué)院經(jīng)濟與金融專業(yè)2201的張節(jié)同學(xué)認(rèn)為《經(jīng)解》主要強調(diào)的是禮的作用,全篇都是圍繞著禮的作用而展開。開篇第一段就強調(diào)了學(xué)習(xí)禮的各種功能和作用,后面又指出禮是稱王稱霸的手段,只有憑借禮才能夠?qū)崿F(xiàn)稱王稱霸的意愿,認(rèn)為禮是治民之“器”。下面又指出禮的規(guī)范作用,進一步說明將禮運用到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就能夠“安上治民”。最后借《易》中“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繆以千里?!眮碚f明禮的重要性。
社會學(xué)院社會2301的藺睿熙同學(xué)首先分析了《經(jīng)解》和《哀公問》兩篇文章的共同點,兩篇文章都說明了“禮”的重要性。然后對《經(jīng)解》開頭的文段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教育對個人及社會的重要性。并指出對于任何書都不應(yīng)該迷信,并引用了孟子的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同時閱讀任何書時都應(yīng)懷揣仁德之心,不應(yīng)用書中知識去做壞事。接著,藺睿熙同學(xué)關(guān)注到文中孔子關(guān)懷底層民眾的思想,否定了當(dāng)代不少人認(rèn)為孔子僅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觀點。他還發(fā)現(xiàn)《禮記》中孔子思想與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墨子“兼愛”思想的共通之處。最后,藺同學(xué)贊揚了文中魯哀公謙虛的優(yōu)良品格。
社會學(xué)院心理2101的王浩旭同學(xué)在閱讀全文后表示原本對孔子存在一些偏見,認(rèn)為其局限于禮與教條。但是這兩篇內(nèi)容讓他看到了孔子思想的開明與通透之處。孔子提出的“人道”與“天道”概念,實際上與老子追求的“道”是一致的,只是側(cè)重點不同。孔子更注重人倫道德方面,但終歸道是一體的??鬃訌娬{(diào)人性修養(yǎng),提倡仁愛與禮法,這源自他的天人合一思想,認(rèn)為合乎天道的人倫秩序才能使個人與社會達到和諧。當(dāng)前社會存在的種種問題,實際上是人違背了天道和天性而造成的。他表示孔子學(xué)說為我們提供了重建社會秩序、回歸道德規(guī)范的啟示。
管理學(xué)院技術(shù)造價2101的羅文博同學(xué)提到了他對“大昏為大”的理解,并指出現(xiàn)實中很多人未能做到這些方面;對于婚禮的重要性,他覺得在現(xiàn)代社會重視程度可能相對較低,因為現(xiàn)在很多人結(jié)多次婚,而不是一次婚,這可能是教育缺失的原因。
社會學(xué)院社會2301的高翠娥同學(xué)對全文進行了梳理,《經(jīng)解》開篇以六經(jīng)為載體,記敘了孔子對其性質(zhì)的探究以及其人民教育感化作用的體悟。下段轉(zhuǎn)而講述為王之道。最后一段,則指明了“禮"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總體來說《經(jīng)解》,旨在闡述儒門諸經(jīng)的教化功能。內(nèi)容從六經(jīng)的特點入手,分析其對人民有不同的教化作用,進而引申出在王道、治國兩個方面依禮、用禮的重要性。其核心思路是治國、教化之道?!栋Ч珕枴酚涊d魯哀公與孔子問答之辭?!鞍Ч珕枴比旨仁菢?biāo)題,也是貫穿行文的主旨。全篇以魯哀公問,孔子答的形式記錄,所問可答是關(guān)于禮、政之事。開篇哀公向孔子詢問什么是“大禮”,孔子分古之君子與今之君子兩個方面來回答哀公的問題。詢問完禮義之后,哀公接著詢問孔子“人道"的核心。其次,哀公就國君娶妻是需要盛服親迎這一方面表達了質(zhì)疑,認(rèn)為這是過于隆重的表現(xiàn),而孔子則堅持強調(diào)昏禮是合二姓之好、繼先圣之后的重大禮儀。后孔子又為哀公解釋為何婚姻是國政之本,最后哀公就敬身——成親——成身的次序向孔子發(fā)問,至此,哀公學(xué)習(xí)到了為政之道,于是向孔子討教天道。
人文學(xué)院劉佳佳老師表示《經(jīng)解》是對前面各種禮節(jié)的解釋,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眼光去看待,會覺得生活在古代“太累了”,這是時代背景所造成的,而《經(jīng)解》正解釋我們看似復(fù)雜的禮節(jié)的背后的作用,如制定朝覲之禮,是用來表明君臣之間的名分。并認(rèn)為哀公問的問題對應(yīng)儒家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路徑。最后從說文解字的角度解釋天、地、人三者,天在人的上面多了一橫,代表著從一從大,是至高無上的代表,地是從土,表示承載萬物,而人是行立于天地之間,是“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這也是很多學(xué)說的哲學(xué)基礎(chǔ)。
學(xué)術(shù)服務(wù)中心陳彥軍老師認(rèn)為《經(jīng)解》主要分三段并前后并無太大的關(guān)聯(lián),并認(rèn)為《六經(jīng)》不單是指六本書,而且是具有更廣泛的意義,是無所不包的,可以涵蓋人生天地間的方方面面,既包括有形的文本,也包括無形的文本和各種禮節(jié)。認(rèn)為“天子者,與天地參”是強調(diào)的天子內(nèi)在的德要配位,也是對天子的約束。又從“昏姻之禮”出發(fā)表示現(xiàn)代社會缺乏婚姻之禮的教育,從而導(dǎo)致年輕人遇事不懂而退避的現(xiàn)象。他認(rèn)為“人道政為大”不僅是孔子對哀公的身份而講,對我們普通人也有教育意義,并非從政才有政的問題,孔子對哀公問政的回答也非具體的政事,而是講正身齊家,“政者,正也”,借此讓大家思考人和政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講到“霸王之器也”中的“霸”字含義,古代“霸”字有伯的含義,是指古代諸侯統(tǒng)治一方,諸侯以一方利益而假仁假義來號令天下,故而可引申為霸道,而王則是天下歸往。
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王宏海老師最后總結(jié)《經(jīng)解》概括了《六經(jīng)》正、反、合的模式,恰當(dāng)?shù)慕饨?jīng)才能有益大眾社會,反之,欲速則不達,故用《易》語:“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謬以千里”?!督?jīng)解》還明確指出,家國天下模式中天子的政治地位、責(zé)任、儀范與天下百姓息息相關(guān),關(guān)鍵在禮之于正國。如何正國?“發(fā)號出令而民說、上下相親、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除去天地之害”這就是政治。基于此,才能禮樂教化,分層施為,而后家和國泰民安。
《哀公問》以哀公與孔子的問答為例,闡釋戰(zhàn)國后期與漢代的儒家治國理念,以荀學(xué)“隆禮重法”、“敬德保民”為核心,參道家學(xué)說合曾子氣象,綜合成儒家的禮學(xué)之道。顯然,儒家治理思想是基于親緣為同心圓的不斷拓展的宗法社會為前提的,而在現(xiàn)代化過程中受到極大的挑戰(zhàn)。這是今天我們?nèi)寮冶仨毣卮?,這也是“兩個結(jié)合”的必要性所在。
本周所讀內(nèi)容及譯文
原文: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yuǎn),《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潔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繁;《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于《詩》者也;疏通知遠(yuǎn)而不誣,則深于《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于《樂》者也;潔靜精微而不賊,則深于《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于《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于《春秋》者也?!?o:p>
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圣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huán)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对姟吩疲骸笆缛司?,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贝酥^也。發(fā)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禮之于正國也:猶衡之于輕重也,繩墨之于曲直也,規(guī)矩之于方圜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guī)矩誠設(shè),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奸詐。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xiāng)里則長幼有序??鬃釉唬骸鞍采现蚊瘢朴诙Y?!贝酥^也。
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xiāng)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枰鲋Y,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dāng)?;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xiāng)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斗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dāng)∑鹨印?o:p>
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遠(yuǎn)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兑住吩唬骸熬由魇?,差若毫厘,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哀公問于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不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笨鬃釉唬骸扒鹇勚好裰缮?,禮為大。非禮無以節(jié)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shù)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然后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jié)。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然后言其喪算,備其鼎俎,設(shè)其豕臘,修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節(jié)丑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實無厭,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盡,午其眾以伐有道;求得當(dāng)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為禮也?!?o:p>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為大?!惫唬骸案覇柡沃^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yán)。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公曰:“寡人雖無似也,愿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圣之后,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內(nèi)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后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國家順矣?!?o:p>
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惫唬骸案覇柡沃^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其親之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o:p>
公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惫唬骸案覇柧雍钨F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公曰:“寡人蠢愚,冥煩子志之心也。”孔子蹴然辟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后罪何?”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譯文:
孔子說:“進入一個國家,就可以知道這個國家教化的情況。如那里的人們溫和柔順、純樸忠厚,那就是受了《詩》的教化。如果是開明通達、博古通今,那就是受了《書》的教化。如果是心胸舒暢、輕松和善,那就是受到了《樂》的教化。如果是清靜精明、細(xì)致入微,那就是受了《易》的教化。如果是謙恭辭讓、莊重嚴(yán)肅,那就是受了《禮》的教化。如果是善于辭令、議論是非,那就是受了《春秋》的教化?!啊对姟返谋锥嗽谟谑谷擞掴g,《書》的弊端在于浮夸不實,《樂》的弊端在于使人奢侈,《易》的弊端在于傷害正道,《禮》的弊端在于紛繁瑣碎,《春秋》的弊端在于造成混亂。如果為人溫和柔順、純樸忠厚而又不愚鈍,那就是深刻地理解了《詩》;開明通達、博古通今而又不浮夸,那就是深刻地理解了《書》;心胸舒暢、輕松和善而又不奢侈,那就是深刻地理解了《樂》;清靜精明、細(xì)致入微而又不害正道,那就是深刻地理解了《易》;謙恭辭讓、莊重嚴(yán)肅而又不煩瑣,那就是深刻地理解了《禮》;善于辭令、議論是非而又不混亂,那就是深刻地理解了《春秋》。”
天子是與天、地并列為三。他的光輝可以與日月齊明,光芒照耀四海,無微不至。在朝廷上,他開言必講仁圣禮義之事;退朝之后,必聽中正和平之樂;走路之時,身上的佩玉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響;登車之時,車上的鶯和發(fā)出悅耳的聲響。升朝與退朝,都按禮行事;走路與登車,都有一定規(guī)矩;百官各得其所,萬事井然有序?!对娊?jīng)》上說:“我們的國君是個仁善君子,他的言行從不走樣。因為他的言行從不走樣,所以是四方各國的好榜樣。”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天子發(fā)號施令而百姓衷心擁護,這叫做“和”;上下相親相愛,這叫做“仁”;百姓想要的東西不用開口就能得到,這叫做“信”;為百姓消除天災(zāi)人禍,這叫做“義”。義與信,和與仁,是稱霸稱王的工具。有稱霸稱王的志愿,而無稱霸稱王的工具,是達不到目的的。
用禮來治國,就好比用秤來稱輕重,用繩墨來量曲直,用規(guī)矩來畫方圓。如果把秤認(rèn)真懸起,是輕是重就騙不了人了;把繩墨認(rèn)真拉起,是曲是直就瞞不了人了;把規(guī)矩認(rèn)真用起,是方是圓就一目了然了。君子如果能認(rèn)真地依照著禮來治國,就不會被奸邪的伎倆所欺騙了。所以重視禮、遵循禮,就叫做有道之士;不重視禮,不遵循禮,就叫做無道之民。禮也就是叫人遵循恭敬辭讓的道德。在宗廟里奉行禮,必然虔誠恭敬。在朝廷上奉行禮,必然使尊貴的人和卑賤的人都安心于自己的職位。在家庭里奉行禮,必然使父子親密、兄弟和睦。在鄉(xiāng)鄰里奉行禮,必然使長輩和幼輩不會亂了次序??鬃诱f:“要想安定君主的地位,治理民眾,沒有比用禮更好的了?!边@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所以制定了朝覷之禮,是用來表明君臣之間的名分;制定了聘問之禮,是用來讓諸侯互相尊敬;制定了喪祭之禮,是用來表明臣子不應(yīng)忘記君親之恩;制定了鄉(xiāng)飲酒之禮,是用來表明尊老敬長的道理;制定了男婚女嫁之禮,是用來表明男女的有所區(qū)別。禮,可以用來消除禍亂的根源,就好比堤防可以防止河水泛濫那樣。所以,如果認(rèn)為早先的堤防沒有用處而加以破壞,一定會釀成水災(zāi);認(rèn)為老輩子的禮沒有用處而廢棄不用,一定會導(dǎo)致天下大亂。所以說,如果廢棄男婚女嫁之禮,夫婦之間的關(guān)系就會遭到破壞,而淫亂茍合傷風(fēng)敗俗的壞事就多了;廢棄鄉(xiāng)飲酒之禮,就會導(dǎo)致人們沒老沒少,而互相爭斗的官司就多了;廢棄喪祭之禮,就會導(dǎo)致作臣子的忘掉君親之恩,而背叛死者、忘記祖先的人就多了;廢棄朝勤、聘問之禮,就會導(dǎo)致君臣之間的名分喪失,諸侯的行為惡劣,而背叛君主、互相侵陵的禍亂就會產(chǎn)生了。
所以禮的教化,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它禁止邪惡是在邪惡處于萌芽狀態(tài)時就開始了,它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日積月累地棄惡揚善,所以先王對它非常重視?!兑住飞险f:“君子非常重視事情的開始。開始的時候盡管只是一點不起眼的差錯,結(jié)果卻會導(dǎo)致極大的禍害?!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哀公問于孔子說:“大禮究竟是怎么樣的呢?君子在談到禮的時候,為什么態(tài)度是那樣地恭敬呢?”孔子回答說:“我孔丘只是一個普通百姓,沒有資格來談?wù)摱Y?!卑Чf:“不必謙虛。請您一定講一講?!笨鬃诱f:“本人聽說:人活這一輩子,最要緊的就是禮。沒有禮,就無法按照一定的規(guī)矩敬奉天地之間的鬼神;沒有禮,就無法辨明君臣、上下、長幼的地位;沒有禮,就無法區(qū)別男女、父子、兄弟之間的親屬關(guān)系,以及姻親、朋友之間交情的厚?。灰虼酥?,君子在談到禮的時候,就態(tài)度十分恭敬。然后才盡其所能來教導(dǎo)百姓,使他們不失時節(jié)地按禮行事。有了成效,然后再講究什么樣的人使用什么樣的宮室雕刻、用什么樣的族旗、穿什么樣的禮服,以區(qū)別尊卑上下等級的不同。百姓既都順從君子的領(lǐng)導(dǎo),然后給他們講解喪葬之禮,使他們準(zhǔn)備好鼎姐之類的祭器,準(zhǔn)備好豬肉干肉之類的祭品,修建宗廟,逢年過節(jié),虔敬地按時祭祀,并借以排好族人的輩分。此后,就教導(dǎo)他們在合適的地方安居,穿適合自己身份的衣服,住的房子不要太高大,乘的車子不要雕飾什么圖案,用的器物不要雕飾什么花紋,吃飯也不要太講究,不但教導(dǎo)百姓如此,君子自己也不能奢侈,以與民同利。從前的君子就是這樣行禮的?!?o:p>
哀公聽了這話就問道:“現(xiàn)在的君子為什么不這樣作呢?”孔子說:“今天的君主喜好財富,貪得無厭,淫樂無度,懶惰傲慢,非把民眾的財力耗盡不可。違背眾人的心愿,侵害有道的人,只求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擇手段。從前君主是照我前面所說的那一套做的。而現(xiàn)在君主卻是照剛才所說的這一套做的。如今的君主,沒有肯實行禮教的了?!?o:p>
孔子陪坐在哀公身邊。哀公問道:“請問人倫之道,哪一條最重要?”孔子聽了以后肅然動容地回答道:“您問到這句話,那便是百姓有福了。臣豈敢不認(rèn)真回答呢?人倫之道,最重要的便是‘政’這一條最重要?!卑Ч珕柕溃骸罢垎柺裁唇凶觥疄檎??”孔子回答說:“所謂政,就是‘正’的意思。國君自身正,那么老百姓也就跟著正了。國君的所作所為,就是老百姓的榜樣。國君所不做的事,老百姓自然也不會去做。”哀公又問:“請問應(yīng)該怎樣去為政呢?”孔子回答道:“夫婦有別,父子相親,君臣相敬,這三件事做好了,所有的其他事情也就跟著做好了。”哀公說:“寡人雖然不肖,卻很愿意聽一聽做好這三件事的辦法??梢灾v一講嗎?”孔子回答說:“古人的為政,把愛護他人看得最重要。要做到愛護他人,禮最重要。、一要做到禮,敬最重要。要做到不折不扣的敬,大昏最重要。大昏是最最重要的了!大昏的曰子來到,‘要戴著禮帽穿著禮服親自去迎娶,這是表示親她的意思。所謂親她,實質(zhì)上就是尊敬她。所以君子以尊敬為親,拋開尊敬也就是拋開了親。沒有愛也就沒有親,沒有敬也就沒有正。愛與敬,大概就是為政的根本問題吧!”
哀公說:“請問怎樣施行政治呢?”孔子說:“夫妻有分際,父子有恩情,君臣相敬重,這三者做得端正,那么其他一切事情也就都好辦了,”哀公說:“寡人雖不肖,愿領(lǐng)教如何做到這三點的方法,是否可以呢?”孔子說:“古人施行政治,首要的是做到愛人;要做到愛人,首要的是禮;要治禮,首先是要恭敬;恭敬的表現(xiàn),首先在于大婚之禮。大婚之禮是極其重要的。大婚到來的時候,君主要穿上禮服親自去迎接,是要表示對于對方的親愛。向?qū)Ψ奖硎居H愛,也是希望得到對方的親愛。所以君子以恭敬的態(tài)度迎親,如果舍棄恭敬的態(tài)度,也就會失掉對方的親愛。沒有愛,關(guān)系就不親密;不恭敬,行為就不端正。所以仁愛和恭敬,大概就是政治的根本吧!”哀公說:“我想問一句,像您說的這樣,君主要穿了禮服親自去迎親,是否太隆重了?”孔子嚴(yán)肅地回答:“兩姓結(jié)為婚姻,為前代圣主傳宗接代,成為天地宗廟社稷的主人,這么大的事,您怎么能說太隆重了呢?”哀公說:“我太愚鈍了,不愚鈍,也不會來向您請教。我想提問,又找不到適當(dāng)?shù)霓o語,請您還是接著說吧!”孔子說:“天地不配合,萬物就不能生育。大婚,就是為千秋萬世生育后代呀,您怎么能說太隆重了呢?”孔子進一步說道:“君主和夫人,在內(nèi),治理宗廟祭祀,功德足以和天地神明相配;出外,發(fā)布朝政命令,足以使上上下下都能恭敬聽命。這樣內(nèi)外都有了禮,臣子有失職之事,可以糾正;國君有錯誤,可以復(fù)興。所以說施行政治要以禮為先,禮是政治的根本?!笨鬃佑终f道:“從前夏商周三代圣明天子執(zhí)政的時候,都很尊重他們的妻和子,這是有道理的。所謂‘妻’,是祭祀父母時的主婦,敢不尊敬嗎?所謂‘子’,是父母的后代,敢不尊敬嗎?君子對一切都應(yīng)該尊敬,而尤其以尊敬自己為重要。因為自己的身體是直接從父母這個根本上長出來的枝干,敢不尊敬嗎?不能尊敬自己,也就是傷害了父母。傷害父母,就是傷害了根本。傷害了根本,枝干也就要跟著滅亡。自身和妻、子三者,也是百姓的象征。由自身要推想到百姓,由自己的兒子要推想到百姓的兒子,由自己的妻子要推想到百姓的妻子。君子如能實行這三點,禮就會遍行于天下,過去周太王就是這樣做的。能這樣做,國家就安定了?!?o:p>
哀公問道:“請問什么叫做尊敬自身呢?”孔子回答說:“君子說錯的話,老百姓就會當(dāng)作圣旨;君子做錯的事,’老百姓也會當(dāng)作榜樣。君子如果能夠不說錯話,不作錯事,老百姓就會不待命令而做到恭敬。如此這般地做了,就是能夠尊敬自身了。能夠尊敬自身,也就是給父母臉上爭光了?!卑Ч珕柕溃骸笆裁唇凶鼋o父母臉上爭光?”孔子回答說:“所謂‘君子’,是人的一種美名。百姓送他這樣一個稱呼,說他是、‘君子之子’,這也就是使其父母成為君子了,這就是給他的父母爭得美名了?!笨鬃佑纸又f道:“古人的為政,把愛人看得最重要。不能愛人,人將害己,這樣就不能保護自身。不能保護自身,就不能安居樂業(yè)。不能安居樂業(yè),就難免不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就不能成就自身?!?o:p>
哀公問道:“請問什么叫做成就自身?”孔子回答說:“凡事都不做錯,就叫成就自身?!卑Ч謫柕溃骸罢垎柧訛槭裁茨窍榈乜粗靥斓滥??”孔子回答說:“看重它的永不止息,就好像曰月的東升西落永不止息,這就是天道??粗厮拈_通無阻,保持永久,這就是天道??粗厮臒o所作為而萬物皆成,這就是天道??粗厮娜f物皆成而又明明白白,這就是天道?!卑Чf:“寡人愚蠢不開竅,這是您心里有數(shù)的,所以請您多加指教?!笨鬃勇劼牬搜跃瓦B忙離開座位慚愧不安地說:“仁人凡事不犯錯誤,孝子凡事不犯錯誤。所以仁人的孝敬父母如同孝敬上天。敬愛上天如同敬愛父母,所以孝子能夠成就自身。”哀公說:“寡人很高興聽到您這一番高論,以后(盡量)不犯類似的錯誤怎么樣?”孔子回答說:“您能講出這樣的話,真是作臣子的福氣?。 ?o:p>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上一篇】落筆書院2023年第十二期讀書簡報
【下一篇】落筆書院2023年第十四期讀書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