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落筆書院2023年第二十期讀書簡報

        欄目:青春儒學
        發(fā)布時間:2023-12-13 20:41:59
        標簽:

        落筆書院2023年第二十期讀書簡報

        來源:“海南落筆書院”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四年歲次癸卯九月廿六日辛未

                  耶穌2023年12月9日

         

        2023年12月3日上午九點少長咸集,于落筆書院舉行了本學期第十次讀書會。全體師生向先賢孔子行禮后,共同研讀《禮記·大學》篇的開篇經(jīng)文內(nèi)容。通過對這一篇章的研讀,在場師生無不感慨先人哲思之精、廣益之深。以至于師生們有感而發(fā),依次各抒己見。

         

         

         

        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王宏海老師強調(diào)大學之道與先前學習的中庸之道,以及誠、仁、勇的原則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在大學之道中可以直接體會,如想要做到正心就要做到誠意。王老師對當下“反智現(xiàn)象”進行了批判,指出儒家是實用之學,必然有其社會意義、歷史意義和個人的切身體會。王老師還強調(diào):“欲誠其意先致其知”,一定要先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就是對世界自然的模仿和概括提煉以達到人力知識的總結(jié)。同時王老師認為像明代部分士人只知死讀書的情況并不可取,要做人做事并重,有了知識要實踐出去。所謂致知到心正,心正而身修,從宏觀到細微,再從細微到宏觀,逆反相推相受,相輔相成,達到個人精神的自在自為是這樣的過程。當然這個過程要以修身為根本,本亂而末治是不可能的。

         

        學術(shù)服務(wù)中心的陳彥軍老師指出經(jīng)和傳的區(qū)別,《禮記.大學》開篇的三綱領(lǐng)八條目是孔子口義,這是大學篇的經(jīng),后面是曾子所做的解釋,應(yīng)視為傳。陳老師對文中“知止而后有定”一句做了擴展,告訴我們要學以明德,明白自己是什么樣的人,要做什么樣的人。百學先立志,要有目標和價值導(dǎo)向,定下來然后學有所成,才能伸德于天下,理解天命。陳老師還強調(diào)千人千面,格物致知的過程要善于變通,不要把格物致知僵化,要把思想教育與古代修身聯(lián)系起來。

         

         

         

        外國語學院翻譯2301班的趙越同學讀文中“物有本末,事有始終”一句,聯(lián)想到了魏征《諫太宗十四書》中的“善始者繁多,能克終者蓋寡”,提出做事情要堅持有始有終,還要善于自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社會學院社會2301的藺睿熙同學對于文中的親民不理解,提出了到底是親民還是新民的問題。王宏海老師回答親民還是新民,其實是涉及到了古代漢到宋的一音之轉(zhuǎn),各地區(qū)之間的發(fā)音不同以及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學術(shù)之爭,親民新民都各有其理。陳彥軍老師則重點對親民做了解答,親即親親,就是親近自己的親人,并推及擴大到民眾。

         

        社會學院社會2301班的賴朋賢同學認為八條目之間是層層遞進的關(guān)系,要注重日常小事的累積才能達到明德的境界。賴朋賢同學還認為可以從小事上見微知著,比如看一個人的品德是否高尚,可以從他的致知和修身上看出。

         

        體育學院康體2101班的王立葳同學結(jié)合自身感受表示日常生活中應(yīng)該重視對知識的積累,溫故而知新,可以通過背誦的方式把知識記住。同時王立葳同學提出了對大學生活的理解,認為大學應(yīng)博學,要多培養(yǎng)興趣愛好、開闊視野。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2301班的金韋圳同學將本章中“其本亂而末者治否已”一句與陸丹博士開學講話中的排序能力聯(lián)系起來,即面對事情要分清主次緩急,不要本末倒置才能做好事情。金韋圳同學對陳老師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古代修身聯(lián)系起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認為首先應(yīng)該明白怎么修身,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怎么教別人修身。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2301班的張國誠同學認為要把知識落到生活的實踐中去,并認為“親民”、“止于至善,善之則后有定,定而后能靜”等良好德行都是對個人修身的一個重要標準。他還分享了自身對于格物的看法,認為格物不應(yīng)該是純理性的,還可以從感性的角度出發(fā),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感受和收獲也可以稱為格物。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2301班的李晉同學覺得當今時代浮躁,而讀書應(yīng)該要靜下來,這樣才能堅持自己的目標。他還強調(diào)古代著作有著教導(dǎo)我們做人的重要作用,同時指出要做好自身本分,才能推己及人,感化他人。而最重要的應(yīng)該是修心,要有一個強大的內(nèi)心,精神上的身體要跟上,實現(xiàn)情商智商的同時發(fā)展。

         

        畢業(yè)于盛寶經(jīng)濟學院的包玉辰學長也在本次讀書會上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包玉辰學長結(jié)合自身過來人的經(jīng)驗,談?wù)撟陨韺Υ髮W的理解,他認為大學是多可能性的,同時也是思想激烈碰撞交流的地方,很多的價值導(dǎo)向和所作所為的意義需要我們自身去判斷。同時還鼓勵我們合理的率性而為,拋開身上的枷鎖,發(fā)揮個人的天性。

         

         

         

        除了上述發(fā)言,師生們還對文中“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一句中的終始進行了討論,即為何寫作終始而不是始終?經(jīng)過探討得出以下結(jié)論:一是文本上字詞格式的嚴格要求:二是因為中國的哲學是運動性、系統(tǒng)性的。終始代表事情達到一定程度結(jié)束后,還會有新的開始,是一個可持續(xù)運動發(fā)展的過程。而始終則是一個閉環(huán),達到了一定程度他就結(jié)束了不再發(fā)展了是封閉性的。故而寫作終始更合適。

         

        本周所讀內(nèi)容及譯文

         

        原文: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誥》曰:“克明德?!薄短住吩唬骸邦櫿溙熘髅!薄兜鄣洹吩唬骸翱嗣骶?。”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薄犊嫡a》曰:“作新民?!薄对姟吩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維新?!笔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薄对姟吩疲骸熬囆U黃鳥,止于丘隅?!弊釉唬骸坝谥?,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叭缱寥缒ァ闭?,自修也?!吧鈨n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坝徐尘?,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窮其理也。蓋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窮,故其知又不盡也,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知道應(yīng)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康誥》說:“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薄短住氛f:“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薄秷虻洹氛f:“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边@些都是說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yīng)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薄犊嫡a》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薄对娊?jīng)》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彼?,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詩經(jīng)》說:“京城及其周圍,都是老百姓向往的地方?!薄对娊?jīng)》又說:“‘綿蠻’叫著的黃鳥,棲息在山岡上?!笨鬃诱f:“連黃鳥都知道它該棲息在什么地方,難道人還可以不如一只鳥兒嗎?”《詩經(jīng)》說:“品德高尚的文王啊,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終莊重謹慎?!弊鰢模龅饺蕫?;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詩經(jīng)》說:“看那淇水彎彎的岸邊,嫩綠的竹子郁郁蔥蔥。有一位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研究學問如加工骨器,不斷切磋;修煉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復(fù)琢磨。他莊重而開朗,儀表堂堂。這樣的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難忘??!”這里所說的“如加工骨器,不斷切磋”,是指做學問的態(tài)度;這里所說的“如打磨美玉,反復(fù)琢磨”,是指自我修煉的精神;說他“莊重而開朗”,是指他內(nèi)心謹慎而有所戒懼;說他“儀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嚴;說“這樣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難忘?。 笔侵赣捎谒返路浅8呱?,達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難以忘懷。

         

        《詩經(jīng)》說:“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難忘啊!”這是因為君主貴族們能夠以前代的君王為榜樣,尊重賢人,親近親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澤,享受安樂,獲得利益。所以,雖然前代君王已經(jīng)去世,但人們還是永遠不會忘記他們。

         

        孔子說:“聽訴訟審理案子,我也和別人一樣,目的在于使訴訟不再發(fā)生。”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敢花言巧語,使人心畏服,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說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學》一開始就教學習者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究,以徹底認識萬事萬物的原理。經(jīng)過長期用功,總有一天會豁然貫通,到那時,萬事萬物的里外巨細都被認識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內(nèi)心的一切認識能力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再也沒有蔽塞。這就叫萬事萬物被認識、研究了,這就叫知識達到頂點了。

         

        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自吹自擂。殊不知,別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xiàn)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慎。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責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