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柯馬丁 麥笛 編著《中國政治哲學(xué)之源:〈尚書〉編纂及其思想研究》出版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24-07-01 12:44:31
        標(biāo)簽:

        柯馬丁 麥笛 編著《中國政治哲學(xué)之源:〈尚書〉編纂及其思想研究》出版

         

         

         

        書名:《中國政治哲學(xué)之源:〈尚書〉編纂及其思想研究》

        作者:柯馬丁 麥笛

        出版社:Brill

        出版時間:2017年

         

        編輯薦語

         

        此書是在2013年普林斯頓會議和2014年牛津大學(xué)會議基礎(chǔ)上產(chǎn)生的十四篇論文合集。此書主張,《尚書》是中國政治哲學(xué)的源泉。此論文集每一篇論文都以文獻(xiàn)學(xué)分析和歷史分析為基礎(chǔ),運用多種學(xué)科方法,探討了《尚書》具體章節(jié)的語言結(jié)構(gòu),并在西周建立后的中國千年歷史背景下審視《尚書》中具體的政治思想,而且強調(diào)比較哲學(xué)視角。此前,西方學(xué)界未有專門研究《尚書》的著作。

         

        出版概要

         

        《中國政治哲學(xué)的起源》是第一本用西方語言探討《尚書》的組成、語言、思想和早期歷史的著作?!渡袝肥侵袊淖?、思想和政治傳統(tǒng)的支柱之一。《中國政治哲學(xué)的起源》從多個學(xué)科和思想角度對《尚書》進(jìn)行了研究,挑戰(zhàn)了有關(guān)《尚書》及其各個篇章的性質(zhì)和形成的傳統(tǒng)說法。該書詳細(xì)分析了《尚書》中的核心思想和箴言,進(jìn)一步將《尚書》重新塑造為一個動態(tài)的文化作品的集合,傳遞并塑造了不同時代和共同體的政治與思想話語。

         

        作者簡介

         

        編者包括:

         

        Martin Kern(柯馬丁),普林斯頓大學(xué)亞洲學(xué)講席教授,美國哲學(xué)院院士,美國東方學(xué)會主席(2023—2024),古根海姆獎獲得者(2018),國際權(quán)威漢學(xué)期刊《通報》(T'oung Pao)主編。研究廣涉早期中國文學(xué)的諸多論域,包括詩歌作為政治與宗教儀式的文化記憶與表演、作者身份、書寫與口述、闡釋與文論、文獻(xiàn)學(xué)方法論以及哲學(xué)和史學(xué)修辭等問題,對比較文學(xué)、比較古典學(xué)及語文學(xué)和翻譯研究也深有興趣。發(fā)表論文百余篇,出版專著及編著多部,擔(dān)任《中國文本歷史研究》(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xts)系列叢書主編。

         

        Dirk Meyer(麥笛),牛津大學(xué)皇后學(xué)院(Queen's College)院士及中國哲學(xué)教授,牛津大學(xué)寫本及文本文化中心創(chuàng)始主任,香港浸會大學(xué)饒宗頤國學(xué)院“漢學(xué)叢書”主編之一。麥笛專治早期中國思想史,并尤為關(guān)注口傳與書寫對早期中國哲學(xué)思想的影響。學(xué)術(shù)作品有專著Philosophy on Bamboo: Text and the Production of Meaning in Early China(中譯本《竹上之思:早期中國的文本及其意義生成》)及多本編著。

         

        撰稿人包括:

         

        Joachim Gentz(耿幽靜),愛丁堡大學(xué)中國哲學(xué)與宗教講席教授。研究興趣包括上古秦漢思想史、中國經(jīng)典詮釋,以及古代的禮儀與宗教。

         

        Yegor Grebnev(葛覺智),北京師范大學(xué)(珠海校區(qū))特聘副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xué)—香港浸會大學(xué)聯(lián)合國際學(xué)院助理教授。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國古代歷史和文本,在比較研究中利用其他古代文化的證據(jù)來闡明中國的過去。

         

        Magnus Ribbing Gren(馬瑞彬),普林斯頓大學(xué)博士、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后。

         

        Michael Hunter(胡明曉),耶魯大學(xué)東亞語言文學(xué)系副教授。著有The Poetics of Early Chinese Thought等專著。他的教學(xué)和研究興趣涵蓋中國早期文化的諸多方面,主要側(cè)重于早期思想和文學(xué)。

         

        Martin Kern(柯馬丁),見上文

         

        Maria Khayutina(夏玉婷),慕尼黑大學(xué)漢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早期中國歷史文化與出土文獻(xiàn)。

         

        Robin McNeal(羅斌),美國康奈爾大學(xué)亞洲研究系終身教授。長期致力于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早期信仰、民俗及文化的教學(xué)與科研工作。

         

        Dirk Meyer(麥笛),見上文

         

        Yuri Pines(尤銳),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xué)Michael W. Lipson漢學(xué)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南開大學(xué)客座教授,北京師范大學(xué)特聘教授和學(xué)術(shù)帶頭人。他的研究集中于中國傳統(tǒng)政治思想及政治文化、中國古代史學(xué)史、先秦史及秦國和秦朝的政治、社會及政治史等。

         

        Charles Sanft(陳力強),田納西大學(xué)諾克斯維爾分校歷史系教授,密歇根大學(xué)李和羅吉爾中國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主要研究中國早期帝國時期的歷史和寫本文化。

         

        David Schaberg(史嘉伯),加州大學(xué)洛杉磯分校亞洲語言與文化系教授。長期專注于古代中國文本尤其是《左傳》的研究工作。

         

        Kai Vogelsang(馮凱),漢堡大學(xué)亞非研究中心教授,長于歷史學(xué)和政治學(xué),尤其是中國上古思想史和近代思想史。致力于運用德國概念史的方法,從跨語言、跨文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社會歷史進(jìn)程中的重要概念。

         

        目錄

         

        Introduction

        Martin Kern and Dirk Meyer

         

        1 Language and the Ideology of Kingship in the “Canon of Yao”

        Martin Kern

         

        2 Competing Voices in the Shangshu

        Kai Vogelsang

         

        3 Recontextualization and Memory Production: Debates on Rulership as

        Reconstructed from “Gu ming”顧命

        Dirk Meyer

         

        4 One Heaven, One History, One People: Repositioning the Zhou in Royal Addresses to Subdued Enemies in the “Duo shi”多士 and “Duo fang”多方 Chapters of the Shangshu and in the “Shang shi”商誓 Chapter of the Yi Zhoushu

        Joachim Gentz

         

        5 The Qinghua “Jinteng”金縢 Manuscript: What It Does Not Tell Us about the Duke of Zhou

        Magnus Ribbing Gren

         

        6 “Shu” Traditions and Text Recomposition: A Reevaluation of “Jinteng”金縢 and “Zhou Wu Wang you ji”周武王有疾

        Dirk Meyer

         

        7 The Yi Zhoushu and the Shangshu: The Case of Texts with Speeches

        Yegor Grebnev

         

        8 The “Harangues” (Shi 誓) in the Shangshu

        Martin Kern

         

        9 Speaking of Documents: Shu Citations in Warring States Texts

        David Schaberg

         

        10 A Toiling Monarch? The “Wu yi”無逸 Chapter Revisited

        Yuri Pines

         

        11 Against (Uninformed) Idleness: Situating the Didacticism of “Wu yi”無逸

        Michael Hunter

         

        12 “Bi shi”粊誓, Western Zhou Oath Texts, and the Legal Culture of Early China

        Maria Khayutina

         

        13 Concepts of Law in the Shangshu

        Charles Sanft

         

        14 Spatial Models of the State in Early Chinese Texts: Tribute Networks and the Articulation of Power and Authority in Shangshu “Yu gong”禹貢and Yi Zhoushu “Wang hui”王會

        Robin McNeal

         

        Index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