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三純齋主人】《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隱公九年

        欄目:經(jīng)學(xué)新覽
        發(fā)布時間:2024-07-05 20:47:36
        標(biāo)簽:

        《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隱公九年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五月十七日丁巳

                  耶穌2024年6月22日

         

        [春秋]九年,春,天王(子)使南季來聘。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

         

        俠(挾)卒。

         

        夏,城郎。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于防(邴)。

         

        魯隱公九年,公元前714年。

         

        春季,《春秋》記錄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九年,春,天王(子)使南季來聘?!薄稑b梁傳》和《公羊傳》引述《春秋》時這里都是“天王”,《左傳》是“天子”。春天,王室派出了一位被《春秋》稱為“南季”的使者來魯國聘問。

         

        《公羊傳》未關(guān)注此事,《榖梁傳》注釋了一下:

         

        南,氏姓也。季,字也。聘,問也。聘諸侯,非正也。

         

        使者的氏為南(注:姓是什么沒注解,按南姓來源推測,有可能是姒姓),字季。聘,是聘問的意思。(周天子)聘問諸侯,這不合禮制。

         

        《榖梁傳》為何此處會有“聘諸侯,非正也”一說,令人有點(diǎn)摸不著頭腦。因?yàn)橹芴熳优墒拐邅砥竼柺怯邢壤?,最近一次就是魯隱公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

         

        春季,《春秋》記錄的第二件事,是“三月癸酉,大雨,震電。庚辰,大雨雪?!边@里的“雨雪”,不是雨夾雪的意思,雨做動詞講,意思是從天上降落(像下雨一樣),漢樂府著名的《上邪》一詩里有“冬雷震震夏雨雪”,跟《春秋》此處的“雨雪”一個意思。

         

        《公羊傳》針對“癸酉,大雨震電”,解讀說:

         

        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不時也。

         

        針對“庚辰大雨雪”,解讀如下:

         

        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俶(chù)甚也。

         

        俶和甚,都表示非常的意思。又是下大雨,又是打雷閃電,之所以記錄下來,是因?yàn)楫惓?。為何說異常?是因?yàn)檫@些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了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季節(jié)(注:因?yàn)榇蚶组W電一般是夏季)。庚辰下大雪為何記錄下來?因?yàn)楸容^奇異,雪特別大。

         

        《榖梁傳》和《公羊傳》的意思大致差不多:

         

        震,雷也。電,霆也。志疏數(shù)也。八日之間,再有大變,陰陽錯行,故謹(jǐn)而日之也。雨月,志正也。

         

        意思說,打雷為震(注:這是側(cè)重聽覺角度),閃電為霆(注:這是側(cè)重視覺角度)。疏數(shù),疏是稀疏,數(shù)是密集。這兩條記錄(之所以記載具體日期)是為了說明天災(zāi)異象的間隔時間(注: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前后八天時間里,連續(xù)出現(xiàn)大的災(zāi)變,陰陽錯行,因此夫子慎重地記錄下來。下大雨,記載清楚月份是正確的。

         

        春季,《春秋》記錄的第三件事是“俠(挾)卒?!笔耪叩拿?,《榖梁傳》和《公羊傳》都是“俠”,《左傳》是“挾”。

         

        《公羊傳》簡單解釋了一下這個人的身份:

         

        俠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俠,按身份應(yīng)該是我們魯國的大夫,但這時候還沒有受到國君正式賜封爵位。

         

        《榖梁傳》基本也持這個意思:

         

        俠者,所俠也。弗大夫者,隱不爵大夫也。隱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為君也。

         

        俠,就是所俠(注:按之前《公羊傳》解釋“無駭卒”時說無駭就是展無駭,展是無駭?shù)氖?,則所應(yīng)該是俠的氏)。不說他是大夫,是因?yàn)轸旊[公沒有正式賜封他為大夫。魯隱公之所以沒有賜封他為大夫,是因?yàn)轸旊[公不認(rèn)為自己是君主(所以沒有這個權(quán)利)。

         

        這位事實(shí)上的魯國大夫,似乎并不那么有名,僅在此處出現(xiàn)了一下。

         

        《左傳》春季的記錄如下:

         

        九年,春,王三月,癸酉,大雨霖以震,書始也;庚辰,大雨雪,亦如之。書時失也。凡雨自三日以往為霖,平地尺為大雪。

         

        魯隱公九年春天,三月癸酉日開始,連著下大雨并伴隨著打雷閃電,《春秋》記載的癸酉日,是大暴雨連著開始的日期。庚辰開始連著下大雪,也只記載了開始的那天。之所以記載,是因?yàn)檫@些天氣都不是這個時候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注:失時,指天氣與季節(jié)不符)。如果雨連著下三天以上稱為“霖”,平地上積雪超過一尺稱為“大雪”。

         

        綜合三傳的解讀來看,這年三月,天氣確實(shí)有點(diǎn)反?!皇遣恢烙诸A(yù)示著什么呢?

         

        夏季,《春秋》唯一記錄是“夏,城郎?!濒旊[公元年四月,《左傳》記錄說“夏四月,費(fèi)伯帥師城郎。不書,非公命也?!钡@次《春秋》卻記載了下來,說明應(yīng)該是尊奉魯隱公命令做的。

         

        《榖梁傳》和《公羊傳》未關(guān)注此事。但是結(jié)合前面“夏,城中丘”的解釋,則這條記錄還有另一層可以解讀的含義:這件事做的不是時候,夏天農(nóng)忙不是修城的季節(jié)。《左傳》就是這觀點(diǎn):

         

        夏,城郎,書,不時也。

         

        秋季,《春秋》的記錄更簡單,“秋,七月?!薄蹲髠鳌泛汀豆騻鳌穼@條都沒關(guān)注,《榖梁傳》提了一句:

         

        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

         

        一年有四季,不能因?yàn)檫@個季度沒有大事就遺忘了這個季度。

         

        冬季,《春秋》的記錄是“冬,公會齊侯于防(邴)?!彪p方會面的地方,《左傳》和《榖梁傳》引用《春秋》時寫作“防”,《公羊傳》寫作“邴”。如果是防,杜預(yù)考證說在“瑯琊華縣東南”,大致就是今天的山東費(fèi)縣東南;如果是邴,則就是此前鄭國拿來置換許田之地。

         

        《公羊傳》對此沒關(guān)注,《榖梁傳》提了一句:

         

        會者,外主焉爾。

         

        言下之意這次會面,是齊僖公主動發(fā)起的。

         

        齊、魯之間最近幾年一直保持著較高頻次的溝通。這次雙方國君會面的原因還得在《左傳》里找?!蹲髠鳌穼@一年后半年的事情記錄如下:

         

        宋公不王,鄭伯為王左卿士,以王命討之。伐宋。宋以入郛之役怨公,不告命。公怒,絕宋使。秋,鄭人以王命來告伐宋。冬,公會齊侯于防,謀伐宋也。

         

        北戎侵鄭,鄭伯御之,患戎師,曰:“彼徒,我車,懼其侵軼我也?!惫油辉唬骸笆褂露鵁o剛者,嘗寇而速去之。君為三覆以待之。戎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先者見獲,必務(wù)進(jìn);進(jìn)而遇覆,必速奔。后者不救,則無繼矣。乃可以逞?!睆闹H秩酥坝龈舱弑迹q踔鹬?,衷戎師,前后擊之,盡殪(yì)。戎師大奔。十一月,甲寅,鄭人大敗戎師。

         

        第一段交代了魯隱公與齊僖公會面的大背景。不王,即不把周王當(dāng)周王尊重對待——也許就是沒有按規(guī)定去朝覲周王。此處鄭莊公的王室職務(wù)發(fā)生了變化,是左卿氏——可以推測出來虢公忌父應(yīng)該是右卿士,這是王室分權(quán)的結(jié)果。這段記錄意思說,宋殤公沒有按照規(guī)定的禮節(jié)對待周桓王,周桓王很生氣,鄭莊公就以周桓王的名義去討伐宋國。宋國因?yàn)榇饲班崌娜脎埕攪鴽]有救援而生氣,所以這次也沒有派人來告知魯國。魯隱公很生氣,一怒之下斷絕了和宋國的關(guān)系。秋季,鄭國派使者來,以周桓王的名義告知要討伐宋國。冬季,魯隱公和齊僖公在防會面,討論攻打宋國的事。

         

        原來如此……話說鄭、齊、魯、衛(wèi)、宋、陳幾國,這才搞好關(guān)系沒幾天,說翻臉就翻臉啊。

         

        我覺得十有八九,這次王師伐宋背后還是鄭莊公在搗鬼。鄭莊公這幾年費(fèi)盡心機(jī)瓦解反鄭聯(lián)盟,安置好齊、魯、衛(wèi)、陳,跟王室表面上關(guān)系得到緩和,為的是什么?宋國沒有想過長葛好吞難消化嗎?這下鄭國突然翻臉,名義上是宋公不王,誰敢說這不是鄭莊公挾周桓王以令諸侯?這是假周王室之公濟(jì)鄭國之私。只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鄭宋之間攻守易勢。

         

        所以,這次齊、魯會盟,討論的就是如何對付宋國,在這件事上雙方要達(dá)成一致意見,畢竟,魯國已經(jīng)再次跟宋國翻臉,但齊國名義上還是宋國的盟友——當(dāng)然,事實(shí)上也是鄭國的盟友。魯國這次毫無疑問徹底站在了鄭國這邊——不說魯、宋兩國私怨,畢竟,鄭莊公打的是“以王命討之”的旗號,道義上先占了上風(fēng)。

         

        但此時鄭國也不是一點(diǎn)麻煩都沒有,第二段記錄就是講述此事。北戎,大概是活動在鄭國不遠(yuǎn)處的戎人部落。公子突,是鄭莊公的兒子,后來也做了國君史稱鄭厲公。軼,是突擊的意思。覆,是伏擊、襲擊的意思,這里是伏兵的意思。衷,做動詞,從中截斷,引申為包圍的意思。殪,是殺死、殲滅的意思。這段記錄里還出現(xiàn)一個人物祝聃,是鄭國的將領(lǐng),記住這個人,他后面還會出現(xiàn),做了一件很出名的事情,等看到了再細(xì)說。

         

        第二段意思說,北戎侵略鄭國,鄭莊公帥軍隊(duì)抵御,但是很擔(dān)憂戎人,說:“他們主要是步兵我們主要是戰(zhàn)車,萬一他們突襲我們就麻煩了。”公子突獻(xiàn)計(jì)說:“派一隊(duì)勇猛但不剛毅的人去迎敵,一接觸對方就迅速敗走。國君您埋伏下三批伏兵。戎人輕敵,隊(duì)伍散漫不整,貪得無厭而不團(tuán)結(jié)。打勝仗的時候(面對戰(zhàn)利品)互不相讓,打敗仗的時候彼此不相互救援。跑在前面的人看到有戰(zhàn)利品必然冒進(jìn),冒進(jìn)遇到伏擊一定拼命逃跑。后面的人不去救助他們,戎人就不會再有后援了。這樣就一定能勝利。”鄭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果然,戎人的先遣部隊(duì)遇到伏擊后開始逃跑,祝聃帥兵追殺,截斷了戎人部隊(duì)之間的聯(lián)系,鄭國軍隊(duì)前后夾擊,殲滅了戎人,戎人爭相逃命。十一月甲寅,鄭人打敗戎人。

         

        看得出,公子突還是相當(dāng)有能力的,分析敵情頭頭是道,制定計(jì)劃切實(shí)可行,戰(zhàn)爭的結(jié)果也印證了他的預(yù)見,鄭莊公的這個兒子確實(shí)不簡單。

         

        魯隱公九年就此結(jié)束,這一年,隱忍許久的鄭莊公終于開始反擊報復(fù),而他首先報復(fù)的對象,就是宋國——畢竟,他手里有公子馮這樣一枚重要的棋子,而這個人,理論上是完全可以取代宋殤公的,一旦成為現(xiàn)實(shí),那么宋國就徹底成了鄭國的鐵桿小弟——至于事態(tài)是否如此發(fā)展,我們拭目以待。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