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三純齋主人】《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莊公五年

        欄目:經(jīng)學(xué)新覽
        發(fā)布時間:2024-07-27 17:11:57
        標(biāo)簽:

        《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莊公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六月十五日乙酉

                  耶穌2024年7月20日

         

        [春秋]五年,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秋,郳(倪)黎(犁)來來朝。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

         

        魯莊公五年,公元前689年。

         

        春天無特殊事,所以《春秋》以“春,王正月”簡單帶過。

         

        進入夏季,《春秋》再次鄭重其事的記錄下來一件大事,“夏,夫人姜氏如齊師?!?/span>

         

        齊國的軍隊,正常情況下應(yīng)該在齊國,一旦出現(xiàn)在他國,說明是入侵別國。這里沒有說在魯國,則即使是齊國人入侵別國了,也不是魯國。所以,這條記錄說明不管是哪種情形,文姜都出現(xiàn)在了非魯國的地方。但這次文姜“如齊師”到底所為何事,缺乏詳細資料,留下了一個疑問。

         

        《左傳》和《公羊傳》對這條記錄都沒做解讀,《榖梁傳》還是痛斥:

         

        師而曰如,眾也,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說了“師”,又說“如”,是表示對方人很多。女人出嫁了就不應(yīng)該逾越國境去他國,逾越國境去了別國就是非禮。

         

        文姜去齊國軍中干嘛?勞軍嗎?顯然不可能,都知道她是去見某人了,杜預(yù)就直接說了,“無《傳》。書奸?!边@條記錄《左傳》雖然沒有多注解,但《春秋》就是明著寫文姜的奸情。

         

        如果我們把之前的記錄連起來對比看,會發(fā)現(xiàn)夫子最近這幾條關(guān)于文姜的記錄很有意思:

         

        記錄一:(魯桓公十八年)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

         

        在這次如齊之前,奸情尚未暴露,如齊之后,才暴露出來的。所以這條記錄并無明顯的好惡之情。

         

        記錄二:(魯莊公元年)三月,夫人孫于齊。

         

        此時,《春秋》尚給文姜留有余地,即使是事實上文姜本人已經(jīng)離開魯國,依然用“孫”字,保留了文姜悔改重新回到魯國的可能性。

         

        記錄三:(魯莊公二年)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

         

        文姜和齊襄公這次在禚地公開相會,雖然已經(jīng)標(biāo)志著兩人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公開出雙入對了,但《春秋》用“會”字且強調(diào)會面的地方在齊地,意味著依然給文姜留有余地——因為這條記錄可以解釋為文姜如齊探親,齊襄公招待文姜。

         

        記錄四:(魯莊公)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享齊侯于祝丘。

         

        《春秋》這時候已經(jīng)不客氣了,雖然沒有明說奸情,但用了僭越的字眼,表達了不滿。

         

        記錄五:(魯莊公五年)夏,夫人姜氏如齊師。

         

        此前不管是“會”還是“享”,現(xiàn)場的圍觀群眾畢竟是少數(shù),這次《春秋》用的是“師”,圍觀群眾已經(jīng)得用眾多來形容了。

         

        層層遞進,充分說明文姜和齊襄公已經(jīng)越來越放肆了。

         

        秋季,《春秋》記錄了一次外賓來訪,不過三傳引述原經(jīng)時略有差異。《榖梁傳》是“秋,郳黎來來朝?!薄豆騻鳌肥恰扒?,倪黎來來朝。”《左傳》是“秋,郳犁來來朝?!编\國,也就是倪國,史書上也稱“小邾國”,國君源出于邾國,說白了就是從邾國分裂出來的一個獨立國家,位置大概在今天的山東棗莊市山亭區(qū)。來訪的這個人名叫“黎來”還是“犁來”也問題不大,同音不同字而已。《春秋》這里用了“朝”,說明魯國是以諸侯之禮接待此人。《榖梁傳》解釋了一下細節(jié)背景:

         

        郳,國也。黎來,微國之君,未爵命者也。

         

        黎來雖然是國君,但郳國是很微小的國家,且他尚未受到正式冊封,所以《春秋》這里直接稱名。

         

        《公羊傳》解釋說:

         

        倪者何?小邾婁也。小邾婁則曷為謂之倪?未能以其名通也。黎來者何?名也。其名何?微國也。

         

        倪國就是小邾婁國。此處之所以稱倪國,是因為還未被冊封,所以即使他是事實上的國君也不能以封爵名義與別的諸侯相通。來訪的這個人名黎來。直稱名,是因為他的國小。

         

        《左傳》秋季的記錄如下:

         

        五年秋,郳犁來來朝,名,未王命也。

         

        也是解釋《春秋》之所以直稱此人的名,是因為當(dāng)時他還沒受到王室冊封。

         

        冬季,《春秋》唯一記錄是“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

         

        這條記錄至少有下幾個疑問:第一,為何魯莊公和諸侯聯(lián)軍攻打衛(wèi)國?第二,《春秋》此處說是“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字面看其他幾個國家的領(lǐng)導(dǎo)不是諸侯。如果其他幾個國家的領(lǐng)導(dǎo)都不是諸侯,則大家在一條線上,那宋國身份最尊貴,為何此處反而排在了齊國后面?第三,如果僅按字面表述看,其他國家國君并未出面,但魯莊公出面了,他再是諸侯畢竟還是一個小孩子,如何統(tǒng)帥諸侯聯(lián)軍?哪怕魯莊公只是掛名,那實際的指揮者是誰?帶著這些疑問,讀三傳,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文字背后隱藏的信息。

         

        《左傳》對這條記錄的交代如下:

         

        冬,伐衛(wèi),納惠公也。

         

        《公羊傳》的解釋如下:

         

        此伐衛(wèi)何?納朔也。曷為不言納衛(wèi)侯朔?辟王也。

         

        兩家合起來,解答了第一個問題,即諸侯聯(lián)軍攻打衛(wèi)國就是替衛(wèi)惠公出頭,想要擁戴衛(wèi)惠公復(fù)辟。之所以《春秋》在這里只說伐衛(wèi)不說替衛(wèi)惠公出頭,是避諱提到王室——說明王室是應(yīng)該在這次戰(zhàn)爭中出兵了,而且是與這幾國站在對立面的,否則,如果王室參與且與他們在一條戰(zhàn)線,則這條記錄就應(yīng)該提到王室?guī)泿煶稣鞯拇蠓蛎M且在記錄中居于除魯莊公之外其他人排序的最前面才對。“曷為不言納衛(wèi)侯朔?”說明正常情況下,這條記錄應(yīng)該是類似這樣的: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納衛(wèi)侯朔于衛(wèi)。

         

        但是,前面提到的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問題還沒解決。看看《榖梁傳》,是不是能找到答案:

         

        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人諸侯,所以人公也。其人公何也?逆天王之命也。

         

        按照《榖梁傳》的說法,這次的“齊人、宋人”其實應(yīng)該是“齊侯、宋公”,之所以《春秋》稱人,而不稱侯爵,是因為他們違背了周天子的王命。諸侯違背了周天子的王命,則就不是諸侯,那就不稱侯爵——這點也印證了我前面的猜測,即在此事上,周王室參與了且站在了魯、齊、陳、蔡四國的對立面。

         

        但是,我并不完全同意《榖梁傳》的觀點。我同意“齊人”是“齊侯”,但“宋人”是否一定就是“宋公”有待商榷。首先,齊國能排在宋國前面,只有一種情況,此次齊國帶頭出面的人,其身份地位要高于宋國帶頭出面的人。帥軍出征的最高層在《春秋》中只分兩種情況,要么是國君,不是國君的話統(tǒng)一劃入大夫一檔。所以齊國這次能排在宋國之前,有且只有一種可能,齊國是國君齊襄公帥隊伍出征,宋、陳、蔡都不是諸侯。否則如果按照《榖梁傳》說法,這條記錄應(yīng)該是“公會宋人、齊人、陳人、蔡人伐衛(wèi)”才對。其次,衛(wèi)惠公復(fù)辟的最大支持者是齊襄公,此前與魯莊公冬狩已經(jīng)標(biāo)志著這甥舅——甚至可能是父子——已經(jīng)和解了,這次諸侯聯(lián)軍攻打衛(wèi)國,主謀必然是齊襄公,且必定是他極力推動的。所以這次聯(lián)軍的實際指揮者也是齊襄公。

         

        這次為了擁戴衛(wèi)惠公復(fù)辟,齊襄公是下了血本,動用了四國聯(lián)軍,甚至不惜公開與王室為敵,結(jié)果如何呢?且待來年再見分曉。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