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三純齋主人】《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莊公二十五年

        欄目:經(jīng)學(xué)新覽
        發(fā)布時間:2024-08-10 11:27:08
        標簽:

        《春秋》三傳通讀入門之莊公二十五年

        作者:三純齋主人

        來源:“三純齋”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五年歲次甲辰七月初六日乙巳

                  耶穌2024年8月9日

         

        [春秋]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

         

        夏,五月,癸丑,衛(wèi)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伯姬歸于杞。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

         

        冬,公子友如陳。

         

        魯莊公二十五年,公元前669年。

         

        春季,《春秋》只有一條記錄,“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贝杭荆愋墒拐吲鍋磉M行國事訪問。杜預(yù)認為此處的“女叔”之“女”,通“汝”。女叔,是陳國大夫。

         

        在魯桓公時代,魯國和陳國的關(guān)系相對還不錯,至少曾多次聯(lián)手攻打鄭國。但在魯莊公時代,兩國關(guān)系并不是很好,《春秋》里上一條兩國之間來往的記錄,還是魯莊公十九年“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痹隰攪妄R國之間,陳國更多時候是站在齊國一方。這也是《春秋》里陳國使者正式來訪的首條記錄。

         

        《公羊傳》對此事未關(guān)注,《榖梁傳》則解釋了一下文字的奧秘:

         

        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即《春秋》對這位使者并未稱名——言下之意,“女叔”則應(yīng)該是氏+字,即這位使者是女氏,字叔——是因為他是周天子正式冊封過的大夫。

         

        《左傳》的觀點基本跟《榖梁傳》一致:

         

        二十五年春,陳女叔來聘,始結(jié)陳好也。嘉之,故不名。

         

        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魯國才與陳國之間建立了友好關(guān)系?!洞呵铩穼@種行為表示贊賞,因此沒有直接稱呼對方使者的名。

         

        到了夏天,《春秋》一共記錄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 “夏,五月,癸丑,衛(wèi)侯朔卒?!钡齻鲗πl(wèi)惠公去世記錄均未關(guān)注。

         

        按《史記·衛(wèi)康叔世家》記錄,衛(wèi)惠公去世后,他的兒子赤即位,史稱衛(wèi)懿公。

         

        夏季《春秋》的第二條記錄是“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迸c以往的日食記錄相比,特意記錄了這次日食發(fā)生之后魯國采取了一系列的具有某種象征意義的行動,具體而言就是擊鼓,并且在社廟用動物祭祀——今天看,感覺有點像迷信活動。

         

        為何這次日食發(fā)生后,較之以往多了些后續(xù)活動記錄?《公羊傳》解釋了一下:

         

        日食則曷為鼓用牲于社?求乎陰之道也,以朱絲營社,或曰脅之,或曰為闇(àn),恐人犯之,故營之。

         

        闇,通暗。這段解讀意思說,這次發(fā)生日食之后,為何敲鼓,又在社神那里祭祀?是表示向(負責(zé))陰的神進行祈禱,用朱紅色的絲線纏繞社神,有說是脅迫社神的意思,也有說是因為日食導(dǎo)致天暗,怕人不小心侵犯了社神,所以用紅絲纏繞。

         

        我看到這段,立刻想起來我們老家那邊直到現(xiàn)在趕廟會,還會給神像纏紅布條,原來有這么久遠的歷史??!

         

        《榖梁傳》則提出了異議:

         

        言日言朔,食正朔也。鼓、用牲于社。鼓,禮也。用牲,非禮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柝(tuò)。言充其陽也。

         

        “天子救日”,似乎意味著古人以為人力可以干預(yù)天體運行。麾,是旗子,五麾指東方青旗,南方赤旗,西方白旗,北方黑旗,中央黃旗。五兵,即戈、殳、戟、矛、弓矢五種武器。五鼓,指青、赤、白、黑、黃五種顏色裝飾的鼓。三麾,指青、赤、白三色旗子;三兵,即戈、殳、戟三種武器。柝,即梆子。《木蘭辭》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即指此物。

         

        這段解讀,認為擊鼓是符合禮儀的,但用牲祭祀社神就不合禮儀。發(fā)生日食的時候,天子要救日,采取的手段是設(shè)置五面旌旗,陳設(shè)五種兵器、擊對應(yīng)的五色鼓。諸侯置三面旌旗,擊對應(yīng)的三色鼓,陳設(shè)三種兵器。大夫敲擊城門,士敲擊梆子,以表示助太陽增加陽氣。

         

        感覺好復(fù)雜的儀式……

         

        《左傳》夏季的記錄如下:

         

        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tè)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用幣于社,伐鼓于朝。

         

        慝,本意是邪惡、罪惡,此處指陰氣?!蹲髠鳌氛J為在社廟擊鼓、祭祀都是不符合禮儀的。只有正月朔日,陰氣尚未發(fā)作,發(fā)生日食了,才在社神那里獻上禮物進行祭祀祈禱,在朝堂上擊鼓——看得出之所以魯國這次祭祀的儀式被記錄下來主要是由于“非常也”,即正常應(yīng)該是“用幣于社,伐鼓于朝”,而魯國則是“鼓,用牲于社”——祭祀的祭品不對,伐鼓的地方也不對。

         

        杜預(yù)注釋《左傳》至此時,認為“唯正月之朔”的正月,是表示“正陽之月”,并且指出“夏之四月,周之六月,謂正陽之月,今書六月而《傳》云‘唯’者,明此月非正陽月也”。我覺得杜預(yù)這里的說法有待商榷?!洞呵铩芬恢笔侵軞v紀年月,并且這條記錄里明確說了“六月”,既然杜預(yù)認為“夏之四月,周之六月,謂正陽之月”,則這里的六月顯然是正陽之月。杜預(yù)何以得出“此月非正陽月也”,其中的邏輯我一直想不明白,難道認為這里的六月不是周歷六月?

         

        《春秋》夏季的第三天記錄,是“伯姬歸于杞。”伯姬出嫁到了杞國——這里的伯姬,顯然不是此前出現(xiàn)過的伯姬,而是魯國另一代公主中的年長者了——但具體是魯莊公的姊妹還是女兒,不太好確定——我個人傾向于是魯莊公的女兒,也許就是魯莊公與孟任的女兒。因為魯桓公去世至此已經(jīng)二十六年,即使是魯桓公的遺腹女,這時候才出嫁年紀也太大了。不過《春秋》只看到了伯姬出嫁的記錄,但沒有看到杞國來迎親的記錄。這件事《左傳》和《公羊傳》都沒有做解讀,倒是《榖梁傳》說了一句:

         

        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迎親的禮儀被輕視了,所以也就不提了——言下之意似乎杞國這次也不是國君親自來迎親。

         

        到了秋天,《春秋》記錄魯國再次遇到水災(zāi),“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闭f明發(fā)生水災(zāi)之后,魯國也做了一些祈福儀式,敲鼓,在社廟和城門那里進行祭祀。

         

        《榖梁傳》對此解釋說:

         

        高下有水災(zāi),曰大水。既戒鼓而駭眾,用牲可以已矣。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眾。

         

        “戒鼓而駭眾”,我感覺是突然發(fā)水災(zāi)擊鼓報警。意思說既然已經(jīng)敲鼓警示大家,就沒必要再用牲畜祭祀了。救日的時候擊鼓是為了陳兵(以表示抵御),救水災(zāi)的時候擊鼓是為了聚集大家。

         

        《公羊傳》則認為禮儀上有問題:

         

        其言于社于門何?于社,禮也;于門,非禮也。

         

        《春秋》為何強調(diào)“于社、于門”?(這套儀式)對社神而言,是符合禮儀的;對城門之神,則是不合禮儀的。

         

        《左傳》也認為在禮儀上是有問題的: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亦非常也。凡天災(zāi),有幣無牲。非日月之眚,不鼓。

         

        認為搞的這套儀式都不符合常理。遇到天災(zāi)了,祭祀神的時候用玉帛而不用犧牲。如果不是日食月食這一類天災(zāi),則不用擊鼓。

         

        冬季,魯國派了使者去陳國,《春秋》記錄說“冬,公子友如陳?!惫佑眩囚斍f公的弟弟,即季友。這次去陳國,顯然是呼應(yīng)年初陳國使者來訪一事,禮節(jié)性的回訪,進一步加深鞏固一下魯國和陳國的邦交。不過這件事三傳都未關(guān)注。

         

        《左傳》冬季的記錄還是晉國的事情:

         

        晉士蒍使群公子盡殺游氏之族,乃城聚而處之。冬,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

         

        聚,在今天的山西絳縣。晉國的士蒍又唆使群公子殺盡了游氏族人,然后在聚修了一座城居住。冬季,晉獻公侯發(fā)兵包圍了聚,將這群公子全部殺光。

         

        這段記錄雖然沒有明說,但顯然是士蒍唆使下這群公子已經(jīng)公開叛亂,并且修筑了聚作為根據(jù)地,給晉獻公一個出兵的正當(dāng)借口,晉獻公于是發(fā)兵攻打,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士蒍確實做到了當(dāng)初對晉獻公的承諾。

         

         

        責(zé)任編輯:近復(fù)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