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無往不復——《周易》·大義微言(修訂本)
作者:李悅,詠沂,李杭 著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1-1
ISBN:9787549545827
編輯推薦
本書立足《周易》文本,廣泛征引《說文解字》《戰(zhàn)國策》《呂氏春秋》《管子》《論語》《莊子》《史記》《漢書》等中國古代典籍和歷史文獻,將《周易》解讀得扎實豐富、明白易懂!作者融會貫通經(jīng)典文獻,精選史例佐證易理,是建立在博覽群書的基礎(chǔ)上,是在通過解讀《周易》扒梳傳統(tǒng)典籍,致敬中華文化!同時,也是通過理與例、古與今的結(jié)合,傳播《周易》的智慧,為讀者的人生提供有益的指導。
(1)《周易》大義微言,歷史無往不復,這是一部融會古代文獻說易理和援引歷代史例證易理的著作。
(2)本書廣泛征引文獻及史實材料并精心編排,可選擇詳略兩種閱讀方式,是一部有學術(shù)功力和收藏價值的大眾《周易》讀本!
(3)第二版對部分內(nèi)容作了有益的修訂、增補和完善,更完美地呈現(xiàn)精彩!
內(nèi)容推薦
《周易》是中國頭等重要的一部經(jīng)典,也是全世界最古老的經(jīng)典之一,被譽為中華文化之源頭??鬃訉ζ渫瞥鐐渲?,并為它的闡釋和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從漢代以降,《周易》(經(jīng)和傳)被涂上一層又一層神秘的色彩,讓許多人覺得深奧難懂?,F(xiàn)代學人,不善于將其他中國古代典籍和歷史文獻與《周易》融會貫通,往往流于斷章取義,截取《周易》的一鱗半爪而隨意感悟之,故其著述價值有限。
《歷史無往不復<周易>?大義微言》別開生面,引用中國古代的權(quán)威典籍,對《周易》的文字進行了逐字逐句的考證和解釋;并精選古今數(shù)千年間的典型史例,來佐證《周易》哲學論述之正確性;同時,更進一步,用通俗易懂的警言誡語提示《周易》各辭句的現(xiàn)實意義,展示了《周易》萬古長青的蓬勃生命力。因而,本書一掃歷代各種無知妄說和神秘主義的影響,使得廣大讀者都能通篇讀懂《周易》,欣賞其大義微言,透過其簡練古樸的文辭,學習其博大精深卻又生動現(xiàn)實的天地哲學、人生哲學,為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獲取智慧。
本次《歷史無往不復》(修訂本),在第一版的基礎(chǔ)上,對部分內(nèi)容作了修訂、增補和完善,力求更完美地呈現(xiàn)精彩。
作者簡介
李悅,男,1953年生于北京,生長于中文世家。1969年上山下鄉(xiāng)。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先后獲工學士和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1985年在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供職。1987年赴美國留學,先后獲Illinois州立大學和Texas州立大學科學碩士學位。曾在Bristol-Myers Squibb,Merk,Alcatel等著名公司供職。 對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皆有深刻認識,本書為其博覽群書、潛心研究二十年的心血結(jié)晶。詠沂,女,1954年生于北京。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先后獲文學學士和碩士學位,擅長英美文學。1985年在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供職。1986年赴美國留學,先后獲Illinois州立大學法學碩士和Columbia大學法學博士學位。美國注冊律師,曾在美國Sidley & Austin,Skadden Arps等著名律師事務所和其他著名跨國公司供職。 學貫中西,為本書所涉及的中學和西學的融合作出了特殊貢獻。李杭,男,李悅之兄,1949年生于北京。1969年下鄉(xiāng)插隊。1978年考入首都師范大學本科。1982年畢業(yè)留校任教。1985年在職考入華東師大攻讀研究生課程。1988年獲碩士學位,旋即赴英國留學。博覽群書,為本書浩繁的編校工作和出版事宜作出了突出貢獻。
目錄
序言
上經(jīng)
01乾卦 (關(guān)于天道和君子之道)
02 坤卦 (關(guān)于人道和臣子之道)
03 屯卦 (少年時代的方略)
04 蒙卦 (關(guān)于教育)
05 需卦 (關(guān)于等待)
06 訟卦 (關(guān)于辯論是非)
07 師卦 (關(guān)于軍隊和戰(zhàn)爭)
08 比卦 (關(guān)于與人共事)
09小畜卦 (進德的低級階段)
10履卦 (關(guān)于實踐)
11泰卦 (如何處好世道)
12 否卦 (如何處壞世道)
13 同人卦 (關(guān)于團結(jié)他人)
14 大有卦 (有了比較多的資源之后應該注意什么)
15 謙卦 (關(guān)于謙虛)
16 豫卦 (過從容安適的生活)
17 隨卦 (關(guān)于追隨別人)
18 蠱卦 (關(guān)于糾正別人的錯誤行為和錯誤思想)
19 臨卦 (怎樣當領(lǐng)導)
20 觀卦 (怎樣觀察事物)
21 噬嗑卦 (怎樣處理日常問題)
22 賁卦 (怎樣看待文飾)
23 剝卦 (人們之間激烈的斗爭)
24 復卦 (怎樣總結(jié)經(jīng)驗)
25 無妄卦 (實事求是,反對妄想和迷信)
26 大畜卦 (進德的高級階段)
27 頤卦 (嘴和臉的重要作用)
28 大過卦 (大人物的過失與過人之處)
29 坎卦 (對陷阱提高警惕)
30 離卦 (怎樣使用自己的精力)
下經(jīng)
31 咸卦 (運用和節(jié)制自己的感覺、沖動和欲望)
32 恒卦 (以不變應萬變)
33 卦 (走為上)
34 大壯卦 (什么是真正的強大)
35 晉卦 (穩(wěn)步前進)
36 明夷卦 (遇到暗無天日的時期怎么辦)
37 家人卦 (怎樣處理家庭事務)
38 睽卦 (關(guān)于對立統(tǒng)一)
39 蹇卦 (遇到困難怎么辦)
40 解卦 (如何推陳出新)
41 損卦 (什么地方應該減損)
42 益卦 (什么地方應該增益)
43 卦 (怎樣下決斷和發(fā)號施令)
44 卦 (如何對待偶然事件)
45 萃卦 (關(guān)于團體)
46 升卦 (如何對待升遷)
47 困卦 (失去了自由或在逆境中怎么辦)
48 井卦 (關(guān)于技藝和學問)
49 革卦 (關(guān)于變革)
50 鼎卦 (關(guān)于根據(jù)地)
51 震卦 (怎樣應付大災難)
52 艮卦 (穩(wěn)重如山)
53 漸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4 歸妹卦 (關(guān)于婚姻)
55 豐卦 (關(guān)于豪華與盛大)
56 旅卦 (關(guān)于征途)
57 巽卦 (關(guān)于順勢而行)
58 兌卦 (關(guān)于愉快與高興)
59 渙卦 (何事應該全力以赴)
60 節(jié)卦 (關(guān)于節(jié)制和恰到好處)
61 中孚卦 (重要的信念和準則)
62 小過卦 (小人物的過失與過人之處)
63 既濟卦 (事情做成功之后的注意事項)
64 未濟卦 (事情做成功之前的注意事項)
易經(jīng)小辭典
中國古代的卜筮術(shù)
怎樣才能讀懂《周易》(代后記)
在線試讀部分章節(jié)
中國人研究《周易》,從孔子以降,已經(jīng)約有三千年。在這期間,關(guān)于《周易》的著作至少有三千種以上。從各個朝代的正史中的《藝文志》來看,每一個朝代都有這方面的著作,并且都列在那個時代書目的首要地位。這個傳統(tǒng)一直沿革到現(xiàn)在,幾乎每一年都要出幾本這方面的著作。
一提起《周易》,許多人馬上想到的是相面師傅替人家算命這種行為在現(xiàn)代被美其名曰“占卜”,以為這就是此書的應用范圍。其實這些人之中的絕大多數(shù)并沒有讀過《周易》,少數(shù)人即使讀過,也沒有讀懂,所以他們的這種看法是不對的,連同他們對“周易”的理解都是不對的。那么,《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書呢?《管子?白心》里有一句話:“不卜不筮,而謹知吉兇?!薄吨芤住返淖饔?,恰恰相反,就是幫助人們具有這種能力,靠自己的邏輯推理,不用卜筮,就能知道吉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往往不得不請求他人幫助作決策,這種幫助在古代叫做占卜;而不幸的人,往往找到的是沒有這種能力卻又不懷好意的人,請他們幫助作決策,那就難免受騙了。
國學基礎(chǔ)比較深厚的人,會說《周易》是一本關(guān)于事物變化的哲學書。再問問這些比較有學問的人,是不是懂得《周易》里的每一句話,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回答將是否定的。最樂觀的估計,現(xiàn)代懂得《周易》里每一句話的人,應該不超過十個,其中可能還有幾個懂得了,但又不愿說出來。
那么,本書和三千年以來所有這些研究《周易》的著作相比較,有什么特點呢?其主要特點在于,對《周易》中的每一個字,本書都用中國歷代的著名的辭典和經(jīng)典進行了解釋;在解釋之后,又用許多歷史上真實的事例加以佐證,以證明這種說法的正確性。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去掉了解釋上的隨意性,使《周易》第一次以一個具有嚴謹系統(tǒng)的哲學面貌顯現(xiàn)出來,而這正是其他著作所沒有做到的。反過來說,正因為本書以《周易》為主干,把歷代的著名經(jīng)典和著名的歷史事實串聯(lián)了起來,所以讀者看過之后,會對整個中國文化有一種傳承有序、相互佐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北宋時有一個狀元郎,名叫王拱辰,他曾和仁宗皇帝議論讀什么書最重要,據(jù)《宋史?列傳第七十七》:“帝于邇英閣置《太玄經(jīng)》、蓍草,顧曰:‘朕每閱此。卿亦知其說乎?’拱辰具以對,且曰:‘愿陛下垂意《六經(jīng)》,旁采史策,此不足學也?!边@位狀元郎勸皇帝著重留心于讀《六經(jīng)》,而不要讀不著邊際的閑書。王拱辰的意思是說,《六經(jīng)》是最有用的書,關(guān)系到皇帝的生死存亡和江山社稷的穩(wěn)定延續(xù);作為皇帝,讀這部書,刻不容緩。
到了明朝的永樂年間,出了另一位狀元郎楊士奇,他有類似的議論。據(jù)《明史?列傳第三十六》:“六年,帝北巡,命與蹇義、黃淮留輔太子。太子喜文辭,贊善王汝玉以詩法進。士奇曰:‘殿下當留意《六經(jīng)》,暇則觀兩漢詔令。詩小技,不足為也?!臃Q善。”
這樣的例子還有。五代時最有作為的皇帝,要數(shù)后唐的明宗李嗣源。晚年的李嗣源,閱歷已深,語重心長地對他兒子說:“吾每見先帝好作歌詩,甚無謂。汝將家子,文章非所素習,必不能工,傳于人口,徒作笑柄。吾老矣,于經(jīng)義雖未曉,然尚喜聞之,馀不足學也?!边@里提到的“經(jīng)義”,也是指《六經(jīng)》。
何謂《六經(jīng)》?乃《易》、《詩》、《書》、《禮》、《樂》、《春秋》是也?!睹魇?志第七十二藝文一》:“經(jīng)類十:一曰《易》類,二曰《書》類,三曰《詩》類,四曰《禮》類,五曰《樂》類,六曰《春秋》類,七曰《孝經(jīng)》類,八曰諸經(jīng)類,九曰《四書》類,十曰小學類。”其中《易》在這個書單中位居第一,說明了它的重要性?,F(xiàn)在流傳的版本,相傳是周文王為它寫的卦辭,又稱《周易》。
在中國歷史上,自從有了所謂經(jīng)書,《易》總是名列第一。清朝的《四庫全書》中有《經(jīng)》、《史》、《子》、《集》四個部分,其中《經(jīng)》部最為重要。而《經(jīng)》部中的第一部書,也就是頭等重要的書,就是《周易》?!吨芤住吩谥腥A文化里是最重要的書,是中華文化的始祖。從世界范圍來講,綜合考慮到中華文化在歷史悠久和豐富多彩這兩方面都堪稱世界之最,《周易》這本書的重要性,比起世界上任何一本書,都毫無遜色。
《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九》里有一段話,指明了《易》在《六經(jīng)》里的位置,也指出了天道和《六經(jīng)》的關(guān)系:“先儒以太史公論道德,先黃、老而后《六經(jīng)》,此其所以病也。某曰:‘不然。道者何?無之稱也,無不由也?;斐啥桑瑑蓛x至虛而應萬物,不可致詰。況名之曰‘道’,道既名矣,降而為圣人者,為能知來藏往,與天地準,故黃、老、姬、孔通稱焉。其體曰道,其用曰神,無適也,無莫也,一以貫之,胡先而尊,孰后而卑?《六經(jīng)》者,《易》以明人之權(quán)而本之于道;《禮》以節(jié)民之情,趣于性也;《樂》以和民之心,全天真也;《書》以敘九疇之秘,煥二帝之美;《春秋》以正君臣而敦名教;《詩》以正風雅而存規(guī)戒。是道與《六經(jīng)》一也?!闭者@個說法,《易》是一本關(guān)于天道和討論人的不同行為將會帶來什么不同后果的哲學書。
《周易》的精髓,用最簡練的話來概括,就是“實事求是”四個字。這是一本用實際生活的小例子來說事,而又可以方便地應用于廣闊生活范圍的哲學手冊。它用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和領(lǐng)悟的身邊小事情,來說明人世間的大道理,是一本古代版的《小故事?大哲理》。因為它從淺顯的具體事例講起,所以它所講的道理既容易理解,也容易應用。古人把這種方法叫做“微言大義”。幾千年來,《周易》所講的道理,一直保持準確,有我們幾千年來在《二十五史》和《資治通鑒》中的詳細歷史記錄為證。所以,無論從“小故事”方面看,還是從“大哲理”方面看,都對我們今天和將來的行為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周易》雖然如此重要,但中國人從頭到尾讀過它的并不多,更不要說洋人了。這樣一本頭等重要的書,卻令人望而卻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實在是令人遺憾。在當今世界,讀過《周易》的人,又自認為讀懂了的,寥寥無幾。其原因在于它的文字太簡練了,簡練到很容易發(fā)生歧義,以至于解釋起來五花八門,說什么的都有。想讀懂它,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自己的國學基礎(chǔ)和歷史知識作出判斷,得出自己的體會,才能對自己有益。就像讀《孫子兵法》,小學生讀起來和偉大的軍事家讀起來,肯定會有不同的體會。自己的功底越深,讀起來就越有滋味;但并不能因此說,《孫子兵法》和《周易》本身并沒有什么確定的意義,可以由讀者任意解釋。
有的人對《周易》解釋不通,就試圖改動它的文字,說這個字錯了,那個字沒有意義。這種作法自古就有,叫做改經(jīng)。幸虧西安碑林有唐朝的《周易》石刻,那上面鋼鑄般的字跡,一個也改不了,不然《周易》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改經(jīng)的努力,兩千余年來,毫無價值?!吨芤住分杏幸恍┍辉S多人認為沒有意義的字,經(jīng)過本書的解釋,每一個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他們認為這些字沒有意義,是因為他們自己看不懂這些字。本書可以幫助他們弄懂這些字,從中得到精神享受。從另一方面講,《周易》的簡練,正是它的美。當你真正讀懂它之后,就會被這種美所震撼。如此深刻的道理,居然可以用如此優(yōu)雅簡潔的方法表達出來,使人感到仿佛是站在崇山峻嶺之上,聽著最喜愛的音樂,感動得幾乎要流淚。中華語言之美,在《周易》里達到了頂峰,毫不遜色于《詩經(jīng)》。它們的區(qū)別在于《詩經(jīng)》是韻文,而《周易》是散文;《詩經(jīng)》是文學為主,哲學為輔,而《周易》是哲學為主,文學為輔,僅此而已。
在周文王和周公之后,對《周易》貢獻最大的人當數(shù)孔子,因為孔子著的《十翼》對《周易》做了最好的解釋,以至于其中的《彖》、《象》和《文言》已經(jīng)成為《周易》的一部分。由于他生活的時代離周文王的年代最近,他的學問功底又最為深厚,所以他對《周易》理解得最為深刻,解釋得最為準確,文字上也最為優(yōu)美。參照他的解釋,《周易》就變得容易理解得多了。但即便加上他的《十翼》,由于年代的變遷,《周易》對于秦漢以后的廣大讀者來說,還是太簡練了,還是不容易懂。據(jù)《晉書》記載,在晉朝能找到個把懂《周易》的人已經(jīng)是件非常稀奇的事,這種人已經(jīng)非常令人敬佩。自魏朝王弼以降,歷代都有文人試圖在《十翼》的基礎(chǔ)上,對《周易》作出進一步的解釋,包括朱熹、蘇東坡、王夫之這樣的大學者都有各自的專著。但他們的解釋,還是不夠明快。后人并不能在他們的幫助下,輕松地瀏覽《周易》。更值得注意的是,因為這些解經(jīng)的大學者們并不能像孔子那樣深刻地理解《周易》,所以他們的解釋往往說不到點子上。總的說來,在中國的每個朝代,都有人在《十翼》的基礎(chǔ)上對《周易》做進一步的解釋。但是,由于他們的見識和學問功底比孔子大為遜色,《周易》的意思往往越經(jīng)他們解釋,就越被搞得艱澀難懂。到了現(xiàn)代,這種情況愈加嚴重?,F(xiàn)在的大書店里,往往會有幾個書架塞滿關(guān)于《周易》的書,但讀者很難找到一本能夠讓他們靜下心來從頭讀到尾而又心領(lǐng)神會的。這些書表達得不好,是因為書的作者們肚子里并沒有很多可值得說的東西。世界上還從來沒有任何學問,可以深奧到用語言表達不出來。
到了現(xiàn)代,雖然中國的人口總數(shù)越來越多,但能夠讀懂古文、喜歡讀古文的人卻似乎變得越來越少。重新學習古文,對許多忙于生計的人來說又不太現(xiàn)實?,F(xiàn)在,為了不讓老祖宗的寶貝閑置,為了去掉人們加在《周易》上的神秘色彩,尤其需要用明快、清晰的現(xiàn)代語言,把《周易》思想的本來面目展現(xiàn)在廣大讀者面前,讓中等文化水平以上的人只要愿意讀、愿意想,都能夠讀懂,本書試圖完成的就是這個任務。本書給讀者提供了一根閱讀《周易》用的拐杖,靠著它,就能讀懂《周易》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把它們串起來,使每個段落都形成意思完整、前后呼應、合乎邏輯的篇章,從而通篇讀懂《周易》。既然《周易》是“微言”,里面的道理都講得十分簡略,那么對它里面的任何一個字都不能馬虎,不然,就不可能串成完整而連續(xù)的意思。在必要的地方,本書還舉出大量的實例,以便更好地幫助讀者理解原文的意思,更好地體現(xiàn)原文實事求是的風格。讀本書的時候,一開始,讀者可以先拄著這根拐杖慢慢走,每走一步,必有所得。等到熟悉了一些之后,就可以提著拐杖大步走,跳躍式地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章節(jié),讀書的樂趣就大了。等到讀完本書,讀者就可以最后丟掉拐杖,跳過作者提供的解釋,細細品味原文的高明之處,讓自己的思想騰飛起來。到那時,就可以看到,《周易》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怎樣一個廣闊的視野。同時,讀者還會有另外一個意外收獲,那就是自己的古文閱讀水平,已經(jīng)遠非昔比,已經(jīng)能夠欣賞最高級的中國古代經(jīng)典了??梢酝耆邪盐盏卣f,一個有中學文化程度的人就可以閱讀本書,就可以在本書的幫助下讀懂《周易》。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學問家之一。說起他,不由得使人想起三綱五常那一套封建文化。其實,這只不過是歷代帝王為了維持自己的統(tǒng)治,對孔子進行歪曲的結(jié)果??鬃訉χ袊幕钪匾呢暙I其實并不在這方面,而在于他用《十翼》對《周易》作了精湛的解釋。沒有他的這一解釋,后人對《周易》的研究就沒有了指南,就無法正確地理解《周易》,結(jié)果會變得眾說紛紜,毫無章法,從而與這一偉大著作失之交臂。從這個意義上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后來有些人考證說,《十翼》的一部分不是孔子寫的,但也說不清是誰寫的。這種說法正確與否,其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十翼》用前后一貫的說法幫助現(xiàn)在的我們讀懂了《周易》,這就是《十翼》的歷史意義。至少《十翼》的很大的一部分是孔子寫的,這就是孔子的歷史地位。在這一點上反對孔子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反對的人連這一點貢獻也沒有。
孔子在進入老年時才開始讀《周易》,讀得愛不釋手,以至于把捆綁書簡的皮繩子磨斷了三次,所謂“韋編三絕”??鬃釉谧x過很多遍之后發(fā)議論說:“加我數(shù)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薄端鍟?志第二十七》中說:“及秦焚書,《周易》獨以卜筮得存?!边@些議論都向我們提示,《周易》可以使我們在做事以前,就預測到做事的兇吉,從而少犯錯誤。這就是這本書在實際生活中的根本價值,也就是為什么王拱辰勸告皇帝應該讀這本書的最根本的理由。
責任編輯:姚遠
【下一篇】【任文利】何心隱從難“朋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