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周圣龍】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欄目:青春儒學(xué)
        發(fā)布時間:2015-07-08 15:05:14
        標簽: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作者:周圣龍(孔圣堂弟子,15歲)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廿三日乙酉

                 耶穌2015年7月8日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此句出于《大學(xué)》,可謂《大學(xué)》之總結(jié),亦是其核心義理。乃治國之大道,儒者必察之。


        所謂利者,即利益、金錢、財貨之謂也。夫利,人皆欲求,圣人亦不例外,故孔子云:“富而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然利與富貴,非絕對價值,故世間有義,謂之天道天理、天地之序、萬物之法,乃絕對之真理,不可違背。士君子萬事皆須義以為質(zhì),求之利,必合其道??鬃釉唬骸案慌c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惫嗜寮矣辛x利之辯,講義利合一,求其利,必合其義。故孔子又云:“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p>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此句該當(dāng)何解?前者之利,即物質(zhì)利益;后者之利,乃指于國有益。欲知此句之意,則必先知治國之終極目的為何。治國之目的,即國家之倫理目的,儒家稱之曰“社會大同”,西方稱之曰“民主自由?!?/p>


        故治國者,切勿以利為利,以利治國,利以為質(zhì)。不可將物質(zhì)利益作為立國之本,不可將經(jīng)濟建設(shè)、國民生產(chǎn)總值作為社會之終極價值目標。反之當(dāng)以義為利。何耶?固君之權(quán),乃天賦之,眾生乃上天子民,為君者奉天命代天治民,天命即天道,天道即天意,天意即義?!稌吩唬骸疤旖迪旅?,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四方?!眹龕勖裼H民,為民爭利,富之教之,使之尊禮知節(jié),以民為本即為義。唐太宗曰:“君如舟,百姓如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贝酥^也?!稌?jīng)》曰:“民推邦本,本固邦寧?!惫使胖A夏,治國之道乃“以民為本”,萬事皆為民著想,視如己出,故古人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贝四嗣癖菊巍?/p>


        反視今之華夏,以利為利,實乃官僚資本主義。國家利以為質(zhì),為著GDP新高,哄抬房價物價;為官者榨民油脂,與民爭利;為搏利益,強拆民宅,千萬百姓流離失所,無處安身;貪官污吏為官一任,禍害一方。致今之眾多問題,百姓為保民宅引火自焚;工薪階層生活無法開支跳樓自盡;貧民為求衣食還遭無良城管追搶爭奪,可謂社會之悲劇,國家之大弊也。如此上下交征利,聚民財而失民心,則國危矣!故治國者當(dāng)以民為本,愛民新民,為民爭利,切勿與民爭利。應(yīng)富民安民,使之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以至老有所養(yǎng),少有所長,壯有所用。弗如是,則民心不向,天命不至,天爵不保。


        然何以做到以義為利?即行王于天下。何謂王?王道是也。儒家政治便是王道政治,乃華夏文明五千年之政治智慧與制度體系。而王道為何義?華夏文字乃象形文字,所謂王,三橫分別為天、人、地三才;一豎乃參通天地人,一以貫通。天即為昊天上帝,化生萬物,乃天父;地即大地,承載萬物,乃地母;人則立于天地之間,得天獨厚,為萬物之靈長,天地間最尊貴之物,天地之子,故曰天子。


        王字一豎便乃貫通三才,知天文曉地理而懂人倫,周知萬物貫通為一。而王道政治則乃國令國策必合于天地人,即《政治儒學(xué)》所云之“三重合法性”:天之合法性,即人神天道;地之合法性,即歷史文化;人之合法性,即人心民意。


        《中庸》云:“王天下有三重焉??贾T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zhì)諸鬼神而無疑”,又曰:“本諸身,征諸庶民”。其義乃曰:凡治國者,皆因尊其王道而行,即出臺政策與法令,需符合其三:神圣超越之合法性,則是政令需合于義,合于天道天理,合于人倫之性。君之行權(quán),也當(dāng)合于義,此乃天命,一切皆要義以為質(zhì),切勿見利而忘義。歷史文化之合法性,則是政令須合于本土文明,政策不得背棄歷史文化。民意之合法性,則是政令當(dāng)符合于民意,順乎民心,切勿與民背意而行。此雖類于西方民主政治,卻也是華夏“民惟邦本”之政治理念。


        若一國之政不符合神圣之合法性,則政治無神圣之價值,如此,政治便為一個純物質(zhì)之行為,國無神圣之質(zhì),無天道之義,只知使權(quán)謀益,與民爭利。此乃國以利為利也。


        若不符于歷史文化之合法性,則政策背棄文明土壤,以致水土不服,故今之中國,背棄傳統(tǒng),照搬西方民主法制,致使有法難依,社會無法達至理想秩序。


        若國之政不合于民意,則不得民心以致引起民憤,如此,則社會動蕩不安,國危矣!民心乃民主政治之核心,然西方民主最大之弊乃民意一重獨大,無神圣合法性與歷史文化合法性之制衡,固而致其眾多問題。


        由此觀之,治國不可以利為利,將物質(zhì)財富之追求作為終極價值目標,當(dāng)以義為利,行王道于天下。如今中國,當(dāng)建構(gòu)蔣先生所謂“儒教憲政”,乃三重合法性并存,相互利弊制衡之王道政治。此乃華夏未來最理想之政治。如此,則可安天下之民,行先王之道。國則上下和諧安康,民則無爭無訟,終成大同盛世,長治久安。

         

         

         責(zé)任編輯:梁金瑞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xué)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