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余東海】學習中華文化,培養(yǎng)君子人格——《國學圣典》序

        欄目:新書快遞
        發(fā)布時間:2015-07-08 15:49:02
        標簽:
        余東海

        作者簡介:余東海,本名余樟法,男,屬龍,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麗水,現(xiàn)居廣西南寧。自號東海老人,曾用筆名蕭瑤,網(wǎng)名“東海一梟”等。著有《大良知學》《儒家文化實踐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論語點睛》《春秋精神》《四書要義》《大人啟蒙讀本》《儒家法眼》等。



        學習中華文化,培養(yǎng)君子人格——《國學圣典》序

        作者:余東海

        來源:作者授權(quán) 儒家網(wǎng)  首發(fā)

        時間:孔子二五六六年歲次乙未年五月廿三日乙酉

                  耶穌2015年7月8日

         


        青少年人格的建設和培養(yǎng),密切關(guān)系著個人前途,亦關(guān)系著家庭和國家的命運。而優(yōu)好人格不是從天而降或一蹴而就的,需要具備正確的文化道德知識,樹立正知正見即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人格的根基是道德,道德的要點在三觀。三觀不對或不正,人格就難以建立和健美。


        有這樣一個妙喻:往瓶子里裝東西時,如果先裝石頭,裝滿了還可以再往里面裝沙子;如果先裝滿沙子,就不能再往里面裝石頭了。人生也一樣,裝東西要講先后順序,要先裝大的東西,比如人格、價值觀、觀念、理想、方向等,然后再裝細的東西如習慣、技能、步驟、方法等,不能反過來。


        論這些“大的東西”,儒家最好,在“裝大的東西”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儒者人之需,仁者人之本,仁性良知是人格的核心??鬃诱f三十而立,就是指基本人格和良知信仰的建立。要達到“而立”標準進而不斷上達,不惑、知天命、耳順、不逾矩等道德境界,就必須“有志于學”,好好學習儒學。


        儒學是仁學,良知學,君子之學,中華特色的人格主義哲學,對道德良知和生命本質(zhì)的認識特別深刻,三觀特別中正,對科學實踐、政治實踐、道德實踐和人格建設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可稱為人格建設的指南針。


        常有人問我,為什么要學儒,有什么必要,學儒有什么好處。我的回答是:學儒的好處多乎哉太多了,例如,可以讓人做一個文明、智慧、勇敢、有禮、有信仰、快樂、吉祥、長壽的人,可以讓人成就自己,成為德才兼?zhèn)洹⒅怯码p全、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擁有各種君子品德、風范和特征。


        君子是一個重要的儒學概念。《論語》中這個概念出現(xiàn)了一百多次,對君子的風范和特征有過深入闡釋和描述。不少圣賢大儒都談到君子的三種特征。君子有哪三種特征或者說品格和風范呢?這個問題見仁見智,因人而異。


        我在《儒學的價值和作用》一文中依據(jù)經(jīng)典總結(jié)君子的各種特征,包括君子三德、君子三畏、君子三戒、君子三恕、君子三思、君子三樂、君子三憂、君子三省、君子三變、君子三貴、君子三立等等。


        “君子吃虧論”流行已久,其實完全錯誤。君子縱然吃虧,也是小虧。蓋君子忠信篤敬,有理有禮,人不忍欺,沒必要欺;其次不惑不懼,人不敢欺,不容易欺也。一些家長也擔憂,學儒學會不會讓孩子變得軟弱,容易吃虧,被人欺負。這個擔憂完全沒有必要,而且恰恰相反,學儒學,可以讓孩子在未來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平安順暢。蓋儒學是人格主義學說,可以很好地促進道德人格的成長和成熟。


        一個人講理知禮,德才兼?zhèn)?,智勇雙全,于難行之路容易通行,于難辦之事容易辦好,可以將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扼殺于搖籃之中”。有了一定的道德修養(yǎng),可以更好地處理家庭社會問題,不至于父子相斗、兄弟相殘、朋友相害和街頭相殺,不至于為了利益以命相搏。


        物競天擇,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是真理天理,是大自然和人類社會共通的法則。


        有德為優(yōu),德高者勝,德低為劣,缺德者敗,優(yōu)勝劣汰?!渡袝鴾a》說:“天道福善禍淫”;《伊訓》說:“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薄短紫隆氛f:“唯天無親,克敬唯親;民罔常懷,懷于有仁;鬼神無常享,享于克誠?!泵献诱f:“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p>


        我說過,良知是最好的護身符,因為良知是道德和智慧的高度統(tǒng)一,有利于維護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和提高人生保險系數(shù)。圣賢是君子之大者,是人世間良知最光明的人,也是最吉利的人??鬃游酚诳飼r說:“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受迫于桓魋時說“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有人說想讓孩子學點武術(shù)防身。我告訴他,防身術(shù)有很多種,有高級低級之別,在現(xiàn)代社會,武術(shù)是最低級的,基本靠不住。儒功才是頂級功夫,達可兼濟天下窮可獨善其身,進可保民衛(wèi)國退可保身養(yǎng)身,不防而防。


        東海還曾提出一個觀點:君子與抑郁癥絕緣。君子雖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環(huán)境超越貧富貴賤利鈍成敗,成固欣然,敗亦從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貧亦無妨,安貧樂道,無可無不可,無入而不自得。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癥呢。


        培養(yǎng)真正意義上的君子,非儒學不可。


        遺憾的是,五四以來,國人對儒學曲解重重,誤會深深,泛濫起一股反孔反儒的現(xiàn)代蒙昧主義思潮,導致思想文化道德的普遍顛倒。習近平先生多次尊儒講話為終結(jié)這股思潮、復興儒家文化提供了歷史性契機。然而,由于它持續(xù)了百年之久,影響廣泛深遠,慣性依然巨大,很多國人對儒學依然充滿誤解。


        我曾說過,身體成長需要物質(zhì)營養(yǎng),心靈成長需要文化培養(yǎng)。不少國人身體長大了,但心靈、精神、人格沒有長大成人,甚至有些人是逆成長、負成長的,年齡越大,心靈越貧乏,精神越弱小,人格越敗壞。但這不是民族性問題,而是文化社會生態(tài)問題,因為很多人沒有機會接受優(yōu)秀文化的教育和正確知見的洗禮,無緣聞道。


        有人說,在中國,孩子才講對錯,成年人只講利弊。這種現(xiàn)象確實存在并頗為廣泛。孔子說:“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敝恢v利弊,不講對錯,難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這種人就是越長越小,典型的小人,是物化的表現(xiàn)?!稑酚洝氛f:“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jié),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痹跇淞⒕尤烁裰埃耸呛苋菀住拔镏炼嘶铩钡?。五四至今流行的一種亞西方哲學,特別容易導致人的物化,物化則喪心,喪失道德自律的能力,淪為物質(zhì)主義、利益主義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


        抗拒物化,倡導文化,優(yōu)化道德環(huán)境,重建禮儀之邦,有賴于仁人志士群策群力。深圳黃穗陽博士通過一位故人中介,轉(zhuǎn)來他編著的《國學圣典》一書。本書介紹了國學的內(nèi)容含義、歷史發(fā)展、學習國學的意義和各種學習方法,對于儒學的弘揚,對于潛能和智慧的開發(fā),對于人生和社會正能量的提升,都大有裨益。閱之甚喜,遵命序之,以表欣賞和支持。


        本書雖名《國學圣典》,重心在儒學。廣義而言,國學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包括儒佛道、諸子百家和文學藝術(shù),其中儒學毫無疑問是國學的核心。正如書中所說,國學一主二輔:佛道為輔統(tǒng),儒學為主統(tǒng)。古來提及國學這個概念,很多時候可以與儒學劃等號。


        本書在“學習國學的意義和好處”一節(jié)中,從道德價值、人生意義、社會關(guān)系三個方面闡說學習國學的意義,闡說了學習國學有開發(fā)孩子智力潛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根基、養(yǎng)成好的行為習慣、提高孩子綜合素質(zhì)等方面的好處,這里再補充一點:學習儒學有助于身心健康。


        身心不二,心靈精神健美了,身體都會受到良好影響而相對健康。東海曾提出“君子沒有抑郁癥”的觀點,君子不懼不惑不憂,自然與抑郁癥絕緣。君子雖入世,精神能超越,超越環(huán)境超越貧富貴賤利鈍成敗,成固欣然,敗亦從容,心安理得;富固可喜,貧亦無妨,安貧樂道。無可無不可,無入而不自得。這樣的人,怎么可能患上抑郁癥和各種精神疾患呢。


        本書介紹的潛意識激發(fā)源和潛能開發(fā),亦補充一個東海觀點:作為生命本質(zhì)的良知,是顯意識和潛意識之母。致良知,有助于顯意識的優(yōu)化和潛意識的開發(fā)。古來圣賢大儒,特別有才能有智慧。


        東?!度寮掖笾腔邸芬粫?,從知時、知人、知言、知禮、知本、知權(quán)、知中、知因、知幾、知常、知易、知命等各個方面闡述了儒家之智。孟子說,仁者無敵,君子戰(zhàn)必勝;《春秋》說,王者無敵;《管子》說,先王戰(zhàn)必勝,守必固;馮夢龍說,圣無死地,賢無敗局,根本原因就是他們致良知功夫深,潛力潛能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


        本書頗多卓見,然亦有些說法我不能認同,例如說張載“發(fā)展了氣一元論思想”就不對。正宗儒家都持道一元論,都以道為本,沒有以氣為本的。氣包括元氣都是屬于形而下的,元氣只是乾元的作用而非乾元本身。乾元才是宇宙生命之本,神本、人本、物本、氣本諸論都是誤認了本。


        重視和強調(diào)氣的概念未必是氣本論。張載在《正蒙》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意謂太虛是氣之體,氣是太虛之用,是從屬于太虛的下位法。讀完其整段話就更容易明白了:“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至靜無感,性之淵源,有識有知,物交之客感爾?!保ā短推罚┮灾疄椤皻獗菊摗保钦`讀。


        又如稱陸九淵為“主觀唯心主義者”亦不確。本心本性、“性與天道”是形而上的,非主觀非客觀,超越主客觀。朱陸之異是在“道問學”與“尊德性”方面?zhèn)戎攸c不同,但對“性與天道”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的認知則無異。


        類似我不認同或不能完全認同的思想觀點,書中還有一些,茲不詳論。瑕不掩瑜,本書不失為一本學習國學的指南性著作,還有黃博士根據(jù)“運用現(xiàn)代科技加速國學教育發(fā)展”的思路開發(fā)出來的新一代智能國學機,都值得向廣大儒生、學生和國學愛好者推薦。


        注:本序定稿時略有改動,著者并將書名《國學教育》改為《國學圣典》。


        2015-07-04民間儒者余東海于南寧


        責任編輯:梁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