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 之九:清白純正識廉守儉

        欄目:家風家訓
        發(fā)布時間:2016-12-15 19:08:35
        標簽: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九:清白純正識廉守儉

        整理者:金戈、翁宏業(yè)(南京市紀委)

        來源: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網(wǎng)

        時間:孔子二五六七年歲次丙申八月廿三日戊申

                  耶穌2016年9月23日

         

         

         

        膺福街盧氏:清白純正識廉守儉

         

        “務以清白純正為本,以睦宗族和鄉(xiāng)里為先”“成立之難如登天;覆墜之易如燎毛。此言當為猛??!”“須學禮義,識廉恥,務稼穡,守勤儉”,這是南京盧氏家族的家規(guī)家訓。盧氏一族謹遵祖訓,安守本分,詩書傳家,家族后人至今活躍在文教界。

         

        【家訓解讀】

         

        ①  務以清白純正為本,以睦宗族和鄉(xiāng)里為先。

         

        【解讀】做人要清清白白,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品行端正。宗族里的人要和睦共濟,同時要與鄰為善,行禮讓,重節(jié)義,這也是君子立身處世的前提。

         

        ②為子擇婦,為女擇夫,其道有三:一擇其祖宗積德之厚。厚則馀慶所及,子女之福必隆;一擇其父母教訓之嚴。嚴則規(guī)矩有常,子女之德必盛;一擇其門戶之清白。清白則貞潔性成,子女之行必端。

         

        【解讀】給兒子娶媳婦,給女兒擇夫婿,通常有三個標準:一是對方家庭祖上行善樂施,積德深厚。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子女必然有福氣;二是對方家教要嚴,嚴管厚愛,子女則能懂規(guī)矩、守本分;三是對方家庭的門風也要清清白白,清白之家的子女容易養(yǎng)成純正高潔的品德,行事也必定端正。

         

        ③諺云:成立之難如登天;覆墜之易如燎毛。此言當為猛省!

         

        【解讀】諺語說:一個人成人成材,一個家庭興旺發(fā)達,往往需要一步步向上攀登,付出巨大努力,來之極為不易;而一個人、一個家庭的衰敗墮落,則可能像火燒絨毛一樣容易。這句話要牢記在心,深刻自省。--原文摘自盧氏《家規(guī)禁約十六則》

         

        【家風故事】

         

        城南中華門城堡東側(cè),秦淮河轉(zhuǎn)向西去之處,曾經(jīng)有一條街巷叫膺福街,街口舊時有一座盧氏家族的宅院。1760年至1765年間,潤州(今鎮(zhèn)江市)盧樹德、盧樹玉兄弟兩人來到南京從商、定居。盧樹德(1745-1766年)早逝,盧樹玉(1752-1819年)創(chuàng)業(yè)有成,自次子盧光綸(1790-1854年)開始,歷經(jīng)八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漸發(fā)展成為南京的名門望族。

         

        讀書學禮,因材施教

         

        盧氏《宗譜》里載有《家規(guī)禁約十六則》,列明 “教子孫”、“和兄弟”、“敬長上”“睦宗族”、“慎交游”、“安本分”等家規(guī)。“凡吾宗子孫,上者,教之務讀詩書。使之處則為師儒,出則為卿相。次之,資質(zhì)愚蠢。亦須學禮義,識廉恥,務稼穡,守勤儉,庶不至墜我門戶!”此為家規(guī)“教子孫”中的一段話。盧氏作為書香世家,強調(diào)“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針對資質(zhì)各異的子孫,因人施教,量體裁衣。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學習上進成為家族子弟自覺恪守的家風,后輩中可謂人才濟濟。其中,最為突出的有盧樹玉之孫盧崟(1834-1893年),同治十年(1871年)中進士,其后任翰林院編修。光緒五年(1879年)任云南學政,后主講南京尊經(jīng)書院。


              

         

        “但能吃虧福不小”

         

        盧崟的曾孫盧前(1905-1951年),字冀野,是我國著名的詩人、學者和教授,素有“江南才子”之稱。1925年,盧前的父親去世。此時,作為長子的盧前,上有寡母,下有年幼的弟妹,需要承擔起一家人的生活重擔。他始終牢記家規(guī)箴言:“易得者田地,難得者兄弟。豈可以易得換我難得乎?……此不可不省悟也!”畢業(yè)后,盧前除了在大學教書,還同時兼任其他學校的課務。為多掙些錢補貼家用,四處奔波教學。他的一位好友在文中這樣寫道:“(盧前)本職任國立暨南大學教授,兼職分在上海、南京……故一星期中,兩天在真如,兩天在上海,兩天在南京,一天在火車上。余笑問之曰:‘不累乎?’其小胡子一皺,微笑而已?!?/p>

         

        “今之子孫,皆先人之裔胄。譬樹之千枝萬葉,同歸一根。茍一枝受傷,眾枝凋謝?!北R氏一族謹遵祖訓,家族成員之間寬容謙讓,溫馨和睦。盧前在母親六十歲生日時候,寫過一首曲子《春暉篇》,里面引用了母親平時的嘮叨話:“但能吃虧福不小……”在散文《我們的母親》中,他又寫道:“大家庭的維系就是義氣,講義氣,然后才能和睦,能和睦就可以互助”。婆媳長幼有序,妯娌和睦相處,他對母親按照“容讓公義”的家風料理家務尤為感佩。

         

        滿懷赤子之心,投身抗戰(zhàn)文藝創(chuàng)作

         

        “清白純正”是盧氏族人一直秉持的做人原則。著名女兵作家謝冰瑩在《記盧冀野先生》一文里寫道:盧前是一位有著“赤子之心”的人,“在任何場合,只要有冀野在座,每個人都會感覺輕松愉快”。他教書、治學、寫作、交友、處世種種,無一不是本著自己的純潔之心出發(fā)。盧前曾寫有一首小詩《本事》:“記得當時年紀小,我愛談天你愛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樣困覺了,夢里花兒落多少?!焙髞碛捎小爸袊F(xiàn)代音樂之父”之稱的黃自先生,將其譜成歌曲,在大江南北廣為傳唱。

         

        抗戰(zhàn)期間,盧前的詩集《中興鼓吹》被贈送給前線將士,鼓舞抗戰(zhàn)士氣?!叭绱饲ぃ斂犊?、悲歌以死。君不見、胡塵滿目,殘山剩水。萬里投荒關塞黑,幾家子弟揮戈起。問江淮,若是個男兒,無余子。且按劍,從新誓。豈肯灑,英雄淚。縱天真亡我,死而后已。叱咤風云驚四海,憑君一洗彌天恥……”一曲《滿江紅》唱出了中華兒女救亡圖存、抗戰(zhàn)到底的熱血豪情。1940年5月,郭沫若曾稱:“盧冀野先生的《中興鼓吹》集里面的好些抗戰(zhàn)詞,我們讀了,同樣發(fā)生欽佩而受鼓勵?!?/p>

         

        盧前的四弟盧繩(1918-1977年),為著名古建筑學家,創(chuàng)建天津大學建筑系。盧前的堂弟盧震京(1906-1969年),圖書館學家,曾任南大教授,編著的《圖書學大辭典》,被公認為中國第一本圖書館專業(yè)的工具書。

         

           


        【今人風采】

         

        家族后人仍活躍在文教界

         

        盧前堂弟盧正綱之子盧詠椿,我國著名歌詞作家,江蘇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1964年清明節(jié),盧詠椿寫的詩《踏著烈士的腳印前進》,被譜成曲傳唱全國。1973年,他創(chuàng)作的《雷鋒叔叔望著我們笑》,寫活了雷鋒的親切、高尚、富有愛心。此后,他又以《江南雨》等“江南系列”歌詞,開創(chuàng)了“新古典主義美學”的先河。

         

        盧前的堂姐盧正瑤之女葉菊華,是規(guī)劃重建夫子廟風光帶的建筑學家。1983年,南京啟動夫子廟風光帶的建設,時任市建委總工程師、夫子廟重建的規(guī)劃總工葉菊華為風光帶建設作出了貢獻。青奧會期間,為保障青奧文化體育公園老宅項目的設計質(zhì)量,葉菊華參與了檢查指導工作?,F(xiàn)在,年逾七旬的葉菊華依然是南京老城南更新改造的規(guī)劃顧問。

         

        盧氏后人對于家族的歷史淵源有著深厚情感,自覺恪守家規(guī)傳統(tǒng)。2004年春,盧前的四子盧佶得知中華書局即將出版《冀野文鈔》(四卷本),他“傾其所有,予以支持”。2008年,他和老伴又將《南京分支宗譜稿》續(xù)修完成,了卻了一番心愿。

         

        責任編輯;柳君


        微信公眾號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