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柯小剛】詩風教化與鳥獸蟲鳴

        欄目:文化雜談
        發(fā)布時間:2022-12-08 01:50:08
        標簽:詩風教化、鳥獸蟲鳴
        柯小剛

        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歷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chuàng)建道里書院、同濟復興古典書院,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fā)生》《思想的起興》《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xiàn)代新命》《心術(shù)與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jīng)、詩教與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之后》《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等。

        詩風教化與鳥獸蟲鳴

        作者:柯小剛(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來源:“古典日新”微信公眾號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一月十三日癸巳

                  耶穌2022年12月6日

         

        國風何以謂之風?《毛詩大序》曰:“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憋L是上之風教于下,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論語·顏淵》),也是下之諷上,所謂“詩可以怨”(《論語·陽貨》)。風是上下之間的風氣相通。通過大師、瞽人等詩教官職的設置和采風、陳詩等詩教制度的設計,[《禮記·王制》陳詩觀風之職付諸大師,《毛詩大序》則任在“國史”,不及大師,而同為古文經(jīng)的《周禮》又以“大師掌六律六同”、“教六詩”,合于《大序》詩之“六義”,《荀子·王制》謂“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大師之事也”。各種說法雖有出入,而采詩觀風以輔政教之大旨則莫不相通。]風教得以下布,民情得以上達。

         

        《大序》又云“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風之所起在一國之事,風之所感在一人之情;風之所詠在一人之志,而風之所教則在一國之人。故《大序》又說:“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風之所詠者情也,而詩之所教者道義也。故《韓詩外傳》所謂“陳情欲以歌道義”,最得風教之實情也。[參《韓詩外傳》卷一第二十章(許維遹校本,中華書局,1980年),及拙文“《詩》學的天人一貫與古今之變”中的相關(guān)分析。]

         

        教何以謂之風?風在《易經(jīng)》的畫卦取象里是巽。巽,順也。風教所以順性命之正,修人道之常也。巽,入也。風教所以入人心之深,體民情之切也。巽,柔也。風教所以調(diào)柔人情之不仁使能相感,矯正人欲之過偏使能中正也。風最善傳情。風教之義在于溫柔七情以敦厚五性,故《經(jīng)解》曰:“溫柔敦厚,《詩》教也?!痹娊绦郧闇厝岫睾瘢缓笾腥丝膳c進德修業(yè),上士可與盡性知天矣。

         

        人無古今,莫不有情。何以《詩》教以周為盛?堯舜夏商文獻不足自然是重要原因,但也未嘗沒有政教形態(tài)嬗變的原因。王夫之《詩廣傳》開篇即曰:“夏尚忠,忠以用性;殷尚質(zhì),質(zhì)以用才;周尚文,文以用情。”周之世文明繁華,人情復雜,故《易》教之潔凈精微、《書》教之疏通知遠不敷用矣,故周公制禮作樂,禮以節(jié)情,樂以至性,《詩》之文教于是乎興矣。故孔子曰“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論語·述而》)。至于“王者之跡熄”則“《詩》亡而后《春秋》作”(《孟子·離婁下》),于是乎素王革命,“正名”之教興矣。今日世界情欲泛濫,名實錯舛,《詩》與《春秋》之教正當其時。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關(guān)雎》始于鳥鳴,終于琴瑟鐘鼓之聲,中間經(jīng)歷了左右流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曲折過程。上博簡《孔子詩論》謂“《關(guān)雎》之改”,大概說的就是從自然之聲到禮樂之聲的轉(zhuǎn)進。風是無形的,只有通過聲音才能感覺到。所以,詩風多寫禽獸鳴聲,正是雌雄相風的直接描寫。[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辟Z逵云:“牝牡相誘謂之風?!盷《莊子·齊物論》說“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呺”,就是從聲音來寫風。歐陽修《秋聲賦》寫的其實是秋風賦。

         

        所以,“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不但是《關(guān)雎》這一篇的起興,也是整部《詩經(jīng)》之為風教的起興。雎鳩之鳴既是帶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聲音,也是帶起整部《詩經(jīng)》的聲音。這一聲音交織在《關(guān)雎》的荇菜采摘、輾轉(zhuǎn)無眠和琴瑟鐘鼓之中,也回蕩在整部《詩經(jīng)》的國風雅頌之中。這可能是中國古典政教的持續(xù)低音,時隱時現(xiàn),貫穿始終。在這一持續(xù)低音的伴奏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同樣是相關(guān)于周家歷史的文獻,《詩經(jīng)》與《尚書》或《史記》的記述有顯著不同:非但《豳風》飽含深情、萬物感觸、鳥鳴蟲吟不絕,即使《文王》《清廟》的雅頌之聲也同樣是於穆不已的。這便是為什么孔子在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之后,緊接著說“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岸嘧R于鳥獸草木之名”不只相關(guān)于知識的增進,而且關(guān)系到詩教之為風教的關(guān)鍵。因為風教之風在《詩經(jīng)》的歌詠中,首先總是以鳥獸蟲鳴之聲與四時草木之衰榮起興的。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