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姚中秋作者簡介:姚中秋,筆名秋風,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陜西人士?,F(xiàn)任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研院教授、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華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發(fā)現(xiàn)儒家》《國史綱目》《儒家憲政主義傳統(tǒng)》《嵌入文明:中國自由主義之省思》《為儒家鼓與呼》《論語大義淺說》《堯舜之道:中國文明的誕生》《孝經(jīng)大義》等,譯有《哈耶克傳》等,主持編譯《奧地利學派譯叢》等。 |
“我要重新書寫中國歷史”
晶報記者 焦守林
來源:2012年10月9日
“我有一個夢想:重新書寫中國歷史?!?0月6日下午,著名學者姚中秋(筆名“秋風”)做客后院讀書會第104期活動,與現(xiàn)場讀者分享了他書寫新作《華夏治理秩序史》的初衷以及自己獨特的寫歷史方式。
今年2月,秋風出版了他的史學新作——《華夏治理秩序史》(第一、二卷),其與眾不同的書寫方式引起了很多議論。“史料運用上,我完全沒有現(xiàn)代的史料,這把現(xiàn)代歷史學家都得罪了。”秋風說,自己對中國的歷史敘事是不滿的,覺得問題很嚴重。在他看來,現(xiàn)在歷史研究有不少是放棄了文化責任、文明責任的,缺乏一個基本的認識,他希望能彌補這種缺憾。他因此想寫一本書,提供一個較為準確而不被扭曲的歷史敘事。
寫一本求道之書
“這不是純粹的史書,是一本求道之書。要講述的不僅僅是中國大地上發(fā)生了什么事,而是背后恒久的治理之道,我甚至有把它寫成一本政治哲學的書的想法?!鄙现芰暮笤鹤x書會上,秋風帶著自己的歷史新作《華夏治理秩序史》(第一、二卷)來到深圳,分享了他寫作該書的構(gòu)想,以及自己的歷史觀。該書今年2月由海南出版社出版。
秋風的《華夏治理秩序史》目前已出版兩卷,第一卷,《天下》,以尚書為依據(jù),敘述堯舜禹等圣王創(chuàng)制立法,初創(chuàng)天下的歷程。第二卷,《封建》,以周代為典范、圍繞著君臣關系,深入周代經(jīng)典封建制度內(nèi)部,依據(jù)古典經(jīng)、史,重構(gòu)封建制的治理架構(gòu)及其運作機理之圖景。澄清封建制,對于準確認知華夏治理之道和華夏歷史,完整地把握中國文明之深層結(jié)構(gòu),具有決定性意義。
讀書會上,秋風毫不掩飾對錢穆先生的崇敬。而《華夏治理秩序史》正是秉承梁啟超、錢穆等先生的治學傳統(tǒng),即經(jīng)由對中國古典經(jīng)史之研究,糾校五四以來的中國政治史觀,重述五千年中國政治史,對中華傳統(tǒng)政治理念進行個性化的深度思索,以此揭開華夏治理秩序的面紗,理解真正的中國治理之道。此書不是一部純粹的歷史著作,作者試圖通過重新閱讀傳統(tǒng)經(jīng)籍、史籍,激活傳統(tǒng)中國的各種思想資源,從而成為當下中國人思考治理之道的有效工具。
“無意于寫作一部自命客觀的、科學的歷史著述,也不會糾纏于對歷史細節(jié)的還原、描述,而將思考焦點集中于考查華夏治理秩序史上幾次立憲時期立憲者們的觀念、行動,解析他們所構(gòu)造的制度之淵源和內(nèi)在機理,以把握彼時之治理架構(gòu)及其所形成的秩序。由此,本書將展開一項‘雖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任務:尋找、揭明華夏—中國的治理之道。 ”在書的序言中,秋風如是說。
不被扭曲的歷史敘事
“《華夏治理秩序史》前兩卷只是一個開頭,至少要寫五卷。但這樣的大部頭讀者讀起來可能有些吃力,所以我打算先寫一個簡明版。然后再寫后三卷。”秋風說,他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重新書寫中國歷史。
“自己讀書時就是讀的歷史,我對中國的歷史敘事是不滿的,覺得問題很嚴重,這都是受一些不好的歷史觀塑造的,因此想寫一本書,提供一個較為準確的而不被扭曲的歷史敘事?!?nbsp;秋風講述了自己書寫《華夏治理秩序史》的初衷。秋風說,他希望建立一個“先例主義的歷史觀”。先例即法律上的判例,“天不變,道亦不變”。而現(xiàn)代歷史觀強調(diào)不斷變化,就是說這個世界上沒有道,只有時間。這樣的歷史觀容易導致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現(xiàn)在歷史研究放棄了文化責任、文明責任,缺乏一個基本的認知,我希望能彌補這種缺憾。”談到自己的歷史敘事方式,秋風說,重新書寫中國歷史,希望能重建中國文明的歷史框架,探究華夏文明的治理之道。中國文明是持續(xù)性的,必須要探究其中的中國之道,從而來理解中國的恒常性是什么。
既然是重新書寫歷史,那么秋風書寫的歷史有什么特征呢?秋風說,自己的歷史書寫是采用通史的寫法,從堯舜時代寫到現(xiàn)在,通華夏治理之道,寫道變化的先例,通過不同的人來承載,去探究中國人內(nèi)心的道。這里說的通史不同于一般的那種物理意義上的通史,而是說一種文化意義上的通史?!皻v史從堯舜寫起,是有很大爭議的?!鼻镲L說,但他認為那時已形成了一個基本的文明,盡管沒有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政治或民族共同體意識。
“在寫作華夏治理秩序史時,在材料上用了純中國的材料(“五經(jīng)”的內(nèi)容),其他的都沒有用,在研究方法上用的都是國際上主流的、現(xiàn)代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包括哈耶克等的理論?!鼻镲L說,他完全沒有現(xiàn)代的史料,把現(xiàn)代歷史學家都得罪了,不過這本書也不是寫給史學界看的。主要是想用中國說明中國,“因為現(xiàn)在的中國歷史在研究或語言等方面,都西方化了,”秋風說,他這樣寫,是想站在中國看中國,深入中國文明的內(nèi)部來書寫中國歷史。
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
秋風著意于發(fā)掘中國歷史中儒家所代表的向上的傳統(tǒng)。在他自己看來,這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只不過過去曾因為諸種意識形態(tài)和激情的遮蔽,而被人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
對于秋風書寫的中國歷史,著名學者梁治平評價說,秋風所謂華夏治理之道,“不但是中國的,獨特的,同時也具有與其他文明共通的普遍性。這種普遍性表現(xiàn)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根據(jù)秋風對治理秩序的界定,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世界上所有文明都要處理類似的問題,因此具有共同經(jīng)驗,可以展開有意義的理性對話?!绷褐纹皆u價說,實際上,這部探討華夏治理之道的大著,里面雖然看不到一句洋文,卻是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借助于不同的概念話語展開。他覺得這是非常有益的嘗試。而且,發(fā)掘中國文明的普遍性價值,對于糾正過去一百年來以中國為特殊,以西方為普遍的認識和看法,也有重要意義。
“姚中秋(秋風)先生學史出身,入世弘道,則于經(jīng)濟政治無不博覽,厚積而發(fā),乃出大作,以弘揚中華文化、實現(xiàn)憲政理想為志,誠可貴也?!睂η镲L書寫《華夏治理秩序史》,著名學者秦暉評價道,夫今人有學西而以刺孔成名者,有號儒而以頌秦進身者,不知真儒崇周仇秦,其來久矣。近世引西學以排秦制,立憲政以揚仁義,乃其本旨,豈刀筆吏“胡服騎射”之所謂事功可比哉!是大作雖有可商,而其志可嘉,其識可欽也。人未必皆崇基督,而路德維新耶教之功,所被不止耶徒。人未必皆宗孔門,而中秋先生重彰真儒之作,所澤亦不止儒林也。”評價極高,可見秦暉先生對秋風新作寄予厚望。
個人簡介
秋風,本名姚中秋,著名獨立學者,北京修遠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研究員?,F(xiàn)居北京。主要從事古典自由主義理論與奧地利學派經(jīng)濟學的譯介和研究工作。曾譯介、研究奧地利學派經(jīng)濟學、普通法憲政主義,目前致力于研究儒家義理與中國治理秩序之歷史。著有《立憲的技藝》、《現(xiàn)代中國的立國之道》(第一卷以張君勱為中心)、《中國變革之道:當代中國的治理秩序及其變革方略》,《華夏治理秩序史》(一、二卷)。
【上一篇】【方朝暉】中國文化中的治道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wǎng)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