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柯小剛作者簡介:柯小剛,男,西歷一九七三年生,湖北大冶人,字如之,號無竟寓,北京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創(chuàng)建道里書院、同濟復興古典書院,著有《海德格爾與黑格爾時間思想比較研究》《在茲:錯位中的天命發(fā)生》《思想的起興》《道學導論(外篇)》《古典文教的現(xiàn)代新命》《心術與筆法:虞世南筆髓論注及書畫講稿》《生命的默化:當代社會的古典教育》等,編有《儒學與古典學評論(第一輯)》《詩經、詩教與中西古典詩學》等,譯有《黑格爾:之前與之后》《尼各馬可倫理學義疏》等。 |
道里書院甲午春祭上海文廟祝文
作者:柯小剛
來源:道里書院
時間:2014年3月4日
維人民共和六十五年,歲次甲午,二月辛未朔,七日丁丑(西曆2014年3月7日),獲麟以來二千四百九十五年(《春秋》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道里書院山長末學柯小剛與書院同仁、孟母堂及復旦大學國學社同道,謹備時蔬玄酒,恭奠于上海文廟大成殿階下,肅拜追遠,敢昭告于至聖先師孔子暨諸先哲先賢。其文曰:
中華文明起自羲黃堯舜,濫觴三代,至夫子而大成,垂憲萬世。近世共和,人民為大,固亦夫子之志也。雖然,文教之義,于時尤急。昔者教化君主,一人而已,猶不可為。今日人民之教可乎?孟子曰:“雖千萬人,吾往矣?!苯駠覔軄y反正,力倡儒學。斯文新命之幾,殆在此乎?當是之時,天下士林自當竭忠盡命,求同存異,上讀經典,下接地氣,傳承文脈,奉獻社會,襄助人民,參贊天地之化育,未為晚也。
百年中國,內憂外患。士林奮起,奔走救之?;蜃蠡蛴?,或歐或美,或俄或日,或守或進,皆思所以救之也。今日有定,乃思立國之本,而知華夏文明、六經之教,誠萬世不易之基也。今日國家知之,人民望之,而士林尤分“左右”,各為“主義”而戰(zhàn),不思夫子之教何以疏通知遠、明體達用,中立不倚而能群,旁行不流而能化,則我輩質諸夫子靈前,立于天地之間者,捫心自問,可無愧乎?
道里書院同仁皆布衣而憂天下,立院十年而無寸土。雖然,講學網絡,讀經游藝,又開班“大有”、年度會講,終日切磋,恭行仁義,普及教化,未敢有一日怠也。今日社會,人自媒體。有識君子當自我做起,當下行仁,勿怨勿戾,不離不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深入社會,教化人心,從容問學,平和論事,則士林之風,可不厚乎?惟夫子之靈與天地之心鑒之。尚饗!
責任編輯:泗榕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