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9精品视频天天在看,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灯红酒绿,国产xxxxx在线观看,在线911精品亚洲

    <rp id="00a9v"></rp>
      <track id="00a9v"><dl id="00a9v"><delect id="00a9v"></delect></dl></track>
      1. 【郭齊勇】弘揚傳統(tǒng)文明 從讀經(jīng)典開始

        欄目:快評熱議
        發(fā)布時間:2014-09-24 22:24:20
        標簽:
        郭齊勇

        作者簡介:郭齊勇,男,西元一九四七年生,湖北武漢人,武漢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武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哲學學院院長,現(xiàn)任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教授。社會兼職全國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等。著有《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學之精神》《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中華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學與現(xiàn)代化的新探討》《熊十力哲學研究》《熊十力傳論》《守先待后》《文化學概論》《現(xiàn)當代新儒學思潮研究》等。


        弘揚傳統(tǒng)文明 從讀經(jīng)典開始

        作者:郭齊勇

        來源:新浪新聞

        時間:甲午年九月初一

                   西歷2014年9月24日

         

         

         

        為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更好地詮釋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內(nèi)涵與意義,在孔子誕辰2565周年來臨之際,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辦公室網(wǎng)絡社會工作局委托網(wǎng)站舉辦了“孔子誕辰網(wǎng)絡文化活動”,并對武漢大學國學院院長郭齊勇進行了專訪。

         

        首先,郭齊勇對當今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舉措給予了高度肯定。他認為現(xiàn)在弘揚儒家思想,必須從教育開始,“中國人都得懂一點《四書》。嫌《四書》太多的話,讀一點《論語》、《老子》、《金剛經(jīng)》也行,讀點唐詩宋詞也行,只有慢慢浸潤下來,心態(tài)就會變化”。

         

        郭齊勇認為,從傳統(tǒng)教育中汲取經(jīng)驗,首要應從閱讀經(jīng)典開始。典籍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價值觀的承載者,是符合中華民族心理、符合中國國情的先賢之作。熟讀典籍,既是一種學習,也是一種升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民族的先賢們,是一脈相承的。

         

        當談到現(xiàn)代很多人拒斥儒家,認為儒家的禮儀約束了孩子們的天性發(fā)展和自由時,郭齊勇認為這不是儒家的本意?!岸Y并不是繁文縟節(jié),禮是必要的,因為它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社會的要求,一種秩序,是對人的尊重”。

         

        作為國學院院長,郭齊勇是如何看待很多人對“國學”這個詞的質(zhì)疑呢?郭齊勇指出,用“國學”這個詞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其實“國學”內(nèi)部非常復雜,有糟粕也有過時的東西,我們要與時俱進對它進行揚棄。

         

        那到底應該如何揚棄糟粕呢?郭齊勇強調(diào),我們首先要對它有一個認識的過程,然后在對它進行一種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

         

        作為一位哲學史學者,他對于儒學在歷史上的興衰有著獨到的見解。談到近代中國衰弱與儒學的關系時,郭齊勇否定了“五四”一代把國家衰弱歸結到文化上的說法,他說:“一個文化的興衰是非常復雜的問題,特別像中華文化這樣一個延綿幾千年的文明。任何文化都有興有衰,有波峰有波谷,恰好我們又處在前所未有的三千年未有大變局之中。中國近代落后挨打的原因是很復雜的,很多是軍事的、經(jīng)濟的、政治的層面,并不僅僅是文化的原因?!惫R勇糾正了當代人目光的短淺,認為應該把文明的發(fā)展放到幾千年的歷史中去看,而不要光看這一百多年的歷史。

         

        此外,郭齊勇還對部分學者的“儒家是反智主義”理論進行了回應。有學者認為,儒家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種“反智主義”的傾向,這導致儒家思想壓抑了人們的天性。郭齊勇對此斷然否決:“孔子和儒家從來沒有貶低知識。如果沒有儒家,中華民族的知識是無法發(fā)展的,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優(yōu)秀科技更是無從發(fā)展?!?/p>

         

        郭齊勇還回憶了他與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的交往經(jīng)過,從中窺見了儒家學者的真精神?!傲合壬@個人一談就跟我們談半天,而且不許我們插嘴。我一直聽他講并做記錄,他是很有威儀、有風骨的。他講他的理念,講他的故事,他晚年瘦瘦小小,說話很平實,但鏗鏘有力”,郭齊勇進一步回憶,“他是一個剛性很強的。海外也有人寫他是最后一個儒者,這在一定意義上還是準確的,他畢竟是代表在中國文化、儒家文化沒落時候挺立起來的人?!?/p>

         

        在采訪的最后,郭齊勇談論了儒家在未來應擔負的角色:“一個良性的社會一定要有禮俗,要有文化認同,并和倫理共識配合起來,這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所以,我們要有我們的文化認同,從而解決我們的歸屬問題,我們要建構倫理共識,對天道心存敬畏?!?/p>


        責任編輯: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