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亞波作者簡介:吳亞波,字廣毅,男,西元1986年生,陜西咸陽人,曲阜崇儒學堂創(chuàng)辦人暨堂主。2006年開始從事民間讀經教育推廣活動,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為什么要讀經》。 |
為什么體制教育跟經典教育相差這么大?——國學教育學生版問答(五)
作者:吳亞波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fā)布
時間:孔子二五六八年歲次丁酉六月廿五日丙午
耶穌2017年7月18日
41、只死讀書會不會增長我們的浮華?
死讀書會不會我不清楚。然我們讀解并行,經注齊讀,經史合參,基礎知識跟進,才藝學習輔助,怎會長浮華?且縱有浮華之人,總是學問不精,故致目中無人,狂妄自大。《孝經》云:“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于鰥寡,而況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歡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況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歡心,以事其親?!碧镒臃皆唬骸疤熳域溔藙t失其天下,諸侯驕人則失其國,大夫驕人則失其家?!薄肚Y》云:“毋不敬?!庇衷疲骸半m販者,必有尊也。”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云:言我(孔子)三人行,本無賢愚,擇善從之,不善改之,故無常師。能識得此理,浮華何所生乎?
42、只要明白道理即可,何必要去背書呢?
孔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注曰:學自外入,至熟乃可長久,如不及(熟),猶恐失之。因此,要熟悉,就要背誦,只有背誦,方能長久,不然轉瞬即逝,且也失去了解行證的機會。
43、經典外能推薦幾本課外書嗎?
清人吳楚材編訂的《綱鑒易知錄》從上古盤古治世到明末亡國,貫穿了萬年歷史,可作為史學啟蒙讀本;另外如《三國演義》、《說岳全傳》、《楊家將演義》、蔡東藩的《歷代通俗演義》,今人蔣慶先生《政治儒學》《儒家的時代精神,》余東海先生所著《儒家大智慧》、《春秋大義》,都可以看看。
44、孫武的思想和儒家相通嗎?
孫武以《孫子兵法》名世,可列為兵家,與儒家相容而不相悖,得儒家理國用兵之一端。不止兵家,其余諸子如道家、墨家、農家、法家、縱橫家、陰陽家、名家等,皆得儒家之一端,統攝于儒家則各得其用,并行不悖,離于儒家則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用,不能相通,遂使眾說紛紜,蔽于一端,不識大體。
45、什么標準算是儒家?
崇儒尊孔,以圣賢德行為法則,以圣賢理想為追求,以圣賢標準判斷處理一切人事。
46、孫武的能力可以使國家興盛嗎?
我曾讀《孫子兵法》,深為其用兵智慧所折服。觀史書可知,孫子善于治軍攻戰(zhàn),得吳王闔廬重用,西破強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盛極一時。然其所行終為霸道,寡仁寡義,任力任智,故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吳國至闔廬之子夫差時,雖有霸諸侯之名,然未及終而身死國滅,為越所并。霸者之道,總是如此。
47、為什么體制教育跟經典教育相差這么大?
近百年來,體制教育自誕生之日起,便是模仿西方歐美國家而來,自然與中國固有之教育傳統相去甚遠。
48、八德是怎么來的?
從圣賢對人所應具備的德行標準總結而來,如善事父母之謂孝,善事兄弟之謂悌,中心不隱之謂忠,人言不欺之謂信,理之不可易者之謂禮,舉事合宜謂之義,清儉嚴利之謂廉,聞過自愧謂之恥。
49、中庸的不偏不倚如何做到?
孔子有言:“中庸之為德也,民鮮能久矣。”注云:中和可常行之德,世亂先王之道廢,民鮮能行此道久矣,非適今??组T唯顏淵能三月不違,可見其境界之高,踐行之難。退而言之,詳解《中庸》,明倫盡份,遵守禮法,庶幾近矣。
50、《易經》蘊含著什么樣的道理?
天地參贊造化之道,人生吉兇禍福之理,盡在其中,熟讀詳解之,自可明了。故孔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弊⒃疲骸兑住犯F理盡性以至于命,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讀至命之書,故可以無大過矣。
責任編輯:柳君
【上一篇】【蔣德偉】張栻太極思想與太極拳學試析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
儒家網
青春儒學
民間儒行